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变流柜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出线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流柜出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风能变流柜与转子侧和定子侧相连的线缆一般都由变流柜的底部引出,为了保证变流柜的防护等级,在线缆引出处都做了防护处理。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出现结构,变流柜的底部出线处设置了海绵夹1,线缆由海绵夹1中引出,依靠海绵夹1起到密封防护的作用。图2则示出了另一种出线结构,在出线处设置护线环2,线缆由护线环2中引出,依靠护线环2起到密封防护的作用。尽管,采用海绵夹和护线环的出线方式能够基本满足机柜的防护等级等方面的需求,但从风能发电机组的布局来看,发电机组位于机舱顶部, 变流柜大多位于塔筒底部,从机柜底部进线的操作性比较差,特别是对于大功率发电机而言,由于其线缆外径较粗,如果从机柜底部进线则其操作性更加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变流柜的出线结构的上述操作不方便缺陷,提供一种变流柜出线结构,由变流柜的顶部出线,该出线结构操作非常方便。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变流柜出线结构,所述变流柜内设有铜排固定支架,所述铜排固定支架上固定有若干铜排组件,所述变流柜的顶部设有连接板,每一所述铜排组件引出一线缆组,每一所述线缆组竖直的穿过所述连接板进入到所述变流柜中并与该线缆组所对应的铜排组件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中,每一所述铜排组件包括一基础铜排和固定在所述基础铜排上的分支铜排,每一所述线缆组包括与所述基础铜排相连的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以及与所述分支铜排相连的第三线缆。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中,所述基础铜排通过三个绝缘柱固定在所述铜排固定支架上,所述基础铜排上具有三个分别与所述三个绝缘柱对应的固定孔,所述三个固定孔呈倒“品”字形分布。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中,所述分支铜排包括上竖直部分、下竖直部分以及连接所述上竖直部分和下竖直部分的水平部分或斜向部分,所述下竖直部分固定在所述基础铜排上。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中,所述分支铜排通过两个螺钉固定在所述基础铜排上。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中,所述若干铜排组件所在位置的高度相等,或从左到右依次递增,或从左到右依次递减。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中,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防水索头组, 每一防水索头组对应一所述线缆组,每一防水索头组包括供第一线缆穿过的第一防水索头,供第二线缆穿过的第二防水索头,以及供第三线缆穿过的第三防水索头。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中,所述第一防水索头、第二防水索头和第三防水索头呈倒“品”字形分布。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中,所述铜排固定支架位于所述变流柜的上部。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变流柜之间设有密封
^^ ο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变流柜出线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变流柜出线结构中,线缆由变流柜的顶部穿入,不用考虑线缆转弯半径的问题,保证了出线的方便性和可操作性,使变流柜的出线布局更加顺畅、紧凑,使变流柜的空间利用更加合理。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的一种变流柜出线结构;图2是现有的另一种变流柜出线结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变流柜出线结构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变流柜出线结构的优选实施例的正面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变流柜出线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带有防水索头的连接板的俯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变流柜出线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铜排组件的排列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变流柜出线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铜排组件的侧面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变流器柜出线结构中铜排组件的第二种排列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变流器柜出线结构中铜排组件的第三种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变流柜出线机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优选实施例为风能变流柜的转子侧的出线结构,其中图3为该出现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则为该出线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在该出线结构中,变流柜10内设有铜排固定支架20,铜排固定支架20固定在变流柜10内部靠上端的部分,这样便于出线;该变流柜10转子侧有三相出线, 所以铜排固定支架20上固定有三个铜排组件30,每一铜排组件30为其中一项;该变流柜 10的顶部设有连接板11,每一铜排组件30引出一线缆组40,每一线缆组40竖直的穿过连接板11进入到变流柜10中并与该线缆组40所对应的铜排组件30连接。由于线缆组40 由变流柜10的顶部竖直穿入到变流柜10中,这样就不必考虑线缆转弯半径的问题,而且可以为机柜顶部的并柜系统设计节省一定的空间。