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自动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110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轮自动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自动发电装置,特别是由车轮进行发电而驱动发光元件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
一般借由车轮的轮轴进行发电而驱动发光元件的装置,该自动发电装置本身均无法小型化、轻型化,且均另外使用轴承而给组装上带来困难,因需要另外使用轴承,所以于车轮的轮轴处往往有过大物体存在,给人以笨重的感觉,从而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而使用于自动发电装置上的灯体的构造均过于复杂且光线过暗而造成效果不佳,上述的种种缺点一直困扰着人们。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可借车轮的转动使该装置自动发电以提供发光元件电力外,且不需另外使用轴承,并使本身小型化、轻型化及提升组装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中导光棒外围具有不同的凹凸设计,使导光棒内的单光源产生多光点效果,并于骑乘时产生整个轮面皆亮的效果,提升骑乘的安全性及使灯体的结构简单化。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中主要包括一座体,该座体于中心处向外凸伸一中空柱,且于座体外缘处开设一沟槽,并固设一至数个中空管,而该座体被勾固于车轮的轴心处;一线轴,该线轴上绕设线圈,其线圈的引出端与电线接连,该电线再与发光元件相连接,且该发光元件容置于座体的中空管内;一左、右磁极,该磁极为环圈状并于磁极的外缘处以等间隔向下延伸数片磁极片,而左、右磁极套接后其磁极片呈相互穿插状,并将线轴包覆于内,且整体固定于座体中空柱的外缘上;一磁铁座,该磁铁座于其顶面的中心处开设一中心圆孔及于磁铁座的周围处开设数个孔洞以套置磁铁,而线轴及左、右磁极容置于磁铁座内但不相接触,且左、右磁极的磁极片与磁铁相对应;一环轴,该环轴于其顶面的中心处开设一中心透孔,轮轴贯穿该透孔且该环轴被固定于轮轴上,而该环轴又与磁铁座的中心圆孔相连结。
其借车轮的转动带动座体上的磁极旋转并与固定不动的磁铁座上的磁铁相互感应进而产生电力,以驱动发光元件,以达到免装电池且能自动发电发光。
其中还包括导光棒,其一端套接于自动发电装置上的中空管内,即发光元件容置其中,其另一端设有钩件,顶止于车轮的钢圈上,并与车轮的钢丝钩接,所述的导光棒的外围表面形成有使光线折射、反射的数个凹环或凸部或毛燥面的凹凸形状部分。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1组合后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装于车架轮轴的外观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装于车架轮轴的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棒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棒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棒的结构示意图(三);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依据图8组装于车架轮轴的剖面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11为依据图10的组合后立体外观图;图12为依据图10组装于车架轮轴的外观图;图13为依据图10组装于车架轮轴的剖面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5为依据图14组装于车架轮轴的剖面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7为依据图16组装于车架轮轴的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自动发电装置,请参阅图1-4所示,其自动发电装置主要包含一座体1,该座体1于中心处向外凸伸一可供车轮轮轴9贯穿的中空柱11,且于中空柱11外缘的上端处开设数个扣钩12,而于座体1外缘处开设一沟槽13,并固设两中空管14,而该座体1于沟槽13内钩置两钩件15,该钩件15的一端先钩于沟槽13内后再绕经车轮的钢丝91,最后钩件15的另一端再钩于沟槽13内,使座体1得以固定于车轮的轮心处;一线轴2,该线轴2纵剖概呈一工字形且于工字形中央处上绕设线圈21,而于线轴2的两面上凸设数个定位凸22;一左、右磁极3、4,该两磁极呈环圈状并于磁极的外缘处以等间隔向下延伸数片磁极片31、41,且该磁极片31、41呈相互穿插状,而于该两磁极的两面钻设数透孔32、42能与线轴2的定位凸22相套合,并将线轴2紧密包覆于两磁极内,该左、右磁极3、4及线轴2组合后整体穿套于座体1中空柱11的外缘上且被中空柱11上的扣钩12扣合固定;而上述线轴2上缠绕线圈21的引出端23与一电线24接连,在座体1的中空管14内套置一封塞16,且该封塞16钻设两透孔161供一可为单一颜色或者有多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17的插脚171贯穿,而电线24再与发光元件17的插脚171接连,使发光元件17容置固定于座体1的中空管14内;一导光棒5,该导光棒5的末端套置于上述的中空管14内且导光棒5的末端内缘可供发光元件17容置,而于导光棒5的顶端设一钩件51,该钩件51顶止于车轮的钢圈92上且该钩件51再钩于车轮的钢丝91而使导光棒5得到固定;一磁铁座6,该磁铁座6于顶面的中心处开设一中心圆孔61,该中心圆孔61内设有内螺纹611,且于磁铁座6周围处66开设数个孔洞62供数个磁铁63套置,而于此磁铁座6周围处66外围再套置一隔磁环8;一环轴7,该环轴7于中心处开设一中心透孔71供轮轴9贯穿且该环轴7被固定于轮轴9上,而环轴7外缘设有外螺纹72,使环轴7的外螺纹72可与磁铁座6的内螺纹611相互连结,在组装的同时将一隔离片64插置于磁铁座6顶面开设的开口65内,且调整磁铁座6而将左、右磁极3、4及线轴2容置于内但不相接触,到左、右磁极3、4的磁极片31、41与磁铁63相对应后再将隔离片64拔出,最后车轮轮轴9的外端与车架10接设并以螺帽93锁固。
