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5820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充电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传输装置,尤其涉及利用无线充电技术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装置随着使用者的需求而轻薄化,因此各种电子装置的厂商研发出可携带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一般而言,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以及掌上型游戏机(例如:PSP、NDSL以及Gameboy系列游戏机)等。
由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可携带的特性,故可携式电子装置无法随时连接于电源而必须安装有供应电力的电池,其中,该电池为充电电池,因此使用者可于具有电源插座之处对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当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电量不足时,使用者使用一充电装置对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现有充电传输装置具有一连接线,使用者将该连接线插设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并将现有充电传输装置插接于电源,现有充电传输装置即可将电源的电力通过连接线传输至可携式电子装置中。然而,于充电过程中,由于现有充电传输装置的连接线的长度有限,使得使用者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充电过程中会被连接线所限制而无法依照其使用习惯操作的或携带其可携式电子装置任意移动。
鉴于其连接线的有线充电方式所带来的困扰,其充电技术的日益发展,目前市面上已研发出一种可进行无线充电(Wireless Charging)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I包括一本体10、一电源线11、一电力模块12以及一传输线圈13,而现有可携式电子装置2包括一壳体20、一封接收线圈21以及一充电电池(未显不于图中)。
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I中,电源线11显露于本体10之外,用以连接于一供电源(未显示于图中)。电力模块12与传输线圈13皆设置于本体10的内部,且电力模块12分别连接于电源线11以及传输线圈13,使得电力模块12被供电源驱动时产生一电流,且电流通过传输线圈13而产生一电磁效应,使传输线圈13根据电磁效应所产生的磁通量而输出相对应的一电力。另一方面,现有可携式电子装置2中,封闭接收线圈21设置于壳体20内,用以接收来自于传输线圈13的电力,而充电电池22连接于封闭接收线圈21,其用以储存封闭接收线圈21所接收到的该电力并使用。
一般而言,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I的本体10被设计为一平台外型,且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I的本体10的体积大于现有可携式电子装置2的壳体20的体积,以便使用者放置现有可携式电子装置2于其上。而于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I传输电力予现有可携式电子装置2的过程中,使用者必须特地将现有可携式电子装置2内部的封闭接收线圈21接近于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I的传输线圈13,使传输线圈13尽可能地对准于封闭接收线圈21,封闭接收线圈21才得以接收其电力。
为了使封闭传输线圈接近于封闭接收线圈,市面上更提供另一种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请参阅图2,其为另一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3其包括一本体30、一电源线31、一电力模块32以及多个传输线圈33,且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3的结构以及其组件功能皆与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I相同,故不再多加赘述。而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3与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I不同之处在于,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3具有多个传输线圈33,且多个传输线圈33布满于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3内部,令使用者只要将现有可携式电子装置2放置于其本体30上,位于其本体30内的多个传输线圈33即可对现有可携式电子装置2内的封闭接收线圈21进行无线充电。
然而,每一传输线圈33与另一传输线圈33之间的间距不同,使得多个传输线圈33之间的间距较小之处所发生的电磁效应较强,而多个传输线圈33之间的间距较大之处所发生的电磁效应则较弱,故其不均匀的电磁效应将造成无线充电效率低落。因此,需要一种可提升无线充电效率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无线充电效率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传输装置,用以传输一电力予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封闭接收线圈,该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包括:
一本体;
—第一限位块,设置于该本体内;
一第二限位块,设置于该本体内且相邻于该第一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与该第二限位块之间具有一空间;以及
