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热敏电阻装置以及热敏电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5665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机、热敏电阻装置以及热敏电阻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热敏电阻装置以及热敏电阻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动机包括热敏电阻装置。
背景技术
图10表示将JP3857571B (日本专利第3857571号)的热敏电阻装置101容纳在形成于电动机的端盖102中的容纳凹部102a的情形。热敏电阻装置101与电动机供电部103电连接。
热敏电阻装置101包括板状热敏电阻元件104、第一导电板105及第二导电板106。第一导电板105和第二导电板106将热敏电阻元件104夹持。比热敏电阻元件104稍大的长方形的第一夹持部105a和第二夹持部106a,分别由焊锡电连接且固定在热敏电阻元件104上。第一端子105b和第二端子106b突出在容纳凹部102a的外部。
图11表示用于将热敏电阻装置101进行焊接的模型110。在模型110内依次将第二导电板106、焊锡、热敏电阻元件104、焊锡及第一导电板105进行层叠,然后将焊锡加热。
模型110的大小尺寸,设定成相对于第一导电板105和第二导电板106略有间隙,以易于第一导电板105和第二导电板106进出模型110。因此,如图ll中的虚线所示,热敏电阻元件104有可能在模型110中产生位置偏移,而导致其从第一夹持部105a和第二夹持部106a略微突出。
在图10中用虚线表示的热敏电阻元件104, 一旦被容纳于容纳凹部102a中,就有可能与容纳凹部102a的底壁102b或凹部侧壁102c碰接。其结果,热敏电阻元件104则有可能变形。进一步地,附在热敏电阻元件104上的焊锡,便有可能从第一导电板105或第二导电板106溢出,并有可能被底壁102b或凹部侧壁102c挤坏。其结果,第一导电板105,便有可能不通过热敏电阻元件104,而依据损坏了的判断,与第二导电板106短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热敏电阻元件的变形,并防止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直接成为导通状态的热敏电阻装置。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敏电阻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具有热敏电阻装置的电动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由电源供电的电动机。电动机包括电枢、供电部、电接于供电部以构成从供电部到电枢的电路的一部分的热敏电阻装置和具有凹部区划壁的容纳保持部件。供电部可与电源进行电连接。凹部区划壁将容纳热敏电阻装置的容纳凹部进行区划。热敏电阻装置包括具有方向相对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板状热敏电阻元件。热敏电阻装置沿第一平面插入到容纳凹部。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夹住热敏电阻元件。热敏电阻元件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量,分别大于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各自的电阻变化量。第一导电板具有靠第一导电性连接部件,固定在第一平面上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导电板具有靠第二导电性连接部件固定在第二平面上的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一平面的形状大致相同;第二夹持部,与第二平面的形状大致相同。在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及凹部区划壁之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突出部。在突出部设置在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情况下,则如下所述,亦即,在由容纳凹部容纳热敏电阻装置的状态下,在从第一平面的延伸方向,来观察热敏电阻装置的情况下,在从热敏电阻装置中除去热敏电阻元件以外的范围内,突出部与凹部区划壁碰接。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热敏电阻装置。该热敏电阻装置包括板状热敏电阻元件和夹持热敏电阻元件的第一导电板及第二导电板。