请参阅图3-5所示,借车轮的转动带动座体1上的磁极旋转并与固定不动的磁铁座6上的磁铁63相互感应进而产生电力驱动发光元件17,又因导光棒5的外围形成数个凹环53则利用光于两不同介质介面的反射及折射作用,使发光元件17的单光源产生多光点效果或者有多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17配合多种不同光点数量产生的多种组合,且光线在凹环53处所呈现的亮度较不具有该凹环53的一般直筒式的导光棒更亮,又因该导光棒5固置于轮轴9及钢圈92之间,故当车轮转动时,可使整个轮面具有高亮度的光环,以达到提升骑车的安全性及具有警示作用,当然,若于发光元件17接设一闪烁电路(图未示),则可因闪烁作用而更具有警示作用及安全性。
请参阅图5-8所示,其导光棒5的外围除了采用凹环53形状外,亦可形成如毛燥面53a(或称粗糙面)、凸部53c等,且均能达到相同的功效。
请参阅图1-4所示,上述的隔磁环8其作用为避免使用者在骑乘时,磁铁63吸附到外界杂质;而隔离片64其作用是避免在组装时磁铁6与两磁极相吸附使两磁极无法定位于轴心运转,而导光棒5其本身即为防水防尘的材质制成且与塞置于中空管14内的封塞16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故可防止灰尘及水份侵入,而能避免在该密闭空间内的发光元件17发生故障且增加其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8、9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为另一种亦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及功效的实施例;此实施例大致与前实施例(图1-7)相同,改变部分为在于磁铁座6周围处66的内缘开设数个凹槽67供磁铁63容置,故该磁铁63可与左、右磁极3、4相互反应而产生电力驱动发光元件17,且因磁铁63并未外露于磁铁座6外,故在此不需装设隔磁环8。
请参阅图10-1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为一种亦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及功效的实施例;此实施例大致与前实施例(图1-7)相同,改变部分为座体1向外凸伸的中空柱11其圆径增大,并改在中空柱11内缘的上端处开设数个扣钩18,而左、右磁极3、4改于在磁极的内缘处以等间隔向下延伸数片磁极片33、43,该磁极片33、43亦呈相互穿插状,且两磁极亦将线轴2包覆于内,该两磁极及线轴2组合后整体套入中空柱11的内缘且被中空柱11上的扣钩18扣合固定,而磁铁座6及轴环7的尺寸缩小且磁铁座6容置于线轴2及左、右磁极3、4内但不相接触,故磁铁座6上的磁铁63可与相对应的磁极反应而产生电力驱动发光元件17,因而磁铁座6尺寸缩小,故在此不需使用隔磁环8及隔离片64。
请参阅图14、1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为一种亦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及功效的实施例;此实施例大致与前实施例(图1-7)相同,改变部分为在于磁铁座6周围处66的内缘粘固一磁铁环101,故该磁铁环101可与左、右磁极3、4相互反应而产生电力驱动发光元件17,且因磁铁环101并未外露于磁铁座6外,故在此可不需使用隔磁环8。
请参阅图16、1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为一种亦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及功效的实施例;此实施例大致与前实施例(图1-7)相同,改变部分为座体1向外凸伸的中空柱11其圆径增大,并改于在中空柱11内缘的上端处开设数个扣钩18,而左、右磁极3、4改于在磁极的内缘处以等间隔向下延伸数片磁极片33、43,且该磁极片33、43亦呈相互穿插状,亦将线轴2包覆于两磁极内,该左、右磁极3、4及线轴2组合后整体套入中空柱11的内缘且被中空柱11上的扣钩18扣合固定,而磁铁座6及轴环7的尺寸缩小且磁铁座6容置于线轴2及两磁极内但不相接触,并于磁铁座6周围处66粘固一磁铁环102,故该磁铁环102可与左、右磁极3、4相互反应而产生电力驱动发光元件17,而因磁铁座6尺寸缩小,故在此不需使用隔磁环8及隔离片64。
