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动器控制装置及促动器控制装置的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44037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促动器控制装置及促动器控制装置的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促动器控制装置及其中的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促动器控制装置 具有包含一对母线而构成的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3-319665号公报所记载的电路装置中,一对母线以如下状态 配置,即,使所述一对母线的平板状部分的主平面部(与厚度方向垂直的面)彼此相对而互 相并行延伸。但是,在使用多个模具以将母线与树脂形成一体的方式进行树脂成型的情况下, 当母线的主平面部与模具的脱模方向相对而进行配置时,则即使想要用一个模具保持各 自的母线,也会出现配置于这一模具侧的母线与这一个模具的另一母线之间发生干涉的情 况。因此,难以用这一模具保持另一母线。因此,为了确保用于由这一模具保持另一母线的保持部,需要改变其中任一母线 的形状。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即,对控制装置的小型化造成恶劣影响,此外,成为该控制装 置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将主平面部相对配置的母线进行 树脂成型而构成的电路装置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利于小型化并且能够抑制成本上升。因此,在本发明中,电路装置,包括第一母线以及第二母线,并利用包括至少一个可动模具的多个模 具而进行树脂成型,所述第一母线以及所述第二母线构成为,分别包括平板状部分,所述平板状部分 包括表面积大的两个主平面部、以及与所述主平面部邻接的表面积比所述主平面部小的两 个副平面部,所述第一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相对配置,构成为所述相对方向是与所述可动模具的脱模方向不同的方向。
根据以下描述并参考附图可以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特征。


图1是装配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制动器用电子电路装置的电动式制动 器助力装置的侧面图。图2是所述制动器助力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所述制动器助力装置的电动机控制单元的组装分解立体图。图4是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的安装有电源基板的图。图5是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的安装有控制基板的图。
图6是表示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的滤波基板的下表面的图。图7是表示将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的滤波基板收容在箱体中时的从上方观察时 的母线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母线的俯视图。图9(a)、(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树脂成型的说明图。图10(a)、(b)是表示树脂成型的参考例的图。图11 (a)、(b)是表示树脂成型的参考例的图。图12(a)_(c)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树脂成型的说明图。图13是表示图12的突出部的立体图。图14(a)_(c)是表示从脱模方向的相反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动模具 的卡合孔及其周围结构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制动器用电子电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 明。图1是装配有所述车辆制动器用电子电路装置的电动式制动器助力装置100的侧 面图。制动器助力装置100具有油压式制动机构150,其基于制动踏板的操作量而产生 用于进行制动控制的工作油的压力;控制制动力的电动机;用于控制该电动机的电动机控 制单元300 ;储存所述工作油的储油室700。油压式制动机构150具有相对于从车辆后方朝向前方的方向成锐角α (例如 10 15° )向车辆上方倾斜的轴Α。油压式制动机构150通过螺栓152被固定于分隔发动机室Rl与车室R2的间隔壁 W0油压式制动机构150在轴向的一侧(车辆前方侧)具有主缸250以及所述储油室700。电动机被收容于油压式制动机构150的壳体160的内部。作为电动机使用多相电 动机,例如三相无刷电动机。在所述壳体160的外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储油室700侧形成有保持台170。在 该保持台170固定有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箱体302。电动机控制单元300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将该交流电供给电动机,从而控 制该电动机的驱动,具体内容随后详述。在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箱体302设有金属制的 盖304。箱体302的底部以及外周形成有多个用于冷却的散热片312。该电动机控制单元 300相当于本发明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如上所述,通过将电动机控制单元300 —体组装到电动式制动器助力装置100,能 够避免将发动机控制单元与制动器助力装置分体配置时的繁杂的连接作业。下面,使用图2来说明油压式制动机构150以及电动机的结构。油压式制动机构 150的车辆后方侧从间隔壁W的开口突出至车室R2内,与未图示的制动踏板机械连接。基 于制动踏板的踩入量即操作量,输入杆180从后方侧朝前方的主缸250侧移动。基于输入 杆180的移动,输入活塞182也朝主缸250侧移动。主缸250具有壳体沈0。在形成于壳体沈0内部的圆筒状的孔中,嵌合插入有自由活塞沈6。在该自由活塞沈6的车辆后方侧形成压力室沈2,在该自由活塞沈6的车辆前方 侧形成压力室264。自由活塞266基本上是以使压力室262与压力室沈4的压力为同一压 力的方式进行移动。其中,压力室沈2的工作油是由图1的喷出口 252供给,压力室沈4的 工作油是由图1的喷出口邪4供给,因此,从喷出口 252与喷出口邪4供给同一压力的工作 油。当所述输入活塞182基于制动踏板的操作而朝主缸250侧移动时,则所述压力室 262的压力对应该移动而增加。由于该压力增加,使自由活塞266朝压力室264 —侧移动, 从而压力室沈4的工作油的压力同样增加。压力增加后的工作油,从喷出口 252、2M被送 入液压控制装置(未图示),从该液压控制装置送入设于车辆的各车轮的制动器的车轮制 动油缸WC以产生制动力。只有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力很难产生足够的工作油压力。因此,设有控制活塞 190,并为了控制所述控制活塞190的移动而设有电动机以及移动机构200。