在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突出部。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各自的周围,在将热敏电阻装置安装在被设置部上的安装状态下,具有可碰接于被设置部的碰接端。在从垂直于第一平面方向,观察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情况下,突出部从碰接端的一部分突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热敏电阻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具有方向相对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板状热敏电阻元件,以及准备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另外,该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模型内,按照第一导电板、第一导电性连接部件、热敏电阻元件、第二导电性连接部件及第二导电板这一顺序,进行层叠配置。模型具有模型凸部。模型凸部,避开突出部,朝碰接端突出。通过在模型中加热第一导电性连接部件和第二导电性连接部件,由第一导电性连接部件,将第一夹持部固定在第一平面上,并且由第二导电性连接部件,将第二夹持部固定在第二平面上。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说明本发明特征所用的附图,将会更加清楚。


作为本发明新颖性的特征,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书中,显而易见。伴随目的和利益的本发明,通过参照如下所示目前最佳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及附图,将更能充分理解。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机的纵剖视图2是图1电动机端盖的仰视图3是图2热敏电阻装置和容纳凹部的纵剖视图4是图3热敏电阻装置制造方法所用模型的主视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敏电阻装置和容纳凹部的纵剖视图6是图5用于热敏电阻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模型的主视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敏电阻装置和容纳凹部的纵剖视图8是图7热敏电阻装置和容纳凹部的俯视图9是图7热敏电阻装置和容纳凹部的侧面剖视图10是背景技术的热敏电阻装置和容纳凹部的纵剖视图11是图10用于热敏电阻装置制造方法的模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机1。电动机1可用作车辆的电动座椅装置。电动机1可以装备在座椅的各个机构部件中。也就是说,电动机l可以装备在前后滑移座椅的机构部件中。另外,电动机l还可以装备在倾动座椅靠背部的机构部件中。
电动机1具有磁轭2和端盖10。磁轭2为用磁性金属制的有底的大致筒状。端盖10遮盖磁轭2的开口端2a。在磁轭2的内周面,粘合有多个磁铁3。本实施方式磁铁3的磁极数是四极。
在磁轭2的内部,可旋转地容纳着电枢4。电枢4包括旋转轴5、铁心6、多个绕组7和整流子8。铁心6和整流子8,可整体旋转地固定在旋转轴5上。多个绕组7,巻绕在铁心6上。整流子8与多个绕组7联结。整流子8位于端盖10与铁心6之间。在磁轭2的底壁中央,具有第一轴承9。在端盖10的中央部,具有第二轴承ll。第一轴承9和第二轴承11,可旋转地支承在旋转轴5上。
如图2所示,端盖10呈与磁轭2的开口端2a相对应的大致圆盘状,用树脂制成。在端盖10的中央部,具有保持第二轴承11用的贯通孔10a。旋转轴5的前端,贯穿贯通孔10a,并可与负载装置的联结部联结。
端盖IO,整体地具有电动机连接器10b,作为大致呈筒状的连接器部。在电动机连接器10b中,镶嵌着未予图示的控制装置(电源装置)的外部连接器。外部连接器,沿电枢4的轴向延伸。电动机连接器10b,在从电枢4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是朝磁轭2的外部突出的。如图2所示,在端盖10的周围,具
8有分别带有共计四个螺栓插孔的固定部10c。电动机连接器10b,通过图2左 边的两个固定部10c之间,进一步向外突出,而且在轴向延伸。在图1中,电 动机连接器10b沿磁轭2向下方延伸。
如图2所示,在面向端盖10的磁轭2内部的面上,安装有第一供电刷12、 第二供电刷13、第一扭力螺旋弹簧14、第二扭力螺旋弹簧15、第一供电部16、 第二供电部17、及热敏电阻装置18。第一供电刷12和第二供电刷13,在从电 枢4的轴向观察的情况下,是配置在与磁轭2的开口端2a相对应的大致呈圆 形的内部的。第一供电刷12和第二供电刷13,分别可移动地保持在旋转轴5 的径向。第一扭力螺旋弹簧14和第二扭力螺旋弹簧15,分别将第一供电刷12 和第二供电刷13与整流子8压紧接触,并朝径向内部弹性施压。第一供电部 16和第二供电部17,分别从电动机连接器10b延伸至磁轭2的开口端2a的内 部。第一供电刷12的引线12a,通过热敏电阻装置18,与第一供电部16电连 接;第二供电刷13与第二供电部17电连接。
