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传送带与电磁致动器分类出不同物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252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借助传送带与电磁致动器分类出不同物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类出不同物料的装置本发明涉及用于分类出不同材料的装置,此装置包括传送带、指派给此传送带且在此传送带上以位置相关方式探测材料件的至少一个传感器,以及根据此至少一个传感器以位置相关方式分类出材料件的至少一个致动器。
环境的要求同时也是节约原材料天然资源的要求,都影响到要从废品中回收有用的材料。在此特别有价值的是金属,它们在从废品中分类出后作为原材料再加工,或是指定为新的原材料或是添加到新的原材料中。在这种回收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是根据相应类型分离出不同的钢与残留金属,这是因为只是纯净的基础材料才构成回收中的有价值的基础材料。
由于拟回收的废品量日益增多,分类废品包括分类家庭垃圾的分类装置已使用了若干年。撇开塑料不论,特别有价值的部分是由金属代表,这些金属在分离后必须根据其类型分类。
这类用于回收可再使用材料的系统是在严苛的环境下工作,因而金属件过去是用压缩空气装置分类的。这种分类装置通常包括传送槽而从槽中将捣碎的金属件作为预分类的块料排出到传送带上。分布到传送带整个宽度上的各金属件然后通过一般为感应型的金属传感器区域。在此传送带外侧设有由一个个可绕射空气的喷嘴组成的喷嘴组。响应各金属传感器在探测到传送带上金属件时的信号输出,与此金属件位置相对应的各压缩空气喷嘴便起动,改变从传送带排送出的金属件的行程而使这些金属件与其余金属件相分开。这种系统使用时有其优点与缺点,缺点是使压缩空气供给喷嘴组的工作复杂化、由于相邻的分类材料的影响不能精确地分离轻量材料如泡沫材料,以及由于分类材料的几何形状而不能精确地分离。
考虑到上述的先有技术,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分类出不同物料特别是可回收材料的装置,这种装置避免了上述先有技术的缺点,结构特别简单,效率高,尤其是免除了复杂的供给装置如压缩空气供给装置。
上述目的是通过具有前述优点的分类装置达到的,此分类装置的特点在于使用了这样的电磁致动器,此致动器包括至少一个悬挂的可绕轴转动的励磁线圈,此线圈由基本位置开始从一对第一相对磁化的永磁铁间间隙至一对第二相对磁化的永磁铁间间隙中的第二位置,进行绕轴的旋转运动,而且此线圈包括一在这两个第二永磁铁间间隙中朝反于第一对永磁铁间间隙中磁场方向延伸的磁场,上述线圈的旋转运动导致用于将物料分类出的起动作业。
在一实施例中,此至少一个电磁致动器设在传送带一侧。
最好,此至少一个致动器是以位置相关方式驱动,得以使与此致动器相连的排出器旋转到该对应地探测到的材料件以将此材料件分类出。
在另一实施例中,此至少一个电磁致动器是设在传送带在出口侧的端部之后,而排出器可旋转到对应探测到的材料件的行程中。
在一特殊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分类出不同可回收材料的装置,此分类装置包括指派经此传送带的传感器组,此传感器组以位置相关方式探测传感带上的材料且包括一模块单元,此模块部件设在传送带出口侧的后端,同时可根据传感器组的信号以位置相关方式驱动对应的模块单元的致动器,而将与此相关致动器相连的喷射器旋转到相应探测到的材料件的行程中。
这种分类装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电磁致动器一方面具有简单的结构,而在另一方面又能实现较大的致动力。此外,此种电磁致动器能取小型结构,此致动器的宽度基本上可据所述永磁铁的厚度与所述线圈的厚度以及外壳来预先确定。有了这种小型结构,就能将许多这样的致动器以紧凑的方式组装到一模块单元中来获得一组致动器,在这种模块单元中,当需要修补不正确工作的模块单元时,可以更换个别的致动器。利用这种结构,只需将电源线与拟更换的致动器分离而重新连接到新的致动器上即可。这种更换致动器的工作也可由具备标准专业技术的操作或维修人员来进行。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电磁致动器而且是由多个这种致动器组成的模块单元能够专门地用于分类不同的可回收材料即用于严苛环境的分类装置中的原因。使用中此种分类装置可进行特殊的测试以用于分类出金属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应该指出,这种分类装置的特殊优点包括了不需复杂的压缩空气供给装置的上述电磁致动器。结果,这种分类装置极具可移动性而能用于任何所需之处。同时也只需保证电源,而这种电源乃是用于驱动传送带所必须的。上述各优点首先在于有高达30Hz的分离速度(在致动器的几何形状与分类材料的粒度相适应的条件下,取决于上述部件的类型与调节角度),同时在于能以简易方式使这种装置适应不同的使用条件。
