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拉管状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133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手拉管状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状电机,尤其是一种带有手拉机构的管状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卷帘门、窗等都安装有管状电机,通过驱动管状电机来带动窗帘、门的运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停电、遥控故障、遥控器遗失或线路故障等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了使得卷帘门、窗等在出现上述问题后仍能够进行控制,需要在管状电机的端部设置手摇结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07691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带手摇装置的直流管状电机,行星减速器、直流电动机、电磁制动器、控制电路板、行程控制器以此分布在管状电机 外壳内,控制电路板和行程控制器之间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与蜗轮的动力输出轴连接,蜗轮与手摇蜗杆相啮合且由手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然而采用这种手摇蜗杆的方式,用户转动手摇蜗杆不方便,而且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实现转动,在应急逃生时耽误时间,影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拉动、便于使用的手拉管状电机。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拉管状电机,包括管状电机,所述管状电机的行程头端部上设有能带动所述管状电机的外管转动的减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电机的行程头端部上还设有能带动所述减速齿轮组的旋转轮,所述旋转轮上设有能够带动所述旋转轮转动的带状体。所述旋转轮的圆周上设有多个凹口,所述凹口间形成突起,所述带状体部分嵌在所述凹口内,所述带状体部分卡在所述突起上,由此当手拉动带状体时,可以带动旋转轮转动。所述旋转轮的外侧设有容置部分所述带状体的端盖,所述端盖下方设有能转动的压盖,所述带状体被所述压盖折弯,由此,带状体在压盖上弯折并被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以避免带状体可轻易的拉动而引起误操作。所述端盖下端面设有横向的转轴,所述压盖的两侧与所述转轴的两端连接,所述端盖下端还固定有卡接片,所述卡接片上开设有两个卡口,所述压盖上相应的位置处设有能卡入到所述卡口内的卡扣,需要对压盖施加较大的力才可以轻松地拉动带状体。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穿入到所述旋转轮中心并固定的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侧面啮合的第一减速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减速齿轮的中心固定穿设有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侧面啮合的第二减速齿轮,当拉动带状体使得旋转轮转动时,带动减速齿轮组的第一转轴转动,从而与之啮合的第一减速齿轮转动,带动第二减速齿轮转动,第二减速齿轮转动时,带动外管转动。[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减速齿轮组通过长轴带动外管转动,所述第二减速齿轮的中心与长轴固定,所述长轴末端能与所述外管固定的轴座啮合。所述长轴的末端设有固定不动的底座,所述底座的末端设有接线结构,所述接线结构包括和所述底座固定的内环以及能随所述管状电机的电机机芯转动的外环,所述内环上套设有多个铜环组,相邻的两个所述铜环组之间通过绝缘环间隔开;每个所述铜环组包括互相接触导通的与所述内环固定的第一铜环和与所述外环固定的第二铜环,所述第一铜环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限位开关的导线相连接,所述第二铜环和连接于所述电机机芯的导线相连接。由于连接于电机机芯的导线会跟随电机机芯发生转动,而连接于限位开关的导线在电机机芯的工作过程中是静止不动的,如果将上述两者的导线直接连接会使导线发生缠绕,通过接线结构,使得限位开关的导线和与电机机芯连接的导线通过互相接触的两个铜环导通,即使当其中一个铜环转动时也不会导致导线发生缠绕的状况。内环和外环与铜环的固定方式可以为,所述第一铜环上设有第一突起,所述内环的外侧壁上设有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突起卡合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铜环上设有第二突起,所述外环的内侧壁上设有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突起卡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减速齿轮组通过驱动头带动外管转动,所述行程头端部包括驱动头,所述驱动头的一端与所述减速齿轮组的第二减速齿轮中心啮合,所述驱动头的另一端周壁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外管内侧壁的凹口配合使得所述驱动头和外管相对固定。