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管母线转角连接金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管母线与管母线之间转角连接的连接装置,特别涉及一 种应用在直流融冰工程项目配套的对管母线转角连接金具,属变电金具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冬季冰冻雨雪天气下的输电线路覆冰现象,是一种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 行的自然灾害。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或研究机构,进行“输电 线路除冰技术”的探索和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热力融冰法就是利用各种技术,以增 加输电线路中的电流密度或者其它方式,使导线自身产生足够多的热量,以避免冰雪的覆 积或使已有的覆冰融化脱落。其中研究较多的直流电流融冰技术,需要将大容量直流电流 输送至需融冰线路上。在直流融冰工程项目中,需要沿变电站架设管形母线,由于空间的限 制,管母线在布置时出现了转角,需要有一种能够满足载流量大,同时不产生电晕的管母线 转角连接金具以实现管母线在转角处的连接。目前尚无可用的管母线转角连接金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与500kV直流融 冰工程项目配套的管母线转角连接金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主要由固定在管形母线上的 金具线夹本体构成,所述的线夹本体有两个,它们通过中间的至少多根载流导线成一定角 度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两个线夹本体与多根载流导线以氩弧焊焊接的形式焊接在一起,而所述的 线夹本体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各自的管形母线上。所述的载流导线由能满足承载大电流的多根软导线组成;在所述管形母线的端部 安装有封端盖。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是它具有较好的屏蔽电晕效果,金具整体外观为曲面圆 弧连接,平整、光滑,无明显凸起,有效的消除了本身放电现象,保证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二 是载流性能可靠,金具采用多根载流导线以氩弧焊焊接在线夹本体上,使电流均勻通过,满 足载流量要求,亦不会因载流不均而局部发热,使载流更加安全、稳定;它具有结构简单、易 于安装,简单、实用、可靠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安装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管母线一种转角角度的结构安装示意图。图4是管母线另一种转角角度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线夹本体,2、载流导线,3、管形母线,4、封端盖。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固 定在管形母线上的金具线夹本体构成,所述的线夹本体1有两个,它们通过中间的至少多 根载流导线2成一定角度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两个线夹本体1与四根载流导线2以氩弧焊焊接的形式焊接在一起,而所 述的线夹本体1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各自的管形母线3上,它制造简单、易于安装。所述的载流导线2由能满足承载大电流的多根软导线组成;在所述管形母线的端 部安装有封端盖4。图3是管母线125度转角角度的实施例;图4是管母线145度转角角度的实施例; 图中的其它内容与图1所示相同。本实用新型属于直流融冰工程项目的配套金具,它是由金具线夹本体1与载流导 线2以氩弧焊焊接在一起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管形母线上,将出现转角的管母线3连接在 一起,实现电流有效、平稳传输,封端盖4安装在管形母线的两端,用来屏蔽管形母线两端 头产生的电晕和防止自然界中鸟雀等小动物进入管形母线内影响系统安全。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 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 型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管母线转角连接金具,它主要由固定在管形母线上的金具线夹本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夹本体(1)有两个,它们通过中间的多根载流导线(2)成一定角度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母线转角连接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线夹本体(1) 与多根载流导线(2)以氩弧焊焊接的形式焊接在一起,而所述的线夹本体(1)是通过螺栓 连接固定在各自的管形母线(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母线转角连接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流导线(2) 由能满足承载大电流的多根软导线组成;在所述管形母线的端部安装有封端盖(4)。专利摘要一种管母线转角连接金具,它主要由固定在管形母线上的金具线夹本体构成,所述的线夹本体有两个,它们通过中间的至少多根载流导线成一定角度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两个线夹本体与多根载流导线以氩弧焊焊接的形式焊接在一起,而所述的线夹本体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各自的管形母线上;所述的载流导线由能满足承载大电流的多根软导线组成;在所述管形母线的端部安装有封端盖;它具有较好的屏蔽电晕效果,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简单、实用等特点。
文档编号H02G5/00GK201656381SQ2010201807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
发明者丁健, 丘文千, 刘盛, 姜文东, 张劲, 徐建国, 朱凯进, 江香云, 王恩久, 郑健, 钱峰 申请人:浙江省电力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