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敷设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敷设装置,包括设置在共同沟的墙面上并沿电缆的行进方向布置的多个角铁支架;用于放置在共同沟的投料口附近的地面上的第一电缆放线架,其具有支撑起从电缆盘绕出的电缆的第一水平滚筒;用于设置在投料口边缘的地面上的第二电缆放线架,其具有供电缆绕过并使电缆悬空进入投料口的第二水平滚筒;当电缆行进时支撑电缆以避免电缆与角铁支架接触的多个放线轮,放线轮设置在墙面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敷设装置使电缆与第一水平滚筒、第二水平滚筒和各放线轮之间均为滚动摩擦,减小了电缆敷设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降低了电缆表面的磨损,进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还减小了电缆行进时受到的阻力,提高了电缆敷设的施工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电缆敷设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缆敷设装置。【背景技术】
[0002]在城市地区,由于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地上空间的利用十分有限,所以开发地下空间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地下空间主要以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又称为共同沟)的模式进行建设,共同沟是指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
[0003]为了有效利用道路地下空间,施工时常将通讯、电力等系统的电缆敷设在共同沟内,以减少道路的杆柱及各类管线的检查井,进而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切实解决城市“拉链路”的老大难问题。
[0004]目前,在共同沟内敷设电缆时,首先将电缆盘放置在地面上,然后使电缆盘向外放线,沿着地面向投料口处移动,然后从投料口进入共同沟,接着将直接电缆放置在共同沟的墙面的角铁支架上,这样一来,在电缆行进的过程中,地面、井口壁面、角铁支架均会对电缆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较易造成电缆表面磨损,影响了供电可靠性;同时还会对电缆的行进造成较大的阻力,影响了电缆敷设的施工效率。
[0005]综上所述,如何减小电缆敷设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以降低电缆表面的磨损,进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提高电缆敷设的施工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敷设装置,以减小电缆敷设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降低电缆表面的磨损,进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提高电缆敷设的施工效率。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电缆敷设装置,包括设置在共同沟的墙面上并沿电缆的行进方向布置的多个角铁支架,还包括:
[0009]用于放置在共同沟的投料口附近的地面上的第一电缆放线架,所述第一电缆放线架具有能够支撑起从电缆盘绕出的电缆的第一水平滚筒;
[0010]用于设置在所述投料口边缘的地面上的第二电缆放线架,所述第二电缆放线架具有供所述电缆绕过并能够使所述电缆悬空进入投料口的第二水平滚筒;
[0011]当电缆行进时用于支撑所述电缆以避免所述电缆与所述角铁支架接触的多个放线轮,所述放线轮设置在所述墙面上。
[0012]优选的,上述电缆敷设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电缆行进的绞磨机,所述绞磨机通过牵引绳与所述电缆连接。
[0013]优选的,上述电缆敷设装置中,所述绞磨机为电动绞磨机,且所述电动绞磨机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电缆张力的张力器。
[0014]优选的,上述电缆敷设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共同沟墙角处的角铁支架上的第三电缆放线架,所述第三电缆放线架具有能够位于所述墙角的一墙面侧的第三水平滚筒、能够位于所述墙角的另一墙面侧的第四水平滚筒和用于防止所述电缆向墙角侧移动的
第一竖直滚筒。
[0015]优选的,上述电缆敷设装置中,所述第三电缆放线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电缆向远离所述墙角的一侧移动的第二竖直滚筒,所述第二竖直滚筒位于所述第三电缆放线架远离所述墙角的一侧。
[0016]优选的,上述电缆敷设装置中,所述第三电缆放线架还具有能够供所述墙角卡入的直角卡槽。
[0017]优选的,上述电缆敷设装置中,所述第一电缆放线架包括:
[0018]支架,所述第一水平滚筒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0019]用于防止所述电缆向所述第一水平滚筒的一侧移动的第一定位杆;
[0020]用于防止所述电缆向所述第一水平滚筒的另一侧移动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和所述第一定位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滚筒的两侧;
[0021]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第三竖直滚筒和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杆上的第四竖直滚筒。