一封闭传输线圈,设置于该本体内,用以传输该电力予该封闭接收线圈而对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充电;其中该封闭传输线圈穿过该第一限位块与该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该空间且该封闭传输线圈的两侧分别与该第一限位块以及该第二限位块接触。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封闭传输线圈包括:
一第一长侧区段,位于该封闭传输线圈的一第一侧,该第一长侧区段穿过该第一限位块与该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该空间且与该第一限位块接触而弯曲;
一第二长侧区段,位于该封闭传输线圈的一第二侧,该第二长侧区段穿过该第一限位块与该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该空间且与该第二限位块接触而弯曲;
一第一短侧区段,位于该空间的一第一侧且该第一短侧区段的二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长侧区段以及该第二长侧区段;以及
一第二短侧区段,位于该空间的一第二侧且该第二短侧区段的二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长侧区段以及该第二长侧区段。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长侧区段往远离于该第一限位块的方向弯曲,该第二长侧区段往远离于该第二限位块的方向弯曲,且该第一短侧区段往远离于该空间的方向弯曲,而该第二短侧区段往远离于该空间的方向弯曲且对称于该第一短侧区段,使该封闭传输线圈的绕线方式呈现一哑铃形状。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块具有一第一凸起结构,相邻于该空间,用以与该第一长侧区段接触而使该第一长侧区段往远离于该第一限位块的方向弯曲,而该第二限位块具有一第二凸起结构,相邻于该空间,用以与该第二长侧区段接触而使该第二长侧区段往远离于该第二限位块的方向弯曲。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长侧区段弯曲的程度根据该第一凸起结构的曲率而决定,且该第二长侧区段弯曲的程度根据该第二凸起结构的曲率而决定。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块与该第二限位块以对称方式设置于该本体内,且该第一限位块与该第二限位块皆以氧化铁(Iron oxide)材质所制成。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无线充电传输装置更包括:
一电源线,连接于一供电源且显露于该本体之外;以及
—电力模块,连接于该电源线以及该封闭传输线圈,用以根据该供电源的驱动而产生一电流,使该电流通过该封闭传输线圈而产生一电磁效应,且根据该电磁效应而产生该电力。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更包括:
一壳体,包覆于该封闭接收线圈,当该壳体接近于该本体或与该本体接触时,位于该壳体内的该封闭接收线圈接收来自于该封闭传输线圈的该电力;以及
一充电电池,设置于该壳体内且连接于该封闭接收线圈,用以储存来自于该封闭接收线圈的该电力。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更包括:
一壳体;
一保护套,包覆于该壳体且该封闭接收线圈设置于该保护套内,用以保护该壳体;其中当该保护套接近于该本体或与该本体接触时,位于该保护套内的该封闭接收线圈接收来自于该封闭传输线圈的该电力;以及
一充电电池,设置于该壳体内且通过该保护套而连接于该封闭接收线圈,用以储存来自于该封闭接收线圈的该电力。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本体包括一容纳槽,该容纳槽设置于该本体的一上表面上且容纳槽的尺寸对应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壳体或一保护套的尺寸,该封闭传输线圈对应于该容纳槽而位于该容纳槽的下方,用以容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其中。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本体的尺寸对应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壳体或一保护套的尺寸。


图1为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现有无线充电传输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方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方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的壳体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剖面上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4、7无线充电传输装置
2、5、8可携式电子装置
6供电源
10、40、70 本体
11、41、71 电源线
12、42电力模块
13、33、传输线圈
20、50、80 壳体
21、51、81封闭接收线圈
43第一限位块
44第二限位块
45、75封闭传输线圈
46 空间
52充电电池
83保护套
401容纳槽
402本体的上表面
431第一凸起结构
441第二凸起结构
451第一长侧区段
452第二长侧区段
453第一长侧区段
454第二短侧区段
E 电力
I 电流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请同时参阅图3以及图4,图3为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且图4为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方块示意图。无线充电传输装置4包括一本体40、一电源线41、一电力模块42、一第一限位块43 (请参照图5)、一第二限位块44(请参照图5)以及一封闭传输线圈45,而可携式电子装置5包括一壳体50、一封闭接收线圈51以及一充电电池52。无线充电传输装置4的电源线41显露于其本体40之外,其用以连接于一供电源6,且其本体40具有一容纳槽401,其设置于本体40的一上表面402上,用以容置可携式电子装置4于其中。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无线充电传输装置4的本体40为一平台外型,且封闭传输线圈45的绕线方式呈现一哑铃形状,而可携式电子装置5为一行动电话,且封闭接收线圈51的绕线方式呈现一圆形。