端盖10,具有作为被设置部的容纳凹部10d。容纳凹部10d,容纳并保持 热敏电阻装置18。亦即,端盖10既是安装热敏电阻装置18的被安装部件,又 是具有容纳凹部10d的容纳保持部件。
如图2和图3所示,热敏电阻装置18具有热敏电阻元件21、第一导电 板22及第二导电板23。第一导电板22及第二导电板23,夹持热敏电阻元件 21。在图3中,第一导电板22比热敏电阻元件21位于更前面,第二导电板23 比热敏电阻元件21位于更里面。
热敏电阻元件21, 是具有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特性的PTC元件。即相对于温度变化的热敏电阻元件21的电阻 变化,比第一导电板22及第二导电板23的电阻的变化要大。热敏电阻元件21 是具有方向相对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长方形板状。
如图3所示,第一导电板22,具有作为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持部22a。第 二导电板23,具有作为第二夹持部的第二夹持部23a。第一夹持部22a,由作 为第一导电性连接部件的第一焊锡,电接并固定在热敏电阻元件21的第一平 面上。第二夹持部23a,由作为第二导电性连接部件的第二焊锡,电接并固定 在热敏电阻元件21的第二平面上。第一焊锡和第二焊锡为同类焊锡。第一夹 持部22a和第二夹持部23a,是分别与热敏电阻元件21大致相同的形状,为比 热敏电阻元件21稍大的长方形。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电板22和第二导电板23 分别为铜板。
端盖10具有区划形成容纳凹部10d的凹部底壁10e和一对凹部侧壁10f 。 亦即,凹部底壁10e和凹部侧壁10f,是区划容纳凹部10d的凹部区划壁。在 本实施方式中,热敏电阻装置18,沿旋转轴5插入在容纳凹部10d中。亦即,热敏电阻装置18的插入方向,是电动机l的轴向。热敏电阻装置18的插入方 向,是分别沿着热敏电阻元件21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垂直于热敏电阻 元件21的方向,称为平面垂直方向。 一对凹部侧壁10f,在从平面垂直方向观 察热敏电阻装置18的情况下,位于热敏电阻装置18的两侧。即一对凹部侧壁 10f,面向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方向。
如图3所示,第一导电板22,具有从第一夹持部22a沿第一夹持部22a突 出的第一端子22c。第二导电板23,具有从第二夹持部23a沿第二夹持部23a 突出的第二端子23c。第一端子22c和第二端子23c,分别从容纳凹部10d朝 外部突出。若把垂直于第一夹持部22a的方向称为平面垂直方向,则第一端子 22c和第二端子23c,在从平面垂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彼此位于热敏电阻装 置18的相反一端。第一端子22c,位于图3中热敏电阻装置18的右端,第二 端子23c位于图3中热敏电阻装置18的左端。在第一端子22c上,电接着第 一供电部16,在第二端子23c上,电接着引线12a。
如图3所示,第一导电板22具有朝凹部底壁10e延伸的一对第一突出部 22b。第二导电板23具有朝凹部底壁10e延伸的一对第二突出部23b。第一突 出部22b和第二突出部23b与凹部底壁10e碰接。即第一突出部22b,朝与第 一端子22c相反的方向突出。第二突出部23b朝与第二端子23c相反的方向突 出。即第一突出部22b,在从平面垂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是从第一夹持部22a 周围的一部分,沿第一夹持部22a突出。第二突出部23b,在从平面垂直方向 观察的情况下,是从第二夹持部23a周围的一部分,沿第二夹持部23a突出。
第一突出部22b,在容纳凹部10d中,容纳保持有热敏电阻装置18的状态 下,在从沿第一夹持部22a的方向观察时,例如在从图3的左方或右方观察时, 在从热敏电阻装置18中除了热敏电阻元件21以外的范围内,都与凹部底壁10e 碰接。也就是说,第一突出部22b防止热敏电阻元件21与凹部底壁10e碰接。 第一突出部22b,位于与凹部底壁10e相对的第一导电板22的前端。第一导电 板22的前端,为热敏电阻装置18插入方向的端部。
假设将第一突出部22b和第二突出部23b去除,热敏电阻装置18的前端 就能与凹部底壁10e碰接。热敏电阻装置18前端的一对侧面,称为设置时的 碰接端。第一突出部22b,就位于设置时的碰接端之一部分。