[0022]优选的,上述电缆敷设装置中,所述支架为梯形架或者方桌,当所述支架为方桌时所述第一水平滚筒设置在所述方桌的第一桌角处,且所述方桌的第二桌角处还设置有供所述电缆绕过的滚轮,所述第一桌角和所述第二桌角相对设置,所述滚轮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分布且截面呈弧形的环形导向槽。
[0023]优选的,上述电缆敷设装置中,沿所述电缆的行进方向每隔三个所述角铁支架设置一个所述放线轮。
[0024]优选的,上述电缆敷设装置中,所述第二电缆放线架包括:
[0025]用于设置在所述投料口边缘的地面上的底板;
[0026]设置在所述底板一侧的第一立板;
[0027]设置在所述底板另一侧的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相对设置,第二水平滚筒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上。
[0028]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敷设装置包括第一电缆放线架、第二电缆放线架、多个放线轮和多个角铁支架,其中,角铁支架设置在共同沟的墙面上并沿电缆的行进方向布置;第一电缆放线架用于放置在共同沟的投料口附近的地面上,其具有能够支撑起从电缆盘绕出的电缆的第一水平滚筒;第二电缆放线架用于设置在投料口边缘的地面上,其具有供电缆绕过并能够使电缆悬空进入投料口的第二水平滚筒;当电缆行进时放线轮用于支撑电缆以避免电缆与角铁支架接触,该放线轮设置在墙面上。
[0029]本实用新型在敷设电缆时,首先使从电缆盘绕出的电缆搭设在第一电缆放线架的第一水平滚筒上;然后使电缆搭设在第二电缆放线架的第二水平滚筒上,进而使电缆悬空进入投料口,接着进入共同沟内,在电缆行进的过程中使电缆依次搭设在各放线轮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敷设装置使电缆依次绕过第一水平滚筒、第二水平滚筒和各放线轮,能够避免电缆直接与地面、投料口壁面和角铁支架直接接触,在电缆行进的过程中电缆与第一水平滚筒、第二水平滚筒和各放线轮之间均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电缆敷设过程中受至IJ的摩擦力,降低了电缆表面的磨损,进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还减小了电缆行进时受到的阻力,提高了电缆敷设的施工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缆放线架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缆放线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缆放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放线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电缆放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敷设装置,减小了电缆敷设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降低了电缆表面的磨损,进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提高了电缆敷设的施工效率。
[003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8]请参考附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敷设装置包括第一电缆放线架1、第二电缆放线架2、多个放线轮3和多个角铁支架,其中,角铁支架设置在共同沟的墙面上并沿电缆的行进方向布置;第一电缆放线架I用于放置在共同沟的投料口附近的地面上,其具有能够支撑起从电缆盘绕出的电缆的第一水平滚筒11 ;第二电缆放线架2用于设置在投料口边缘的地面上,其具有供电缆绕过并能够使电缆悬空进入投料口的第二水平滚筒23 ;当电缆行进时放线轮3用于支撑电缆以避免电缆与角铁支架接触,该放线轮3设置在墙面上。
[0039]本实用新型在敷设电缆时,首先使从电缆盘绕出的电缆搭设在第一电缆放线架I的第一水平滚筒11上;然后使电缆搭设在第二电缆放线架2的第二水平滚筒23上,进而使电缆悬空进入投料口,接着进入共同沟内,在电缆行进的过程中使电缆依次搭设在各放线轮3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敷设装置使电缆依次绕过第一水平滚筒11、第二水平滚筒23和各放线轮3,能够避免电缆直接与地面、投料口壁面和角铁支架直接接触,在电缆行进的过程中电缆与第一水平滚筒11、第二水平滚筒23和各放线轮3之间均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电缆敷设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降低了电缆表面的磨损,进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还减小了电缆行进时受到的阻力,提高了电缆敷设的施工效率。
[0040]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电缆放线架2可将电缆支撑到适当的位置,使电缆倾斜进入投料口,避免电缆在投料口处产生垂直弯角,进而减少了电缆发生的弯折,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和供电可靠性。
[0041]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电缆敷设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电缆行进的绞磨机,该绞磨机通过牵引绳与电缆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绞磨机实现了电缆的自动行进,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工作的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电缆的敷设效率。
