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0825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屏蔽效果良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埋设于所述本体的上、下两排端子,以及位于上、下 两排端子之间的一屏蔽片,以屏蔽所述上、下两排端子之间的电磁干扰。例如:专利号为 CN201420287956.X的中国专利,说明书第【0051】至【0053】段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 一接地金属片5,该接地金属片5具有一板体51埋设在舌板部16内间隔开第一导电端子21 和第二导电端子22 ;以及一横梁部54,由该横梁部54两侧向外延伸出的两个延伸部55,该 延伸部55的末端形成一接触部555,该接触部555对应插置在外屏蔽壳体3上的卡槽321 中与外屏蔽壳体3紧密接触从而使该接地金属片5与外屏蔽壳体3电性连接。然而,这种 结构的电连接器其接触部555与外屏蔽壳体3之间的接触为一不可变的刚性接触,由于绝 缘本体1在经过频繁的插拔过程后容易变形,从而导致所述接触部555与外屏蔽壳体3之 间的接触不稳定。
[0003] 此外,专利号为CN201320512779. 6的中国专利,说明书第【0039】段公开了一种直 立式的电连接器,其具有一接地片5位于第一信号端子41和第二信号端子42之间,所述接 地片5包括一末端部51和一主体部52,所述末端部51两端分别设有一弹臂512,所述弹臂 512自所述末端部51先向上再向外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用于和金属外壳3相接触以将所述 接地片5和所述金属外壳3相电性导通。上述结构的电连接器,虽然其接地片5与金属外壳 3之间的接触为一弹性接触,但由于弹臂512由主体部52向外延伸形成并位于同一平面,力口 大了所述接地片5整体面积,使所述电连接器需预留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所述接地片5,从而 增大了所述电连接器的体积,不利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化发展。
[0004]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屏蔽片上设置一弹性抵接部与金属 壳相抵接,从而改善屏蔽效果的电连接器。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自所 述基部向前凸伸的一舌板;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部分显露于所述舌 板;一金属壳,框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以及一屏蔽片,其具有一主体部设于所述舌板并间 隔开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侧设有一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 向下弯折形成一弹性抵接部凸出所述基部的左、右侧面之一与所述金属壳相接触。
[0008]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弹性抵接部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0009]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性抵接部之间设有一延伸部自所述连接部侧向延伸 并凸出所述基部的左、右侧面之一。
[0010] 进一步,至少一凸块设置于所述基部的左、右侧面之一,所述延伸部对应设于所述 凸块,所述弹性抵接部延伸出所述凸块。
[0011] 进一步,所述弹性抵接部位于所述凸块后侧,所述凸块后侧对应所述弹性抵接部 处设有一第一台阶和一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紧贴于所述弹性抵接部,所述第二台阶与 所述弹性抵接部之间具有一间隙。
[0012] 进一步,所述上排端子包括至少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所述基部的后端面在所 述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之间设有一缺口,所述高速差分信号端子部分显露于所述缺口。
[0013] 进一步,所述金属壳包括一第一金属壳和一第二金属壳,所述第二金属壳设于所 述第一金属壳上方,所述弹性抵接部至少与所述第一金属壳和所述第二金属壳的其中之一 相接触。
[0014] 进一步,所述第一金属壳具有一侧壁与一后壁,所述弹性抵接部设于所述侧壁与 所述后壁之间的狭缝。
[0015] 进一步,所述下排端子一体射出成型一第一塑胶块与一第二塑胶块,所述第一塑 胶块设有一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二塑胶块设有一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塑胶块与所述第二 塑胶块通过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相互卡合固定,所述第二塑胶块进一步设有 一第三卡扣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扣部后侧,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第四卡扣部,所述第二塑胶 块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所述第三卡扣部与所述第四卡扣部相互卡合固定。
[0016] 进一步,所述第三卡扣部包括一坚槽和一横槽,所述第四卡扣部包括一坚向凸肋 和一横向凸肋,所述坚向凸肋卡设于所述坚槽内,所述横向凸肋卡设于所述横槽内,以将所 述绝缘本体与所述第一塑胶块、第二塑胶块进行上、下以及前、后的限位固定。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屏蔽片设有一主体部以及 一弹性抵接部,所述主体部间隔开上、下排端子,所述弹性抵接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与所 述金属壳相弹性抵接,保持所述屏蔽片与所述金属壳之间的接触稳定,避免在频繁的插拔 过程中所述屏蔽片与所述金属壳的接触不良,改善所述屏蔽片的接地效果,从而提高所述 电连接器的屏蔽效果;此外,所述弹性抵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分别位于不同的两个平面,有效 地利用所述电连接器的空间,使所述电连接器无需预留额外空间以容置所述屏蔽片,从而 减小所述电连接器的整体体积。
[0018]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0024] 图6为图5电连接器沿B-B线的剖视图;
[0025] 图7为图5电连接器沿A-A线的剖视图。
[0026]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主权项】
1.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凸伸的一舌板;上排端子和 下排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部分显露于所述舌板; 一金属壳,框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以及 一屏蔽片,其具有一主体部设于所述舌板并间隔开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所 述主体部的至少一侧设有一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向下弯折形成一弹性抵接部凸出所述基 部的左、右侧面之一与所述金属壳相接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弹性抵接部之间的 夹角大于〇度小于180度。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性抵接部之间设 有一延伸部自所述连接部侧向延伸并凸出所述基部的左、右侧面之一。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凸块设置于所述基部的左、右侧 面之一,所述延伸部对应设于所述凸块,所述弹性抵接部延伸出所述凸块。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抵接部位于所述凸块后侧,所 述凸块后侧对应所述弹性抵接部处设有一第一台阶和一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紧贴于所 述弹性抵接部,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弹性抵接部之间具有一间隙。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包括至少一对高速差分 信号端子,所述基部的后端面在所述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之间设有一缺口,所述高速差分信 号端子部分显露于所述缺口。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包括一第一金属壳和一第 二金属壳,所述第二金属壳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上方,所述弹性抵接部至少与所述第一金 属壳和所述第二金属壳的其中之一相接触。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壳具有一侧壁与一后壁, 所述弹性抵接部设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后壁之间的狭缝。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端子一体射出成型一第一塑 胶块与一第二塑胶块,所述第一塑胶块设有一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二塑胶块设有一第二卡 扣部,所述第一塑胶块与所述第二塑胶块通过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相互卡合 固定,所述第二塑胶块进一步设有一第三卡扣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扣部后侧,所述绝缘本体 设有一第四卡扣部,所述第二塑胶块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所述第三卡扣部与所述第四卡扣 部相互卡合固定。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扣部包括一坚槽和一横 槽,所述第四卡扣部包括一坚向凸肋和一横向凸肋,所述坚向凸肋卡设于所述坚槽内,所述 横向凸肋卡设于所述横槽内,以将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第一塑胶块、第二塑胶块进行上、下 以及前、后的限位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凸伸的一舌板;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排端子以及下排端子;一第一金属壳框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以形成一插接空间;一第二金属壳,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壳的上方;一屏蔽片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屏蔽片具有一主体部以及一弹性抵接部,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舌板并位于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之间,所述弹性抵接部延伸出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相弹性接触。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有利于微型化,且屏蔽效果以及高频信号传输效果良好。
【IPC分类】H01R13-6581
【公开号】CN204315842
【申请号】CN201420807856
【发明人】林文伟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