优选的,所述带状体为链条、绳子或珠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管状电机的行程头端部设置带状体,由带状体带动旋转轮从而带动减速齿轮转动,由此带动长轴转动以便管状电机带动卷帘运行,可以比较轻易地对带状体施加力,操作时间也较短,使得使用较为方便;设置了在不使用时对带状体施加作用力的压盖,可以避免对带状体进行误操作;设置接线结构,可以避免当电机机芯转动时其导线和限位开关的导线缠绕。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拉管状电机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拉管状电机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拉管状电机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拉管状电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行程头端部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I-图4,一种手拉管状电机,包括管状电机1,用于驱动卷帘门/窗,在管状电机I的行程头端部2设有带状体,如链条、绳子或珠串,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采用链条3,从而通过操作链条3能够在断电状态下方便的改变卷帘门/窗打开的位置。行程头端部2包括减速齿轮组21和旋转轮22,旋转轮22转动时可带动减速齿轮组21转动。旋转轮22的圆周上设有多个凹口 221,所述凹口 221之间形成突起222,链条3部分嵌在凹口 221内,另一部分卡在突起222上,由此当手拉动链条3时,可以带动旋转轮22转动。旋转轮22的外侧对称设有端盖23,将链条3在旋转轮22上的部分收容在内,链条3从端盖23下部穿过。端盖23下方设有压盖24,端盖23下端面设有横向的弹簧作为转轴231,压盖24的两侧与转轴231的两端连接,可绕转轴231转动,端盖23下端面还设有缺口 232,卡接片25的卡接件251卡入到缺口 232内固定,卡接片25上开设有两个卡口 252,压盖24上相应的位置处设有卡扣241,参见图6,可卡入到卡口 252内固定。由此,链条3被压盖24折弯并被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以避免链条3可轻易的拉动而引起误操作。参见图4和图5,旋转轮22的中心设有通孔223,在本实施例中,为六边形,减速齿 轮组21的第一转轴211插入到通孔223内固定,并且其端部也呈六边形,第一转轴211的侧面具有多个第一齿2111,从而可以与第一减速齿轮212啮合。第一减速齿轮212的中心固定穿设有第二转轴213,第二转轴213的侧面具有多个第二齿2131,从而可以与第二减速齿轮214啮合,第二减速齿轮214的中心与管状电机I的长轴11固定,从而第二减速齿轮214的转动可以带动长轴11转动。长轴11的末端在手摇时可以与轴座12啮合,轴座12与外管13固定,外管13与传动管14固定,此处与现有技术相同,不再赘述。长轴11的末端设有两个限位开关16,通过底座161固定不动,底座161末端设有接线结构17,接线结构17包括和底座161固定的内环171和可跟随管状电机I的电机机芯转动的外环172。内环171上套设有多个铜环组,相邻的两个铜环组之间通过绝缘环173间隔开;每个铜环组包括互相接触导通的两个铜环,第一铜环174和第二铜环175,内环171的前端周壁上设有凹口 1713,限位开关16的导线穿过凹口 1713与第一铜环174相连接,连接于电机机芯的导线穿过外环172末端的通孔与第二铜环175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铜环组为四组,每两组连接一个限位开关16,通过铜环组使得限位开关16的导线和与电机机芯连接的导线导通。第一铜环174上设有第一突起(未示出),内环171的外侧壁上设有对应的第一凹槽1711,第一突起卡合在第一凹槽1711内,使得第一铜环174与内环171相对固定,内环171设有前臂1712,用于与底座161卡合固定;第二铜环175上设有第二突起1751,外环172的内侧壁上设有对应的第二凹槽1721,第二突起1751卡合在第二凹槽1721内,使得第二铜环175与外环172相对固定,当外环172转动时,带动第二铜环175转动,即带动与电机机芯连接的导线转动。由于连接于电机机芯的导线会跟随电机机芯发生转动,而连接于限位开关16的导线在电机机芯的工作过程中是静止不动的,如果将上述两者的导线直接连接会使导线发生缠绕,通过接线结构17,使得限位开关16的导线和与电机机芯连接的导线通过互相接触的两个铜环导通,即使当其中一个铜环转动时也不会导致导线发生缠绕的状况。当使用时,参见图6,将卡扣241脱离卡口 252,旋转压盖24,使得链条3处于垂直状态,由此,可以较为省力地拉动链条3,带动旋转轮22转动,而后,带动减速齿轮组21的第一转轴211转动,从而与之啮合的第一减速齿轮212转动,带动第二减速齿轮214转动。第二减速齿轮214转动时,带动长轴11转动,从而带动轴座12转动,而带动外管13转动,夕卜管13的转动带动传动管14转动,传动管14带动卷帘。因此,当链条3动的时候,卷帘也会上行或下行,从而实现断电状态下卷帘的启闭。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减速齿轮214也可以通过一个齿轮机构带动外管13 (如带动外管13上的内齿套),以此代替长轴11和轴座12进行传动。实施例二参见图7,其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行程头端部2的减速齿轮组21通过驱动头26带动外管13转动。驱动头26的一端与减速齿轮组21的第二减速齿轮214中心啮合,驱动头26的另一端周壁上设有凸起261,以此与外管13内侧壁的凹口配合,使得驱动 头26和外管13相对固定,以作同步运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拉管状电机,包括管状电机,所述管状电机的行程头端部上设有能带动所述管状电机的外管转动的减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电机的行程头端部上还设有能带动所述减速齿轮组的旋转轮,所述旋转轮上设有能够带动所述旋转轮转动的带状体。在管状电机的行程头端部设置带状体,由带状体带动旋转轮从而带动减速齿轮转动,由此带动长轴转动以便管状电机带动卷帘运行,可以比较轻易地对带状体施加力,操作时间也较短,使得使用较为方便;设置了在不使用时对带状体施加作用力的压盖,可以避免对带状体进行误操作;设置接线结构,可以避免当电机机芯转动时其导线和限位开关的导线缠绕。
