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6333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多功能插座。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带有多插孔的电源插座,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用来提供多路电器的电力供应。装有多插孔的电源插座,能分路提供电源,使各路电器同时通电,使用安全又非常方便。在这些电源插座中,其内部的火线、零线及接地线一般都各自分别连接在一起。这种结构除了结构复杂、加工费事、浪费金属材料外,更大的问题是连接结构不稳定,各元器件之间的接触点容易松动,极易出现接触不良等情况,将缩短插座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插座,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插座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多功能插座,包括有外壳、正极片、负极片以及地极片;该外壳上设置有多组插孔,针对每组插孔均于外壳内设置有弹簧结构的防尘防误触电滑盖,该外壳内设置有防雷电路板;该正极片、负极片和地极片均设置于外壳内并与防雷电路板电连接,该正极片包括有正极基板以及多个正极插套,该多个正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正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该多个正极插套位于对应之插孔的正下方,且每一正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正极凸部;该负极片包括有负极基板以及多个负极插套,该多个负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负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该多个负极插套位于对应之插孔的正下方,且每一负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负极凸部;该地极片包括有地极基板以及多个地极插套,该多个地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地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该多个地极插套位于对应之插孔的正下方,且每一地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地极凸部。
[0006]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流功率的开关。
[0007]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USB接口,该USB接口与防雷电路板连接并露于外壳的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正极插套的壁面外凹内凸形成前述正极凸部,该负极插套的壁面外凹内凸形成前述负极凸部,该地极插套的壁面外凹内凸形成前述地极凸部。
[0009]优选的,所述正极片、负极片以及地极片均为铜材质并通过冲压方式形成。
[0010]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防雷或电源指示灯。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2]通过利用多个正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正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每一正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正极凸部,利用多个负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负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每一负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负极凸部,以及利用多个地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地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每一地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地极凸部,使得产品结构简单,大大增强了插拔力,电接触更加稳定可靠,延伸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产品更加耐用,同时本产品还具有防尘、防误触电以及防雷等功能。
[0013]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正极片的立体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正极片的主视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正极片的侧面放大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负极片的立体图;
[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负极片的主视图;
[0020]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负极片的侧面放大示意图;
[0021]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地极片的立体图;
[0022]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地极片的主视图;
[0023]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地极片的侧面放大示意图。
[0024]附图标识说明:
[0025]10、外壳11、插孔
[0026]20、正极片21、正极基板
[0027]22、正极插套23、正极凸部
[0028]30、负极片31、负极基板
[0029]32、负极插套33、负极凸部
[0030]40、地极片41、地极基板
[0031]42、地极插套43、地极凸部
[0032]50、防尘防误触电滑盖60、防雷电路板
[0033]70、开关80、USB 接口
[0034]90、防雷或电源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35]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10、正极片20、负极片30以及地极片40。
[0036]该外壳10上设置有多组插孔11,针对每组插孔11均于外壳10内设置有弹簧结构的防尘防误触电滑盖50,当使用插头插入时就自动打开,另外如果在插入插头时只是单边插入也打不开防尘防误触电滑盖50,当拔出插头时就自动关闭,该外壳10内还设置有防雷电路板60,遇到雷雨时可以防止安全隐患。
[0037]该正极片20、负极片30和地极片40均设置于外壳10内并与防雷电路板60电连接,该正极片20、负极片30以及地极片40均为铜材质并通过冲压方式形成。
[0038]具体而言,如图2至图4所示,该正极片20包括有正极基板21以及多个正极插套22,该多个正极插套22间隔设置并与正极基板21 —体成型连接,该多个正极插套22位于对应之插孔11的正下方,且每一正极插套22的内壁凸设有正极凸部23,在本实施例中,该正极插套22的壁面外凹内凸形成前述正极凸部23。
[0039]如图5至图7所示,该负极片30包括有负极基板31以及多个负极插套32,该多个负极插套32间隔设置并与负极基板31 —体成型连接,该多个负极插套32位于对应之插孔11的正下方,且每一负极插套32的内壁凸设有负极凸部33,在本实施例中,该负极插套32的壁面外凹内凸形成前述负极凸部33。
[0040]如图8至图10所示,该地极片40包括有地极基板41以及多个地极插套42,该多个地极插套42间隔设置并与地极基板41 一体成型连接,该多个地极插套42位于对应之插孔11的正下方,且每一地极插套42的内壁凸设有地极凸部43,在本实施例中,该地极插套42的壁面外凹内凸形成前述地极凸部43。前述正极凸部23、负极凸部33以及地极凸部43主要用于和外壳基板提高接触面使得极片插拔次数增加,从而提高插座使用寿命。
[0041]以及,该外壳10上设置有开关70,当开关70不打时就是一个开和关的作用,当开关70打开后,就能控制电流的功率,起到一个自动断电的作用;该外壳10内设置有USB接口 80,该USB接口 80与防雷电路板60连接并露于外壳10的表面。
[0042]另外,所述外壳10上还设置有防雷或电源指示灯90。
[0043]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是:通过利用多个正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正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每一正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正极凸部,利用多个负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负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每一负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负极凸部,以及利用多个地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地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每一地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地极凸部,使得产品结构简单,大大增强了插拔力,电接触更加稳定可靠,延伸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产品更加耐用,同时本产品还具有防尘、防误触电以及防雷等功能。
[0044]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正极片、负极片以及地极片;该外壳上设置有多组插孔,针对每组插孔均于外壳内设置有弹簧结构的防尘防误触电滑盖,该外壳内设置有防雷电路板;该正极片、负极片和地极片均设置于外壳内并与防雷电路板电连接,该正极片包括有正极基板以及多个正极插套,该多个正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正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该多个正极插套位于对应之插孔的正下方,且每一正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正极凸部;该负极片包括有负极基板以及多个负极插套,该多个负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负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该多个负极插套位于对应之插孔的正下方,且每一负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负极凸部;该地极片包括有地极基板以及多个地极插套,该多个地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地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该多个地极插套位于对应之插孔的正下方,且每一地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地极凸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流功率的开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USB接口,该USB接口与防雷电路板连接并露于外壳的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插套的壁面外凹内凸形成前述正极凸部,该负极插套的壁面外凹内凸形成前述负极凸部,该地极插套的壁面外凹内凸形成前述地极凸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负极片以及地极片均为铜材质并通过冲压方式形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插座,包括有外壳、正极片、负极片及地极片;该外壳上设有多组插孔,针对每组插孔均于外壳内设有防尘防误触电滑盖,该外壳内设有防雷电路板;该正极片、负极片和地极片均设于外壳内与防雷电路板电连接。通过利用多个正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正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每一正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正极凸部,利用多个负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负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每一负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负极凸部,以及利用多个地极插套间隔设置并与地极基板一体成型连接,每一地极插套的内壁凸设有地极凸部,使得产品结构简单,增强了插拔力,电接触更加稳定可靠,延伸产品的使用寿命,产品更加耐用,本产品还具有防尘、防误触电以及防雷等功能。
【IPC分类】H01R13/52, H01R13/453, H01R13/66, H01R13/648, H01R13/193, H01R13/10
【公开号】CN204615012
【申请号】CN201520009947
【发明人】钱剑科
【申请人】钱剑科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