电动机具有定子290和转子四6。利用被保持于盖162的轴承和被保持于移动机 构200的壳体160的轴承来支撑转子296使其旋转自如。当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300向 所述定子290供给交流电时,则所述转子296利用所供给的交流电而进行旋转。定子290 具有定子铁芯四2、缠绕在定子铁芯292上的定子线圈四4。转子296与定子铁芯292相对 并具有永久磁铁。该永久磁铁形成转子四6的磁极。由分解器280检测出转子四6的磁极位置并传送给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电动机 控制单元300基于转子四6的磁极位置产生交流电流。该交流电流,经由电力母线V、 〃一 )172供给定子线圈四4。分解器280具有设于转子296并与转子296 —起旋转的分 解器转子观4 ;以及检测分解器转子284的旋转位置的分解器定子观2。其中,表示转子四6 磁极位置的信号从所述分解器定子282经由信号线174而输出至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电动机的转子296形成为中空形状。转子四6的内侧设有将电动机的旋转力转换 为轴向力的移动机构200。利用电动机产生的转矩,使控制活塞190沿轴向移动。移动机 构200具有固定于中空转子296的螺母部件202、滚珠204、丝杠部件206。当电动机的转子 296旋转时,则螺母部件202旋转。中空的丝杠部件206经由滚珠204而与螺母部件202啮 合。中空的丝杠部件206对应于螺母部件202的旋转方向而朝轴向的一侧(前方)或者另 一侧(后方)移动。虽然控制活塞190的控制方法有很多,下面,记载代表性的控制方法。当由于制动踏板的操作而使输入活塞182朝主缸250方向移动时,则产生输入活 塞182与控制活塞190的位置关系的差。如果控制电动机以消除该移动差,则螺母部件202 由于电动机的转矩而进行旋转。由此,使与螺母部件202啮合的丝杠部件206沿轴向朝主 缸250侧移动。向主缸250的压力室262施加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双方的力,则所述压 力室沈2的压力增加。由于自由活塞沈6的作用,使压力室沈4的压力也同样增加。利用 所述压力室沈2以及压力室沈4的压力(工作油的压力)而产生制动器的制动力。在压力 室沈2以及压力室264分别设有对于输入活塞182、控制活塞190以及自由活塞266始终向 退后方向进行施力的复位弹簧。当不再踩踏制动踏板而结束制动踏板的操作时,则通过工作油的压力加以所述复 位弹簧的作用力,使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返回到初始位置即轴向的另一侧(后方)。由此,工作油的压力返回到制动前的状态。此刻,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以相同的速度沿轴向朝主缸250方向移动。其 中,利用工作油压力而作用的力根据与所述轴垂直的截面的面积来确定。因此,如果相对于 与输入活塞182的轴垂直的截面面积而扩大与控制活塞190的轴垂直的截面面积,则能够 以相比推压输入活塞182的力大几倍的力来提高工作油的压力。由此,能够产生较大的制 动力。并且,当使控制活塞190以比输入活塞182的移动速度快的速度朝主缸方向移动 时,则能够相对于微小的操作量而产生较大的制动力。另一方面,当使控制活塞190以比输 入活塞182的移动速度慢的速度移动或者使控制活塞190朝相反方向移动时,则能够相对 于输入活塞182的移动量而将制动力的产生抑制得较低。例如,在基于制动踏板的操作而由进行车辆行驶的车辆行驶用电动机进行再生制 动(回生制動)并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力的情况下,利用所述车辆行驶用电动机产生制 动力。此情况下,基于所述工作油的压力的制动力可以较小,或者不需要。因此,使控制活 塞190相比输入活塞182更慢地移动,或者使其朝输入活塞182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以下,对未踩踏制动踏板的状态,即制动器的非工作时进行说明。输入活塞182位 于非工作状态位置,并且,用于控制主缸250的工作油压力的控制活塞190位于非工作状态 位置。这样,由于控制活塞190与输入活塞182位于非工作状态位置,因此,自由活塞266 位于非工作的位置。由于控制活塞190与自由活塞266位于如上所述的非工作状态的位置 即另一侧也即制动踏板侧,因此,压力室沈2的溢流口 256以及压力室沈4的溢流口 258为 开放状态。即,压力室沈2J64为经由各溢流口 256、258而与储油室700连通的状态。因 此,压力室沈2、264被储油室700的工作油充满。当踩制动踏板,如上所述,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朝图2的左侧移动时,则 连通压力室沈2、264与溢流口 256、258的通路被控制活塞190与自由活塞266阻断。由此, 如上所述,对应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的移动,压力室沈2的工作油被压缩而压力上 升。随之,自由活塞266朝图3的左侧移动,压力室沈4的工作油被压缩而压力上升。基于 该压力而产生制动力。在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之间设有施力部件即一对弹簧。这 些弹簧进行作用而使得在制动器的非工作状态下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的相对位置 关系保持于中立位置。下面,对本发明的电动机控制单元300进行详细描述。 图3是表示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组装以及分解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在电动机控 制单元300的金属制箱体302内,隔开间隔层叠有电源(〃 7 —)基板352、滤波基板360 以及控制基板380三片电路基板。金属制箱体302的上表面由盖304封闭。在箱体302安装有过滤器309。过滤器309抑制水等液体侵入电动机控制单元300 的箱体302内部。而且,过滤器309能够通过呼吸作用而使空气在箱体302的内部与外部 之间流通,以抑制箱体302内部的压力变动并使该压力保持一定。图4是表示将电源基板352安装于箱体302的状态的上面图(上面図)。该电源 基板352固定于箱体302。箱体302为金属制,具有底面303。箱体302的上侧为了装配电 子部件而形成开口。箱体302的底部外周设有用于通过螺栓等将箱体302固定于壳体160 的固定部件30IA 30ID。
