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保护节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531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保护节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节能装置,特别是一种智能保护节电器。
背景技术
在工矿企业,在机关学校,在居民小区,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电能,目前我国的电能需求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因此,节约用电应当是我们经常性的工作。在现实中,用电系统并不是满负荷运转,当用电系统在低于额定功率的条件下运转时,用电系统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存在着一个差值,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差值所包含的能量往往是通过散热的形式被白白地浪费了。在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通过某种技术方案来免除上述能量损失的具体装置或设备,也就是节能器,这种节能器只消耗少量的能量,即可避免上述的能量损失,但现有技术中的这些节能器,存在着电路复杂、设备庞大的缺点,其本身所消耗的电能也不够小,因此,节能器的改进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电路简单、节能效果好的智能保护节电器。智能保护节电器将交流电源,变换成纯净稳压的交流电,向厂矿、企业、超市等场所供电,即可避免用电系统在低于额定负荷时的能量损失。
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的方式来实现的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空气开关、集成移相稳压模块、模块控制、欠压和过压控制、过流控制、手动旁路控制、旁路接触器、过流保护、降温控制、浪涌吸收等电路组成,交流输入与空气开关连接,空气开关又分别与集成移相稳压模块、模块控制、欠压和过压控制、过流控制、手动旁路控制、旁路接触器连接,欠过压控制、过流控制和旁路接触器又通过模块控制与集成移相稳压模块连接,手动旁路控制与旁路接触器连接;集成移相稳压模块与过流保护、降温控制连接,过流保护与旁路接触器连接,最后,集成移相稳压模块、旁路接触器和浪涌吸收分别与交流输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用电系统在低于额定负荷时的能量损失,所以大大节约了能源;另外,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电路简单,本身能耗低,便于推广应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电路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指示灯电路图图4移相稳压模块控制电路图图5电子欠压、过压保护电路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输入端子1、2连接于空气开关QS的1、3端,空气开关QS的2、4端连接于移相稳压模块SCR的1、2端,移相稳压模块SCR的3、4端连接于输出端子3、4,交流接触器KM的常开触点1、3端连接于空气开关的2、4端,交流接触器KM的常开触点2、4端连接于输出端子3、4;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的连接如下1.交流接触器KM线圈A1、A2支路的电路连接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5和复位按钮S3的2端连接,复位按钮S3的1端和保险FU1的2端连接,交流接触器的线圈A2端和熔断保险FU2的2端连接;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6和交流接触器的A1端连接;手动旁路按钮S2的1端和交流按触器常开触点5端连接,手动旁路按钮S2的2端和交流触器常开触点6端连接,热敏开关RS2的1端和交流按触器常开触点5端连接,热敏开关RS2的2端和交流按触器常开触点6端连接;2.变压器T2支路的连接变压器T2的1端连接于FU1的2端,变压器T2的3端连接于FU2的2端;3.变压器T1支路的电路连接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12连接于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11,继电器K2常开触点14连接于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61,变压器T1的1端连接于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62,变压器T1的3端连接于电子过流保护模块的常闭触点96;电子过流保护模块的常闭触点95连接于熔断保险FU2的2端,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11连接于熔断保险FU1的2端,起动按钮S1的1端连接于继电器K2的11端,起动按钮S1的2端连接于继电器K2的14端;4.电子过流保护模块HT支路的电路连接电子过流保护模块HT的电源输入端2连接于熔断保险FU2的2端;电子过流保护模块HT的电源输入端1连接于复位按钮S3的2端;复位按钮S3的1端连接于熔断保险FU1的2端;5.散热风扇M支路的电路连接散热风扇M的2端与热敏开关RS1的1端连接;散热风扇M的1端与熔断保险FU1的2端连接,热敏开关RS1的2端与熔断保险FU2的2端连接;6.