同样,第二突出部23b,在从热敏电阻装置18中除了热敏电阻元件21以 外的范围内,与凹部底壁10e碰接。即第二突出部23b,防止热敏电阻元件21 与凹部底壁10e碰接。第二突出部23b,位于第一导电板22的前端。
图4表示用于热敏电阻装置18的制造方法的模型31。
制造方法为,首先准备热敏电阻元件21、第一导电板22及第二导电板23。
在固定工序中,如图4所示,在作为模型31凹部的模型凹部31a内,依次按第二导电板23、第一焊锡、热敏电阻元件21、第二焊锡、第一导电板22 这一顺序,进行层叠配置。在该层叠状态下,通过加热焊锡,将第一夹持部22a 和第二夹持部23a,分别焊接在热敏电阻元件21上。即让焊锡熔融后使其凝固。 模型31,具有朝模型凹部31a内突出的三个模型凸部31b。中央的模型凸 部31b,位于一对第一突出部22b之间。两端的模型凸部31b,可与第一导电 板22的前端角部碰接。即模型凸部31b,处于避开第一突出部22b和第二突出 部23b的位置。即模型凸部31b,对应于凹部底壁10e,朝热敏电阻装置18的 前端突出。
模型凹部31a的大小尺寸,设定成能有充分的余地容纳第一导电板22和 第二导电板23。即模型凹部31a的壁面,在从平面垂直方向观察时,设定成分 别相对于第一导电板22和第二导电板23存在间隙S。模型凸部31b的突出量, 设定成比间隙S要大。
图3和图4,用双点划线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可形成的热敏电 阻元件21的位置。热敏电阻元件21,在从平面垂直方向观察时,为从第一夹 持部22a的前端,可略微产生位置偏移,以靠近凹部底壁10e,并稍稍突出。
第一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1) 第一导电板22和第二导电板23,分别具有第一突出部22b和第二突 出部23b。第一突出部22b和第二突出部23b,在分别从平面垂直方向观察时, 在第一夹持部22a和第二夹持部23a的周围,从设置时的碰接端的一部分突出。 因而,在制造热敏电阻装置18时,即使热敏电阻元件21从平面垂直方向观察 时,从第一夹持部22a和第二夹持部23a稍稍突出,也可防止热敏电阻元件21 与凹部底壁10e碰接。这是由于第一突出部22b和第二突出部23b与凹部底壁 10e碰接之缘故。因而,可防止热敏电阻元件21变形。而且,即使焊锡露出热 敏电阻元件21的平面,也可防止焊锡与凹部底壁10e碰接压坏。亦即,第一 导电板22,不通过热敏电阻元件21,即可防止与第一导电板23直接导通。
第一突出部22b和第二突出部23b,位于将热敏电阻装置18插入容纳凹部 10d的插入方向的前端。因而,可切实防止热敏电阻元件21与凹部底壁10e碰 接。在热敏电阻装置18插入到容纳凹部10d中时,热敏电阻装置18的前端, 虽然被推压到凹部底壁10e上,但是第一突出部22b和第二突出部23b,可切 实防止热敏电阻元件21与凹部底壁10e碰接。因而,可切实防止热敏电阻元 件21变形。另外,也可切实防止第一导电板22和第二导电板23的短路。
(2) 模型31,具有避开第一突出部22b和第二突出部23b延伸的模型凸 部31b。模型凸部31b,朝第一导电板22和第二导电板23的插入方向之前端 突出。因而,模型凸部31b,可防止热敏电阻元件21比第一突出部22b和第二 突出部23b更加突出。因而,可很容易制造防止热敏电阻元件21变形的热敏电阻装置18。
(3) 模型凹部31a的壁面,设定成分别相对于第一导电板22和第二导电 板23,在从平面垂直方向观察时,其间存在间隙S的大小。因而,第一导电板 22和第二导电板23,可易于容纳在模型凹部31a之内,还易使容纳作业实现 自动化。
模型凸部31b,设定成比间隙S突出更多。因而,在模型凹部31a中,可 防止热敏电阻元件21比第一突出部22b和第二突出部23b突出更多。 图5和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电板22,还具有共计四个的作为侧面突出部的第三 突出部22d。第三突出部22d,相对于第一导电板22的插入方向,两个配置在 第一侧面上、两个配置在第二侧面上。即第三突出部22d,在将热敏电阻装置 18插入到容纳凹部10d的状态下,配置在有碰接于凹部侧壁10f可能性的热敏 电阻装置18端部的一部分。
第二导电板23,也具有共计四个的作为侧面突出部的第四突出部23d。
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模型31,具有分别避开第三突出部22d和第 四突出部23d的多个第二模型凸部31c。多个第二模型凸部31c,对应于凹部 侧壁10f ,朝第一导电板22和第二模型凸部31c的侧壁突出。
图5和图6,用双点划线表示可配置在图6模型31中的热敏电阻元件21 的位置。热敏电阻元件21,在从平面垂直方向观察时,可稍稍产生位置偏移, 以使靠近凹部底壁10e和凹部侧壁10f,且稍稍突出。
第二实施方式还具有如下优点。
(4) 第一导电板22,还具有位于插入方向之侧面的第三突出部22d。第 二导电板23也还具有位于侧面的第四突出部23d。因而,热敏电阻元件21, 即使在模型凹部31a中,从第一导电板22和第二导电板23稍稍突出,也可防 止热敏电阻元件21与凹部侧壁10f碰接。因而,可切实防止热敏电阻元件21 变形。也可切实防止第一导电板22和第二导电板23短路。