在箱体302的底面303形成有孔314。孔314是为了向电动机输送交流电、进而接 收安装于壳体160内部的分解器观0的输出信号而形成的。在箱体302的内侧底面303,隔着散热润滑脂(放熟^ 'J ^ )配置有电源基板352。 该电源基板352通过螺栓而固定于箱体302的底面303。在电源基板352安装有半导体元 件350A、350B。半导体元件350A、350B构成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转换电路(电动 机的驱动电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元件350A是作为转换电路的U、V、W相的上支路(上7 一 A )而动作的电源开关半导体(^ 7 — X 7 f 半導体)。半导体元件350B是作 为转换电路的U、V、W相的上支路(上7 — Λ )而工作的电源开关半导体。在电源基板352 设有用于接收直流电的直流端子358Α、358Β。并且,设有用于输出由所述直流电转换而成的 交流电的U、V、W相的交流端子356U、356V、356W。在电源基板352设有引线框320。在引线框320上排列设置有端子,所述端子用于 从控制基板380向半导体元件350A、350B供给用于控制驱动的控制信号。通过将所述控制 信号供给各支路的半导体元件350A、350B,从而使各半导体元件350A、350B进行开关动作, 而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所述引线框320不仅传送所述控制信号,而且起到连接各基板 相互之间的信号线的作用。电源端子部件3M固定于箱体302,用于接收传送直流电以及交流电。电源端子部 件3M是将导体埋入树脂中的结构。电源端子部件3M具有直流输入端子328A、3^B,所述 直流输入端子328A、328B用于接收来自安装于滤波基板360的后述的平滑用电容器362的 直流电。此外,电源端子部件3M具有用于将所输入的直流电输出至电源基板352的直流 输出端子334A、334B。进一步,电源端子部件3M具有用于接收电源基板352所产生的交流 电的交流输入端子334U 334W。并且,电源端子部件3M具有用于将所输入的交流电供给 至电动机的交流输出端子326U 326W。电源端子部件324的直流输出端子334A通过连接线330与电源基板352的直流 端子358A连接。同样,直流输出端子334B通过连接线330与直流端子358B连接。并且, 电源基板352的交流端子356U、356V、356W通过连接线330分别与电源端子部件324的交 流输入端子334U 334W连接。固定于箱体302的侧部开口的连接器306具有用于接收直流电的电力端子308和 用于授受信号的信号端子307。信号端子307在箱体302内垂直向上方延伸设置,并被焊料焊接于后述的控制基 板 380。图5是表示将控制基板380安装于箱体302的状态的上面图。控制基板380如下 所述与箱体302结合。S卩,使六根螺栓384A 384F贯通滤波基板360的螺栓通孔402 (参 考图6),将控制基板380与滤波基板360 —起螺栓固定于箱体302的底部周缘部。在控制 基板380安装有包含计算机的控制电路。如此,控制基板380生成用于控制电动机的驱动 电路即转换器(半导体元件350A、350B)的驱动的控制信号。连接器306的信号端子307在箱体302内垂直向上方延伸设置,与控制基板380 的连接部382连接。进一步,引线框320的一个端子与电源基板352连接,而引线框320的 另一个端子与控制基板382的信号连接部386连接。该连接通过将另一个端子的上端部进行焊料焊接而进行。图6是表示已安装有部件的滤波基板360被安装于箱体302时、成为箱体302的 底面303侧的下表面侧的图。滤波基板360配置于被固定在箱体302底面303的电源基板352的上部,且配置 于控制基板380的下部。滤波基板360以被夹在电源基板352与控制基板380之间的方式 被收容在箱体302内。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 (电路装置)为树脂成型件,该树脂成型件包含后述的第 一母线以及第二母线并使用至少两个模具、通过嵌入(4 >寸一卜)成型等来进行树脂成 型而构成。在将滤波基板360安装于箱体302时,在成为滤波基板360的下表面侧的面安装 有多个(例如三个)电容器(例如电解电容器)362、陶瓷滤波电容器364。另外,为了去除 电阻366等的噪声,安装有作为噪声滤波处理电路构成的各种电子部件。此外,安装有用于 过流等保护的继电器370。另外,所述电容器也可以设置一个,此外,也可以是除了设置三个以外,设置两个、 四个或者五个等,可以不限定安装数量而根据需要安装多个。电容器362用于时供给于后述的电源用母线522(第一母线)的电源电流平滑,抑 制噪声引起的瞬间过流。并且,电容器362用于降低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24(第 二母线)之间产生的噪声或脉动电流的发生。主体5 在电容器362的安装位置的缘部527具有电源(正极)线以及接地(负 极)线的取出口 M6a。在该取出口 526a的开口的端缘部的一侧配置有与电源用母线522 一体形成的电源连接端子522f。从位于电动机控制单元300外部的电源供给部(直流电 源)经由连接器306供给的直流电流,经由所述电源连接端子522f而输送至滤波基板360 的各电路。并且,在所述取出口 526a的开口的端缘部,在与配置有电源连接端子522f(电源 连接部)一侧相对的一侧配置有与接地用母线5M —体形成的接地连接端子524f (接地连 接部)。来自滤波基板360的各电路的接地电流经由接地连接端子524f以及连接器306而 输送至所述电源供给部。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在将主体5 通过嵌入成型等进行树脂成型 时被模塑在主体526内部。而且,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形成为平板状的 部分配置于电容器362与主体526的具有所述取出口 526a的缘部527之间。所述各母线 522、524的平板状部分沿所述缘部527互相平行相对配置。并且,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M之间的树脂使这些母线522、5M互相绝缘。如此,电源用母线522作为用于将来自电源供给部的电力输送至滤波基板360的 各电路的电源线发挥作用。并且,接地用母线5M起到作为滤波基板360的接地线的作用。此外,由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 的各平板状部分相对配置,从而使 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布线电感彼此相抵消而降低。由此,能够降低电源 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射频噪声。进而,由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的各平板状部分平行配置,从而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布线电感进一步降低。由此,能够提高使电源用母 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射频噪声降低的效果。并且,在取出口 526a与电容器362之间配置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 由此,在距离取出口 526a近的位置、S卩、接近滤波基板360的电源供给部的位置,电容器362 与母线522、5M连接。利用这种电路布局,能够抑制在从电源供给部至滤波基板360的各电路的电力供 给线路的上游部产生脉动电流。由此,能够抑制滤波基板360的各电路发热,能够提高滤波 基板360的耐久性能。另外,通过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 的表面(后述的副平面部522b、 524b)露出,可以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一部分不被树脂覆盖。所谓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的一部分不被树脂覆盖的情况,包含以 下情况。即,使主体5 的树脂表面与母线522、5M的表面之间产生台阶差的情况;以及在 该树脂表面与母线522、524的表面之间没有产生台阶差的状态下使母线522、5M的表面露 出而不被树脂覆盖的情况。此情况下,作为用于进一步减少因与导电性异物接触而导致电源用母线522与接 地用母线5M发生短路的追加结构,也可利用绝缘物质。例如,可以在电源用母线522或接 地用母线524的露出部分附着绝缘膜或涂抹绝缘涂料。并且,也可使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M之间的树脂,通过树脂模塑而比电 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露出表面(后述的副平面部522b、5Mb)突出。