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配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配置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配置应急供电的装置,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发电车来解决应急供电的情况。但是,由于受现场环境及地理位置的限制,发电车无法驶入现场,导致发电车自带电缆长度不够,这对工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且当前的发电车采用的是电缆鼻子连接,连接处防护非常差,容易发生事故,很难实现一台发电车带多路负载的情况。电缆鼻子连接方式也不够方便,很难实现发电车与现场之间快速接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配电装置,能够实现在复杂环境中方便、快捷、安全配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 一种配电装置,包括配电箱,配电箱的进出线侧均设置有电缆插座。进一步地,配电箱的进出线为一进三出线。进一步地,配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配电箱底部的移动部,配电箱固定设置在移动部上。进一步地,移动部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下方的车轮。进一步地,底板包括四个车轮,位于前侧的两个车轮为固定轮,位于后侧的两个车轮(23)为万向轮,后轮带有刹车装置。进一步地,底板上还固定设置有手推部,手推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端的第三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端与底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平行,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都垂直于底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远离底板的一端向外折弯。进一步地,配电箱和移动部之间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移动部上的安装座,配电箱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进一步地,配电箱上底部设置有凸起,底板上设置有与凸起配合的凹槽。进一步地,箱体内还配置有与电缆插座相连接的漏电开关。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配电装置的配电箱上的电缆插座可实现电缆的快速插拔,电缆具有很好的防护性能,防护等级可到IP65以上,可以适应工作现场的恶劣环境。配电箱的进出线形式为一进三出线,因此,与配电装置连接的发电车就可实现一台发电车带多路负荷。同时,配电装置还设置有移动部,可将配电装置快速运达施工现场,从而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方便、快捷、安全地配电。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配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配电装置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配电装置包括配电箱10,配电箱10的箱体尺寸可以是600mm*600mm*910mm (长*宽*高)。配电箱10的进出线侧均设置有电缆插座11。在本实施例中,电缆插座11有四排四列,参见图2所示,从左到右的每一列分别接入的是A相、B相、C相以及N零线,横排的最上排是进线接入口电缆插座,其余三排是出线接入口电缆插座,通过上述的方式实现了配电箱10的进出线形式为一进三出线。配电箱10进出线侧加装的应急电缆插座11,可以实现电缆的快速插拔,同时电缆插座11具有很好的防护性能,防护等级高,能够适应现场恶劣的环境,而且,配电箱10的进出线形式为一进三出线,因此,配电装置与发电车相连接的时候,就能够实现一台发电车带多路负荷。电缆插座11的排列方式和接线方式也可以为其它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需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相应设计。此外,配电箱10的侧壁上还可以设置两个半圆形凹槽13,以便在转移配电箱10时提供起物承力点,或者是在配电箱10的两个相对侧壁的外侧设置两个把手,方便对配电箱10进行移动。优选地,两个半圆形凹槽13是沿配电箱10的纵向中平面对称设置的。配电箱10的底部设置有移动部20,配电箱10固定设置在移动部20上。移动部20包括手推部21、底板221和设置在底板下方的四个车轮23。其中手推部21包括第一连接杆211、第二连接杆212以及第三连接杆213,第三连接杆连接在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远离底板221 —端。优选地,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相互平行,并且都垂直并固定于底板221的同一端,第三连接杆213连接在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的上端,以便于在运输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推拉第三连接杆213来转移配电装置的位置。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之间还可以设置加强板214,加强板214连接在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之间,能够有效增强手推部21的连接强度和结构稳定性。优选地,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远离底板221的一端向外折弯,折弯段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例如为70度,这样工作人员通过手扶住第三连接杆213推拉配电装置时,更加的省力。底板221包括设置在底板221底部的四个车轮23,优选地,车轮23的直径为120mm,可以适应大多数路面。底板221包括四个所述车轮23,位于前侧的两个车轮23为固定轮,位于后侧的两个车轮23为万向轮,后轮带有刹车系统。这种设置结构使得配电装置不仅可以灵活转向,同时到达指定的地点后还可以快速固定。当然,车轮的数量这里并不限定为四个,少于四个或者多与四个均不超出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2]配电箱10和移动部20之间可以限位装置(图中未示出),限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移动部20上的安装座,配电箱10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通过设置限位装置,可以将配电箱10固定在移动部20上,当推动移动部20的时候,可以保证配电箱10平稳地保持在移动部20上,从而避免因路面的凹凸不平,整个配电装置激烈晃动而导致配电箱10从移动部20上掉落。在其它的实施例当中,也可以通过对配电箱10和移动部20进行改造的方式使配电箱10固定设置在移动部20上。例如,可以在配电箱10底部设置凸起12,在底板221上设置与凸起12配合的凹槽,然后将配电箱10通过凸起12和凹槽的配合而固定设置在移动部20上。这样就可以保证配电箱10与移动部20之间有稳定的配合结构。配电箱10的内部还可以配置漏电开关,优选地,漏电开关可以是四级漏电开关(图中未标出),配电箱10内部的四级漏电开关可对线路上的工作人员起到触电保护作用,提高配电箱10使用的安全性。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配电箱上的电缆插座可实现电缆的快速插拔,电缆具有很好的防护性能,防护等级可到IP65以上,可以适应工作现场的恶劣环境。配电箱的进出线形式为一进三出线,因此,与配电装置连接的发电车就可实现一台发电车带多路负荷。同时,配电装置还设置有移动部,可将配电装置快速运达施工现场,从而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配电箱内部设置的漏电开关,加强了对线路的保护作用。总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配电装置,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实现方便、快捷、安全地配电。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配电装置,包括配电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10)的进出线侧均设置有电缆插座(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10)的进出线为一进三出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配电箱(10)底部的移动部(20),所述配电箱(10)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部(2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20)包括底板(221)和设置在所述底板(221)下方的车轮(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20)包括四个所述车轮 (23),位于前侧的两个所述车轮(23)为固定轮,位于后侧的两个所述车轮(23)为万向轮, 所述后轮带有刹车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21)上还固定设置有手推部(21),所述手推部(21)包括第一连接杆(211)、第二连接杆(21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12)上端的第三连接杆(213),所述第一连接杆(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12)上端与所述底板(22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12)平行,且所述第一连接杆(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12)都垂直于所述底板 (221);所述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板(214);所述第一连接杆(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12)远离所述底板(221)的一端向外折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10)和所述移动部(20) 之间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部(20)上的安装座,所述配电箱(10)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10)的底部设置有凸起 (12),所述底板(221)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12)配合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配置有与所述电缆插座(11)相连接的漏电开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电装置。该配电装置包括配电箱(10),配电箱(10)的进出线侧均设置有电缆插座(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配电装置,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实现方便、快捷、安全地配电。
文档编号H02B1/52GK202840298SQ20122054212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王罡, 邓佳翔, 刘日亮, 苑捷, 吴大伟, 刘亚玲, 董锴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北京市电力公司, 北京城泰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