图7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容纳凹部10d中,设有一对第五突出部10g和一对第六 突出部10h。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敏电阻装置101,不具有第一突出部22b、第二 突出部23b、第三突出部22d及第四突出部23d。即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敏电阻 装置101,是与图10、图11相同的。
每个第五突出部10g,均位于凹部底壁10e上。如图9所示,第五突出部 10g,只与第二导电板106的前端碰接。即第五突出部10g,在从热敏电阻装置 101中除了热敏电阻元件104以外的范围内,与热敏电阻装置101碰接。即第 五突出部10g与热敏电阻元件21不碰接。例如将第五突出部10g的厚度,设定在第二导电板23的厚度以下。
每个第六突出部10h,均为位于凹部侧壁10f的凹部侧面突出部。即第六 突出部10h,只与第二导电板106的侧面碰接,以使其不与热敏电阻元件21碰 接。即第六突出部10h,在从热敏电阻装置101中除了热敏电阻元件104以外 的范围内,也与热敏电阻装置101碰接。
第三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5) 热敏电阻元件104,即使从第一夹持部105a和第二夹持部106a的周 围稍稍突出,也可防止热敏电阻元件104与凹部底壁10e或凹部侧壁10f碰接。 这是由于,不仅第五突出部10g与第二导电板106的前端碰接,而且第六突出 部10h又与第二导电板106的侧面碰接之缘故。因而,可防止热敏电阻元件104 变形。另外,还可防止第一导电板105与第二导电板106短路。
(6) 第五突出部10g,位于凹部底壁10e。因而,可防止热敏电阻元件104 与凹部底壁10e碰接。虽然,在将热敏电阻装置101插入到容纳凹部10d中时, 热敏电阻装置IOI插入方向之前端,被强烈地推压到凹部底壁10e,但是可切 实地防止热敏电阻元件104与凹部底壁10e碰接。因而,可切实防止热敏电阻 元件104的变形。另外,即使焊锡从热敏电阻元件104的平面中露出,也可切 实防止焊锡压坏。即可切实防止第一导电板105与第二导电板106短路。
第六突出部10h,位于凹部侧壁10f。因而,可防止热敏电阻元件104与 凹部侧壁10f碰接。这是由于第六突出部10h与第二导电板106的侧面碰接之 缘故。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做如下的变更。
图7 图9的第五突出部10g和第六突出部10h,不限于只与第二导电板 106碰接,也可以与第一导电板105碰接。
也可以在热敏电阻装置18中设置第一突出部22b和第二突出部23b,并且 在容纳凹部10d中设置第五突出部10g和第六突出部10h。
热敏电阻装置18,不限于被容纳在容纳凹部10d中。端盖10也可以采用 容纳凹部10d以外的结构,来保持端盖IO。在第一导电板22与第二导电板23 中,在有可能与端盖IO碰接的端部设置突出部。
热敏电阻元件21不限于PTC元件。相对于温度变化的热敏电阻元件的电 阻的变化,也可以比第一导电板22和第二导电板23的电阻变化更大。
也可以变更第一突出部22b、第二突出部23b、第三突出部22d、第四突出 部23d、第五突出部10g以及第六突出部10h各自的形状、个数。
也可以从第二导电板23,去除第二突出部23b和第四突出部23d,只在第 一导电板22上,设置第一突出部22b和第三突出部22d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可降低材料费。将热敏电阻元件21与第一导电板22和第二导电板23进行电连接并且固
定用的导电性连接部件,不限于用焊锡。
电动机1不限于用作车辆的电动座椅装置的驱动源,也可以用作其他装置
的驱动源。热敏电阻装置18也可以包括除电动机以外的其他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由电源供电的电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1)包括电枢(4);供电部(16),可与所述电源进行电连接;热敏电阻装置(18、101),其被电连接在所述供电部(16)上,以构成从所述供电部(16)到所述电枢(4)的电路的一部分;和具有凹部区划壁(10e、10f)的容纳保持部件(10),所述凹部区划壁(10e、10f)对容纳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101)的容纳凹部(10d)进行区划;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101)包括具有方向相对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板状热敏电阻元件(21、104),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