由此, 能够将该突出部作为母线522、5M之间的间隔壁而起作用。通过这些追加结构,能够抑制导电性异物的附着,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电源用母 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M发生短路的效果。并且,也可以采用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完全模塑于主体526的 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因导电性异物的接触而导致发生短路的效果。滤波基板360具有由导体电桥363分割为多个的开口 361。引线框320通过开口 361而与位于其上的控制基板380连接。下面,参考图7以及图8对电源用母线522、接地用母线5M进行详细说明。图7是在将滤波基板360收容至箱体302的状态下、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 用母线524的上方所观察的立体图。因此,图7是图6的相反面的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 地用母线524的立体图。图8是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俯视图。以下,对 在将各基板收容至箱体302的状态下、上下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作为电源线的电源用母线522和作为接地线的接地用母线524的各平板状部分, 隔有间隔且平行配置。该平板状部分的彼此相对的两个面和该两个面的背面构成主平面部 522a,524a0并且,分别与主平面部52加、52如的宽度方向的上下端缘相连的两个面构成副 平面部52^、5Mb。主平面部52^i、5Ma比副平面部522b、5Mb的表面积大,相反,副平面部522b、 524b比主平面部52^i、5Ma的表面积小。在电源用母线522的主平面部52 与接地用母线524的主平面部52 相对的位 置设有多个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 (第一连接部)。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从所述平板状部分的上端部突出并弯曲形成。该多个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与各电容器362的正极侧端子 (未图示)连接。同样地,在接地用母线524,在电源用母线522的主平面部52 与接地用母线5M 的主平面部52 相对的位置设有多个负极侧连接端子5Mg (第二连接部)。负极侧连接端 子524g从所述平板状部分的上端部突出并弯曲形成。该多个负极侧连接端子524g与各电 容器362的负极侧端子(未图示)连接。进一步,通过在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平板状部分的上端部分 别突出并弯曲而形成的端子部上焊接另外的弯曲形成的端子部件,而分别设有电源连接端 子522f (电源连接部)以及接地连接端子524f (接地连接部)。而且,来自外部的电力经由 电源连接端子522f而供给至滤波基板360的各电路。另一方面,通过接地端子524f而进 行滤波基板360的接地。如上所述,电源连接端子522f以及接地连接端子524f在取出口 526a相对配置。并且,电源用母线522的平板状部分的一个前端部(图7中右侧)的上侧部分向 与平板状部分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长。通过该延长部分在平板状部分的上端部朝向主 体526内侧弯曲,而形成延设部522d。延设部522d从该弯曲部522c开始沿滤波基板360 的周缘部延伸设置。另一方面,在接地用母线524的、与所述电源用母线522的形成延设部522d —侧 的相反侧的前端部(图7中左侧)沿所述平板状部分的长度方向延长。通过该延长部分在 平板状部分的前端部朝向主体526内侧弯曲,而形成延设部524d。延设部524d从该弯曲部 524c开始沿滤波基板360的周缘部延伸设置。通过设置所述弯曲部522c、5Mc,能够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 的强 度、相对于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树脂模塑时的模具内的树脂封入压而增大。另外,弯曲部522c、52k仅形成于电源用母线522或接地用母线524中的任一方 也有效果。但是,为了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双方的强度都得到提高,优选 在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双方都具有弯曲部522c、5Mc。并且,关于电源用母线522,由于弯曲部522c在平板状部分的上端缘部折弯,因 此,存在因树脂成型前的加工复杂化而使成本上升的忧虑。因此,也可以采用在树脂成型前 将延设部522d通过焊接而与平板状部分接合的结构,从而谋求降低成本。并且,与弯曲部52 同样,也可以构成为使弯曲部522c从主平面部52 的前端 部弯曲。在将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 树脂成型时,将由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 的各平板状部分所夹的空间一并树脂成型。下面,参考图9,对所述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26的树脂成型进行说明。将主体5 树脂成型时,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两个模具(被分割为两个而构 成的模具)。而且,在这些模具内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定位并固定,注入 树脂,进行成型。如图9(b)所示,模具由一对固定模具550与可动模具551构成。可动模具551相 对于固定模具550分离接合。在可动模具551内部设有成为树脂流入空间的树脂封入部522。树脂封入部552对应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26的外形而形成。同时,树脂封入部552 朝固定模具550侧开放。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模具551,如图9(b)所示,相对于固定模具550向上方向分
