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机电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7507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雕刻机电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雕刻机电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电机本体,电机本体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固定设于机架内的定子以及穿设于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的转轴,转轴对应定子位置设有与转轴联动连接的转子,转子、定子和转轴均呈同轴心设置,机架上设有镂空部分,电机本体对应后端盖位置设有防护罩,防护罩内设有与转轴联动连接的风叶,前端盖与转子之间设有第一散热腔,后端盖与转子之间设有第二散热腔,后端盖与防护罩之间设有第三散热腔,后端盖上设有导通第二散热腔与第三散热腔的散热孔,前端盖上设有散热孔。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高转速、大功率电机的散热问题,确保其散热性能的稳定可靠,进一步确保电机本体的工作性能。
【专利说明】雕刻机电机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具体涉及一种雕刻机电机。
【背景技术】
[0002]无刷直流电机由电动机主体和驱动器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相对于有刷电机而言,由于去除了电刷,减少碳刷的摩擦,降低噪音,有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不需要经常进行维修,因此被广泛应用,例如应用在雕刻机上的无刷电机,由于雕刻机对无刷电机具有高转速、大功率等要求,因此必然存在一定的散热问题,而现有技术中的无刷电机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散热问题的方案,因此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雕刻机电机,该雕刻机电机有效解决了高转速、大功率电机的散热问题,确保其散热性能的稳定可靠,进一步确保电机本体的工作性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雕刻机电机,包括电机本体,电机本体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固定设于机架内的定子以及穿设于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的转轴,转轴对应定子位置设有与转轴联动连接的转子,转子、定子和转轴均呈同轴心设置,机架上设有镂空部分,电机本体对应后端盖位置设有防护罩,防护罩内设有与转轴联动连接的风叶,前端盖与转子之间设有第一散热腔,后端盖与转子之间设有第二散热腔,后端盖与防护罩之间设有第三散热腔,后端盖上设有导通第二散热腔与第三散热腔的散热孔,前端盖上设有散热孔。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子固定设于机架内,机架上设有镂空部分,通过镂空部分的设置,使得定子裸露,增大定子与外界流通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加强对定子的散热;后端盖上设有防护罩,防护罩内的风叶随着电机转轴的转动而联动,在电机运行时,风叶同步运行,将空气通过散热孔从第三散热腔内鼓入第二散热腔内,继而空气从第二散热腔内通过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进到第一散热腔内,并通过前端盖上的散热孔排出,加强了电机本体内部的空气流通,通过加快空气流速来降低定子和转子的温升,由于机架设有镂空,定子裸露设置,因此风叶还可将电机本体内部的灰尘杂质排出,防止定子裸露而受到外部灰尘杂质的干扰,该雕刻机电机有效解决了高转速、大功率电机的散热问题,确保其散热性能的稳定可靠,进一步确保电机本体的工作性能。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包括若干呈平行设置的螺栓杆,螺栓杆架设于前端盖与后端盖之间。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端盖与后端盖通过螺栓杆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生产成本较低,同时确保机架有足够的镂空面积供电机本体散热。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罩上设有通风口,防护罩对应通风口处设有过滤网。[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罩上的通风口用以导通第三散热腔与外部空间,确保第三散热腔与外部空间形成空气对流,同时过滤网可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进到电机本体内部而对电机的工作性能产生影响。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子为线圈绕组,转子为磁钢。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子为线圈绕组,转子为磁钢,即该电机本体为无刷电机,转速高、功率大,且使用寿命长。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端盖上设有供螺栓杆穿设的螺栓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杆穿过前端盖上的螺栓孔并抵至后端盖上,通过螺栓杆将前端盖和后端盖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确保电机本体的整体结构强度。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端盖与后端盖之间设有供定子安装的固定槽。