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侧面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散热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侧面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0002]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温升高及温差大,热量主要集聚在电池侧面,现有的散热方式不能将这些热量带走,导致温度上升及电池之间温差过大,温升导致电池使用寿命变短,温差过大导致电池一致性不好,易造成电池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侧面散热模组,包括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芯,所述多个单体电芯为层叠式排布,还包括液冷模块,所述液冷模块包括液冷板、液冷管组件、冷液进口,热液出口 ;所述液冷板内部中空,一侧贴近电芯模组,两端分别与冷液进口、热液出口连通;所述液冷管组件包括多个液冷管,液冷管插入电芯模组中相邻的单体电芯之间,且紧贴两个相邻单体电芯的侧面或底面,液冷管两端固定于液冷板贴近电芯模组的一侧,并与液冷板内部连通;冷液进口与热液出口与汽车冷却液循环系统连通,汽车冷却液流经液冷板及液冷管组件,将电芯模组内部的热量带出,以达到散热效果。
[0004]优选的,所述液冷板为铝制,以增强散热效果。
[0005]优选的,所述液冷管为铜制,以增强热传递效果。
[0006]优选的,所述液冷管为U形。
[0007]优选的,液冷管为扁管,以增大导热面积,同时减小占用的电芯模组内部空间。
[0008]优选的,所述液冷板内部分隔为多个腔室,液冷管两端位于不同腔室内,不同腔室间通过液冷管依次连通,冷液进口和热液出口分别连通位于液冷板两端的腔室,冷却液从冷液进口进入液冷板后,依次通过所有液冷管和腔室,最后从热液出口流出。
[0009]进一步的,所述液冷板内部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液冷管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冷液进口、热液出口分别位于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内,冷液进口与第一腔室内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液冷管端口一起分隔成第三腔室,热液出口与第二腔室内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液冷管端口一起分隔成第四腔室。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液冷板包括隔板组件,所述腔室是由隔板组件将液冷板内部隔开形成。
[0011]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降低电池温度,并减小单体电芯的温差,改善电池一致性,提尚提尚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电池侧面散热模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液冷模块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液冷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6]如图1所示实施例,电池侧面散热模组包括电芯模组1,电芯模组I包括多个单体电芯,所述多个单体电芯层叠式排布为一列,电池侧面散热模组还包括液冷模块2,液冷模块包括液冷板21、液冷管组件22 ;液冷板21为铝制,内部中空,一侧贴近左侧板,一侧贴近电芯模组I ;液冷管组件22包括多个液冷管,液冷管为U形铜扁管,液冷管两端固定于液冷板21贴近电芯模组I的一侧,并与液冷板21内部连通,液冷管插入电芯模组I中相邻的单体电芯之间,且紧贴两个相邻单体电芯的侧面.如图2所示,还包括冷液进口 23、热液出口24,液冷板21两端分别与冷液进口 23、热液出口 24连通,冷液进口 23与热液出口 24与汽车冷却液循环系统连通,汽车冷却液流经液冷板21及液冷管组件22,将电芯模组I内部的热量带出,以达到散热效果。
[0017]如图3所示,液冷板21内部由隔板组件215分隔成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212室,液冷管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内;冷液进口 23、热液出口 24分别位于第三腔室213和第四腔室214内,冷液进口 23与第一腔室内211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液冷管端口一起分隔成第三腔室213,热液出口 24与第二腔室212内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液冷管端口一起分隔成第四腔室214,冷却液从冷液进口进入液冷板后,依次通过所有液冷管和腔室,最后从热液出口流出。
[0018]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池侧面散热模组,包括电芯模组(1),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芯,所述多个单体电芯为层叠式排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冷模块(2),所述液冷模块包括液冷板(21)、液冷管组件(22 )、冷液进口( 23 ),热液出口( 24 );所述液冷板内部中空,一侧贴近电芯模组(1),两端分别与冷液进口(23)、热液出口(24)连通;所述液冷管组件(22)包括多个液冷管,液冷管插入电芯模组中相邻的单体电芯之间,且紧贴两个相邻单体电芯的侧面或底面,液冷管两端固定于液冷板贴近电芯模组的一侧,并与液冷板内部连通;冷液进口与热液出口与汽车冷却液循环系统连通,汽车冷却液流经液冷板及液冷管组件。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侧面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21)为铝制,以增强散热效果。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侧面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为铜制,以增强热传递效果。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侧面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为U形。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侧面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为扁管,以增大导热面积,同时减小占用的电芯模组内部空间。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侧面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21)内部分隔为多个腔室,液冷管两端位于不同腔室内,不同腔室间通过液冷管依次连通,冷液进口(23)和热液出口(24)分别连通位于液冷板两端的腔室。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池侧面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21)内部分隔成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液冷管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内(212);冷液进口( 23 )、热液出口( 24)分别位于第三腔室(213 )和第四腔室(214)内,冷液进口(23)与第一腔室(211)内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液冷管端口一起分隔成第三腔室(213),热液出口(24)与第二腔室(212)内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液冷管端口一起分隔成第四腔室(214)ο8.依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电池侧面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隔板组件,所述腔室是由隔板组件(215)将液冷板内部隔开形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侧面散热模组,包括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芯,单体电芯为层叠式排布,还包括液冷模块,液冷模块包括液冷板、液冷管组件、冷液进口,热液出口;液冷板内部中空,一侧贴近电芯模组,两端分别与冷液进口、热液出口连通;液冷管组件包括多个液冷管,液冷管插入电芯模组中相邻的单体电芯之间,且紧贴两个相邻单体电芯的侧面,液冷管两端固定于液冷板贴近电芯模组一侧,并与液冷板内部连通;冷液进口与热液出口与汽车冷却液循环系统连通,汽车冷却液流经液冷板及液冷管组件,将电芯模组内热量带出。
【IPC分类】H01M10/613, H01M10/625, H01M10/6568
【公开号】CN204741054
【申请号】CN201520511435
【发明人】刘飞, 文锋, 阮旭松, 余祖俊, 刘银锋, 郭义军
【申请人】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