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张线夹及其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746506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耐张线夹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耐张线夹及其加工方法的改进。
背景技术
耐张线夹在工作中既实现对架空输电线的引流,又实现对架空输电线和耐张绝缘子之间的固定。耐张线夹包括耐张线夹本体、钢锚、引流板和引流线夹。耐张线夹对架空输电线的引流一是通过将架空输电线套入耐张线夹本体内,二是通过引流线夹连接导线;其中引流板固定连接在耐张线夹本体上,引流线夹连接在引流板上。现有技术中耐张线夹本体连接导线的一端通过压接实现两者的连接,在压接的过程中,耐张线夹本体端口容易受应力集中,发生变形,结构强度降低,影响了连接的可靠性。
同时,钢锚在和耐张线夹本体连接时,存在密封性差,易进气、进水等问题。此外,引流板组件与管状的本体之间经常会出现间隙(不能形成理想的面接触),这主要是压接后管状本体直径变小造成的,并且每次压接由于线缆因素、压接力因素造成前述直径变小不规则,难以克服出现间隙的问题。前述问题会导致耐张线夹在高压输变电过程中降低输电的效能,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输变电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的耐张线夹及其加工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管状本体、钢锚和引流板组件,所述钢锚固定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尾端,所述引流板组件固定连接在本体上,所述本体的头端外圆柱面上设有锥形段。所述钢锚包括拉环和锚杆,所述锚杆设有锚管和压接段,在所述压接段的表面上设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轴向截面为凹弧形。所述引流板组件包括引流板和引流管;所述引流板的上部具有开设有包覆孔的套和下部一对立板,一对立板之间留有夹板间隙;所述引流管的上部设有夹板,所述夹板插接在所述夹板间隙内,再通过紧固件使所述引流板与引流管连为一体;所述夹板间隙的根部设有破缝。所述破缝连通所述夹板间隙与所述包覆孔。本发明的加工方法,按以下步骤加工
1)、使钢芯导线整体从本体的头端穿过所述管状本体,再将所述钢芯伸出导线的头
端;
2)、将所述伸出导线头端的钢芯伸入所述锚管孔内,压接,使得钢芯与钢锚连为一体;
3)、反向牵拉所述钢芯导线,使所示钢锚顶紧在所述本体的尾端,从本体外部对准锚管上环形槽区域进行压铆,使得本体与所述钢锚连为一体;
4)、从所述管状本体的头端开始逐段压接本体与导线,第一次压接的长度为所述锥面长度的I. 2-2倍;直至前述压铆区域;
5)、安装引流板;
6)、将带有引出线的引流管连接至引流板,制得。所述安装引流板工序包括将所述引流板的包覆孔套接在所述管状本体上,使得所述锚管孔孔口处于包覆孔长度区域内,再将所述引流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管状本体上。本发明在产品的结构上,针对应力集中对线缆连接根部的影响,首先在本体头端设置了锥形段,该锥形段的作用在本案专门的加工方法上体现为对线缆根部的“压应力”呈现平缓的曲线,进而有效避免线缆根部出现应力集中点,因为带高压电导在出现应力集中点后,一是可能导致导线机械损伤,二是可能出现电力传输不稳定;其次,在钢锚结构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钢锚铆接段原来的锯齿状或方齿状环形槽,本案改进为圆弧形槽,这样能避免铆接后具有尖角的齿形在本体上产生应力集中点;最后,引流板组件一直以来难以实现与本体的全包覆(面接触),具有空隙后,形成的是线接触或局部面接触,并且在野外使 用中,具有空隙的结构会随风变化,导致导电面积变化,进而使得输电稳定性变化(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火花等故障现象),本案在引流板包覆孔根部开设破缝,或“打开”环形的包覆孔,在固定连接时,利用紧固工具的压力,致使引流板上部的套变形(也可以在套外再进行一次压接),确保包覆孔内表面与压接后的本体的外表面面接触,这样能够确保本体与引流板之间电传输的稳定性。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I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钢锚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引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引流板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加工方法的示意 图中I是本体,10是锥形段,11是管孔,2是引流板,20是破缝,21是夹板间隙,22是包覆孔,3是钢锚,30是环形槽,31是锚管,310是锚管孔,4是引流管,41是夹板,5是导线,51是钢芯;