101),沿所述第一平面被插入在所述容纳凹部(10d)内;和将所述热敏电阻元件(21、104)夹住的第一导电板(22、105)和第二导电板(23、106),相对于温度变化的所述热敏电阻元件(21、104)的电阻的变化,比所述第一导电板(22、105)和所述第二导电板(23、106)各自电阻的变化要大,所述第一导电板(22、105)具有通过第一导电性连接部件而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第一夹持部(22a),所述第二导电板(23、106)具有通过第二导电性连接部件而被固定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第二夹持部(23a),所述第一夹持部(22a)与所述第一平面大致是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二夹持部(23a)与所述第二平面大致是相同的形状;在所述第一导电板(22、105)、所述第二导电板(23、106)及所述凹部区划壁(10e、10f)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突出部(22b、23b、23d、24d、10g、10h);在所述突出部(22b、23b、23d、24d)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板(22)和所述第二导电板(23)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情况下,所述突出部(22b、23b、23d、24d),在所述容纳凹部(10d)将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容纳的状态下,在从所述第一平面的延伸方向观察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时,在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中除了所述热敏电阻元件(21)以外的范围内,与所述凹部区划壁(10e、10f)碰接;在所述突出部(10g、10h)设置于所述凹部区划壁(10e、10f)上的情况下,所述突出部(10g、10h),在所述容纳凹部(10d)将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101)容纳的状态下,在从所述第一平面的延伸方向观察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101)时,在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101)中除了所述热敏电阻元件(21、104)以外的范围内与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101)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记载的电动机(1),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插入到所述容纳凹部(10d)的方向规定为插入方向,所述突出部(22b、 23b)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板(22) 和所述第二导电板(23)中的至少一个的前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电动机(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板(22)和所述第二导电板(23)分别具有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朝着垂直方向的侧面;在所述第一导电板(22)和所述第二导电板(23)中至少一个的所述侧面 上设有侧面突出部(22d、 23d)。
4、 根据权利要求l记载的电动机(1),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01)插入到所述容纳凹部(10d)的方向规定为插入方向;所述壁面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具有底壁(10e); 所述突出部(10g)位于所述底壁(10e)上。
5、 根据权利要求l记载的电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区划壁(10e、 10f),具有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朝着垂直方向的凹部 侧壁(10f);在所述凹部侧壁U0f)上设有凹部侧面突出部(10g),所述凹部侧面突出部 (10g),在所述容纳凹部(10d)将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 101)容纳的状态下, 在从所述第一平面的延伸方向观察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 101)时,在所述热敏 电阻装置(18、 101)中除了所述热敏电阻元件(21、 104)以外的范围内,与所述 热敏电阻装置(18、 101)碰接。