1 。另一方面,为了形成各种部件的装配部,在固定模具550上形成有与所装配的部 件形状对应的凸部(未图示)。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被定位并固定于固定模具550。在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相对于固定模具550定位时,分别使上 侧的副平面部522b、5Mb以及与其连接的电源连接端子522f、接地连接端子5Mf、正极侧 连接端子522g、负极侧连接端子524g与固定模具550直接接触并定位。通过将与这些连接 端子的复杂形状吻合的形状形成于固定模具550,能够提高树脂成型时的母线522、524的 定位精度。另一方面,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各下侧的部分收容于可动模具 551。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526的下平面526b (参考图6)由可动模具551形成。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26的下平面526b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 的下侧的各副平面部522b、524b几乎没有台阶差。因此,各副平面部522b、5Mb的表面未 被树脂覆盖而露出。也可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 完全封入树脂内部,由此,能够抑制电 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彼此因经由导电性异物的电接触而发生短路。但是,由 于将包含各副平面部522b、524b在内的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封入树脂内, 使滤波基板360变厚了相应的量。对此,通过使各副平面部522b、5Mb的至少一部分不被 树脂覆盖而露出,从而不需要覆盖各副平面部522b、524b的量的树脂。由此,能够使滤波基 板360更薄,并且进一步轻量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封入部552仅设于可动模具551侧。但是,并非限定 于此,树脂封入部552也可仅形成于固定模具550侧或可动模具551侧以及固定模具550 侧双方。在固定模具550侧形成树脂封入部552时,也可以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 母线524的副平面部522b、5Mb以与固定模具550直接接触的方式定位。由此,能够露出 副平面部522b、5Mb,从而得到滤波基板360的薄型化、轻量化的效果。另外,也可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各副平面部522b、524b不直 接与固定模具550接触,而在固定模具550上设置分体的模具,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 用母线5M配置并定位于该分体的模具。此情况下,也可以使副平面部522b、524b不被树 脂覆盖而露出。这里,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支撑于固定模具550时,电源用母线 522的主平面部52 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主平面部52 的相对方向被设定为与可动模 具551的分离接合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图9(b)所示,将固定模具550配置于图示下侧、并在固定模具550的上方配 置可动模具阳1、从而使可动模具551在上下方向上分离接合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 用母线524的主平面部52h、5Ma的相对方向为图9(b)的横向(水平方向)。即,主平面部52h、5Ma的相对方向是相对于可动模具551的分离接合方向成大致直角方向。而且,可动模具551接近固定模具550并与固定模具550接合后,树脂流入模具的 树脂封入部552内。进而,冷却固化后,主体5 被树脂成型。这里如上所述,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下端部侧的电源连接端子 522f、接地连接端子5Mf、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负极侧连接端子524g等被卡合并把持于 固定模具阳0。因此,该下端部侧被稳定地支撑。另一方面,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 线5 的上端部侧在树脂封入部552内且未支撑于可动模具551。因此,该上端部侧存在因 树脂的封入压力而变形的忧虑。对于该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分别形成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 母线524的弯曲部522c以及弯曲部52 提高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强 度,从而能够抑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因树脂的封入压力而导致的变形。由 于提高了该强度,特别是,能够抑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互相接近并接触, 进而能够抑制通电时发生短路。由此,能够抑制滤波基板360的次品的产生。另外,也可以在模具内进行树脂模塑之前,在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 之间预先插入将它们彼此绝缘的绝缘部件。绝缘部件可以是板状的树脂板,也可以是颗粒 状或棒状的树脂部件。此外,绝缘部件可以是与对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 进行树脂成型 时所使用的树脂相同材质的树脂材料,此外,也可以是与其不同的树脂材料。由此,能够进 一步提高抑制因树脂的封入压力而导致的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互相接近的 效果。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滤波基板360的次品的产生的效果。并且,即使向树脂封入部552封入树脂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发 生变形,随该母线的变形树脂板也发生变形且被树脂模塑。由此,能够在夹有该树脂板的部 分抑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与该树脂板的剥离,进而能够抑制主体526的 树脂中混入气泡。如此,形成的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26如图9(a)或更详细的图6所示被构成。另外,图9部分地表示主体526的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树脂模 塑的部分。这里,图3所示的,将安装完部件的滤波基板360安装于箱体302时,成为箱体 302的底面303侧的下表面侧通过可动模具551形成。并且,成为箱体302的盖304侧的滤 波基板360的上表面侧通过固定模具550形成。进而,从上表面侧朝下表面侧的方向为可 动模具551从固定模具550分离的方向,即,可动模具551的脱模方向。由此,图9(a)为从可动模具551侧观察的立体图,即,以图6的主体526的下表面 526b为上侧时从上侧所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主体5 树脂成型时,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 线5M支撑于固定模具550。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也可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 524支撑于可动模具551并进行母线522、5M的定位。但是,由于可动模具551在分离接合 过程中容易发生与固定模具550的错位,可能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定 位精度降低。因此,优选由固定模具550支撑母线522、524。