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蓄电池组的太阳能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为蓄电池组充电的充电装置设计。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既环保又经济。太阳能的利用对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能量的存储和释放是利用太阳能的关键技术。太阳能充电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重要应用方式,太阳能充电控制器是用于控制太阳能电池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利用的领域。而充电控制方法对太阳能电池的充电效率以及蓄电池组的寿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太阳能电池供电过程中,由于受日照强度影响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及功率的不稳定性,太阳能日均转换能量与蓄电池组高效充电需求能量难以形成匹配,造成了太阳能电池输出能量效率、蓄电池组储电效率以及蓄电池组使用寿命的降低,并直接影响其它应用系统的工作效率及可靠性。在使用常规电源对蓄电池组充电时,有恒流、恒压及脉冲等方式,由于恒压充电方法更接近于蓄电池组本身的特性,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因此大部分应用使用恒压充电方式。而脉冲充电方式能够在恒压充电方式基础上,使充电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更有利于延长蓄电池组的循环使用寿命。但由于控制复杂,成本较高,应用在对效率和蓄电池组寿命要求较高的领域。脉冲充电的优势完全和太阳能应用的需求相吻合,但是,由于常规的脉冲充电方式,由于在一个脉冲周期内存在不充电的时间,如果不进行特殊处理,对于太阳能系统来说,在这个时间内,太阳能所转换得到的电能就被闲置浪费了,同时随着蓄电池组充电量的增加,充电电流将逐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有效功率将越来越多地被闲置,从而将大幅度降低整个系统的实际能效。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蓄电池组的太阳能充电装置,解决传统太阳能充电脉冲方式只针对一个蓄电池组进行充电控制的能效低下问题,减少太阳能转化的能源浪费。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蓄电池组的太阳能充电装置,基于太阳能电源PV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以相串联的一个蓄电池组BTi和一个电子开关Si为基本充电单元,所述太阳能充电装置具有两个以上相并联的基本充电单元,且与电能缓冲模块C、太阳能电源PV对应极性并联构成充电回路,所述电子开关Si与用于程控切换开关开闭状态的控制器相连,其中i取1至η中任一整数,η彡2。进一步地,在电能缓冲模块C的一个放电周期内至少有一个电子开关为断开状,剩余的电子开关为接通相应基本充电单元与电能缓冲模块C的闭合状。进一步地,每个基本充电单元的蓄电池组BTi和电子开关Si之间串接设有一个用于测量电压、电流的传感器%i,且全部基本充电单元相并联的其中一端也串接设有一个传感器kc,所述传感器Sec的另一端及全部基本充电单元相并联的另一端与电能缓冲模块C 对应极性并联相接;所述传感器Sei和传感器Sec均接入控制器的输入端,其中i取1至η 中任一整数,η彡2。进一步地,所述电能缓冲模块C并联接设一电阻Re,并且所述蓄电池组分别各自并联接设一电阻Ri,其中所述电阻Rc和电阻Ri的阻值等效于断路电阻,i取1至η中任一整数,η彡2。进一步地,所述电子开关Si为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光电倍增关或三极管中的一种,一组所述电子开关Si连接至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组的正极一一对应连接电子开关Sio,所述电子开关Sio为另一组连接至控制器的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光电倍增关或三极管。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充电装置,其有益效果为在不损失太阳能转换能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蓄电池组的充电效率及太阳能电源的实际使用效率,延长了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同时各蓄电池组可以实现单独自动维护、改善蓄电池内部化学环境,从而提高了蓄电池组的循环寿命。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充电装置实施例一的充电回路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充电装置实施例一的充电脉冲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充电装置实施例二的充电脉冲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充电装置实施例三的充电回路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充电装置实施例四的充电回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并提供了一种多蓄电池组太阳能充电的装置,通过控制实现太阳能电源对多个蓄电池组进行交替的脉冲式充电,以达到提高太阳能利用能效、延长蓄电池循环寿命及提高应用系统可靠性的效果。概括地从原理来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一组太阳能电源系统通过控制电路对两组及两组以上的多组蓄电池进行交替脉冲方式充电,通过控制每一组充电脉冲的宽度和占空比来调节得到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与蓄电池充电功率之间的最佳匹配值,充分利用太阳能效能、提升蓄电池利用率和循环寿命,从而提升太阳能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提高性价比。