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电压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088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过电压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保护电路,特别为一种针对过电压进行保护的过电压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随之得到不断的完善。
现有技术中,一般服务器系统在CPU以及Memory的OVP(Over VoltageProtection,简称过电压保护)设计时,通常采用的都是利用CROW BAR(SCR或者MOSFET)电路,即采用一保护模块将输出电压或输入电压直接接地来保护。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过电压保护电路。电源供应器100连接一电源转换模块101,而该电源转换模块101的输出端106与检测模块102连接;该过压保护电路是在电源转换模块101的输出进行过电压保护,即在电源转换模块101的输出端106还连接一保护模块103,该保护模块103并还与检测模块102连接。当与电源转换模块101相连的检测模块102检测到电源转换模块101输出电压超过负载104最大限定电压时,便去触发与之相连的保护模块103动作,保护模块103便会将电源转换模块101的输出电压接地,而达到过电压保护的功能。
如图2所示,另外一种现有的过电压保护电路。相对于图1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其在电源供应器100与电源转换模块101之间接一保险丝107,并且图1中与电源转换模块101输出端106连接的保护模块103,连接至电源转换模块101的输入端105,且上述电源转换模块101的输出端106与检测模块102的一端,而该检测模块102的另一端与保护模块103连接。该种方式是主要对电源转换模块101的输入端105进行过电压保护,保险丝107得到一层保护,即当电源供应器100的输出端电流过大,则该保险丝107便熔断将电源输出端切断。或者当检测模块102检测到电源转换模块101的输出端106电压高于负载104的最大限定电压,则触发保护模块103,而保护模块103将电源转换模块101的输入端105电压接地。
另外,如图3所示的,还有一种现有的过电压保护电路。其相对于图2所示的过压保护电路而言,在电源转换模块101的输出端106另还接一保护模块103,该保护模块103还连接于检测模块102。该种方式下起到了双重保护,即在电源转换模块101的输入端105和输出端106进行过电压保护。
上述三种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过电压保护作用,但相对元器件而言,其成本会增加,以及上述方式对过电压的瞬间反应力不强;并且在上述三种电路保护下电流过大且很容易造成接地不完全,让主零件损坏,即在导致线路异常时,可能会造成昂贵的CPU和Memory损坏或者电容发火的安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过电压保护电路,其可实现对过电压的瞬间反应,对电路做出及时的过电压保护。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在该过电压保护电路系统架构中,将保护模块直接连接于电源供应器,并与电压供应器的过电流保护控制模块连接;利用该电源供应器的过电流保护,从而去控制电源供应器的电压输出。
该过电压保护电路系统主要包括一电源转换模块、一检测模块以及一保护模块,另外,还包括一电源供应器,该电源供应器内包含一过电流保护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一输入端和输出端,其输入端与电源供应器连接;而其输出端则系连接于负载,并还与所述检测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另一端则系与保护模块相连,而该保护模块系连接于电源供应器内的过电流保护模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电压保护电路,针对过电压瞬间保护反应快,且接地完全,不易造成主零件损坏。


图1为现有的过电压保护电路系统架构图之一;图2为现有的过电压保护电路系统架构图之二;图3为现有的过电压保护电路系统架构图之三;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电压保护电路系统架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电压保护局部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过电压保护电路的系统架构图。图中电源供应器100分别与电源转换模块101的输入端105和保护模块10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101的输出端106连接于负载104以及检测模块102的一端;而所述保护模块103的另一端则系连接于检测模块102的另一端。
参阅图5所示,为过电压保护电路部分具体电路图。所述电源供应器100内含一电压变换模块200、一电压输出模块201以及一过电流保护控制模块203,所述电压变换模块200一端可与外界交流电源换连接,一端与电压输出模块201相连;而电压输出模块201还与过电流保护控制模块203连接。当电源供应器100的输出端电流超出其最大限定电流时,所述过电流保护控制模块203将被触发,从而降低或者关闭电压输出模块201的电压输出,从而达到一定的电路保护作用。
