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新型温差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排气管温差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新型温差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公开号为CN 201332370Y的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利用车辆排气管进行温差发电的装置,可以为车辆提供部分电能;该装置包含排气管外壳、温差发电片、翅片散热器。排气管的平面外壳与温差发电片高温面相接触,温差发电片的低温面向翅片散热器导热,翅片散热器将热量传导至环境中。由于该装置的排气管内废气通过排气管的速率较快,热量未被充分利用以使排气管外壳迅速升温;而且由于排气管外壳是方形,散热既不均匀,也不迅速,导致发电片发电效率不高且不均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废气热量使排气管外壳温度均匀迅速上升且外部能充分散热,能形成较大温差的温差发电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新型温差发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单元,所述温差发电单元包括废气通道、温差发电片层和散热层,所述废气通道外侧设置有散热层,在所述废气通道和所述散热层之间设置温差发电片层,所述废气通道包括主排气管和副排气管,所述副排气管至少有两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主排气管外侧。作为优选,所述主排气管与所述副排气管之间设置有将废气引导进所述主排气管和所述副排气管的挡盘。作为优选,所述副排气管的轴与所述主排气管的轴同向,且所述副排气管的外壁与所述温差发电片紧密相连。作为优选,所述温差发电单元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将所述主排气管和所述副排气管内废气集中的锥形排气筒,所述锥形排气筒的下底面与所述温差发电单元连接,所述锥形排气筒的上底面与所述主排气管的横截面相同。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层外侧设置多个散热片,所述散热片沿所述废气通道径向呈发射线状均匀分布。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在所述废气通道轴向上呈曲线设置,呈规则的波纹状。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层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多个散热片相连。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增加排气管与废气的接触面积,而且使得排气管内部的温度能较快的上升,挡盘能引导废气从主排气管和副排气管内经过,并将副排气管均匀的设置在主排气管外围;散热层的散热片的放射设置,而且散热片呈曲面可以更好地将热量快速散发掉;由于内部排气管升温比较快,外部的散热也比较快,所以温差发电片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温差,由于副排气管的前后方设置有集合部适当减缓副排气管内废气的流通速率,能很好的增加废气停留在副排气管内的时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在图1中,1-温差发电单元,11-锥形排气筒,2-排气管,21-主排气管,22-副排气管,3-散热层,31-散热片,32-加强筋,4-温差发电片层,5-挡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新型温差发电装置,包括设置在排气管上的温差发电单元1,温差发电单元I包括排气管2、排气管2外侧设置有散热层3、排气管2和散热层3之间设置温差发电片层4 ;排气管2包括主排气管21和与主排气管21同轴向的副排气管22,在主排气管21两端设置有挡盘5,在挡盘5上开设有配合副排气管22的孔,副排气管22设有6个且均匀分布在主排气管21外侧,在挡盘5上设置有均匀分部的且配合6个副排气管22的上述孔;在副排气管22外侧面设置有温差发电片层4。在排气管2的两端设置有锥形排气筒11,其中一端的锥形排气筒11与排气管2连接,另一端的锥形排气筒11与排气管2的出口连接,锥形排气筒11上下底面是通孔,通孔的中心在排气管2的轴线上,下底面通孔侧边与散热层3连接,且上底面通孔与主排气管21的半径相同,该锥形排气筒11的侧面用来限制副排气管22内废气流通速率,可以在主排气管21有大量的废气通过的时候,减缓副排气管22内废气通过的速率,使得废气内的热量能有效的传导到温差发电片层4,使得温差发电片4能快速吸收热量,锥形排气筒11与出口连接的上底面上还设置有引导废气排放的辅助通道。在温差发电片4的外侧设置有散热层3,散热层3包括散热片31,散热片31的投影围绕排气管2的投影呈放射状均匀的排列在散热层3表面,散热片31在排气管2的轴向上呈曲线,散热片31也呈曲面设置,该设置能使得散热片3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能使热量更加快速且有效被外部冷空气带走;在散热片31上设置有2个加强筋32,加强筋32把温差发电单元I均匀的分成3等分,使得散热片31在收到外力作用后仍旧保持散热片31的形状。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权利要求1.新型温差发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单元(1),所述温差发电单元(I)包括废气通道(2)、温差发电片层(4)和散热层(3),所述废气通道(2)外侧设置有散热层(3),在所述废气通道(2)和所述散热层(3)之间设置温差发电片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通道(2)包括主排气管(21)和副排气管(22),所述副排气管(22)至少有两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主排气管(21)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气管(21)与所述副排气管(22)之间设置有将废气引导进所述主排气管(21)和所述副排气管(22)的挡盘(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排气管(22)的轴与所述主排气管(21)的轴同向,且所述副排气管(22 )的外壁与所述温差发电片(4)紧密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单元(I)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将所述主排气管(21)和所述副排气管(22)内废气集中的锥形排气筒(11 ),所述锥形排气筒(11)的下底面与所述温差发电单元(I)连接,所述锥形排气筒(11)的上底面与所述主排气管(21)的横截面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3)外侧设置多个散热片(31),所述散热片(31)沿所述废气通道(2)径向呈发射线状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31)在所述废气通道(2)轴向上呈曲线设置,呈规则的波纹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新型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3)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32),所述加强筋(32)与所述多个散热片(31)相连。
专利摘要新型温差发电装置,属于发动机排气管温差发电技术领域,包括温差发电单元,所述温差发电单元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外侧设置有散热层、所述排气管和所述散热层之间设置温差发电片层,所述排气管包括主排气管和与所述主排气管同轴向的副排气管,所述副排气管至少有2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主排气管外侧;本实用新型能快速将排气管外壳升温,且排气管外壳有良好的散热,使得温差发电片高温面和低温面之间有一个较大的温差。
文档编号H02N11/00GK202940753SQ20122060194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
发明者周忠友 申请人:周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