并且,在多个模具全部为可动模具的树脂成型机中进行树脂成型的情况下,优选 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支撑于分离接合距离最短的可动模具。如此,只要 将分离接合距离缩短,则能够抑制可动模具的错位。由此,能够使母线522、5M的定位精度提尚。下面,如图10与图11所示,提示产生本实施方式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参考例,并 对本实施方式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说明。图10 (a)是表示通过树脂模塑而成型的主体似6的平板状的母线422、似4的布线 部分的立体图。图10(b)是将母线422、似4配置于模具内时的剖视图,S卩,表示相当于图 10(a)的al-al线的截面的位置的图。并且,图11 (a)是与图10不同的参考例,表示通过树脂模塑而成型的主体426的 母线422、424的布线部分的立体图。图11(b)是将母线422、似4配置于模具内时的图,即, 表示相当于图11(a)的bl-bl线的截面的位置的图。主体似6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主体526。因此,在图10(a)以及图11(a)中,以图示下侧(母线422侧)为可动模具451从固 定模具450分离的方向(可动模具451的脱模方向)。另一方面,在图10(b)以及图11(b) 中,以图示上侧为可动模具451的脱模方向。图10与图11中,母线422、424的配置以及母线422、似4的形状的一部分不同。在该参考例中,使母线422的主平面部42 与母线424的主平面部42 的相对 方向与可动模具451相对于固定模具450的分离接合方向(脱模方向)一致。这里,如上所述,由于通过将母线422、似4固定于固定模具450而提高了母线422、 424的定位精度,从而要求将母线422、4M固定于固定模具450。但是,当主平面部42h、422b的相对方向与可动模具451的分离接合方向一致时, 则即使要将可动模具451侧的母线422支撑于固定模具450,配置于固定模具450侧的母线 424也将在固定模具450与母线422之间产生干涉。因此,母线422的支撑变得困难。因此,如图10 (a)以及图10 (b)所示,需要将母线422在宽度方向、S卩、与可动模具 451的分离接合方向垂直的方向错开配置。并且,需要在固定模具450具有用于固定保持母 线422的保持部451。通过该母线422、424的配置而树脂成型的主体426,母线422、似4的宽度方向与主 体426的横向一致。进而,将母线422、似4互相在宽度方向上错开配置。因此,母线422、 似4所占有的空间向主体426的横向(水平方向)扩大。这成为主体似6大型化的主要原 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滤波电路360中,如果适用如图10 所示的母线422、似4的配置,则使滤波电路360的主体5 大型化,而且可能导致电动机控 制单元300的大型化。此外,母线422、424的配置位置在宽度方向互相错开。因此,通过母线422、似4彼 此的布线电感的相抵消、降低而减少射频噪声的效果可能降低。如图11所示,位于固定模具450侧的母线似4形成有两个贯通孔424i。并且,要 补偿随贯通孔424i的形成而减少的母线424的主平面部42 的面积的量,使母线424的 副平面部424b的贯通孔424i周围的部分朝宽度方向膨出而形成突出部424j。进而,在固定模具450上设有朝可动模具451侧突出的两个保持部450a。而且,使母线422、似4重合并使两个保持部450a分别插进母线似4的两个贯通孔 424i。如此,通过保持部450a的前端保持可动模具451侧的母线422。另外,也有在母线的情况。但是,在此结构中,母线422、似4的主平面部42加、42如的相对方向也与模具的分 离接合方向一致。因此,母线422、似4的宽度方向与主体似6的横向一致。由此,母线422、 似4所占有的空间向主体426的横向(水平方向)扩大。这成为主体似6大型化的主要原 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滤波基板360适用如图11所示的母 线422、似4的配置时,也可能导致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 大型化以及电动机控制单元300 的大型化。并且,由于需要将母线422、424的一侧形状相对于另一侧形状变更,使成本上升。 进而,由于该一对母线的形状不同,通过彼此的布线电感相抵消、降低而减少射频噪声的效 果可能降低。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主平面 部52h、5Ma的相对方向被设定为与可动模具551的分离接合方向不同的方向。并且,如 图9(b)所示,由于将主平面部52加、52如在主体526的纵向竖起,因此电源用母线522以 及接地用母线5M被纵向配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了主体5 所占有的空间向水 平方向扩大。因此,能够实现主体526以及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小型化。另外,由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被如上所述纵向配置,存在主体 526的厚度变大的忧虑。但是,实际上很难关系到主体526的大型化。这是因为,与母线 522、5M的宽度(主体5 的厚度)相比,装配于主体5 上的部件的直径更大,或者,布线 布局的关系所要求的主体526的厚度更大等。并且,由于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的平板状部分相对配置,电源用 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彼此的布线电感相抵消并降低,能够使射频噪声减少。进而,由于将相对配置的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平板状部分平行 地配置,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布线电感,能够提高减少射频噪声的效果。并且,通过使相对配置的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平板状部分的形 状相同,也能够提高降低布线电感的效果。并且,在取出口 526a与电容器362之间设置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 并且分别使电源用母线522作为电源线、接地用母线5M作为接地线来起作用。同时,将该 母线522、524与电容器362连接。因此,在距离取出口 526a近的位置,即,接近滤波基板 360的电源供给部的位置,将电容器362连接于母线522、524 (特别是,相对配置的平板状部 分)。由此,在向滤波基板360的各电路供给电源时,能够抑制在这些电路的上游部产 生脉动电流。由此,能够抑制滤波基板360的各电路发热,提高耐久性能。并且,能够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双方直接地固定于固定模具 550。同时,进行该固定时,如图10、图11所示,能够抑制母线522、5M相互间发生干涉。因此,不需要为了固定于固定模具550而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 形状不同。由此,在采用同一形状形成这些部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部件种类的增加而导 致滤波基板360以及电动机控制单元300成本的增加。基于图12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共同。