I是锥面长度,Yl……Yn是第一次 第η次压接的区域;Μ是铆接区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如图1-6所示,包括管状本体I、钢锚3和引流板组件,所述钢锚3固定连接在所述耐张线夹本体I的尾端,所述引流板组件固定连接在耐张线夹本体I上,所述耐张线夹本体I的头端外圆柱面上设有锥形段10。所述钢锚3包括拉环和锚杆,所述锚杆设有锚管31和压接段,在所述压接段的表面上设有若干环形槽30,所述环形槽30的轴向截面为凹弧形。所述引流板组件包括引流板2和引流管4 ;所述引流板2的上部具有开设有包覆孔22的套和下部一对立板,一对立板之间留有夹板间隙21 ;所述引流管4的上部设有夹板41,所述夹板41插接在所述夹板间隙21内,再通过紧固件使所述引流板2与引流管4连为一体;所述夹板间隙21的根部设有破缝20 ;形成破缝20后,紧固时,能够使得一对立板的根部出现塑性/弹性变形,进而能确保一对立板与夹板4之间面接触。所述破缝20连通所述夹板间隙21与所述包覆孔22。开设成通槽后,能够进一步确保包覆孔22能够充分地弹/塑性变形。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如图7所示,按以下步骤加工
1)、使钢芯导线整体从本体I的头端穿过所述管状本体1,再将所述钢芯51伸出导线5的头端;
2)、将所述伸出导线5头端的钢芯51伸入所述锚管孔310内,压接,使得钢芯51与钢锚3连为一体;如图7的铆接区域M ;
3)、反向牵拉所述钢芯导线,使所述钢锚3顶紧在所述本体I的尾端,从本体I外部对 准锚管31上环形槽30区域进行压铆,使得本体I与所述钢锚3连为一体;
4)、从所述管状本体I的头端开始逐段压接本体I与导线5,第一次压接 的长度为所述锥面长度I的I. 2-2倍;然后经过η次压接(Υ2……Yn)直至前述压铆的区域(即对应环形槽30的区域);
5)、安装引流板2;
6)、将带有引出线的引流管4连接至引流板2,制得。所述安装引流板2工序包括将所述引流板2的包覆孔22套接在所述管状本体I上,使得所述锚管孔310孔口处于包覆孔22长度区域内,再将所述引流板2固定连接在所述管状本体I上。
权利要求
1.一种耐张线夹,包括管状本体、钢锚和引流板组件,所述钢锚固定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尾端,所述引流板组件固定连接在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头端外圆柱面上设有锥形段。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锚包括拉环和锚杆,所述锚杆设有锚管和压接段,在所述压接段的表面上设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轴向截面为凹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组件包括引流板和引流管;所述引流板的上部具有开设有包覆孔的套和下部一对立板,一对立板之间留有夹板间隙;所述引流管的上部设有夹板,所述夹板插接在所述夹板间隙内,再通过紧固件使所述引流板与引流管连为一体;所述夹板间隙的根部设有破缝。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缝连通所述夹板间隙与所述包覆孔。
5.一种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耐张线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加工 1)、使钢芯导线整体从本体的头端穿过所述管状本体,再将所述钢芯伸出导线的头端; 2)、将所述伸出导线头端的钢芯伸入所述锚管孔内,压接,使得钢芯与钢锚连为一体; 3)、反向牵拉所述钢芯导线,使所示钢锚顶紧在所述本体的尾端,从本体外部对准锚管上环形槽区域进行压铆,使得本体与所述钢锚连为一体; 4)、从所述管状本体的头端开始逐段压接本体与导线,第一次压接的长度为所述锥面长度的I. 2-2倍;直至前述压铆区域; 5)、安装引流板; 6)、将带有引出线的引流管连接至引流板,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耐张线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引流板工序包括将所述引流板的包覆孔套接在所述管状本体上,使得所述锚管孔孔口处于包覆孔长度区域内,再将所述引流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管状本体上。
全文摘要
一种耐张线夹及其加工方法。提供了一种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的耐张线夹及其加工方法。包括管状本体、钢锚和引流板组件,所述钢锚固定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尾端,所述引流板组件固定连接在本体上,所述本体的头端外圆柱面上设有锥形段。所述钢锚包括拉环和锚杆,所述锚杆设有锚管和压接段,在所述压接段的表面上设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轴向截面为凹弧形。所述引流板组件包括引流板和引流管;所述引流板的上部具有开设有包覆孔的套和下部一对立板,一对立板之间留有夹板间隙;所述引流管的上部设有夹板,所述夹板插接在所述夹板间隙内,再通过紧固件使所述引流板与引流管连为一体;所述夹板间隙的根部设有破缝。
文档编号H02G7/02GK102810834SQ2012103104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王霖, 陈安荣, 孟爱民, 从增龙 申请人:扬州飞鸿电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