在上述致动器中,线圈绕组是在基本上垂直于前述轴或轴线的平面中延伸。
最好采用由钕-铁-硼制备的永磁铁。这类永磁铁的优点是它们在所有磁性材料中具有最高的能量密度。为了保持高效率,这种永磁铁形成为板状环形段。
这些环形段以其内、外径的原点处于悬挂该线圈的轴上而由此可配合线圈的旋转运动。这些永磁铁在形成为环形段的同时,还构造成包括两个相对于该轴沿径向取向的支杆,结果就能使绕组定位成可大致垂直于永磁铁的静态磁场,这样就能相对于所能获得的力的效应而产生最大效率。
线圈的与所述支杆互连的两段相对于环形段状远磁铁定位成基本上位于永磁铁主磁场之外,使得所述线圈的这两段在电流中的影响保持成很小。
为简化结构,将此线圈保持于从该轴垂挂下的支座上,此支座的与线圈相对的端部形成一调节件。此调节件然后可连接到另外一些可适应对此电磁致动器提出的相关要求的部件上。联系到也作为这里描述的主题的分类装置,于上述支座上固定一板件,此板件在线圈的运动下因而也是在支座的运动下形成一冲击件。
对于此电磁致动器的机壳结构,各个永磁铁分别保持在相应基板上处于所述间隙的一侧和另一侧。在上述各基板上可设置一轴承,轴承中安装着使此支座因而是使此线圈绕其转动的轴。
考虑到此线圈在其驱动过程中是从其基本位置运动到工作位置然后返回到此基本位置,对此线圈供电成为一个特殊问题,为此可能会建议采用滑动接点,但这是一种复杂化的结构且易导致磨损和加大摩擦力。结果,此外电磁致动器的理想变型中,此线圈是借助硅涂层的绞合线来供给电流。这种绞合线可设在支座的各侧且与机壳结构连接。测试时,这种硅涂层的绞合线可以经受1百万次的循环运动而不破裂,从而不会使电磁致动器会由此报废。但应注意到,在使用这种绞合线时应注意到在此线圈上而因此在机壳上的接点与焊点只能经受小的载荷,就是说这些绞合线应铺放于一适当大的环路中而使绞合线的运动限于所述环路部分。于是,相应绞合线或此环路所具的长度应为线圈上的连接点与机壳上连接点之间的直接连通路径的若干倍。
前述的在其上保持有各自的永磁铁的基板最好由包围线圈与永磁铁的机壳壁分开。
为了能提供可取三个不同位置的电磁致动器使之除基本位置外还可对另两个位置进行调节与驱动操作,设置了至少另一对第三对永磁铁,它们相对于第二对永磁铁取相反的磁极而于其间留有间隙。此外还设有另一线圈而此另一线圈相对于前述的第一线圈偏离开,使其更接近于第三对永磁铁,然后在发生从第二对永磁铁到第三对永磁铁的转动时,由于此第二线圈更接近第二对永磁铁,就会被激励。在从第二位置再返回到第一位置的布局下,离第二对永磁铁接近的此另一线圈被激励,而不会有电流流过此另一线圈。这样就能借助这两个线圈进行各自的调节作业。利用此种包括两个可有选择地被激励的线圈,就可以到达这几对永磁铁之间的独特位置。这些线圈在各对永磁铁之间的这些相应位置可以用于调节作业或驱动作业。此种包括有两个相互相对偏置线圈的装置可以通过另一些永磁铁对扩展,这是由于可以通过相邻永磁铁对之间线圈的偏离位置进行调节作业。
对于某些特殊应用,这些永磁铁最好覆盖一约90°的扇形区。
对于在其中设有三对永磁铁的其他应用中,上述扇形区的扇形角可以为120~180°。
一般,上述线圈还以极性相反的负压或正压作用于此基本位置上用以使其从此基本位置变换到第二位置。上述极性再次反转以使此线圈从第二位置返回到基本位置。
得力于这种紧凑结构,这些致动器特别适用于由具有多个并列设置的电磁致动器来构成模块单元。从其上悬垂下线圈的轴最好沿一直线取向。为了能让模块单元于每单位长度能容纳更多的电磁致动器,这些轴也可以相互相对偏离而使例如第一与第二致动器各自设置成以其轴线沿着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
本发明进一步的细节与特点可以从下面参看附图所作的描述中获得理解,附图中

图1是分类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在此分类装置的传送带的出口端设有如图7与8所示的模块单元,两个不同的物料部分由此分类装置分离到两个不同的容器中。
图2以透视图示明了图1的分类装置,它设在一起落架上,在其出口端设有模块单元如图7和8所示;图3示明在其侧面设有三个独立的致动器的传送带;图4是用于图1与2的分类装置中的电磁致动器的俯视图,机壳板已除去,此致动器包括两对永磁铁,表明一基本位置。