因此,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 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图12与图9(a)、图9(b)同样,部分地表示主体5 的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 母线5M被树脂模塑的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安装于箱体302时的滤波基板360的下表面通过可动模具 551形成。并且,成为箱体302的盖304侧的滤波基板360的上表面通过固定模具550形 成。而且,滤波基板360的下表面朝向可动模具551从固定模具550分离的方向、即、可动 模具的脱模方向。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滤波基板360具有多个电容器362,在电源用母线522 上设有多个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在接地用母线5M上也设有多个负极侧连接端子5Mg。本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特征在于,在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 用母线5M的平板状部分的树脂模塑时成为可动模具551侧的副平面部522b、5Mb,具有分 别与可动模具551卡合的突出部52&、5Me。图12(c)是图12(a)的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M相对配置的平板状部分 的放大图。电源用母线522的突出部52 ,从副平面部522b朝电源用母线522的宽度方向突 出。突出部52 ,例如形成1 3个(本实施方式例举说明2个)。突出部52 的厚度与 副平面部522b的厚度相同。另一方面,接地用母线5M也与电源用母线522同样,形成有突出部52如。突出 部52 从副平面部524b朝接地用母线524的宽度方向突出。突出部52 ,例如形成1 3个(本实施方式例举说明2个)。突出部52 的厚度与副平面部524b的厚度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突出部52 ,在平板部524h的长度方向上,被设于夹 在一对突出部52 之间的位置。并且,优选将突出部52加、52如设于与设有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以及负极侧连接 端子524g的副平面部522b、524b相反侧的副平面部522b、5Mb。另一方面,在可动模具551上形成有与所述各突出部52加、52如卡合的卡合孔 阳4(卡合槽)。该卡合孔554,当树脂成型时将可动模具551与固定模具550接合时,与电 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突出部52加、52如卡合。如此,通过树脂成型时使突出部52加、52如与卡合孔M4接触,使电源用母线522 以及接地用母线5M相对于模具更高精度地被定位并保持。而且,由于各突出部52加、52如如上所述高精度地定位并保持于可动模具551,使 得母线522、5M整体强度增大。因此,提高了抑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M相 对于树脂封入压而变形的效果。由此,抑制了因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 的变形而引起的相互接触。因 此,能够抑制主体5 安装部件后将母线522、5M通电时发生短路,而且能够抑制滤波基板 360的次品的产生。特别是,如图13所示,优选将突出部52 在平板部52 的长度方向上设于夹在 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之间的位置,并且,优选将突出部52 在平板部524h的长度方向上 设于夹在负极侧连接端子524g之间的位置。
这样,在需要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容许变形量减小的区域, 即,母线522、5M彼此相对、并与电容器362等的电子部件的装配位置的距离短的平板状部 分,能够进一步提高相对树脂封入压的强度。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相对树脂封入压的变 形。因此,具有能够提高抑制因母线522、5M互相接触而发生短路的效果,进而具有能够提 高抑制滤波基板360的次品产生的效果。图14(a) 图14(c)是表示从脱模方向的相反侧(固定模具550侧)所观察的卡 合孔5M及其周围结构的多个不同的示例。图14(a)的示例是采用使一个卡合孔M4与两个突出部52加、52如进行接触的形 状。即,该卡合孔5M形成为如下尺寸,即,与各突出部52加、52如进行接触的两个卡合部 能够相对于突出部52&、5Me的尺寸误差或树脂成型时的母线安装位置误差而顺利卡合 的尺寸。而且,所述两个卡合部的端缘部彼此连结,从而形成为一个卡合孔554。其中,在卡 合孔554的与突出部52加、52如对应的卡合部内,容许突出部52&、5Me的微小移动。但 是,卡合孔554的外形尺寸被设为不使突出部52加、52如彼此接触。由此,能够抑制树脂模塑时突出部52加、52如彼此接近。因此,电源用母线522和 接地用母线5M的平板状部分被维持于彼此适当分开的状态。由此,能够确保母线522、5M 彼此良好的绝缘性能。在图14(b)的例中,卡合孔554分离形成为与突出部52 进行接触的卡合孔 5Ma、与突出部52 进行接触的卡合孔554b两个孔。并且,在卡合孔55^、554b之间的位 置形成有绝缘用孔阳6。该绝缘用孔556在树脂成型时由树脂填充。而且,该填充的树脂固 化后,与主体5 形成一体,成为竖竖立设置置于突出部52 与突出部52 之间的壁。该 壁成为屏障,能够抑制导电性异物侵入、附着于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M之间。由 此,能够确保母线522、5M彼此良好的绝缘性能。另外,也可采用将卡合孔55^、5Mb以及绝缘用孔556的角部彼此接合而形成一 个卡合孔554的结构。并且,如本例所示,只是将两个卡合孔55^、554b之间的距离增大,就能够具有提 高抑制突出部52加、52如彼此经由导电性异物短路的效果。因此,也可以采用将卡合孔 554a,554b的距离设为规定值以上、而省略通过绝缘用孔556形成树脂壁的结构。图14(c)表示在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各平板状部分的长度方 向上在同一位置设置一对突出部52 和一对突出部52 情况的示例。此情况下,突出部 522e与突出部52 在平板状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相对。在本例中,与图14(b)同样,卡合孔M4包括与突出部52 进行接触的卡合孔 55 、与突出部52 进行接触的卡合孔554b。本例的情况下,当将卡合孔55 与卡合孔 554b连结而作为一个方形卡合孔554时,将不能得到抑制树脂成型时突出部52加、52如互 相接近的效果。因此,将卡合孔5M分离为卡合孔55 与卡合孔554b两个孔。并且,在卡合孔55^、554b之间的位置形成有绝缘用孔556。由此,与(b)同样, 填充于绝缘用孔阳6的树脂固化后,成为竖立设置于突出部52 与突出部52 之间的壁。 因此,抑制了导电性异物侵入、附着于卡合孔55 与卡合孔554b之间。由此,能够确保电 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M彼此良好的绝缘性能。
