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调节输出电压的永磁发电机稳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5963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调节输出电压的永磁发电机稳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输出电压稳压技术,特别是一种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调 节输出电压的永磁发电机稳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航空器、轮船、汽车、工程机械的供电中,采用永磁发电机越来越普遍。永 磁发电机用于上述用途时,其工作转速变化范围大,因而输出电压变化范围也大,转速高时 输出电压高,转速低时输出电压低,有时甚至相差1-3倍。为了稳定输出电压,已有的技术 采用机械或电子开关并联短路电能泄放法、机械或电子调节串联电阻降压法、单相或三相 半控可控硅桥式整流电路稳压法等稳压方式。如现在普遍采用的三相半控可控硅桥式整流 电路稳压方式,在大电流的使用条件下存在可控硅功率损耗大、温升高、没有过电流和短路 保护功能,不能按照蓄电池的最佳蓄电池可接受充电电流曲线对蓄电池充电,也不能进行 温度补偿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电路可靠、工作效率 高、功率损耗低、具有过电压、过电流、短路保护和蓄电池连接反向保护功能、能够按照蓄电 池的最佳蓄电池可接受充电电流曲线对蓄电池充电、同时对蓄电池充电进行温度补偿的采 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调节输出电压的永磁发电机稳压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调节输出电压的永磁发电 机稳压装置,由第一整流二极管1、第二整流二极管2、第三整流二极管3、第一单向可控硅 4、第二单向可控硅5、第三单向可控硅6、第四整流二极管7、第五整流二极管8、第六整流二 极管9、第一滤波电容器10、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第一偏置电阻12、第二偏置电阻13、续 流二极管14、滤波电感15、高边电流采样电阻16、第一输出端子17、第二输出端子18、第三 输出端子19、电压采样第一电阻20、电压采样第二电阻21、低边电流采样电阻22、第三偏置 电阻23、驱动三极管24、限压保护电路25、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沈、单片计算机电路27、高边 电流检测电路观、负载稳压输出电路29、温度补偿电路30、第二滤波电容器31、反向保护二 极管32、第一输入端子33、第二输入端子34、第三输入端子35组成。第一输入端子33、第二输入端子34、第三输入端子35端加载永磁三相交流发电 机的三相交流电压。第一输入端子33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1正极、第一单向可控硅4阴 极和第四整流二极管7正极,第二输入端子34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2正极、第二单向可控 硅5阴极和第五整流二极管8正极,第三输入端子35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3正极、第三单 向可控硅6阴极和第六整流二极管9正极。第四整流二极管7、第五整流二极管8、第六整 流二极管9负极均连接到限压保护电路25的电压信号输入Vin端和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沈 的电压输入Vin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沈的电压输出+5V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电源+5V端、高边电流检测电路观的电源+5V端和温度补偿电路30的电源+5V端,直流稳 压电源电路26的GND端连接到公共地线。第一整流二极管1、第二整流二极管2、第三整流 二极管3的负极均连接到第一滤波电容器10正极,第一滤波电容器10负极和第一单向可 控硅4、第二单向可控硅5、第三单向可控硅6的阳极均连接到公共地线,第一单向可控硅 4、第二单向可控硅5、第三单向可控硅6的控制极均连接到限压保护电路25的控制信号输 出Contr端,限压保护电路25的GND端连接到公共地线。