图5是又一电磁致动器的俯视图,机壳板已除去,包括三对永磁铁和两个线圈,示明一基本位置;图6示明图5的电磁致动器,以点划线与中断线表明另两个位置;图7示明具有10个并列设置的如图4~6所示电磁致动器的模块单元;图8示明图7所示模块单元,但其中没有侧向支承板,因而能观察最前面模块单元的内部。
首先描述用于图6与8所示分类装置中的电磁致动器,这些分类装置则将于以后详述。
如图4中第一实施形式所示,此电磁致动器包括的机壳构件1具有两个基板2与一个机壳壁4限定出内部3。这两个基板2是相互对准平行的,只示明了其中之一。于内部3中在角隅部另设有分隔件5,利用它们将两块基板2分开并用螺钉固定。机壳壁4嵌入两块基板2的槽6中。
为了能观察电磁致动器的内部3,在图4中将上部基板2除去。机壳构件1的结构由这两块基板2、机壳壁4与隔件5组成,形成了简洁然而是稳定的结构。这些机壳部件最好由铝制成。
每块基板2于其内侧上装有取板状环形段形式的两个永磁铁6。这些环形段具有原点在轴7上的内径与外径。在图2中由于已从机壳1中除去而未能看见的基板2上同样设有永磁铁6,它们的尺寸、形式与位置相当于图4中可以看清的两个永磁铁6。这样便形成了第一永磁铁对8和第二永磁铁对9。这些永磁铁6的厚度经选择成使得在各永磁铁对8、9之间都留有间隙。在此间隙中,由从通过滚珠轴承12支承的轴7上悬挂下的支座11保持线圈10。此支座11在朝向永磁铁6的这侧保持线圈10的同时,还在与线圈10相对的一侧延伸,通过一孔13进入机壳构件1中。机壳构件1中的此孔口13则由机壳壁4分别向内弯曲的端部14界定。这样,支座11就能从基本位置转动,这在图4中示明此机壳壁4的下部弯曲端14于此形成一挡块,亦即支座11从这个基本位置的第一位置转动到一第二位置,而在此第二位置上,此机壳壁4的弯曲端14亦即图4中的上部弯曲端同样形成一挡块去限定上述转动。支座11的凸出到机壳壁4外部的这一端之上安装一板件15,此板件15通过支座11与线圈10在一起的转动,而从该基本位置(见图4)沿旋转箭头16的方向转动到工作位置。
如图4所示,线圈10包括两个臂17,它们相对于悬挂着支座11的轴7沿径向延伸。线圈10的第三段18以圆弧形式延伸,近似地配合永磁铁6的外径,但它在永磁铁6上一突起部之中时位于此永磁铁的外径之外。线圈10的第四段19位于永磁铁6的内径之外。
线圈10的绕组不能较详细地看清,大致沿垂直于轴7的方向平行于图4的平面延伸,线圈10通过两个绞合线20供给电流。这两个绞合线20以硅酮涂层使之极具挠性且能耐久。它们如图所示铺成环形,一端连接线圈10而相应的另一端则于机壳侧形成电源。绞合线20环路的长度选择成可保证线圈10这一侧的接点以及机壳侧的接点不会显著弯曲。
第一永磁铁对8的永磁铁6具有与第二永磁铁对8的磁场朝相反方向延伸的磁场。这也表明设定于图4中基板2上的两个永磁铁6的极性相反。还应注意,在两个永磁铁6之间以及在第一永磁铁8与第二永磁铁对9之间留出有以数号21标明的空隙。为了表明这种情况,永磁铁6的可见部分以间断线示明。
起动此电磁致动器,在图4所示基本位置加负偏压的线圈10受到正电流脉冲的作用,而由于此第一与第二永磁铁对8、9有不同取向的磁场,线圈10便从第一永磁铁对8运动到第二永磁铁对9。基于这种运动,支座11便与其上保持的板15一起转动而使得板15倾斜。为使电磁致动器与板15分别返回到基本位置,可反转供给线圈10的电流的极性,这样由于线圈中反转的电流方向就可再次回到图4所示基本位置。
如图4所示,在对此致动器供电时应注意以下所述,所述及的各点同样适用于以后描述各图中所示实施例。线圈10最好在第一永磁铁对8之间的即基本位置处加负偏压。断开负压同时接通正压就能使此终端位置尽可能快的转动(若是采用两对永磁铁时)。通过从正压变换到负压就能再次实现返回运动。由于长时间的电力作用,此线圈会在短时间内受到相当大的载荷的影响,这种情形例如出现在将致动器用于分类过程中时。在此不存在弹性反力。与这种大的驱动力相关联,致动器的小的运动质量、没有弹性反力以及短时间内增大的在这种弹性的线圈中的电流,这一切当会极快地改变板15的位置。
图5示明电磁致动器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与图4的实施形式相反,其中只示明了基板2与可旋转地支承于轴7上的支座11以及固定于支座11上的线圈10。与图4所示实施形式相反,在图5的实施形式中,于基板2中设有三个磁铁对8、9与22,各个永磁铁6都构成圆弧段部件,每次定位时都留有空隙21。此外,除图4的第一实施形式中所用线圈10外,还另设有线圈40。线圈10(以影线表示)与线圈40(以双影线表示)保持于支座11上,其尺寸可与永磁铁6的尺寸相适应。由于永磁铁6的尺寸小,它们比图4实施例中的线圈10有较小的外部尺寸。从图4可见,第一线圈10偏离第二线圈40。