[0042]绞磨机优选为电动绞磨机,电动绞磨机在工作时能够减少排放的废气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以更好地适用于空间封闭的共同沟内,保证了敷设人员身体健康;而且工作时产生的杂音较小,能够保证敷设人员的正常通讯。
[0043]进一步的,上述电动绞磨机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电缆张力的张力器;该张力器能够实时监测电缆在行进过程中受到的张力,如果张力值超过预设数值,敷设人员可快速进行停机检查,提高了电缆敷设的安全性。
[0044]为了进一步便于电缆的敷设,电缆敷设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在共同沟墙角处的角铁支架上的第三电缆放线架4,如图5所示,第三电缆放线架4具有能够位于墙角的一墙面侧的第三水平滚筒41、能够位于墙角的另一墙面侧的第四水平滚筒42和用于防止电缆向墙角侧移动的第一竖直滚筒43。本实用新型在电缆行进到共同沟内墙角处时,使电缆依次绕过第三水平滚筒41和第四水平滚筒42,这样电缆在墙角会与第一竖直滚筒43接触,在电缆的作用力下第三水平滚筒41、第四水平滚筒42和第一竖直滚筒43均会发生转动,进而使得电缆与第三电缆放线架4之间为滚动摩擦,减小了电缆在墙角处受到的摩擦力,进一步降低了电缆表面的磨损,并提高了电缆敷设的施工效率。
[0045]第三电缆放线架4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电缆向远离墙角的一侧移动的第二竖直滚筒44,第二竖直滚筒44位于第三电缆放线架4远离墙角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竖直滚筒44对电缆进行限位,能够避免电缆经过墙角时向外侧移动,从而能够避免电缆脱离第三电缆放线架4的情况,保证了电缆移动的准确性。当然,在水平滚筒长度达到能够防止电缆脱离的前提下也可以不设置第二竖直滚筒44。
[0046]优选的,第三电缆放线架4还具有能够供墙角卡入的直角卡槽45;在电缆行进时,第三电缆放线架4通过直角卡槽45能够与墙角很好地卡合。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将直角卡槽45对准墙角,使墙角卡入直角卡槽45内即可完成放线架的安装,简化了电缆放线架的拆装操作,提高了电缆的敷设效率。由于墙角一般为直角,则墙角卡入直角卡槽45后,两个墙面能够分别与直角卡槽45的两个槽面贴合,增加了支架与墙角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卡合强度。当然,为了便于安装,上述卡槽还可以为大于90°的其他角度,如100°。上述第三电缆放线架4也可以通过螺栓或者其他方式固定在墙角上。
[0047]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缆放线架I包括:支架,第一水平滚筒11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上;用于防止电缆向第一水平滚筒11的一侧移动的第一定位杆;用于防止电缆向第一水平滚筒11的另一侧移动的第二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第一定位杆分别位于第一水平滚筒11的两侧;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定位杆上的第三竖直滚筒12和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定位杆上的第四竖直滚筒13。
[0048]本实用新型在敷设电缆时,使电缆盘绕出的电缆搭在支架的第一水平滚筒11上,避免电缆直接在地面上滑动,在电缆行进的过程中,第一水平滚筒11与电缆之间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电缆敷设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上述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能够分别对电缆进行定位,避免电缆向外侧移动,从而能够避免电缆脱离第一水平滚筒11的情况,保证了电缆移动的准确性。同时,上述第三竖直滚筒12和第四竖直滚筒13能够避免电缆直接与定位杆接触,在电缆行进的过程中,如果电缆向第一定位杆的位置偏移,第三竖直滚筒12在电缆的作用下会围绕第一定位杆转动;如果电缆向第二定位杆的位置偏移,第四竖直滚筒13在电缆的作用下会围绕第二定位杆转动,进而降低了电缆受到的摩擦力。
[004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支架为梯形架14,如图1所示,该支架的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支架为方桌15,此时第一水平滚筒11设置在方桌15的第一桌角处,且方桌15的第二桌角处还设置有供电缆绕过的滚轮16,第一桌角和第二桌角相对设置,滚轮16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分布且截面呈弧形的环形导向槽,如图2所示。上述方桌15的支撑强度较好,能够提高电缆行进的平稳性。
[0050]在敷设电缆时,使电缆盘绕出的电缆搭在方桌15上,并依次绕过支架的第一水平滚筒11和滚轮16,第一水平滚筒11和滚轮16的配合能够较好地导向电缆,提高电缆行进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滚轮16上的环形导向槽能够与电缆的表面较好地配合,减少了电缆与滚轮16之间产生的滑动摩擦,而且该环形导向槽使滚轮16两端的直径大于中部的直径,能够对电缆起到定位作用,从而改善电缆向两侧窜动的情况,减少了电缆发生的错位。
[0051]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沿电缆的行进方向每隔三个角铁支架设置一个放线轮3,该放线轮3的结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共同沟内每隔三个角铁支架放置一个放线轮3,放线轮3的数量适中,此时放线轮3能够对电缆起到较好地导向作用;进一步的,在共同沟的拐弯处可以增加放线轮3的数量,以便于电缆在拐弯处的走动。当然,根据电缆的尺寸和实际应用场合的不同还可以选择每隔两个或四个角铁支架设置一个放线轮3。