6、 一种由电源供电的电动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1)包括电枢(4);供电部(16),可与所述电源进行电连接;热敏电阻装置(18、 101),其被电连接在所述供电部(16)上,以构成从所述供电部(16)到所述电枢(4)的电路的一部分;和具有凹部区划壁(10e、 10f )的容纳保持部件(10),所述凹部区划壁(10e、 10f)对容纳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 101)的容纳凹部(10d)进行区划, 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 101)包括具有方向相对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板状热敏电阻元件(21、 104),所述 热敏电阻装置(18、 101),沿所述第一平面被插入在所述容纳凹部(10d)内;和将所述热敏电阻元件(21、 104)夹住的第一导电板(22、 105)和第二导电 板(23、 106),相对于温度变化的所述热敏电阻元件(21、 104)的电阻的变化, 比所述第一导电板(22、 105)和所述第二导电板(23、 106)各自电阻的变化要大,所述第一导电板(22、 105)具有通过第一导电性连接部件而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平 面上的第一夹持部(22a),所述第二导电板(23、 106)具有通过第二导电性连接 部件而被固定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第二夹持部(23a),所述第一夹持部(22a)与 所述第一平面大致是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二夹持部(23a)与所述第二平面大致是 相同的形状;在所述第一导电板(22、 105)、所述第二导电板(23、 106)及所述凹部区划 壁(10e、 10f)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突出部(22b、 23b、 23d、 24d、 10g、 lOh);在所述突出部(22b、 23b、 23d、 24d)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板(22)和所 述第二导电板(23)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情况下,在所述容纳凹部(10d)将所述热 敏电阻装置(18)容纳的状态下,在从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垂直方向观察所述热 敏电阻装置(18、 101)时,所述突出部(22b、 23b、 23d、 24d)由于与所述凹部 区划壁(10e、 10f)碰接,所述热敏电阻元件、所述第一导电板及所述第二导电板 则与所述凹部区划壁分离;在所述突出部(10g、 10h)被设置于所述凹部区划壁(10e、 10f)上的情况 下,所述突出部(10g、 10h),在所述容纳凹部(10d)将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 101)容纳的状态下,在从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垂直方向观察所述热敏电阻装置 (18、 101)时,所述突出部(10g、 10h)由于与第一导电板和所述第二导电板中 的至少一个碰接,故所述热敏电阻元件、所述第一导电板及所述第二导电板,与所 述凹部区划壁分离。
7、 一种热敏电阻装置(18),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包括具有方向相对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板状热敏电阻元件(21);和将所述热敏电阻元件(21)夹住的第一导电板(22)和第二导电板(23),相 对于温度变化的所述热敏电阻元件(21)的电阻的变化,比所述第一导电板(22、 105)和所述第二导电板(23)各自电阻的变化要大,所述第一导电板(22)具有 通过第一导电性连接部件而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第一夹持部(22a),所述第 二导电板(23)具有通过第二导电性连接部件而被固定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第二夹 持部(23a),所述第一夹持部(22a)与所述第一平面大致是相同的形状,所述第 