线圈10与线圈40各自的两臂17分开成使得电磁致动器的在图5中所示的基本位置实际上只位于第一永磁铁对8的空隙中。为了起动电磁致动器并且从图5所示的基本位置开始,此时的线圈10位于第一永磁铁对8的间隙内,其中此线圈以负电流加偏压,它被供给以正电流使之旋转到第二永磁铁对9之间的间隙中。此第二位置由支座11与板15的双点线示明。在施加符号与上一脉冲相反的另一脉冲给此第二线圈40而不是第一线圈10(已断电)时,支座11便移动到第三永磁铁对22之间的第三位置,成为如图6中间断线所示的板15的位置。于是便完成了这样的运动由于第二线圈40的偏置位置,线圈40的左臂便更朝向第三永磁铁对22。虽然在图2与3中并未示明,但此两线圈10与40各自连接一对绞合线以分别供电。
如用图6所表明的,这三个不同位置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或用于不同的工作与起动过程。此电磁致动器如图4~6所示是设计用来使碰撞到板15上的部件偏转到不同方向的,这将在以后参看图6与7所示的分类装置说明。
图7的电磁致动器中的板15有两个不同位置,设计时考虑到线圈的尺寸和扇形永磁铁的尺寸而使得板15能转动约120°的角。
在此实施形式中,如图5与6所示,板15也能转动过约120°的范围,但有三个不同位置,即基本位置、板15转过60°的位置以及第三位置,在此第三位置板15经120°的转动到基本位置而经60°旋转到此第二位置。
在图5与6中,为清晰起见,图4实施形式中的绞合线20一类部件已略去。
为了使此电磁致动器相对于沿轴7方向中的尺寸保持成较小,可采用下述尺寸。
永磁铁厚度最好约5mm(最小厚度2mm)各永磁铁对间的间隙5mm线圈厚度最好约5mm(最小厚度3mm)基板2厚度最好约8mm(最小厚度4mm)这样形成机壳构件1因而是电磁致动器的总厚度约24mm(最小尺寸17mm)。
应该指出,图4~6是以近似真实的比例示明以标号24表明的此种电磁致动器的。
图7示出模块单元23,其由标号24表示的电磁致动器构成。各个这样的致动器24相互一致定心于保持支座11的轴7上。致动器24在用于模块单元23中时是这样的致动器,它们在各自相应机壳1的内部3中包括两对永磁铁8、9。与图7的实施形式不同,这些永磁铁不构成圆弧段扇形部件而为条形磁铁。这是用来说明这种条形磁铁也是可以用的,不过这种实施形式不能优化有关条件。
模块单元23的各致动器23包括一板件15。这些板件能够通过驱动各相应致动器相互独立地工作(即在沿y方向位置相关的方式下,见图7中标明的坐标箭头)。
模块单元23如图7所示可包括安装在上支座板25两侧上的保持板26,从这种保持板上垂吊下各致动器24。为了转动与调节模块单元23,围绕各紧固孔28设有一些圆孔组成的圆孔排27。
图8的有两块保持板26的模块单元设计用来连接对不同可回收物料进行分类的分类装置这种分类装置以侧视图概示于图1而以透视图概示于图2,图2用来阐明这种分类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
图1的分类装置包括沿水平取向的传送带30。在图2以透视图所示的分类装置中,此传送带30保持于一基架29上。传送带30是在输入侧的皮带轮31与输出侧的两个后皮带轮34、35上导引,这在图2中不能看到。行进方向由方向箭头32所示。此方向箭头32对应于图7中的方向矢量“X”但方向相反。
在传送带30的输出侧,单个致动器24位于图1中,而在图2的分类装置中设有模块单元23。为了对本分类装置特别适合分离出的金属件进行分类,这些金属件则从存储槽36铺散到传送带30上。从这些金属件中分类出特殊的一部分例如特殊类型的金属。这类金属在此图中以黑色件标明而其余金属件则以白色件标明。所有这些部件都传送向致动器24。在传送带30的输出侧于此带30之下设有例如感应工作元件形成的传感器37。与图6中单个的传感器37相反,于图1的配置中则设有传感器组并以组33表示。传感器组33包括多个沿y方向分布的一个个的传感器37,它们以位置相关方式探测传送带上沿y方向导引的各个金属件。
当探测到黑色件时,图1中的传感器产生一信号,致动器24的板15便旋转到以黑线标明的位置,使得离开传送带30的黑色件碰撞板15而转向进入第一收集容器38。要是传感器37探测到传送带上的白色件时例如没有传感器信号输出时,板件15则旋转到以间断线表明的位置,使得白色件按照其行驶路径而落入第二收集容器39中。
将上述原理用于图2所示分类装置中,此分类装置包括传感器组33。组33的各个传感器在有特殊的部件例如金属件通过传感器时便以位置相关方式产生信号,根据此信号,单元模块23的对应于此位置的电磁致动器24便起动。由于此相应的致动器24起动,它的板件15便转动到对应金属件的运行路径上,使得在此板件转动的结果下,碰撞到板件15上的金属件的行走路径便改变,将此金属件作为拟分类的一部分加以分离。可以在传送带30的输出侧即在此输出侧的皮带轮与模块单元23之间设置相应的集料漏斗。