实施例一如图1所述的蓄电池组太阳能充电的充电回路连接示意图。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组太阳能充电的装置,为方便说明,以相串联的一个蓄电池组BTi和一个电子开关Si定义为基本充电单元,将两个以上基本充电单元与电能缓冲模块C、太阳能电源PV对应极性并联构成该充电回路,通过控制器程控切换各电子开关的开闭状态并调整电能缓冲模块充电时间Tc与蓄电池组充电时间Tbi的比率,交替地对各蓄电池组进行脉冲方式充电,其中i取1至η中任一整数。图示的充电回路中,通常意义上具有η路基本充电单元, η彡2。以下便结合图2所示的充电脉冲示意图,以η=3为例,进一步分析实施例一的具体控制过程。图中WDtl、Ubt2和W3t3表示了不同蓄电池组充电电压的变化,亦即电子开关 Si,S2和S3的开关状态变化,Uc表示太阳能电源输出电压及电能缓冲模块的电压变化,即充电电压变化曲线。从图2可见,各基本充电单元在电能缓冲模块C的一个放电时段内仅有一个电子开关闭合,各电子开关交替接通相应基本充电单元与电能缓冲模块C进行充电。由于充电开始时电能缓冲模块C的电压和太阳能电源PV输出电压较高,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电能缓冲模块C的电能被释放,输出电压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Tbl、Tl32、 Tb3)后,电子开关断开,电能缓冲模块C成为负载,太阳能电源PV对电能缓冲模块C充电, 太阳能输出电压由于电能缓冲模块C电压逐渐上升而逐渐升高。通过控制器依次接通三个电子开关对三组蓄电池组依次充电,在太阳能电源PV工作期间,该充电回路的完整充电周期 iTs (Ts=Tcl+Tbl+Tc2+Tb2+Tc3+Tb3)将循环执行。使用上述充电方法,可以将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始终控制在某一个设定的电压值附近,其输出电压可以始终维持在太阳能电池最大输出功率所对应的电压值附近,根据电压变化控制电子开关接通和断开,可以调整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由此可以适应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对应的工作电压。同时,由于不同充电阶段和不同容量的蓄电池的充电电流不同,利用电能缓冲器进行电能的暂存,使得充电电流可以在保证太阳能组件处于最大输出的情况下进行一定幅度的调节。以下是对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充电装置的原理分析
权利要求1.蓄电池组的太阳能充电装置,基于太阳能电源PV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以相串联的一个蓄电池组BTi和一个电子开关Si为基本充电单元,所述太阳能充电装置具有两个以上相并联的基本充电单元,且与电能缓冲模块C、太阳能电源PV对应极性并联构成充电回路,所述电子开关Si与用于程控切换开关开闭状态的控制器相连,其中i取1至η中任一整数,η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的太阳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能缓冲模块C 的一个放电周期内至少有一个电子开关为断开状,剩余的电子开关为接通相应基本充电单元与电能缓冲模块C的闭合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的太阳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基本充电单元的蓄电池组BTi和电子开关Si之间串接设有一个用于测量电压、电流的传感器ki,且全部基本充电单元相并联的其中一端也串接设有一个传感器kc,所述传感器kc的另一端及全部基本充电单元相并联的另一端与电能缓冲模块C对应极性并联相接;所述传感器 Sei和传感器Sec均接入控制器的输入端,其中i取1至η中任一整数,η彡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的太阳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缓冲模块C并联接设一电阻Re,并且所述蓄电池组分别各自并联接设一电阻Ri,其中所述电阻Rc 和电阻Ri的阻值等效于断路电阻,i取1至η中任一整数,η彡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的太阳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Si 为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光电倍增关或三极管中的一种,一组所述电子开关Si 连接至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的太阳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的正极一一对应连接电子开关Sio,所述电子开关Sio为另一组连接至控制器的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光电倍增关或三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蓄电池组的太阳能充电装置,基于太阳能电源PV连接构成,其特征是以相串联的一个蓄电池组BTi和一个电子开关Si为基本充电单元,该太阳能充电装置具有两个以上相并联的基本充电单元,且与电能缓冲模块C、太阳能电源PV对应极性并联构成充电回路,该电子开关Si与用于程控切换开关开闭状态的控制器相连,其中i取1至n中任一整数,n≥2。应用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充电装置,在不损失太阳能转换能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蓄电池组的充电效率及太阳能电源的实际使用效率,同时各蓄电池组可以实现单独自动维护、改善蓄电池内部化学环境,从而提高了蓄电池组的循环寿命。
文档编号H02J7/00GK202197117SQ201120244118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2日
发明者瞿磊 申请人:苏州盖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