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碳刷的电机塑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95257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更换碳刷的电机塑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塑支架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更换碳刷的电机塑支 架结构,属电机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市场上,专业级直流电动工具等设备,对所用电机的使用及寿命提 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市场上常用的两种结构形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使用 要求
结构l:如图l所示为常用的铍铜片刷架结构,该结构通过电机内部的一铍 青铜片刷架固定碳刷,并与外接端子相连接,铍青铜片刷架同时也是弹簧,可 以给碳刷施加弹力,使它接触到换向器上。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体积小,结构 紧凑。缺点是1.铍青铜片是通过角度变化来施加弹力给换向器的,所以马达 在开始工作到寿命结束的过程中,碳刷的角度和弹力是变化的,与之对应的是 马达性能也随着碳刷角度的变化在发生变化,不利于马达的转速及性能的稳定。 2.当碳刷磨损完后,刷架会继续提供电,直到铍青铜刷架磨损完,碳刷无法更 换。3.碳刷与铍青铜片刷架间通过卡口联接,接触不可靠,在过载时,由于电 流接触面密度太大,易使铍青铜局部过热,弹力减小,甚至刷架断裂,影响马 达过载能力。体积较小的电机内,多采用这种内置式碳刷组件结构。
结构2:压縮弹簧结构,与结构1相比,压縮弹簧结构可以保证碳刷在使用 过程中,碳刷角度保持不变,电机在使用过程中,电机性能能够保持不变。但 这种马达的缺点是1.随着电机使用过程中碳刷磨损变短,弹簧伸开,长度加 长,弹簧作用力将变小,使碳刷磨损后角度发生变化,增大了换向火花,严重 影响了电机寿命,电机性能将降低;2.压缩弹簧通常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初始长 度,增加了轴向长度,在小体积电机中使用会引起碳刷长度的减小,导致一副 碳刷的寿命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碳刷多为内置式, 一般在体积较大的电机内 采用这种结构。
这种采用内置式碳刷组件铍铜片结构,在组装过程中,必须先组装碳刷组件,再装配马达,使碳刷易产生崩裂或松脱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 一种可更换碳刷的电机 塑支架结构,可方便地更换已磨损的碳刷,可稳定弹簧作用力,可延长电机寿 命,可保证导电元件的接触可靠性,可避免碳刷易产生崩裂或松脱等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更换碳刷的电机塑支 架结构,包括塑支架、刷盒、塑料圆柱、碳刷弹簧、碳刷组件和端子组件,在 塑支架两侧,设计有两个完全对称的外部小型腔,塑料圆柱、刷盒、碳刷弹簧、 碳刷组件和端子组件设置在小型腔内,塑料圆柱垂直向上设置在小型腔一侧,
碳刷弹簧套放在塑料圆柱上定位;碳刷组件包括碳刷、刷辫和插簧,刷辫的头部
与碳刷固定连接,刷辫的尾部与插簧固定连接;端子组件包括刷盒底板、插头
端子、插头端子连接孔和导线,插头端子和插头端子连接孔与刷盒底板固定连
接;碳刷组件的插簧与端子组件的插头端子为插接连接。端子组件通过铆接的 方式与塑支架联接。
所述碳刷弹簧采用恒力扭簧。
所述恒力扭簧与碳刷底部接触处为圆弧形状。
所述刷辫的尾部与插簧为焊接连接。
所述导线在插头端子连接孔内,导线与插头端子连接孔为压焊连接。
所述靠近塑料圆柱的塑支架边缘为圆弧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结构独特紧凑,在塑支架两侧,设计有两个完全对称的外部小型腔, 刷盒、塑料圆柱、碳刷弹簧、碳刷组件和端子组件设置在小型腔内,这种结构 十分便于碳刷组件的更换;
(2 )可快速更换新碳刷组件,当旧碳刷磨完后,只要拔出插簧,拉出碳刷 弹簧,即可取出旧的碳刷组件,再把新的碳刷组件的碳刷放入刷盒内,同时, 把碳刷弹簧放回原位置,插簧插到插头端子上,就完成了碳刷的更换,使电机 可维持原性能继续工作,避免了原结构因电机的碳刷磨完,而工具不能继续使 用的情况;(3 )改传统的压缩弹簧结构为恒力扭簧结构,特别在碳刷和恒力扭簧接触 处,恒力扭簧采用了圆弧形状,使电机在使用过程中,碳刷磨损变短时,恒力 扭簧的力臂在变动,碳刷实际受到弹簧的有效力是基本上稳定的(变化很小), 没有磨损后的角度变化,可减小换向火花,延长电机寿命,同时,恒力扭簧圆 弧形状处与碳刷接触点也在移动,保证了碳刷对换向器作用的有效力均匀性,
能够补偿力变化时对电机的影响,使电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性能稳定;
(4) 由于导线一端放入插头端子连接孔内,导线和插头端子压焊连接,即 先将端子孔压扁然后加锡,将导线和插头端子连接在一起,保证了导线和刷辫 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电流通过刷辫流向换向器,在大电流、长时间工作时, 更能保证稳定的接触,提高了马达的过载能力,增加了马达寿命,并更能保持 良好的导电性;
(5) 由于碳刷组件可以在马达完成组装后进行装配,这种可更换碳刷的电 机塑支架结构,在生产线装配过程中,碳刷不会产生崩裂或松脱等现象。


附图1 (A)是现有技术-内置式碳刷组件铍铜片结构碳刷初始位置;
附图1 (B)是现有技术-内置式碳刷组件铍铜片结构碳刷磨损完成后位置;