这样就获得了这样一种分类装置,它具有紧凑的结构,且由于利用了具有些独立的电磁致动器的模块单元23,就不需用于将金属件分离出的标准的压缩空气喷嘴,也毋需乎相关的压缩空气源。这些具体用到的也是参考图4~6所描述的致动器24,因其上述优点而能进行较精确的分离和提供较大的体积流量,故特别适用于这种分类装置。
图3所示的实施形式具有的传送带30与图1和2中的传送带30类似。与图1和2中所示的实施形式相反,在图3的实施形式中,于传送带30这一侧设有三个相互分开的致动器24。这些致动器24取向成使得其板件15可于水平方向中旋转,即可在平行于传送带30的平面且处于与传送带30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中旋转。在有了传感信号时(传感器未在图3中示明),便起动相应的传感器24而使其板件旋转到输送路径中,由此便从传送带上沿侧向即与致动器24相反的方向除去探测到的物料件,使它们进入相应的收集容器中。这样,图3所示分类装置的原理便可利用较多或较少个数的电磁致动器24而适用于各种分类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分类出不同材料的装置,它包括传送带(30)和指派给此传送带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此种传感器以位置相关方式探测此传送带上的材料件;以及根据此至少一个传感器的信号以位置相关方式分离出材料件的至少一个致动器,其特征在于,采用了这样的电磁致动器,它包括至少一个悬挂的可绕轴(7)转动的励磁线圈(10),此线圈由基本位置开始,从一对第一相对磁化的永磁铁(8)间的间隙至一对第二相对磁化的永磁铁(9)间的间隙中的第二位置,进行围绕轴(7)的旋转运动,而此线圈包括一在第二永磁铁(9)间间隙中朝反于第一对永磁铁(8)之间间隙中磁场方向延伸的磁场,上述线圈(10)的旋转运动导致用于将物料分类出的起动作业。
2.权利要求1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传送带(30)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电磁致动器。
3.权利要求1或2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此至少一个致动器(24)是以位置相关方式驱动,得以将与此致动器(24)连接的排出器(15)转动到相应探测到的材料件的输送路径上,而将此材料件分离出。
4.权利要求1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此至少一个电磁致动器是设在传送带(30)出口侧的端部之后,而排出器(15)可旋转到相应探测到的材料件的输送路径上。
5.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10)的绕组在大致垂直于轴(7)的平面中延伸。
6.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中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6)是由钕铁硼制成。
7.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6)形成为板状环形段。
8.权利要求7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段的内径与外径以其原点在轴(7)上。
9.权利要求5或7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10)包括两个相对于轴(7)沿径向取向的臂(17)。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中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10)是保持于从轴(7)悬挂下的支座(11)上,此支座(11)的与线圈(10)相对的端部形成调节件(15)。
11.权利要求1-10任一项中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永磁铁(6)分别保持于相关基板(2)上所述间隙的一侧和另一侧,而这些基板(2)形成外机壳(1)的部件。
12.权利要求11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基板(2)中设有用来支承轴(7)的轴承。