第一滤波电容器10正极连接到 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的S极和第一偏置电阻12 —端,第一偏置电阻12另一端连接到半 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的G极和第二偏置电阻13 —端,第二偏置电阻13另一端连接到驱动 三极管M的集电极,驱动三极管M的发射极连接到公共地线,驱动三极管M的基极连接 到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脉冲调制信号输出IPWM端和第三偏置电阻23—端,第三偏置电阻 23另一端连接到公共地线,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的D极连接到续流二极管14负极和滤 波电感15 —端,滤波电感15另一端连接到第二滤波电容器31 —端、高边电流采样电阻16 一端和高边电流检测电路28的电压信号输入mi端,高边电流采样电阻16另一端连接到 高边电流检测电路28的电压信号输入IN2端、电压采样第一电阻20 —端、负载稳压输出电 路四的电压输入Vin端、单向二极管32 —端,反向保护二极管32另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 子17,电压采样第一电阻20另一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模拟信号输入2ADC端和电 压采样第二电阻21 —端,第二滤波电容器31 —端和电压采样第二电阻21另一端连接到公 共地线,高边电流检测电路观的模拟信号输出Iout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模拟信 号输入端IADC端,温度补偿电路30的温度信号输出Temp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 模拟信号输入端4ADC端,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GND端、高边电流检测电路观的GND端、温 度补偿电路30的GND端和限压电路25的GND端均连接到公共地线,负载稳压输出电路四 的脉冲调制信号输入PWMin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脉冲调制信号输出2PWM端,负 载稳压输出电路四的输出电压反馈信号输出i^out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模拟信 号输入端5ADC端,负载稳压输出电路四的RB端连接到低边电流采样电阻22 —端和单片 计算机电路27的模拟信号输入端3ADC端,低边电流采样电阻22另一端连接到公共地线, 负载稳压输出电路的电压输出Vout端连接到第二输出端子18,第三输出端子19连接到公 共地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调节永磁发电机稳压装置通过如下方 式调节输出电压交流三相永磁发电机发出的三相交流电电能通过第一输入端子33、第二输入端子 34、第三输入端子35输入,经由第一整流二极管1、第二整流二极管2、第三整流二极管3和 第一单向可控硅4、第二单向可控硅5、第三单向可控硅6组成的全波半控桥式整流器整流, 第一滤波电容器10滤波,单片计算机电路M根据由第一电阻20和第二电阻21构成的输 出电压采样电路采集的输出电压所反馈的电压信号输出相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调节半 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的输出电压,续流二极管14、滤波电感15和滤波电容31组成输出电 压滤波电路,经过高边电流采样电阻16、电压第一输出端子17向蓄电池充电,充电电流Ic 由计算机根据下式计算Ic = Io-Iz = f0*Vc式中,
5[0010]Io=负载总电流Iz=负载电流Ic =蓄电池充电电流Vc =蓄电池电压计算机根据负载总电流Ιο、负载电流Iz计算充电电流Ic,再根据蓄电池电压Vc 和充电曲线的函数关系fo编制的程序由单片计算机电路27输出相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控制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实现对蓄电池进行三段式充电。负载电压的稳压输出,是由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2PWM端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 号控制的,通过负载稳压输出电路四、电压第二输出端子18输出供直流用电负载使用的直 流稳定电压。单片计算机电路27内置设定了预设最大电流数值,流经高边电流采样电阻16的 负载总电流Io在电阻16两端产生的电压信号,送入高边电流检测电路观整理后再送入 单片计算机电路27进行AD转换处理,经过比较后,如果负载总电流Io超出设定的最大电 流值,单片计算机电路将关断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达到过电流保护和短路保护的目的; 流经低边电流采样电阻22的负载电流Iz在电阻22两端产生的模拟电压信号,送入单片计 算机电路27进行AD转换处理,如果负载电流超出设定的最大电流值,单片计算机电路27 的2PWM端停止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从而关断负载稳压输出电路,达到过电流保护和短 路保护的目的;温度的检测由温度补偿电路30完成,内置温度传感器将温度转换成与单片 