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环型硅整流节能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4613阅读:1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环型硅整流节能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环型硅整流节能充电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硅整流充电机通常采用的铁芯为E型叠片矽钢片,生产过程中工艺比较繁锁,且漏磁率大,造成生产成本提高,充电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也较高,且不容易散发,导致变压器容易烧毁,而此充电机由变压器降压经四只二极管组成全波整流为直流输出作为充电电源,充电电流大小仅调整变压器初级线圈来改变,从而受电网电压的波动较大,充电电流不稳定,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是否会欠充或过充都不可鉴别,对蓄电池损伤比较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可克服以前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实现在传统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一可控硅及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将E型铁芯改为环型铁芯。充电电流受充电脉宽控制,充电电源采用恒流、恒压。当蓄电池电压充到一定值即充足时本机将自动进入涓流维护充电状态, 从而使蓄电池的极板不会因充电而硫化。充电电流的大小可先设置,在充电过程当机内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将自动调低充电电流,使机内温度不会无限制地上升,从而使机器中的元件不受电流过大和温度过高而损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廉。

图1为传统的充电机电路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变压器B1、第一至第四整流二极管D1-D4组成的第一全波整流电路、50A/500V可控硅T及控制电路构成。控制电路由第二变压器化、第五至第八整流二极管D5-D8组成的第二全波整流电路、单结晶体管T1、第一至第四电阻礼、R2, R3、R4、电容C1 、电位器W及稳压器Dw构成。单结晶体管T1、电阻礼、R2、R3、R4、电容C1、电位器W及稳压器Dw构成触发电路。第一变压器B1次极跨接于第一全波整流电路输入端,全波整流电路输出正端连接可控硅T阳极a端,可控硅T阴极c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机正极输出,全波整流电路输出负端即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阳极相联为充电机负极输出。第二变压器4次级跨接于第二全波整流电路输入端,为控制电路电源。二全波整流电路输出正端依次串联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后连接单结晶体管T1的阴极,稳压器Dw
3跨接于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公共端及第二全波整流电路输出负端间,电位器W与第二电阻&的串联支路跨接于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公共端及单结晶体管T1的基极间,第四电阻R4跨接于第二全波整流电路输出负端及单结晶体管T1的阳极间,第四电阻R4两端即A 端及B端分别与可控硅管T控制极g及阴极c相连,并输出触发信号。可通过调节W电阻的大小,改变电容C1的充电速度,改变第一个脉冲出现的时间,从而达到移相触发可控硅管的目的。 第一、第二变压器Bp化采用环型铁芯。本实用新型整流电源输出的正极受 50A/500V可控硅管的导通角度而实现。控制电路中还设有极性反接、过载、开路和温度控制,恒流限压等功能。通过控制可控硅管的导通角度而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来调节充电电流,从而使蓄电池能达到最佳的充电效果。本实用新型以可控硅阴极作输出正极。控制可控硅管的导通角度而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
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环型硅整流节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由第一变压器、第一至第四整流二极管组成的第一全波整流电路、可控硅及控制电路构成;控制电路由第二变压器、第五至第八整流二极管组成的第二全波整流电路、单结晶体管、第一至第四电阻、电容、电位器及稳压器构成;第一变压器次极跨接于第一全波整流电路输入端,全波整流电路输出正端连接可控硅阳极,第二变压器次级跨接于第二全波整流电路输入端,为控制电路电源,第二全波整流电路输出正端依次串联第一电阻、第三电阻后连接单结晶体管的阴极,稳压器跨接于第一电阻、第三电阻公共端及第二全波整流电路输出负端间,电位器与第二电阻的串联支路跨接于第一电阻、第三电阻公共端及单结晶体管的基极间,第四电阻跨接于第二全波整流电路输出负端及单结晶体管的阳极间,第四电阻两端分别与可控硅管控制极及阴极相连,并输出触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环型硅整流节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变压器采用环型铁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环型硅整流节能充电机,由第一变压器、第一全波整流电路、可控硅及控制电路构成。控制电路由第二全波整流电路、单结晶体管、阻容元件、电位器及稳压器构成。第一变压器次极跨接于第一全波整流电路输入端,全波整流电路输出正端连接可控硅阳极,第二变压器次级跨接于第二全波整流电路输入端,为控制电路电源。第二全波整流电路输出正端依次串联第一电阻、第三电阻后连接单结晶体管的阴极,稳压器跨接于第一电阻、第三电阻公共端及第二全波整流电路输出负端间,电位器与第二电阻的串联支路跨接于第一电阻、第三电阻公共端及单结晶体管的基极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廉,适用于各种蓄电池的充电需要。
文档编号H02J7/10GK201947039SQ20112003574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0日
发明者刘堂斌 申请人:南昌市曙光电器设备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