13.权利要求1-12任一项中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10)是借助硅酮涂层的绞合线(20)供电。
14.权利要求11与13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绞合线(20)分别设在支座(11)的各侧且与机壳(1)连接。
15.权利要求11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基板(2)是由包围线圈(10)与永磁铁(6)的机壳壁(4)分开。
16.权利要求1~15任一项中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至少一对第三对永磁铁(22),它与前述第二对永磁铁(9)的极性相反且在其间留有间隙,同时还设有另一线圈(40),此另一线圈(40)偏离第一线圈(10)而使其位置更接近第三对永磁铁(22),同时在发生有从第二对永磁铁(9)到第三对永磁铁(22)的旋转运动时给另一线圈(40)通电。
17.权利要求16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于各对永磁铁(8;9;11)之间的线圈(50;40)是用于起动作业的。
18.权利要求1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对(8;9)覆盖约90°的扇形区。
19.权利要求16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对永磁铁(8;9;22)覆盖一在120°至180°之间的扇形区。
20.权利要求1-19任一项中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以负压或正压作用于线圈(10)的基本位置,同时反转其极性以从此基本位置转移到所述第二位置。
21.权利要求20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10)经励磁而进行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返回运动。
22.权利要求13或14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绞合线铺成环路形式,其长度为线圈(10)的连接点与机壳侧的连接点之间的直接连接路程长度的若干倍。
23.权利要求1-22任一项中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并列地设置着多个电磁致动器(24)而形成模块单元。
24.权利要求23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电磁致动器(24)的用来悬挂线圈(10)的轴(7)是沿着一直线设置的。
25.权利要求4再结合权利要求23或24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组(33)以位置相关方式探测传送带(30)上的材料件,且据传感器组(33)的信号以位置相关方式驱动传送带(30)出口侧后端的模块单元(23)的相应致动器(23),而将与此相关致动器(24)连接的排出器(15)转动到相应的探测到的材料件的输送路径上。
26.权利要求1~25任一项中所述的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这种分类装置是用于分离出不同的材料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分类出不同材料的装置,包括传送带(30)、分配给此传送带且据材料件在传送带上位置使其转向的至少一个传感器(37)、据此至少一个传感器的信号分离此材料件的至少一个致动器(24)。此分类装置的特征在于所用的致动器(24)为电磁式的。包括可绕轴转动且与至少一个线圈(10)连接的排出件(15)。线圈(10)位于两对永磁铁(8,9,22)之间的间隙中,能从第一相对磁化对(8)间的基本位置旋转到第二相对磁化对(9)间的第二位置。上述排出件(15)借助线圈(10)的转动分离各材料件。
文档编号H02K41/035GK1906829SQ200480040730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1日
发明者H·博佛, A·霍夫曼 申请人:L.S.I.工业电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