过流指示灯HR1支路的电流连接过流指示灯HR1的2端与电子过流保护模块常开触点98相连接,过流指示灯HR1的1端与熔断保险FU1的2端连接;7,旁路指示灯HR2支路的电路连接旁路指示灯HR2的2端与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53连接,旁路指示灯HR2的1端与熔断保险FU2的2端连接;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54与熔断保险FU2的2端连接;如图3所示,节能指示灯HG支路的连接节能指示灯HG的2端与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71连接,节能指示灯HG的1端与端子3连接;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72连接端子4;如图4所示,移相稳压模块控制电路的连接变压器T1的副边与整流二极管D1、D2、D3、D4连接;整流二极管D2的2端与集成电路IC的1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4的1端与集成电路IC的2端连接,电容C1的1端与集成电路IC的1端连接,电容C1的2端与集成电路IC的2端连接,电容C2的1端与集成电路IC的1端连接,电容C2的2端与集成电路IC的2端连接,电容C3的1端与集成电路IC的3端连接,电容C3的2端与集成电路IC的2端连接,电容C4的1端与集成电路IC的3端连接,电容C4的2端与集成电路IC的2端连接;继电器K2线圈的1端与集成电路IC的3端连接,继电器线圈的2端与集成电路IC的2端连接,集成电路IC的3端与移相稳压模块SCR控制线路的接插头1连接,集成电路IC的2端与移相稳压模块SCR控制线路的接插头5连接,电位器W的1端与移相稳压模块SCR控制线路的接插头2连接,电位器W的2端与移相稳压模块SCR控制线路的接插头3连接,电位器W的3端与移相稳压模块SCR控制线路的接插头4连接;如图5所示,欠压和过压控制电路的连接变压器T2的副边与整流二极管D5、D6、D7、D8连接,整流二极管D5的1端与电容C5的2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8的1端与电容C5的2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6的2端与电容C5的1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7的2端与电容C5的1端连接,电阻R1的脚1与电容C5的1端连接,电阻R2的脚1与电容C5的1端连接,电阻R3的脚1与电容C5的1端连接,电阻R1的脚2与电位器RP1的1端连接,电位器RP2的2脚与集成电路CD4001的8、9脚连接,电位器RP2的3脚与电容C5的2端连接,电容C6的2脚与电容C5的2端连接,电容C6的1脚与电位器RP1的2脚连接,电阻R2的脚2与电位器RP2的脚1连接,电位 RP2的脚2与集成电路CD4001的6脚连接,电位器RP2的脚3与电容C5的2端连接,电容C7的脚1与RP2的2脚连接,电容C7的脚2与电容C5的2端连接,集成电路CD4001的10脚与5脚连接,集成电路CD4001的4脚与1脚连接,集成电路CD4001的4脚与2脚连接,集成电路CD4001的3脚与电阻R4的1脚连接,电阻R4的2脚与稳压二极管VD12的2脚连接,VD12的1脚与三极管VT的基极B脚连接,三极管VT的发射极E与电容C5的2端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C与继电器线圈2端连接,继电线圈1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脚连接,保护二极管D10的2脚接发光管LED2脚,保护二极管D10的1脚连接继电器线圈2端,发光二极管LED的1脚连接于电阻R3的脚2,稳压二极管D11的2脚连接于电阻R3的脚2,稳压二极管D11的1脚连接于电容C5的2脚,电容C8的2脚连接于电容C5的2脚,电容C8的1脚连接于电阻R3的2脚。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保护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由空气开关、集成移相稳压模块、模块控制、欠压和过压控制、过流控制、手动旁路控制、旁路接触器、过流保护、降温控制、浪涌吸收等电路组成,交流输入与空气开关连接,空气开关又分别与集成移相稳压模块、模块控制、欠压和过压控制、过流控制、手动旁路控制、旁路接触器连接,欠过压控制、过流控制和旁路接触器又通过模块控制与集成移相稳压模块连接,手动旁路控制与旁路接触器连接;集成移相稳压模块与过流保护、降温控制连接,过流保护与旁路接触器连接,最后,集成移相稳压模块、旁路接触器和浪涌吸收分别与交流输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保护节电器,其特征在于交流输入端子1、2连接于空气开关QS的1、3端,空气开关QS的2、4端连接于移相稳压模块SCR的1、2端,移相稳压模块SCR的3、4端连接于输出端子3、4,交流接触器KM的常开触点1、3端连接于空气开关的2、4端,交流接触器KM的常开触点2、4端连接于输出端子3、4;控制电路的连接如下(1)交流接触器KM线圈A1、A2支路的电路连接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5和复位按钮S3的2端连接,复位按钮S3的1端和保险FU1的2端连接,交流接触器的线圈A2端和熔断保险FU2的2端连接;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6和交流接触器的A1端连接;手动旁路按钮S2的1端和交流按触器常开触点5端连接,手动旁路按钮S2的2端和交流触器常开触点6端连接,热敏开关RS2的1端和交流按触器常开触点5端连接,热敏开关RS2的2端和交流按触器常开触点6端连接;(2).变压器T2支路的连接变压器T2的1端连接于FU1的2端,变压器T2的3端连接于FU2的2端;(3).