计算机电路27中的AD转换器相匹配的模拟电压信号,送入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模拟输 入端口 4ADC进行AD转换处理,内嵌单片计算机根据转换结果调整对蓄电池的过充电阈值 电压数值进行温度补偿;采用三相半控可控硅桥式整流电路整流时,设置了限压保护电路 25,在限压保护电路25中置入预先设定了的电压值,经内置的电压比较器与永磁发电机 输出的直流电压比较后,如果永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超出了预先设定的电压值,限压保护 电路25输出信号关闭第一单向可控硅4、第二单向可控硅5和第三单向可控硅6,使得永磁 发电机的直流输出电压不超过预先设定的电压值;蓄电池连接的反向保护功能由反向保护 二极管32实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调节永磁发电机稳压装置的输出电压,提高了工 作效率,降低了功率消耗,提高了可靠性;2、在内嵌单片计算机的控制下,能够按照蓄电池的最佳蓄电池可接受充电电流曲 线对蓄电池充电、同时对蓄电池充电进行温度补偿,延长了蓄电池的工作寿命;3、具有完善的过电压、过电流、短路和蓄电池连接反向保护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
可靠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开关器件11的工作原理示意图;附图3为开关器件11接通和关断时的波形图;附图4为蓄电池可接受充电电流曲线图。[0027]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调节输出电压的永磁发电机稳压装 置,由第一整流二极管1、第二整流二极管2、第三整流二极管3、第一单向可控硅4、第二单 向可控硅5、第三单向可控硅6、第四整流二极管7、第五整流二极管8、第六整流二极管9、 第一滤波电容器10、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第一偏置电阻12、第二偏置电阻13、续流二极 管D14、滤波电感15、高边电流采样电阻16、第一输出端子17、第二输出端子18、第三输出 端子19、电压采样第一电阻20、电压采样第二电阻21、低边电流采样电阻22、第三偏置电阻 23、驱动三极管24、限压保护电路25、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沈、单片计算机电路27、高边电流 检测电路观、负载稳压输出电路四、温度补偿电路30、滤波电容31、反向保护二极管32、第 一输入端子33、第二输入端子34、第三输入端子35组成。第一输入端子33、第二输入端子34、第三输入端子35端加载永磁三相交流发电机 的三相交流电压。第一输入端子33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1正极、第一单向可控硅4阴极和 第四整流二极管7正极,第二输入端子34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2正极、第二单向可控硅5 阴极和第五整流二极管8正极,第三输入端子35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3正极、第三单向可 控硅6阴极和第六整流二极管9正极。第四整流二极管7、第五整流二极管8、第六整流二 极管9负极均连接到限压保护电路25的电压信号输入Vin端和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沈的电 压输入Vin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沈的电压输出+5V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电源 +5V端、高边电流检测电路28的电源+5V端和温度补偿电路30的电源+5V端,直流稳压电 源电路沈的GND端连接到公共地线。第一整流二极管1、第二整流二极管2、第三整流二 极管3的负极均连接到第一滤波电容器10正极,第一滤波电容器10负极和第一单向可控 硅4、第二单向可控硅5、第三单向可控硅6的阳极均连接到公共地线,第一单向可控硅4、 第二单向可控硅5、第三单向可控硅6的控制极均连接到限压保护电路25的控制信号输 出Contr端,限压保护电路25的GND端连接到公共地线。