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槽的设置,使得定子可适配的设置在前端盖与后端盖之间,结构紧凑,确保电机本体的可靠运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雕刻机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机架;2、前端盖;3、后端盖;4、定子;5、转子;6、转轴;7、防护罩;8、风叶;91、第一散热腔;92、第二散热腔;93、第三散热腔;10、散热孔;11、螺栓杆;12、螺栓孔;13、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雕刻机电机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9]一种雕刻机电机,包括电机本体,电机本体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I上的前端盖2和后端盖3、固定设于机架I内的定子4以及穿设于前端盖2和后端盖3之间的转轴6,转轴6对应定子4位置设有与转轴6联动连接的转子5,转子5、定子4和转轴6均呈同轴心设置,机架I上设有镂空部分,电机本体对应后端盖3位置设有防护罩7,防护罩7内设有与转轴6联动连接的风叶8,前端盖2与转子5之间设有第一散热腔91,后端盖3与转子5之间设有第二散热腔92,后端盖3与防护罩7之间设有第三散热腔93,后端盖3上设有导通第二散热腔92与第三散热腔93的散热孔10,前端盖2上设有散热孔10。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子4固定设于机架I内,机架I上设有镂空部分,通过镂空部分的设置,使得定子4裸露,增大定子4与外界流通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加强对定子4的散热;后端盖3上设有防护罩7,防护罩7内的风叶8随着电机转轴6的转动而联动,在电机运行时,风叶8同步运行,将空气通过散热孔10从第三散热腔93内鼓入第二散热腔92内,继而空气从第二散热腔92内通过定子4与转子5之间的间隙进到第一散热腔91内,并通过前端盖2上的散热孔10排出,加强了电机本体内部的空气流通,通过加快空气流速来降低定子4和转子5的温升,由于机架I设有镂空,定子4裸露设置,因此风叶8还可将电机本体内部的灰尘杂质排出,防止定子4裸露而受到外部灰尘杂质的干扰,该雕刻机电机有效解决了高转速、大功率电机的散热问题,确保其散热性能的稳定可靠,进一步确保电机本体的工作性能。
[0021]所述机架I包括若干呈平行设置的螺栓杆11,螺栓杆11架设于前端盖2与后端盖3之间。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端盖2与后端盖3通过螺栓杆11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生产成本较低,同时确保机架I有足够的镂空面积供电机本体散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优选方案,螺栓杆11的数量为三根,在成本最低的情况下保证电机本体的结构强度。
[0023]所述防护罩7上设有通风口,防护罩7对应通风口处设有过滤网。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罩7上的通风口用以导通第三散热腔93与外部空间,确保第三散热腔93与外部空间形成空气对流,同时过滤网可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进到电机本体内部而对电机的工作性能产生影响。
[0025]所述定子4为线圈绕组,转子5为磁钢。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子4为线圈绕组,转子5为磁钢,即该电机本体为无刷电机,转速高、功率大,且使用寿命长。
[0027]所述前端盖2上设有供螺栓杆11穿设的螺栓孔12。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杆11穿过前端盖2上的螺栓孔12并抵至后端盖3上,通过螺栓杆11将前端盖2和后端盖3固定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确保电机本体的整体结构强度。
[0029]所述前端盖2与后端盖3之间设有供定子4安装的固定槽13。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槽13的设置,使得定子4可适配的设置在前端盖2与后端盖3之间,结构紧凑,确保电机本体的可靠运行。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雕刻机电机,包括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固定设于机架内的定子以及穿设于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的转轴,所述转轴对应定子位置设有与转轴联动连接的转子,所述转子、定子和转轴均呈同轴心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镂空部分,所述电机本体对应后端盖位置设有防护罩,防护罩内设有与转轴联动连接的风叶,所述前端盖与转子之间设有第一散热腔,后端盖与转子之间设有第二散热腔,所述后端盖与防护罩之间设有第三散热腔,所述后端盖上设有导通第二散热腔与第三散热腔的散热孔,所述前端盖上设有散热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雕刻机电机,其特征是:所述机架包括若干呈平行设置的螺栓杆,所述螺栓杆架设于前端盖与后端盖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雕刻机电机,其特征是:所述防护罩上设有通风口,防护罩对应通风口处设有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雕刻机电机,其特征是:所述定子为线圈绕组,所述转子为磁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雕刻机电机,其特征是:所述前端盖上设有供螺栓杆穿设的螺栓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雕刻机电机,其特征是:所述前端盖与后端盖之间设有供定子安装的固定槽。
【文档编号】H02K5/04GK203589919SQ201320828349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4日
【发明者】王光红, 马长勇 申请人:宁波市比尔迪赛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