权利要求1.一种手拉管状电机,包括管状电机(I),所述管状电机(I)的行程头端部(2)上设有能带动所述管状电机(I)的外管(13)转动的减速齿轮组(2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电机(I)的行程头端部(2)上还设有能带动所述减速齿轮组(21)的旋转轮(22),所述旋转轮(22)上设有能够带动所述旋转轮(22)转动的带状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拉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22)的圆周上设有多个凹口(221),所述凹口(221)间形成突起(222),所述带状体部分嵌在所述凹口(221)内,所述带状体另一部分卡在所述突起(222)上。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拉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22)的外侧设有容置部分所述带状体的端盖(23),所述端盖(23)下方设有能转动的压盖(24),所述带状体被所述压盖(24)折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拉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3)下端面设有横向的转轴(231),所述压盖(24)的两侧与所述转轴(231)的两端连接,所述端盖(23)下端还固定有卡接片(25),所述卡接片(25)上开设有两个卡口(252),所述压盖(24)上相应的位置处设有能卡入到所述卡口(252)内的卡扣(241)。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拉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齿轮组(21)包括穿入到所述旋转轮(22)中心并固定的第一转轴(211),与所述第一转轴(211)侧面啮合的第一减速齿轮(212)啮合,所述第一减速齿轮(212)的中心固定穿设有第二转轴(213),与所述第二转轴(213)侧面啮合的第二减速齿轮(21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拉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速齿轮(214)的中心与长轴(11)固定,所述长轴(11)末端能与所述外管(13)固定的轴座(12)啮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拉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轴(11)的末端设有固定不动的底座(161),所述底座(161)的末端设有接线结构(17),所述接线结构(17)包括和所述底座(161)固定的内环(171)以及能随所述管状电机⑴的电机机芯转动的外环(172),所述内环(171)上套设有多个铜环组,相邻的两个所述铜环组之间通过绝缘环(173)间隔开;每个所述铜环组包括互相接触导通的与所述内环(171)固定的第一铜环(174)和与所述外环(172)固定的第二铜环(175),所述第一铜环(174)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61)上的限位开关(16)的导线相连接,所述第二铜环(175)和连接于所述电机机芯的导线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拉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环(174)上设有第一突起,所述内环(171)的外侧壁上设有对应的第一凹槽(1711),所述第一突起卡合在所述第一凹槽(1711)内;所述第二铜环(175)上设有第二突起(1751),所述外环(172)的内侧壁上设有对应的第二凹槽(1721),所述第二突起(1751)卡合在所述第二凹槽(1721)内。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拉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头端部(2)包括驱动头(26),所述驱动头(26)的一端与所述减速齿轮组(21)的第二减速齿轮(214)中心啮合,所述驱动头(26)的另一端周壁上设有凸起(261),所述凸起(261)与所述外管(13)内侧壁的凹口配合使得所述驱动头(26)和外管(13)相对固定。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拉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体为链条(3)、绳子或珠串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拉管状电机,包括管状电机,所述管状电机的行程头端部上设有能带动所述管状电机的外管转动的减速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电机的行程头端部上还设有能带动所述减速齿轮组的旋转轮,所述旋转轮上设有能够带动所述旋转轮转动的带状体。在管状电机的行程头端部设置带状体,由带状体带动旋转轮从而带动减速齿轮转动,由此带动长轴转动以便管状电机带动卷帘运行,可以比较轻易地对带状体施加力,操作时间也较短,使得使用较为方便;设置了在不使用时对带状体施加作用力的压盖,可以避免对带状体进行误操作;设置接线结构,可以避免当电机机芯转动时其导线和限位开关的导线缠绕。
文档编号H02K7/116GK202713058SQ2012202894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
发明者孙勇, 俞锡鹏, 汪冰, 牛军伟 申请人: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