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电源开关智能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控制器,尤其是一种双电源开关智能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各行业对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连续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很多场合需要采用两路电源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例如商场、银行、医院、通信部门、交通部门以及国防军事等部门都要求能连续不间断地安全供电。
发明内容鉴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电源开关智能控制器,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快速准确地响应控制单元的各种控制命令。一种双电源开关智能控制器,包括电压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相序检测模块、主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485通讯模块,其特征在于主控制模块分别与电压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相序检测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485通讯模块连接。电压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相序检测模块对两路电压同时进行检测,当其中一路电源电压发生过压、欠压或是缺相时,主控制模块控制电路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逻辑判断,处理后通过一定时间的延时,输出相应的指令向电机驱动模块发出分闸或合闸指令,并通过485通讯模块将相关信息反馈至上位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性能稳定,反应速度快,实现了双电源之间的智能倒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双电源开关智能控制器,包括电压检测模块1、频率检测模块2、相序检测模块3、主控制模块4、电机驱动模块5、显示模块6、485通讯模块7,其特征在于主控制模块4分别与电压检测模块1、频率检测模块2、相序检测模块3、电机驱动模块5、显示模块6、485通讯模块7连接。电压检测模块1、频率检测模块2、相序检测模块3对两路电压同时进行检测,当其中一路电源电压发生过压、欠压或是缺相时,主控制模块4控制电路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逻辑判断,处理后通过一定时间的延时,输出相应的指令向电机驱动模块5发出分闸或合闸指令,并通过485通讯模块7将相关信息反馈至上位机。电压检测模块I采用的是耀华电子生产的1:1的电流互感器TV16与电阻串联的方法对电压进行检测,既大大减小了控制器的体积,也可以保证电压检测的高精度。由于电流互感器的原边和副边变比相等,所以副边电压等于原边电压,通过选择合适的电阻,使电流互感器副边输出电压峰值不超过最大允许的采样电压,互感器副边电压经过整流桥后变成单相全波。频率检测模块2主要以光耦TLP521-1和施密特触发器CD40106为主要器件构成。电网中的交流电经变压器后变换为电压较低的交流信号,经过光耦后就变成了同频率的方波信号。 相序检测模块3采用的是峰值检测法进行检测,相位差ぎ110°并且<130°,可认为相序正常,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判定为相序错误。主控制模块4采用了 Microchip公司的PIC16F884单片机,采用精简指令集机构和一次性可编程技术使得PIC16F884单片机具有高速的稳定性和非常强的抗干扰能力;8KB的闪存、256B的EEPR0MU0位A/D转换器和CCP输入捕捉,能完成各种控制功能,包括三相电压采样、数据处理、报警输出、电机驱动、与上位机通信、液晶显示及按键等功能。电机驱动模块5利用三极管的开关电路驱动相应的继电器动作,从而实现电机的启动、停机、正转和反转等。显示模块6由IXD1602和发光二极管组成,控制器的各种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通过相应ニ极管的显示。485通讯模块7选用了 Maxim公司的MAX485芯片作为通信控制的主要器件,其工作电源为+5V,采用半双エ通信方式,能够将TTL电平转换为RS485电平,内部包含了 I个驱动器和I个收发器,通过串ロ可以方便地与单片机进行通信。
权利要求1. 一种双电源开关智能控制器,包括电压检测模块(I)、频率检测模块(2)、相序检测模块(3)、主控制模块(4)、电机驱动模块(5)、显示模块(6)、485通讯模块(7),其特征在于主控制模块(4 )分别与电压检测模块(I)、频率检测模块(2 )、相序检测模块(3 )、电机驱动模块(5 )、显示模块(6 )、485通讯模块(7 )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电源开关智能控制器,包括电压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相序检测模块、主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485通讯模块,其特征在于主控制模块分别与电压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相序检测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485通讯模块连接。电压检测模块、频率检测模块、相序检测模块对两路电压同时进行检测,当其中一路电源电压发生过压、欠压或是缺相时,主控制模块控制电路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逻辑判断,处理后通过一定时间的延时,输出相应的指令向电机驱动模块发出分闸或合闸指令,并通过485通讯模块将相关信息反馈至上位机。
文档编号H02J9/06GK202872454SQ20122049819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李超 申请人: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