变压器T1支路的电路连接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12连接于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11,继电器K2常开触点14连接于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61,变压器T1的1端连接于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62,变压器T1的3端连接于电子过流保护模块的常闭触点96;电子过流保护模块的常闭触点95连接于熔断保险FU2的2端,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11连接于熔断保险FU1的2端,起动按钮S1的1端连接于继电器K2的11端,起动按钮S1的2端连接于继电器K2的14端;(4).电子过流保护模块HT支路的电路连接电子过流保护模块HT的电源输入端2连接于熔断保险FU2的2端;电子过流保护模块HT的电源输入端1连接于复位按钮S3的2端;复位按钮S3的1端连接于熔断保险FU1的2端;(5).散热风扇M支路的电路连接散热风扇M的2端与热敏开关RS1的1端连接;散热风扇M的1端与熔断保险FU1的2端连接,热敏开关RS1的2端与熔断保险FU2的2端连接;(6).过流指示灯HR1支路的电流连接过流指示灯HR1的2端与电子过流保护模块常开触点98相连接,过流指示灯HR1的1端与熔断保险FU1的2端连接;(7).旁路指示灯HR2支路的电路连接旁路指示灯HR2的2端与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53连接,旁路指示灯HR2的1端与熔断保险FU2的2端连接;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54与熔断保险FU2的2端连接;节能指示灯HG支路的连接节能指示灯HG的2端与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71连接,节能指示灯HG的1端与端子3连接;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72连接端子4;移相稳压模块控制电路的连接变压器T1的副边与整流二极管D1、D2、D3、D4连接;整流二极管D2的2端与集成电路IC的1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4的1端与集成电路IC的2端连接,电容C1的1端与集成电路IC的1端连接,电容C1的2端与集成电路IC的2端连接,电容C2的1端与集成电路IC的1端连接,电容C2的2端与集成电路IC的2端连接,电容C3的1端与集成电路IC的3端连接,电容C3的2端与集成电路IC的2端连接,电容C4的1端与集成电路IC的3端连接,电容C4的2端与集成电路IC的2端连接;继电器K2线圈的1端与集成电路IC的3端连接,继电器线圈的2端与集成电路IC的2端连接,集成电路IC的3端与移相稳压模块SCR控制线路的接插头1连接,集成电路IC的2端与移相稳压模块SCR控制线路的接插头5连接,电位器W的1端与移相稳压模块SCR控制线路的接插头2连接,电位器W的2端与移相稳压模块SCR控制线路的接插头3连接,电位器W的3端与移相稳压模块SCR控制线路的接插头4连接;欠压和过压控制电路的连接变压器T2的副边与整流二极管D5、D6、D7、D8连接,整流二极管D5的1端与电容C5的2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8的1端与电容C5的2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6的2端与电容C5的1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7的2端与电容C5的1端连接,电阻R1的脚1与电容C5的1端连接,电阻R2的脚1与电容C5的1端连接,电阻R3的脚1与电容C5的1端连接,电阻R1的脚2与电位器RP1的1端连接,电位器RP2的2脚与集成电路CD4001的8、9脚连接,电位器RP2的3脚与电容C5的2端连接,电容C6的2脚与电容C5的2端连接,电容C6的1脚与电位器RP1的2脚连接,电阻R2的脚2与电位器RP2的脚1连接,电位器RP2的脚2与集成电路CD4001的6脚连接,电位器RP2的脚3与电容C5的2端连接,电容C7的脚1与RP2的2脚连接,电容C7的脚2与电容C5的2端连接,集成电路CD4001的10脚与5脚连接,集成电路CD4001的4脚与1脚连接,集成电路CD4001的4脚与2脚连接,集成电路CD4001的3脚与电阻R4的1脚连接,电阻R4的2脚与稳压二极管VD12的2脚连接,VD12的1脚与三极管VT的基极B脚连接,三极管VT的发射极E与电容C5的2端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C与继电器线圈2端连接,继电线圈1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脚连接,保护二极管D10的2脚接发光管LED2脚,保护二极管D10的1脚连接继电器线圈2端,发光二极管LED的1脚连接于电阻R3的脚2,稳压二极管D11的2脚连接于电阻R3的脚2,稳压二极管D11的1脚连接于电容C5的2脚,电容C8的2脚连接于电容C5的2脚,电容C8的1脚连接于电阻R3的2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节能装置,特别是一种智能保护节电器。本实用新型由空气开关、集成移相稳压模块、模块控制、欠压和过压控制、过流控制、手动旁路控制、旁路接触器、过流保护、降温控制、浪涌吸收等电路组成,交流输入与空气开关连接,空气开关又分别与集成移相稳压模块、模块控制、欠压和过压控制、过流控制、手动旁路控制、旁路接触器连接,欠过压控制、过流控制和旁路接触器又通过模块控制与集成移相稳压模块连接,手动旁路控制与旁路接触器连接;集成移相稳压模块与过流保护、降温控制连接,过流保护与旁路接触器连接,最后,集成移相稳压模块、旁路接触器和浪涌吸收分别与交流输出连接。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电路简单,本身能耗低,便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H02M5/257GK2682731SQ200320103059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0日
发明者李涛 申请人:李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