参看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均流效果,进一步,每一铜排组件 30可以包括一基础铜排31和一固定在基础铜排31上的分支铜排32,每一线缆组40则相应的包括与基础铜排31相连的第一线缆41和第二线缆42,以及与分支铜排32相连的第三线缆43,这种结构相对于从一个铜排上引出三根线缆的结构,均流效果要好的多。为了方便接线,进一步,分支铜排32可以包括上竖直部分321、下竖直部分322以及连接上竖直部分 321和下竖直部分322的水平部分323,下竖直部分322固定在基础铜排31上,上竖直部分 321则与第三线缆43相连接,这样上竖直部分321与基础铜排32之间间隔一段距离,便于基础铜排31以及分支铜排32的接线,需要理解的是,其中的水平部分323也可以由一斜向部分代替。下竖直部分322是通过两个螺钉34固定在基础铜排31上的。参看图3,在本实施例中,基础铜排31是通过三个绝缘柱33固定在铜排固定支架30上的,其中基础铜排31 上具有三个分别与三个绝缘柱33对应的固定孔311,三个固定孔311呈倒“品”字形分布, 也即三个固定孔311以及三个绝缘柱33分布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这样可以保证铜排组件30与铜排固定支架20之间的可靠固定。三相铜排,也即三个铜排组件30可以并行排列,如图9所示,从左到右三个铜排组件30所在位置的高度相等,该高度是指铜排组件离变流柜10的底部的距离;三个铜排组件30也可以递增排列,如图6所述,从左到右,三个铜排组件30所在位置的高度逐渐增加;三个铜排组件30还可以递减排列,如图8所述,从左到右,三个铜排组件30所在位置的高度逐渐降低。在本实施例中,3个铜排组件30从左到右呈递增排列,而且3个铜排组件30接近变流柜的左侧面,这是因为,为了方便并柜系统的设计,转子侧铜排应该尽可能的避开变流柜10顶部的相关结构件,因此铜排组件30尽可能的向外侧移动,同时为了方便接线方便,外侧的铜排组件30低一些,而内侧的铜排组件30 则相对高一些。参看图6,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为了保证变流柜10的防护等级,变流柜10上的连接板11上设置有三个防水索头组50,每一防水索头组50对应一线缆组40,每一防水索头组50包括供第一线缆41穿过的第一防水索头51,供第二线缆42穿过的第二防水索头 52,以及供第三线缆43穿过的第三防水索头53,其中第一防水索头51、第二防水索头52和第三防水索头53还可以呈倒“品”字形分布。进一步,还可以在连接板11与变流柜10之间设有密封条,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密封效果。连接板11可以选用低磁导率的材料制成, 这样可以减少涡流损耗,例如可以选用不锈钢等制成。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变流柜出线结构并不局限与风能变流柜的出线结构,对于其他需要在顶部出线的柜体同样适用,此外,铜排组件的数目并不局限于3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在本实用新型的变流柜出线结构中,线缆由变流柜的顶部穿入,不用考虑线缆转弯半径的问题,保证了出线的方便性和可操作性,使变流柜的出线布局更加顺畅、紧凑,使变流柜的空间利用更加合理。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变流柜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柜(10)内设有铜排固定支架(20),所述铜排固定支架(20)上固定有若干铜排组件(30),所述变流柜(10)的顶部设有连接板 (11),每一所述铜排组件(30 )引出一线缆组(40 ),每一所述线缆组(40 )竖直的穿过所述连接板(11)进入到所述变流柜(10)中并与该线缆组(40)所对应的铜排组件(3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铜排组件(30)包括一基础铜排(31)和固定在所述基础铜排(31)上的分支铜排(32 ),每一所述线缆组(40 )包括与所述基础铜排(31)相连的第一线缆(41)和第二线缆(42),以及与所述分支铜排(32) 相连的第三线缆(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铜排(31)通过三个绝缘柱(33)固定在所述铜排固定支架(30)上,所述基础铜排(31)上具有三个分别与所述三个绝缘柱(33)对应的固定孔(311),所述三个固定孔(311)呈倒“品”字形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铜排(32)包括上竖直部分(321)、下竖直部分(322)以及连接所述上竖直部分(321)和下竖直部分(322)的水平部分(323 )或斜向部分,所述下竖直部分(322 )固定在所述基础铜排(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铜排(32)通过两个螺钉(34)固定在所述基础铜排(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铜排组件(30)所在位置的高度相等,或从左到右依次递增,或从左到右依次递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1) 上设置有若干防水索头组(50),每一防水索头组(50)对应一所述线缆组(40),每一防水索头组(50)包括供第一线缆(41)穿过的第一防水索头(51),供第二线缆(42)穿过的第二防水索头(52),以及供第三线缆(43)穿过的第三防水索头(5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索头(51)、第二防水索头(52)和第三防水索头(53)呈倒“品”字形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固定支架(20)位于所述变流柜(10)的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柜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1)与所述变流柜(10)之间设有密封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流柜出线结构,所述变流柜内设有铜排固定支架,所述铜排固定支架上固定有若干铜排组件,所述变流柜的顶部设有连接板,每一所述铜排组件引出一线缆组,每一所述线缆组竖直的穿过所述连接板进入到所述变流柜中并与该线缆组所对应的铜排组件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变流柜出线结构中,线缆由变流柜的顶部穿入,不用考虑线缆转弯半径的问题,保证了出线的方便性和可操作性,使变流柜的出线布局更加顺畅、紧凑,使变流柜的空间利用更加合理。
文档编号H02G5/00GK202268793SQ201120334160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
发明者刘军 申请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