附图2是本发明立体附图3是本发明部件分解附图4 (A)是本发明主视附图4 (B)是本发明右视附图5 (A)是碳刷组件主视附图5 (B)是碳刷组件俯视附图6 (A)是插头端子结构附图6 (B)是附图6 (A) A-A向结构附图7是碳刷和恒力扭簧圆弧形状处装配图。
附图标记说明l.塑支架 2.刷盒3.塑料圆柱 4.碳刷弹簧5.碳刷组件 51.碳刷52.刷辫53.插簧6.端子组件61.刷盒底板62.插头端子63.插 头端子连接孔64.导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 限定。
如图2、 3及附图4 (A)、 (B)所示, 一种可更换碳刷的电机塑支架结构, 包括塑支架l、刷盒2、塑料圆柱3、碳刷弹簧4、碳刷组件5和端子组件6,在 塑支架1两侧,设计有两个完全对称的外部小型腔,刷盒2、塑料圆柱3、碳刷 弹簧4、碳刷组件5和端子组件6设置在小型腔内,塑料圆柱3垂直向上设置在 小型腔一侧,碳刷弹簧4套放在塑料圆柱3上定位;靠近塑料圆柱3的塑支架1 边缘为圆弧形状。
如附图5 (A)、 (B)所示,碳刷组件5包括碳刷51、刷辫52和插簧53,刷 辫52的头部与碳刷51固定连接,刷辫52的尾部与插簧53为焊接连接。如图6 (A)、 (B)所示,端子组件6包括刷盒底板61、插头端子62、插头端子连接孔 63和导线64,插头端子62和插头端子连接孔63与刷盒底板61固定连接;碳 刷组件5的插簧53与端子组件6的插头端子62为插接连接。端子组件6通过 铆接的方式与塑支架1联接。
如附图7所示,碳刷弹簧4采用恒力扭簧,恒力扭簧与碳刷51底部接触 处为圆弧形状。导线64在插头端子连接孔63内,导线64与插头端子连接孔63 为压焊连接,即先将端子连接孔63压扁然后加锡,将导线64和插头端子62连 接在一起,保证了导线64和刷辫52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
组装结果,如附图2所示,在塑支架l两侧,刷盒2、塑料圆柱3、碳刷弹 簧4、碳刷组件5和端子组件6设置在两个完全对称的外部小型腔内,这种结构 十分便于碳刷组件6的更换;当旧碳刷磨完后,只要拔出插簧53,拉出碳刷弹 簧4,即可取出旧的碳刷组件5,再把新的碳刷组件5的碳刷51放入刷盒2内, 同时,把碳刷弹簧4放回原位置,插簧53插到插头端子62上,就完成了碳刷 组件5的更换,使电机可维持原性能继续工作,避免了原结构因电机的碳刷51 磨完,而工具不能继续使用的情况。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一种,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更换碳刷的电机塑支架结构,包括塑支架、刷盒、塑料圆柱、碳刷弹簧、碳刷组件和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塑支架两侧,设计有两个完全对称的外部小型腔,刷盒、塑料圆柱、碳刷弹簧、碳刷组件和端子组件设置在小型腔内,塑料圆柱垂直向上设置在小型腔一侧,碳刷弹簧套放在塑料圆柱上定位;碳刷组件包括碳刷、刷辫和插簧,刷辫的头部与碳刷固定连接,刷辫的尾部与插簧固定连接;端子组件包括刷盒底板、插头端子、插头端子连接孔和导线,插头端子和插头端子连接孔与刷盒底板固定连接;碳刷组件的插簧与端子组件的插头端子为插接连接,端子组件通过铆接的方式与塑支架联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碳刷的电机塑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 刷弹簧采用恒力扭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更换碳刷的电机塑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恒 力扭簧与碳刷底部接触处为圆弧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碳刷的电机塑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刷 辫的尾部与插簧为焊接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碳刷的电机塑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线在插头端子连接孔内,导线与插头端子连接孔为压焊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碳刷的电机塑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 近塑料圆柱的塑支架边缘为圆弧形。
全文摘要
一种可更换碳刷的电机塑支架结构,属电机部件技术领域,包括两个完全对称的外部小型腔,塑料圆柱、刷盒、碳刷弹簧、碳刷组件和端子组件设置在小型腔内,碳刷弹簧在塑料圆柱上定位;碳刷组件包括碳刷、刷辫和插簧,刷辫的尾部与插簧固定连接;端子组件包括刷盒底板、插头端子、插头端子连接孔和导线,碳刷组件的插簧与端子组件的插头端子为插接连接;端子组件通过铆接的方式与塑支架联接;碳刷弹簧采用恒力扭簧,其与碳刷底部接触处为圆弧形状;导线与插头端子连接孔为压焊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插、拔插簧,可快速更换碳刷组件;恒力扭簧有效力稳定,没有磨损后的角度变化,可减小换向火花,延长电机寿命;导线和插头端子压焊连接,保证了连接强度,保持了良好的导电性。
文档编号H02K5/14GK101651380SQ200910171718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6日
发明者袁银菊 申请人:余姚市爱优特电机有限公司;袁银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