由于以上所描述的自动发电装置,其本身不需另外使用轴承即可使磁铁与两磁极相互作用,免除了组装不便的困扰,及使自动发电装置的本身更小型化、轻型化而绝对适用于车轮的轮轴处且自动发电装置上的灯体的构造设计十分简单亦能产生高亮度的光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车辆自动发电装置,不需另外使用轴承,并使本身小型化、轻型化及提升组装的便利性及于骑乘时产生整个轮面皆亮的效果,提升骑乘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凡利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形状、构造、装置所作的变化,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主要包含一座体,该座体于中心处向外凸伸一中空柱,且于座体外缘处开设一沟槽,并固设一至数个中空管,而该座体被勾固于车轮的轴心处;一线轴,该线轴上绕设线圈,其线圈的引出端与电线接连,该电线再与发光元件相连接,且该发光元件容置于座体的中空管内;一左、右磁极,该磁极为环圈状并于磁极的外缘处以等间隔向下延伸数片磁极片,而左、右磁极套接后其磁极片呈相互穿插状,并将线轴包覆于内,且整体固定于座体中空柱的外缘上;一磁铁座,该磁铁座于其顶面的中心处开设一中心圆孔及于磁铁座的周围处开设数个孔洞以套置磁铁,而线轴及左、右磁极容置于磁铁座内但不相接触,且左、右磁极的磁极片与磁铁相对应;一环轴,该环轴于其顶面的中心处开设一中心透孔,轮轴贯穿该透孔且该环轴被固定于轮轴上,而该环轴又与磁铁座的中心圆孔相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座体延伸的中空柱,于其外缘的上端处开设数个扣钩,该扣钩于左、右磁极及线轴穿套中空柱后而将整体钩固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磁铁座周围供磁铁套置处外围套置一避免磁铁吸附杂质的隔磁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磁铁座周围处的内缘开设数个凹槽以容置磁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磁铁座的中心圆孔设有内螺纹及环轴设有外螺纹,即该环轴与磁铁座相互连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于座体外缘处的沟槽内设置数个钩件,该钩件绕经车轮的钢丝以将所述的座体固定于车轮轮心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磁铁座顶面开设有供隔离片插置或抽出的开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座体外缘的中空管内套置一封塞,该封塞钻设两透孔以与发光元件的插脚插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磁铁座的结构是,其周围处的内缘粘固一磁铁环,而线轴及左、右磁极容置于磁铁座内但不相接触,且左、右磁极的磁极片与磁铁环相对应。
10.一种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主要包含一座体,该座体于中心处向外凸伸一中空柱,且于座体外缘处开设一沟槽,并固设一至数个中空管,而该座体被勾固于车轮的轮心处;一线轴,该线轴上绕设线圈,其线圈的引出端与电线接连,该电线再与发光元件相连接,且该发光元件容置于座体的中空管内;一左、右磁极,该磁极为环圈状并于磁极的内缘处以等间隔向下延伸数片磁极片,而左、右磁极套接后其磁极片呈相互穿插状,并将线轴包覆于内,且整体固定于座体中空柱的内缘上;一磁铁座,该磁铁座于其顶面的中心处开设一中心圆孔及于磁铁座的周围处开设数个孔洞以套置磁铁,而该磁铁座容置于线轴及左、右磁极内但不相接触,且左、右磁极的磁极片与磁铁相对应;一环轴,该环轴于其顶面的中心处开设一中心透孔,轮轴贯穿该透孔且该环轴被固定于轮轴上,而该环轴又与磁铁座的中心圆孔相连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座体延伸的中空柱,在于其内缘的上端处开设数个扣钩,该扣钩于左、右磁极及线轴套入中空柱内后而将整体钩固定位。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磁铁座的中心圆孔设有内螺纹及环轴设有外螺纹,即该环轴与磁铁座相互连结。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于座体外缘处的沟槽内设置数个钩件,该钩件绕经车轮的钢丝后而将所述座体固定于车轮轮心处。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于座体外缘的中空管内套置一封塞,该封塞钻设两透孔以与发光元件的插脚插接。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磁铁座结构是,其周围处粘固一磁铁环,而该磁铁座容置于线轴及左、右磁极内但不相接触,且左、右磁极的磁极片与磁铁环相对应。
16.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车轮自动发电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导光棒,其一端套接于自动发电装置上的中空管内,即发光元件容置其中,其另一端设有钩件,顶止于车轮的钢圈上,并与车轮的钢丝钩接,所述的导光棒的外围表面形成有使光线折射、反射的数个凹环或凸部或毛燥面的凹凸形状部分。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自动发电装置,其包含座体、线轴、左、右磁极、磁铁座、环轴,该座体中心处向外凸伸一中空柱,且于座体外缘处固设一至数个中空管,该中空管内容置一与线轴相接连的发光元件,而该座体勾固于车辆的轮心处,左、右磁极将线轴包覆于内且整体固定于中空柱外缘或内缘上,而磁铁座与环轴相互连结并被固定于轮轴上,借车轮转动使该装置发电驱动发光元件,该装置还设有导光棒,其外围具有数个凹凸部分,以产生轮面皆亮及提升安全性效果。
文档编号H02K21/26GK2481046SQ0122334
公开日2002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0日
发明者洪宝川 申请人:洪宝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