图4中,电力模块42与封闭传输线圈45皆设置于本体40的内部,且电力模块42分别连接于电源线41以及封闭传输线圈45,电力模块42根据供电源6的驱动而产生一电流I,使电流I通过封闭传输线圈45而产生一电磁效应,且封闭传输线圈45根据电磁效应所产生的磁通量而产生一电力E,以此封闭传输线圈45得以输出电力E。另一方面,可携式电子装置5中,其壳体50包覆于封闭接收线圈51,封闭接收线圈51用以于其壳体50接近于无线充电传输装置4的本体40或与其本体40接触时,接收来自于封闭传输线圈45的电力E,而充电电池52设置于壳体50内且连接于封闭接收线圈51,用以储存来自于封闭接收线圈51的电力E。
由图3可知,本体40的容纳槽401的尺寸对应于可携式电子装置5的壳体50的尺寸,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5内的封闭接收线圈51可对准于无线充电传输装置4的封闭传输线圈45,而便于进行无线充电。
接下来说明封闭传输线圈45。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的壳体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剖面上视示意图。第一限位块43设置于本体40内,第二限位块44设置于本体40内且相邻于第一限位块43,且第一限位块43与第二限位块44以对称方式设置于本体40内,而第一限位块43与第二限位块44之间具有一空间46。同样设置于本体40内的封闭传输线圈45穿过第一限位块43与第二限位块44之间的空间46且封闭传输线圈4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限位块43以及第二限位块44接触(为了清楚显示封闭传输线圈45、第一限位块43以及第二限位块44的结构,图5并未显示出封闭传输线圈4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限位块43以及第二限位块44接触的情形)。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43与第二限位块44皆以氧化铁(Iron oxide)材质所制成。
详言之,封闭传输线圈45包括一第一长侧区段451、一第二长侧区段452、一第一短侧区段453以及一第二短侧区段454,第一长侧区段451位于封闭传输线圈45的一第一侧上,第一长侧区段451穿过第一限位块43与第二限位块44之间的空间46且与第一限位块43接触而弯曲,亦即第一长侧区段451往远离于第一限位块43的方向(图5中的右方侦D弯曲。第二长侧区段452位于封闭传输线圈45的一第二侧上,第二长侧区段452穿过第一限位块43与第二限位块44之间的空间46且与第二限位块44接触而弯曲,亦即第二长侧区段452往远离于第二限位块44的方向(图5中的左方侧)弯曲。而第一短侧区段453位于该空间46的一第一侧(图5中的上方侧)且第一短侧区段45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长侧区段451以及第二长侧区段452,第二短侧区段454位于该空间46的一第二侧(图5中的下方侧)且第二短侧区段45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长侧区段451以及第二长侧区段452,亦即封闭传输线圈45的绕线方式呈现哑铃形状。
图5中,第一限位块43具有一第一凸起结构431,其相邻于该空间46,其用以与第一长侧区段451接触而使第一长侧区段451往远离于第一限位块43的方向弯曲。同理,第二限位块44具有一第二凸起结构441,其相邻于该空间46,用以与第二长侧区段452接触而使第二长侧区段452往远离于第二限位块44的方向弯曲,其中第一长侧区段451弯曲的程度根据第一凸起结构431的曲率而决定,且第二长侧区段452弯曲的程度根据第二凸起结构441的曲率而决定。由于第一限位块43与第二限位块44以对称方式设置,其使得第一长侧区段451与第二长侧区段452亦对称地弯曲。
需特别说明的是,当封闭传输线圈45受其电流I*激磁而发生电磁效应时,呈现哑铃形状的封闭传输线圈45所发生的电磁效应可均匀地产生磁通量,因此哑铃形状的封闭传输线圈45可输出相对应的电力E*至封闭接收线圈51以进行无线充电。封闭传输线圈45被设计为哑铃形状以电磁学理论为基础,并经过反复实验而证实,其哑铃形状的封闭传输线圈45的无线充电效率较佳。
此外,本发明更提供一第二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无线充电传输装置7包括一本体70、一电源线71、一电力模块(未显不于图中)、一第一限位块(未显不于图中)、一第二限位块(未显示于图中)以及一封闭传输线圈75,而可携式电子装置8包括一壳体80、一封闭接收线圈81、一充电电池(未显示于图中)以及一保护套83,本较佳实施例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7与可携式电子装置8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大致上相同,故该两者之间相同之处不再多加说明。
而本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有二,第一,无线充电传输装置7的本体70并未设置有容纳槽,且其本体70的尺寸对应于可携式电子装置8的保护套83的尺寸,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8内的封闭接收线圈81可对准于无线充电传输装置7的封闭传输线圈75,而便于进行无线充电。第二,可携式电子装置8的封闭接收线圈81并非设置于其壳体80内,其设置于保护套83内,其保护套83包覆于其壳体80,其用以保护壳体80,且位于保护套83内的封闭接收线圈81连接于位于壳体80内的充电电池,而保护套83可通过一迷你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Mini Universal Series Bus, Mini USB)而连接于壳体80,以建立保护套83与壳体80之间的电性连接。
当然,本较佳实施例中的本体70亦可采用具有容纳槽的本体。同样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封闭接收线圈亦可设置于保护套内。