第一滤波电容器10正极连接到 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的S极和第一偏置电阻12 —端,第一偏置电阻12另一端连接到半 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的G极和第二偏置电阻13 —端,第二偏置电阻13另一端连接到驱动 三极管M的集电极,驱动三极管M的发射极连接到公共地线,驱动三极管M的基极连接 到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脉冲调制信号输出IPWM端和第三偏置电阻23—端,第三偏置电阻 23另一端连接到公共地线,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的D极连接到续流二极管14负极和滤 波电感15 —端,滤波电感15另一端连接到第二滤波电容器31 —端、高边电流采样电阻16 一端和高边电流检测电路28的电压信号输入mi端,高边电流采样电阻16另一端连接到 高边电流检测电路28的电压信号输入IN2端、电压采样第一电阻20 —端、负载稳压输出电 路四的电压输入Vin端、单向二极管32 —端,反向保护二极管32另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 子17,电压采样第一电阻20另一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模拟信号输入2ADC端和电 压采样第二电阻21 —端,第二滤波电容器31 —端和电压采样第二电阻21另一端连接到公 共地线,高边电流检测电路观的模拟信号输出Iout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模拟信 号输入端IADC端,温度补偿电路30的温度信号输出Temp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 模拟信号输入端4ADC端,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GND端、高边电流检测电路观的GND端、温 度补偿电路30的GND端和限压电路25的GND端均连接到公共地线,负载稳压输出电路四 的脉冲调制信号输入PWMin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脉冲调制信号输出2PWM端,负载稳压输出电路四的输出电压反馈信号输出i^out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27的模拟信 号输入端5ADC端,负载稳压输出电路四的RB端连接到低边电流采样电阻22 —端和单片 计算机电路27的模拟信号输入端3ADC端,低边电流采样电阻22另一端连接到公共地线, 负载稳压输出电路的电压输出Vout端连接到第二输出端子18,第三输出端子19连接到公 共地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调节永磁发电机稳压装置通过 如下方式调节输出电压交流三相永磁发电机发出的三相交流电电能通过第一输入端子33、第二输入端子 34、第三输入端子35输入,经由第一整流二极管1、第二整流二极管2、第三整流二极管3和 第一单向可控硅4、第二单向可控硅5、第三单向可控硅6组成的全波半控桥式整流器整流, 第一滤波电容器10滤波,单片计算机电路M根据由第一电阻20和第二电阻21构成的输 出电压采样电路采集的输出电压所反馈的电压信号输出相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调节半 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的输出电压,续流二极管14、滤波电感15和第二滤波电容器31组成 输出电压滤波电路,经过高边电流采样电阻16、电压第一输出端子17向蓄电池充电,同时 通过负载稳压输出电路四、电压第二输出端子18输出供直流用电负载使用的直流稳定电 压。电压采样第一电阻20、第二电阻21对输出电压采样,采样电压信号送单片计算机电路 27的模拟信号输入端口 2ADC端,经计算机处理,输出2路脉冲占空系数与输出电压的采样 信号相关的调制数字信号,分别控制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和负载稳压输出电路四,达到 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采用调制脉冲宽度调节输出电压的基本工作原理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附图2 是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的工作原理示意图,附图3是开关器件11接通和关断时的波形 图。当开关器件11导通,直流输入电压ui加到负载电阻上;当开关器件11关断,负载电阻 RL上无电压。如果开关器件11交替导通关断,在负载上便出现如附图3所示的矩形波。设功率开关11导通的持续时间为ton,功率开关11断开的持续时间为toff,功率
开关11转换周期为τ = ton+toff,则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为Uo