所述电源供应器100通过一电源连接器204与电源转换模块101相连,且该电源连接器204的引脚与电源供应器100的电压输出引脚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连接器204与所述电源供应器100连接。其中,通过所述电源连接器204的第一引脚300输出一正12伏电压,且连接于电源换转换模块101的输入端105;第二引脚301输出一正5伏电压,且与第一电阻400、第二电阻401、第三电阻402以及第四电阻403的一端连接。另外其第二引脚301还分别与第一比较器500、第二比较器501、第三比较器502以及第四比较器503的负向输入端701连接,提供一基准电压;而其第三引脚302输出一负12伏电压,该第三引脚302与保护模块103连接,即其连接于晶体管208的漏极,且该晶体管208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600、第二二极管601、第三二极管602和第四二极管603的阴极连接,以及还与所述第五二极管604的阳极相连;并且上述第一二极管600、第二二极管601、第三二极管602和第四二极管603的阳极还分别与第一电阻400、第二电阻401、第三电阻402和第四电阻403相连,以及第一比较器500、第二比较器501、第三比较器502以及第四比较器503的输出端702连接。另外,所述第五二极管604的阴极连接至第一比较器500、第二比较器501、第三比较器502以及第四比较器503的正向输入端700。且在上述检测模块102中的比较器、电阻以及二极管的设定可以按照具体的负载所需要的来设定。
此外,所述电源转换模块101与所述检测模块102连接,即与第一比较器500、第二比较器501、第三比较器502和第四比较器503的正向输入端700相连;以及还连接负载104,输出工作电压于负载104用。
所述第一电阻400、第二电阻401、第三电阻402以及第四电阻403为在过电压时,上拉并保持上述比较器的输出端电位,使所述第一二极管600、第二二极管601、第三二极管602和第四二极管603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导通,而不至于过电压保护仅仅只是稍微作动,即达不到对电路的实质过电压保护。
电源供应器100接上交流电源后,经过其内部电压变换模块200变换后经由其电压输出模块201输出,经由电源连接器204输出至电源转换模块101。电路开始实现其保护作用,如果电源转换模块101变换后的输出电压超过系统设定的负载104所限定的最大电压值时,检测模块102被触发,第一比较器500、第二比较器501、第三比较器502以及第四比较器503的正向输入端700的电压会高于从通过电源连接器204第二引脚301输出的电压,从而自第一比较器500、第二比较器501、第三比较器502以及第四比较器503的输出端702便会输出一高电位,而使得第一二极管600、第二二极管601、第三二极管602和第四二极管603导通。同时,输出一高电位至晶体管208的栅极,晶体管208得以导通。此时,电源供应器100的,即通过电源连接器204第三引脚302输出的负12伏电压接地,当其瞬间接地后,其电流变化量很大,将会超过其额定电流,电源供应器100的过电流保护控制模块203被触发,从而去控制电源供应器100内的电压输出模块201,降低或者关闭其电压输出,即而对负载做出了过电压保护。
对上述电源供应器100的负12伏电压进行接地,从而触发电源供应器内100的过电流保护控制模块203,去降低或者关闭电源供应器100的电压输出。现有的电源供应器100,其提供的电压都不尽相同,该上述方式,其皆可选择电源供应器100输出的最小输出电压。
权利要求1.一种过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一电源供应器;一电源转换模块,其与上述电源供应器连接,且包括一输入端以及一输出端,其输入端与上述电源供应器;一检测模块,其一端与上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以及一保护模块,其一端与上述检测模块连接,另一端连接至上述电源供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过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模块可为一绝缘闸场效应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过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应器包含一过电流保护控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过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模块系与所述过电流保护控制模块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过电压保护电路,其包括电源转换模块、检测模块、保护模块以及电源供应器。其中,电源转化模块包括输入端及输出端,且输入端系与电源供应器连接,输出端连接于负载以及检测模块一端。检测模块的另一端与保护模块的一端相连;保护模块另一端系连接电源供应器。检测模块检测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超过负载承受的最大限定电压而被触发,并输出一过电压讯号至保护模块,保护模块则触发电源供应器内的输出电流保护电路,而使电源供应器关断电压输出,即达到过压保护。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且过压保护迅速,具有较佳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H02H3/20GK2907021SQ20062005648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0日
发明者杨联亮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