特别是,如本例所示,在突出部52 、52 彼此相对且突出部52 、52 彼此的距 离较短的情况下,通过形成树脂壁,提高了抑制导电性异物侵入、附着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图14(c)的示例中,如上所述,通过使一对突出部52 与一对突出部 52 相对,能够促进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平板状部分形状的同一化。因 此,对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能够提高布线电感的降低效果以及抑制脉动 电流产生的效果。另外,突出部52加、52如也可以仅设于电源用母线522或接地用母线524中的一方。并且,突出部52加、52如设于与设有与电容器362连接的多个正极侧连接端子 522g以及负极侧连接端子5Mg、电源连接端子522f、接地连接端子524f等的各副平面部 522b,524b相反侧的副平面部522b、5Mb。因此,能够抑制对所述各电连接端子布局的影响 而配置突出部52&、5Me。进而,能够充分确保突出部52加、52如与所述各电连接端子的距离。由此,在突出 部52加、52如与这些各电连接端子之间,也可能抑制因导电性异物的附着而发生短路。本实施方式,与未设置突出部52加、52如且预先在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 线5M之间插入将其绝缘的树脂板而在模具内进行树脂模塑的情况相比,能够以低成本来 实施。另一方面,也可使用所述树脂板并在电源用母线522和接地用母线5M设置突出部 522e,524e0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因树脂封入压而导致电源用母线522及接地用母线 5 变形的效果。本申请,基于2009年12月2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9-293797号要求 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内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非限定于所述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 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加以适当变更。此外,对本发明的所述具体实施方式
仅为示例,并非限定由附加的技术方案及其 等同方案定义的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母线,其为平板状,具有第一主平面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主平面部邻接并且比所 述第一主平面部表面积小的第一副平面部;第二母线,其为平板状,具有第二主平面部、以及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邻接并且比所 述第二主平面部表面积小的第二副平面部;以及电路装置,其是将所述第一母线和所述第二母线使用可动模具进行树脂成型;所述促 动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相对配置,并且,该相 对方向是与所述可动模具的脱模方向不同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电容器,其被安装于所述电路装置;第一连接部,其位于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相对的位置,被设于所述 第一母线,用于将所述电容器的正极侧端子和所述第一母线连接;电源连接部,其被设于所述第一母线,用于将所述第一母线和电源的正极侧连接; 第二连接部,其位于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相对的位置,被设于所述 第二母线,用于将所述电容器的负极侧端子和所述第二母线连接;以及接地连接部,其被设于所述第二母线,用于将所述第二母线和电源的负极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相对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副平面部或所述第 二副平面部具备突出部,在使用所述可动模具对所述第一母线及所述第二母线进行树脂成型而成型电路装置 时,所述突出部从面对所述可动模具的第一副平面部或第二副平面部突出并与所述可动模 具的卡合槽接触。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缘部件,所述绝缘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相对的位 置,配置在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线或所述第二母线具备延伸设置部,所述延伸设置部从所述第一主平面部 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相对的位置的端部延长并弯曲形成。
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的相对方向相对于所述可动模具的脱模方向 成直角。
7.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的相对方向与所述电路装置的上表面或下表 面平行。
8.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的相对方向是与所述电路装置的上表面或下 表面成水平的方向。
9.一种促动器控制装置的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形成如下部件的步骤,即,形成第一母线,其为平板状,具有第一主平面部、以及与 所述第一主平面部邻接并且比所述第一主平面部表面积小的第一副平面部;以及第二母 线,其为平板状,具有第二主平面部、以及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邻接并且比所述第二主平 面部表面积小的第二副平面部;在使所述第一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和所述第二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与多个模具中的 至少一个可动模具的脱模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的状态下、将这些所述第一母线和所述第二 母线支撑于所述模具的步骤;以及利用所述模具、对所述第一母线和所述第二母线进行树脂成型而对所述电路装置进行 树脂成型的步骤。
全文摘要
一种促动器控制装置,其具有电路装置,所述电路装置包括第一母线以及第二母线,并利用包括至少一个可动模具的多个模具而树脂成型。第一母线以及所述第二母线分别包括平板状部分,所述平板状部分包括表面积大的两个主平面部和与主平面部邻接的、比主平面部表面积小的两个副平面部。第一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与第二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相对。该相对方向是与可动模具的脱模方向不同的方向。
文档编号H02G5/06GK102110967SQ201010282818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5日
发明者中野和彦, 安川大辅, 渡部纮文, 菊池谦司 申请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