二夹持部(23a)与所述第二平面大致是相同的形状;在所述第一导电板(22)和所述第二导电板(23, 106)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 突出部(22b、 23b、 23d、 24d);在所述第一夹持部(22a)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3a)各自的周围,具有在将 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安装在被设置部上的安装状态下、可与所述被设置部碰接 的碰接端;所述突出部(22b、 23b、 23d、 24d),在从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夹持部(22a)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3a)的情况下,是从所述碰接端的一 部分突出来的。
8、 一种热敏电阻装置(18)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具有方向相对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板状热敏电阻元件(21)的工序; 准备第一导电板(22)和第二导电板(23)的工序,相对于温度变化的所述热敏电阻元件(21)的电阻的变化,比所述第一导电板(22、 105)和所述第二导 电板(23)各自电阻的变化要大,所述第一导电板(22)具有第一夹持部(22a), 所述第二导电板(23)具有第二夹持部(23a),所述第一夹持部(22a)与所述第 一平面大致是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二夹持部(23a)与所述第二平面大致是相同的 形状,在所述第一导电板(22)和所述第二导电板(23、 106)中的至少一个上设 有突出部(22b、 23b、 23d、 24d),在所述第一夹持部(22a)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3a) 各自的周围,具有在将所述热敏电阻装置(18)安装在被设置部上的安装状态下、 可与所述被设置部碰接的碰接端,所述突出部(22b、 23b、 23d、 24d),在从相对 于所述第一平面为垂直方向的平面垂直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夹持部(22a)和所述第 二夹持部(23a)的情况下,是从所述碰接端的一部分突出来的;将所述第一导电板(22)、第一导电性连接部件、所述热敏电阻元件(21)、 第二导电性连接部件及所述第二导电板(23),按照该顺序层叠配置在模型(31) 内的工序,所述模型(31)具有模型凸部(31b、 31c),所述模型凸部(31b、 31c) 避开所述突出部(22b、 23b、 23d、 24d)朝所述碰接端突出;在所述模型(31)中,通过将所述第一导电性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电性连 接部件进行加热,由所述第一导电性连接部件将所述第一夹持部(22a)固定在所 述第一平面上,并且由所述第二导电性连接部件将所述第二夹持部(23a)固定在 所述第二平面上的工序。
9、 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31)具有对容纳所述第一导电板(22)和所述第二导电板(23) 的模型凹部进行区划的模型壁面,所述模型壁面,在从所述平面垂直方向观察 所述第一夹持部(22a)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3a)的情况下,设定其与所述第 一夹持部(22a)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3a)之间分别具有间隙(S),所述模 型凸部(31b)的突出量,设定成比所述间隙(S)要大。
全文摘要
热敏电阻装置(18),构成从供电部(16)到电枢(4)的电路的一部分。凹部区划壁(10e、10f),对容纳热敏电阻装置(18)的容纳凹部(10d)进行区划。热敏电阻装置(18)具有板状热敏电阻元件(21)。第一导电板(22)和第二导电板(23)夹持热敏电阻元件(21)。在第一导电板(22)的插入方向前端,设有一对第一突出部(22b)。在第二导电板(23)的插入方向前端,设有一对第二突出部(23b)。第一突出部(22b)和第二突出部(23b),在从热敏电阻装置(18)中除了热敏电阻元件(21)以外的范围内,与凹部底壁(10e)碰接。
文档编号H02K11/00GK101459364SQ200810186820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4日
发明者加藤学, 坂槙良介, 柴田一马, 深津靖弘 申请人:阿斯莫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