根据上述两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利用两限位块而使封闭传输线圈呈现为哑铃形状,使得哑铃形状的封闭传输线圈被激磁时可均匀地产生磁通量,以提升无线充电效率。另外,发明无线充电传输装置的本体可采用符合于可携式电子装置或其保护套的尺寸,或者于其上表面上设置有符合可携式电子装置或其保护套的尺寸的容纳槽,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封闭接收线圈容易与无线充电传输装置的封闭传输线圈叠合或产生交集,以便于封闭接收线圈接收来自于封闭传输线圈的电力而进一步地提升无线充电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充电传输装置,用以传输一电力予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封闭接收线圈,该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包括: 一本体; 一第一限位块,设置于该本体内; 一第二限位块,设置于该本体内且相邻于该第一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与该第二限位块之间具有一空间;以及 一封闭传输线圈,设置于该本体内,用以传输该电力予该封闭接收线圈而对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充电;其中该封闭传输线圈穿过该第一限位块与该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该空间且该封闭传输线圈的两侧分别与该第一限位块以及该第二限位块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其中该封闭传输线圈包括: 一第一长侧区段,位于该封闭传输线圈的一第一侧,该第一长侧区段穿过该第一限位块与该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该空间且与该第一限位块接触而弯曲; 一第二长侧区段,位于该封闭传输线圈的一第二侧,该第二长侧区段穿过该第一限位块与该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该空间且与该第二限位块接触而弯曲; 一第一短侧区段,位于该空间的一第一侧且该第一短侧区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长侧区段以及该第二长侧区段;以及 一第二短侧区段,位于该空间的一第二侧且该第二短侧区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长侧区段以及该第二长侧区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其中该第一长侧区段往远离于该第一限位块的方向弯曲,该第二长侧区段往远离于该第二限位块的方向弯曲,且该第一短侧区段往远离于该空间的方向弯曲,而该第二短侧区段往远离于该空间的方向弯曲且对称于该第一短侧区段,使该封闭传输线圈的绕线方式呈现一哑铃形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其中该第一限位块具有一第一凸起结构,相邻于该空间,用以与该第一长侧区段接触而使该第一长侧区段往远离于该第一限位块的方向弯曲,而该第二限位块具有一第二凸起结构,相邻于该空间,用以与该第二长侧区段接触而使该第二长侧区段往远离于该第二限位块的方向弯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其中该第一长侧区段弯曲的程度根据该第一凸起结构的曲率而决定,且该第二长侧区段弯曲的程度根据该第二凸起结构的曲率而决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其中该第一限位块与该第二限位块以对称方式设置于该本体内,且该第一限位块与该第二限位块皆以氧化铁材质所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其中该无线充电传输装置还包括: 一电源线,连接于一供电源且显露于该本体之外;以及 一电力模块,连接于该电源线以及该封闭传输线圈,用以根据该供电源的驱动而产生一电流,使该电流通过该封闭传输线圈而产生一电磁效应,且根据该电磁效应而产生该电力。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其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 一壳体,包覆于该封闭接收线圈,当该壳体接近于该本体或与该本体接触时,位于该壳体内的该封闭接收线圈接收来自于该封闭传输线圈的该电力;以及一充电电池,设置于该壳体内且连接于该封闭接收线圈,用以储存来自于该封闭接收线圈的该电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其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害包括: 一壳体; 一保护套,包覆于该壳体且该封闭接收线圈设置于该保护套内,用以保护该壳体;其中当该保护套接近于该本体或与该本体接触时,位于该保护套内的该封闭接收线圈接收来自于该封闭传输线圈的该电力;以及 一充电电池,设置于该壳体内且通过该保护套而连接于该封闭接收线圈,用以储存来自于该封闭接收线圈的该电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其中该本体包括一容纳槽,该容纳槽设置于该本体的一上表面上且容纳槽的尺寸对应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壳体或一保护套的尺寸,该封闭传输线圈对应于该容纳槽而位于该容纳槽的下方,用以容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其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其中该本体的尺寸对应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壳体或一保护 套的尺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包括一本体、一第一限位块、一第二限位块以及一封闭传输线圈。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皆设置于本体内,且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具有一空间。而封闭传输线圈穿过该空间,且封闭传输线圈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限位块以及第二限位块接触使而封闭传输线圈形成一哑铃形状。因此,封闭传输线圈得以被激磁而产生均匀的磁通量,而提升无线充电效率。
文档编号H02J7/02GK103208846SQ20121001323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3日
发明者陈志鸿 申请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