ττ tonTT τU0 Ui=SUi式中δ为脉冲占空系数,它等于ton/T。由此可见,改变占空系数δ值,就可以调 节输出电压平均值的高低。为此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脉冲频率控制法,即保持开关导 通时间ton不变,改变开关转换周期T来调节输出电压Uo ;二是脉冲宽度控制法,即保持开 关转换周期T不变,改变开关导通持续时间ton来调节输出电压Uo ;三是混合法,即同时改 变开关转换周期T和开关导通持续时间ton,以调节输出电压Uo,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本 实用新型采用第二种方法即脉冲宽度调制方法,随着输出电压变化所反馈的电压信号,改 变输出电压的脉冲宽度来调节输出电压。储能元件电感14、第二电容器31和续流二极管14组成滤波器,将经过功率开关器 件11调节的脉冲电压变成平滑的直流电压输出。当功率开关器件11饱和导通时,续流二 极管14由于反偏而截止,此时功率开关器件11的输出电流通过电感15、第二电容器31构 成的滤波器对负载供电,同时电感15、第二电容器31储存一定的能量。当功率开关器件11 截止时,它的输出电流为零,电感15上的感应电压使续流二极管14处于正偏状态而导通,电感15中储存的能量便通过续流二极管14对负载继续放电。当电感15的放电电流小于 输出电流Io时,不足的部分由第二滤波电容器31对负载补充放电,这样负载便可获得连续 的平滑直流供电电压。流经高边电流采样电阻16的负载总电流Io在电阻16两端产生的电压信号,送入 高边电流检测电路观整理成与单片计算机电路27中的AD转换器相匹配的模拟电压信号, 送入单片计算机电路27进行AD转换处理,如果负载总电流Io超出设定的最大电流值,单 片计算机电路关断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达到过电流保护和短路保护的目的。流经低边 电流采样电阻22的负载电流Iz在电阻22两端产生一个电压信号,送入单片计算机电路27 进行AD转换处理,如果负载电流超出设定的最大电流值,单片计算机电路27关断负载稳压 输出电路,达到过电流保护和短路保护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连接反向保护功能由反向保护二极管32实现。永磁发电机稳压装置主要功能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控制永磁发电机向蓄电池 充电。在本实用新型中,单片计算机电路27中内嵌单片计算机根据流经高边电流采样 电阻16的负载总电流Io和流经低边电流采样电阻22的负载电流Iz,计算蓄电池的充电电 流Ic Ic = Io-Iz单片计算机电路27根据设定的蓄电池的充电曲线,建立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充 电电压与充电电流的函数关系&相应的数学模型,蓄电池电压通过第一电阻20、第二电阻 21采样,再送入单片计算机电路27中10位AD转换器进行AD转换。以下是根据负载总电 流Ιο、负载电流Iz、充电电流Ic、蓄电池电压Vc和充电曲线的函数关系&建立的计算机数 学模型Io-Iz = Ic = f0*Vc式中,Io=负载总电流Iz =负载电流Ic =蓄电池充电电流Vc =蓄电池电压容量和寿命是蓄电池的重要参数,不正确的充电方式不仅会降低电池的储能容 量,还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充电曲线的函数关系&是根据上世纪60年 代末期美国科学家马斯(Mascc)提出的以最低出气率为前提的理想可接受充电电流曲线 而建立的,其充电电流满足以下公式i = I0e_at式中,i为充电电流I0为最大初始充电电流α为电流衰减指数,又称为充电接受率t为充电时间充电接受率是蓄电池的关键性能,对快速充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若按马斯理想可接受充电电流曲线进行充电,则充电时间t与α成反比,S卩α越大,充电时间越短;反 之,α越小,充电时间越长。理想蓄电池可接受充电电流曲线如附图4所示,其充电电流轨 迹为一条呈指数规律下降的曲线。实验表明,如果充电电流按这条曲线变化,就可以大大缩 短充电时间,并且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因此把这条曲线称为最佳充电曲线。传统的充电方式无论是定电压充电还是定电流充电均不能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 而依据附图4充电曲线提出的三段式充电理论则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缩短充电 时间,并能有效延长电池寿命。三段式充电采用先恒流充电,再恒压充电,最后采用浮充进 行维护充电,一般分为快速充电、补足充电、涓流充电三个阶段快速充电阶段用大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以迅速恢复电池电能,充电速率可以达 1C(C表示蓄电池的容量,单位为安培/小时)以上,此时充电电压较低,但会限制充电电流 在一定数值范围之内。补足充电阶段相对于快速充电阶段,补足充电阶段又可以称为慢速充电阶段。当 快速充电阶段终止时,电池并未完全充足,还需加入补足充电过程,补足充电速率一般不超 过0. 3C,因为电池电压经过快速充电阶段后有所升高,所以补足充电阶段的充电电压也应 该有所提升,并且恒定在一定范围之内。涓流充电阶段在补足充电阶段后期,当检测到温度上升超过极限值或充电电流 减小到一定值之后,开始用更小的电流进行充电直至满足一定的条件后结束充电。