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555时基电路构成的直流电压提升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91559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由555时基电路构成的直流电压提升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医疗及军工等领域的多种电子设备中,为其提供稳定直流电压的由555时基电路构成的直流电压提升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功能的电源电路芯片不断涌现,其中直流升压电路应用很广。但在实际应用中,升压电路专用芯片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如某些功能固定或没有引出;为设计人员提供的调整空间少;单个芯片的提升功率比较小等。
发明内容鉴于现实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简单、提升功率大、使用调整灵活、可靠性及稳定性高的由555时基电路构成的直流电压提升电路。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由555时基电路构成的直流电压提升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输出取样及反馈电路, 所述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与输出取样及反馈电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中电感Ll的一端分别接供电输入端+Vin、电容Cl的正极、电阻Rl的一端,电感Ll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l的漏极,电容Cl的负极接电源地G,控制芯片Ul的触发端2脚和阈值端6脚相连后分别接电阻R3和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l的接地端1脚相连并接电源地G,控制芯片Ul的放电端7脚分别接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控制芯片Ul的电源端8脚与复位端4脚相连,控制芯片 Ul的电源端8脚分别接电容C2的正极、二极管Dl的负极、电阻Rl和电阻R2的另一端,二极管Dl的正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并接电源地G,二极管D2和电阻R4并联,控制芯片Ul 的输出端3脚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三极管Tl的栅极,三极管Tl的源极分别接电阻R5及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接三极管T2的基极、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电阻R6及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并接电源地G,控制芯片Ul的电压控制端5脚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所述输出取样及反馈电路中,二极管D3的正极接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中三极管 Tl的漏极,电容C6和电阻RlO并联,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接电容C5的正极、电阻RlO的一端和电路输出端Vo,电容C5的负极接电源地G,电阻RlO的另一端分别接可控基准源U2的控制极1脚、电容C7和电阻Rll的一端,可控基准源U2的阳极2脚与电阻Rll的另一端相连并接电源地G,可控基准源U2的阴极3脚分别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三极管T3的基极分别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中控制芯片Ul的电源端8脚,三极管T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接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中三极管T2的基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满足输出电压主要电性能情况下,转换提升功率大; 为设计人员提供性能参数的调整空间多;无需专用升压芯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由555时基电路构成的直流电压提升电路,该电路包括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输出取样及反馈电路,所述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与输出取样及反馈电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中电感Ll的一端分别接供电输入端+Vin、电容Cl的正极、电阻Rl的一端,电感Ll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l的漏极,电容Cl的负极接电源地G,控制芯片Ul的触发端2脚和阈值端6脚相连后分别接电阻R3和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l的接地端1脚相连并接电源地G,控制芯片Ul的放电端7脚分别接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控制芯片Ul的电源端8脚与复位端4脚相连,控制芯片 Ul的电源端8脚分别接电容C2的正极、二极管Dl的负极、电阻Rl和电阻R2的另一端,二极管Dl的正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并接电源地G,二极管D2和电阻R4并联,控制芯片Ul 的输出端3脚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三极管Tl的栅极,三极管Tl的源极分别接电阻R5及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接三极管T2的基极、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电阻R6及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并接电源地G,控制芯片Ul的电压控制端5脚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输出取样及反馈电路中,二极管D3的正极接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中三极管Tl的漏极,电容C6和电阻RlO并联,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接电容C5的正极、电阻RlO的一端和电路输出端Vo,电容C5的负极接电源地G,电阻RlO的另一端分别接可控基准源U2的控制极1脚、电容C7和电阻Rll的一端,可控基准源U2的阳极2脚与电阻Rll的另一端相连并接电源地G,可控基准源U2的阴极3脚分别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三极管T3 的基极分别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中控制芯片Ul的电源端8脚,三极管T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 接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中三极管T2的基极。主要控制芯片Ul采用555时基电路,它与可调基准源U2 (TL431)等构成输出反馈控制环节,并通过电感L、二极管D3及大功率MOS开关管等,得到稳定的大功率直流提升。 电路结构新颖、简单,有过流保护功能,且方便添加控制功能和电路参数的调整。工作原理在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中,由控制芯片(Ul) 555时基电路、电阻R2和电阻R3、以及电容C3如原理图连接,构成了无稳态多谐振荡器,振荡频率为1. 4/ (R2+2R3) *C3。振荡频率与控制芯片Ul的供电输入电压+Vin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充、放电总时间常数,即仅与电阻R2、R3和电容C3的值有关。振荡脉冲的占空比与电容C3无关,而仅与电阻 R2、R3的大小比值有关。上电后,当控制芯片Ul的3脚输出振荡脉冲电压时,大功率MOS开关管Tl导通, 供电输入电流通过电感Ll,此时电感Ll存储能量,输出取样及反馈电路中的二极管D3处于截止状态;当控制芯片Ul的3脚无振荡脉冲电压输出时,大功率MOS开关管Tl截止,此时电感Ll产生的反电动势(Vl=L di/dt)与供电输入电压+Vin —起,通过输出取样及反馈电路中二极管D3向输出滤波电容C5充电,形成直流提升电压。 可调基准源U2 (TL431)与电阻R10、R11及三极管T3等构成输出提升电压的反馈控制环节,通过三极管T2控制主控芯片Ul的5脚,从而控制主控芯片Ul的3脚输出振荡脉冲的占空比,进而控制输出提升电压。
权利要求1. 一种由555时基电路构成的直流电压提升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输出取样及反馈电路,所述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与输出取样及反馈电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中电感Ll的一端分别接供电输入端+Vin、电容Cl的正极、电阻Rl的一端,电感Ll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l的漏极,电容Cl的负极接电源地G,控制芯片Ul 的触发端2脚和阈值端6脚相连后分别接电阻R3和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l的接地端1脚相连并接电源地G,控制芯片Ul的放电端7脚分别接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控制芯片Ul的电源端8脚与复位端4脚相连,控制芯片Ul的电源端8脚分别接电容C2的正极、二极管Dl的负极、电阻Rl和电阻R2的另一端,二极管Dl的正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并接电源地G,二极管D2和电阻R4并联,控制芯片Ul的输出端 3脚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三极管Tl的栅极,三极管Tl的源极分别接电阻R5及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接三极管T2的基极、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 T2的发射极与电阻R6及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并接电源地G,控制芯片Ul的电压控制端5 脚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所述输出取样及反馈电路中,二极管D3的正极接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中三极管Tl的漏极,电容C6和电阻RlO并联,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接电容C5的正极、电阻RlO的一端和电路输出端Vo,电容C5的负极接电源地G,电阻RlO的另一端分别接可控基准源U2的控制极1脚、电容C7和电阻Rll的一端,可控基准源U2的阳极2脚与电阻Rll的另一端相连并接电源地G,可控基准源U2的阴极3脚分别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三极管T3 的基极分别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中控制芯片Ul的电源端8脚,三极管T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 接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中三极管T2的基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医疗及军工等领域的多种电子设备中,为其提供稳定直流电压的一种由555时基电路构成的直流电压提升电路。该电路包括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输出取样及反馈电路,开关控制及保护电路与输出取样及反馈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满足输出电压主要电性能情况下,转换提升功率大;为设计人员提供性能参数的调整空间多;无需专用升压芯片。
文档编号H02M3/156GK202261021SQ20112035099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9日
发明者于亮, 刘云滨, 殷声鸣 申请人:东文高压电源(天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