[0052]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电缆放线架2包括用于设置在投料口边缘的地面上的底板21 ;设置在底板21 —侧的第一立板22 ;设置在底板21另一侧的第二立板24,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4相对设置,第二水平滚筒23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立板22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立板24上,如图3所示。
[0053]本实用新型使从第一电缆放线架I输出的电缆搭在第二电缆放线架2的第二水平滚筒23上,然后进入投料口 ;该电缆放线架会对电缆起到支撑作用,使电缆悬空进入投料口,避免电缆直接在投料口边缘的地面上滑动;第二水平滚筒23与电缆之间产生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电缆敷设过程中在投料口处受到的摩擦力,降低了电缆表面的磨损,进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005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5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缆敷设装置,包括设置在共同沟的墙面上并沿电缆的行进方向布置的多个角铁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放置在共同沟的投料口附近的地面上的第一电缆放线架(1),所述第一电缆放线架(1)具有能够支撑起从电缆盘绕出的电缆的第一水平滚筒(11); 用于设置在所述投料口边缘的地面上的第二电缆放线架(2),所述第二电缆放线架(2)具有供所述电缆绕过并能够使所述电缆悬空进入投料口的第二水平滚筒(23); 当电缆行进时用于支撑所述电缆以避免所述电缆与所述角铁支架接触的多个放线轮(3),所述放线轮(3)设置在所述墙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电缆行进的绞磨机,所述绞磨机通过牵引绳与所述电缆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磨机为电动绞磨机,且所述电动绞磨机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电缆张力的张力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共同沟墙角处的角铁支架上的第三电缆放线架(4),所述第三电缆放线架(4)具有能够位于所述墙角的一墙面侧的第三水平滚筒(41)、能够位于所述墙角的另一墙面侧的第四水平滚筒(42 )和用于防止所述电缆向墙角侧移动的第一竖直滚筒(43 )。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缆放线架(4)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电缆向远离所述墙角的一侧移动的第二竖直滚筒(44),所述第二竖直滚筒(44)位于所述第三电缆放线架(4)远离`所述墙角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缆放线架(4)还具有能够供所述墙角卡入的直角卡槽(45 )。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放线架(1)包括: 支架,所述第一水平滚筒(1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用于防止所述电缆向所述第一水平滚筒(11)的一侧移动的第一定位杆; 用于防止所述电缆向所述第一水平滚筒(11)的另一侧移动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和所述第一定位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滚筒(11)的两侧; 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杆上的第三竖直滚筒(12)和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杆上的第四竖直滚筒(1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梯形架(14)或者方桌(15),当所述支架为方桌(15)时所述第一水平滚筒(11)设置在所述方桌(15)的第一桌角处,且所述方桌(15)的第二桌角处还设置有供所述电缆绕过的滚轮(16),所述第一桌角和所述第二桌角相对设置,所述滚轮(16)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分布且截面呈弧形的环形导向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缆的行进方向每隔三个所述角铁支架设置一个所述放线轮(3 )。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缆放线架(2)包括: 用于设置在所述投料口边缘的地面上的底板(21); 设置在所述底板(21) —侧的第一立板(22); 设置在所述底板(21)另一侧的第二立板(24),所述第一立板(22)和所述第二立板(24 )相对设置,第二水平滚筒(23 )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22 )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24)上。
【文档编号】H02G1/06GK203674639SQ201420050272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6日
【发明者】潘沛峰, 严忠禄, 王伟东, 李璘 申请人:宁波甬城配电网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