本实用新型中,充电电流Ic由计算机根据下式计算Ic = Io-Iz = f0*Vc式中,Io=负载总电流Iz =负载电流Ic =蓄电池充电电流Vc =蓄电池电压计算机根据负载总电流Ιο、负载电流Iz计算充电电流Ic,再根据蓄电池电压Vc 和充电曲线的函数关系fo编制的程序由单片计算机电路27输出相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控制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实现对蓄电池进行三段式充电。当蓄电池电压Vc低于标称电 压的2/3时,单片计算机电路27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输出 大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以迅速恢复蓄电池电能,充电速率可以达IC (C表示蓄电池的容量, 单位为安培/小时),随着大电流充电的继续,蓄电池电压Vc逐渐升高,当蓄电池电压Vc超 过标称电压的2/3时,转入补足充电阶段又可以称为慢速充电阶段。当快速充电阶段终止 时,蓄电池并未完全充足,还需加入补足充电过程,补足充电速率一般不超过0.3C。当蓄电 池接近充足电时,转入限压浮充状态下(限压浮充电压一般为蓄电池标称电压的1. 1倍), 此时的充电电流会由快速充电状态下逐渐下降,至电池完全充足电后,充电电流仅为几十 毫安,用以补充电池因自放电而损失的电量。蓄电池充电时需要进行温度补偿,否则会严重影响蓄电池的工作寿命。温度的检 测由温度补偿电路30完成,温度信号送入单片计算机电路27进行AD转换,内嵌单片计算 机根据转换结果调整对蓄电池的过充电阈值电压数值进行温度补偿。如对目前广泛使用的 阀控密封铅酸(VRLA)蓄电池,其单体蓄电池的无温度补偿过充电阈值电压为2. 275V(t =25°C )。对VRLA蓄电池的过充电阈值电压必须进行温度补偿,若无温度补偿而仅设置单体 VRLA蓄电池的过充电阈值电压为2. 275V,则当温度低于25°C时,就会出现控制器过早关断 而蓄电池并未充满,长期如此会导致蓄电池容量下降,当温度大于25°C时,就会出现蓄电 池已过充而控制器并未关断,此时蓄电池起了水的电解槽作用,产生的焦耳热严重时会使 VRLA蓄电池热失控,热失控将会使蓄电池迅速失水,隔膜内电解液很快干枯。实验表明,当 VRLA蓄电池温度高于50°C时,十多次过充电就会导致蓄电池永久失效。本实用新型中,单片计算机电路27对电流、电压和温度信号检测之后进行判断, 再输出一定大小占空比的PWM信号,控制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实现对蓄电池进行三段式 充电并在蓄电池充电时进行温度补偿。温度的检测由温度补偿电路30完成,内置温度传感 器将温度转换成与单片计算机电路27中的AD转换器相匹配的模拟电压信号,送入单片计 算机电路27的模拟输入端口 4ADC进行AD转换处理,内嵌单片计算机根据转换结果调整对 蓄电池的过充电阈值电压数值进行温度补偿。永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随工作转速变化,变化范围大,因而输出电压变化范围也 大,转速高时输出电压高,转速低时输出电压低,有时甚至相差1-3倍。如额定输出电压为 28V的永磁发电机,有的其空载电压竟达400V。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相半控可控硅桥式整流 电路整流,并设置了限压保护电路25,在限压保护电路25中置入预先设定了电压值,经内 置的电压比较器与永磁发电机输出的直流电压比较后,如果永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超出了 预先设定的电压值,限压保护电路25输出信号关闭第一单向可控硅4、第二单向可控硅5和 第三单向可控硅6,使得永磁发电机的直流输出电压不超过预先设定的电压值。
权利要求1. 一种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调节输出电压的永磁发电机稳压装置,其特征是由第 一整流二极管(1)、第二整流二极管O)、第三整流二极管(3)、第一单向可控硅0)、第二单 向可控硅( 、第三单向可控硅(6)、第四整流二极管(7)、第五整流二极管(8)、第六整流二 极管(9)、第一滤波电容器(10)、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第一偏置电阻(12)、第二偏置 电阻(13)、续流二极管(14)、滤波电感(15)、高边电流采样电阻(16)、第一输出端子(17)、 第二输出端子(18)、第三输出端子(19)、电压采样第一电阻(20)、电压采样第二电阻(21)、 低边电流采样电阻02)、第三偏置电阻03)、驱动三极管(M)、限压保护电路05)、直流稳 压电源电路(26)、单片计算机电路(27)、高边电流检测电路( )、负载稳压输出电路(四)、 温度补偿电路(30)、滤波电容(31)、反向保护二极管(32)、第一输入端子(33)、第二输入端 子(34)、第三输入端子(3 组成;第一输入端子(33)、第二输入端子(34)、第三输入端子(3 端加载永磁三相交流发电 机的三相交流电压,第一输入端子(3 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1)正极、第一单向可控硅(4) 阴极和第四整流二极管(7)正极,第二输入端子(34)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 正极、第二 单向可控硅( 阴极和第五整流二极管(8)正极,第三输入端子(3 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 (3)正极、第三单向可控硅(6)阴极和第六整流二极管(9)正极,第四整流二极管(7)、第 五整流二极管(8)、第六整流二极管(9)负极均连接到限压保护电路0 的电压信号输入 Vin端和直流稳压电源电路06)的电压输入Vin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Q6)的电压输出 +5V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07)的电源+5V端、高边电流检测电路08)的电源+5V端 和温度补偿电路(30)的电源+5V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06)的GND端连接到公共地线,第 一整流二极管(1)、第二整流二极管O)、第三整流二极管(3)的负极均连接到第一滤波电 容器(10)正极,第一滤波电容器(10)负极和第一单向可控硅G)、第二单向可控硅(5)、第 三单向可控硅(6)的阳极均连接到公共地线,第一单向可控硅G)、第二单向可控硅(5)、第 三单向可控硅(6)的控制极均连接到限压保护电路0 的控制信号输出Contr端,限压保 护电路05)的GND端连接到公共地线,第一滤波电容器(10)正极连接到半导体功率开关 器件(11)的S极和第一偏置电阻(12) —端,第一偏置电阻(12)另一端连接到半导体功率 开关器件(11)的G极和第二偏置电阻(13) —端,第二偏置电阻(13)另一端连接到驱动三 极管04)的集电极,驱动三极管04)的发射极连接到公共地线,驱动三极管04)的基极 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XT)的脉冲调制信号输出IPWM端和第三偏置电阻—端,第三 偏置电阻03)另一端连接到公共地线,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11)的D极连接到续流二极 管(14)负极和滤波电感(1 一端,滤波电感(1 另一端连接到第二滤波电容器(31) — 端、高边电流采样电阻(16) —端和高边电流检测电路08)的电压信号输入mi端,高边电 流采样电阻(16)另一端连接到高边电流检测电路08)的电压信号输入IN2端、电压采样 第一电阻00) —端、负载稳压输出电路09)的电压输入Vin端、单向二极管(32) —端,反 向保护二极管(3 另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子(17),电压采样第一电阻00)另一端连接到 单片计算机电路(XT)的模拟信号输入2ADC端和电压采样第二电阻—端,第二滤波电 容器(31) —端和电压采样第二电阻另一端连接到公共地线,高边电流检测电路08) 的模拟信号输出Iout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07)的模拟信号输入端IADC端,温度补 偿电路(30)的温度信号输出Temp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JT)的模拟信号输入端4ADC 端,单片计算机电路、2 )的GND端、高边电流检测电路08)的GND端、温度补偿电路(30)的GND端和限压电路05)的GND端均连接到公共地线,负载稳压输出电路Q9)的脉冲调 制信号输入PWMin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07)的脉冲调制信号输出2PWM端,负载稳压 输出电路09)的输出电压反馈信号输出i^out端连接到单片计算机电路(XT)的模拟信号 输入端5ADC端,负载稳压输出电路09)的RB端连接到低边电流采样电阻02) —端和单 片计算机电路咖的模拟信号输入端3ADC端,低边电流采样电阻02)另一端连接到公共 地线,负载稳压输出电路的电压输出Vout端连接到第二输出端子(18),第三输出端子(19) 连接到公共地线。
专利摘要一种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调节输出电压的永磁发电机稳压装置,稳压装置包括全波半控桥式整流器整流、脉冲宽度调制电压调整电路、输出电压滤波电路、输出电压采样电路、限压保护电路25、直流稳压电源电路26、单片计算机电路27、高边电流检测电路28、负载稳压输出电路29和温度补偿电路30。稳压装置采用计算机控制,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调节输出电压,克服了现在普遍采用的三相半控可控硅桥式整流电路稳压方式在大电流的使用条件下存在的可控硅功率损耗大、温升高、没有过电流和短路保护功能、不能按照蓄电池的最佳蓄电池可接受充电电流曲线对蓄电池充电、也不能进行温度补偿的缺点。
文档编号H02P9/48GK201846298SQ201020194690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4日
发明者张振峰, 杨金辉, 胡海洋 申请人:衡阳中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