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油永磁电机电缆引出线静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7620发布日期:2019-01-16 06:1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潜油永磁电机电缆引出线静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工业采油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潜油永磁电机电缆引出线静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潜油永磁电机电缆引出线静密封一直是影响电机可靠性的主要难题之一。当电机下井深度超过1500米时,极限情况下井筒压力大于15mpa,同时井液中还存在腐蚀性介质,引出线密封结构受制于空间限制,问题比较复杂。常规静密封可以通过加压筒中25mpa密封试验。但是在井下较长时间后,引出线密封还是会出现引出线橡胶绝缘层溶解导致的静密封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引出线静密封可靠性隐患,提供一种潜油永磁电机电缆引出线静密封结构,该结构为引出线双重静密封结构,并在锁紧螺母处安装了纯铜片强化密封,避免因引出线静密封失效,井液进入定子线圈烧毁电机的问题,延长井下潜油永磁电机驱动的无杆采油系统的免修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潜油永磁电机电缆引出线静密封结构,包括电机定子外筒以及安装于电机定子外筒内部的电缆引出线;电缆引出线上依次套装引出线锁紧螺母和引出线压装螺母;电缆引出线位于电机定子外筒内的部分套装一级引出线密封圈,电缆引出线位于引出线锁紧螺母内的部分套装二级引出线密封线圈;引出线锁紧螺母的前端与电机定子外筒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引出线压装螺母的前端与引出线锁紧螺母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引出线锁紧螺母与电机定子外筒之间设置有一级密封垫。

一级密封垫为铜垫。

引出线压装螺母与引出线锁紧螺母之间设置有二级密封垫。

二级密封垫为铜垫。

一级引出线密封圈和二级引出线密封线圈均为橡胶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引出线采用双重静密封结构,在锁紧螺母处安装了纯铜片强化密封。为防止井液腐蚀,在定子引出线橡胶绝缘层外附加了双层潜油电缆专用防水胶带。本发明实现了潜油永磁电机电缆引出线处的静密封,解决了因密封失效烧毁电机的难题。双重引出线静密封结构单独均能够承受25mpa液压无泄露。用1000v兆欧表检查定子线圈绝缘电阻均大于500m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潜油永磁电机电缆引出线静密封结构剖面构造示意图。

其中:1-电缆引出线;2-引出线压装螺母;3-二级引出线密封圈;4-二级密封垫;5-引出线锁紧螺母;6-一级密封垫;7-一级引出线密封圈;8-电机定子外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发明潜油永磁电机电缆引出线静密封结构,包括电机定子外筒8以及安装于电机定子外筒8内部的电缆引出线1;电缆引出线1上依次套装引出线锁紧螺母5和引出线压装螺母2;电缆引出线1位于电机定子外筒8内的部分套装一级引出线密封圈7,电缆引出线1位于引出线锁紧螺母5内的部分套装二级引出线密封线圈3;引出线锁紧螺母5的前端与电机定子外筒8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引出线压装螺母2的前端与引出线锁紧螺母5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引出线锁紧螺母5与电机定子外筒8之间设置有一级密封垫6。一级密封垫6为铜垫。引出线压装螺母2与引出线锁紧螺母5之间设置有二级密封垫4。二级密封垫4为铜垫。一级引出线密封圈7和二级引出线密封线圈3均为橡胶密封圈。

本发明的原理:

电缆引出线1位于电机定子外筒8内部,为阻止井液进入电机定子线圈,先在电缆引出线1上套入一级引出线密封圈7和一级密封铜垫6,通过引出线锁紧螺母5与电机定子外筒8螺纹连接,对一级引出线密封圈施加轴向压力,使得一级引出线密封圈7径向变形,达到静密封效果,虽然一级密封铜垫6外部可承压60mpa,但引出线锁紧螺母5与电缆引出线1间不能完全密封,需通过加装引出线压装螺母2,同样在引出线压装螺母前端配有二级引出线密封圈3和二级密封铜垫4实现二级静密封。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潜油永磁电机电缆引出线静密封结构,包括电机定子外筒以及安装于电机定子外筒内部的电缆引出线;电缆引出线上依次套装引出线锁紧螺母和引出线压装螺母;电缆引出线位于电机定子外筒内的部分套装一级引出线密封圈,电缆引出线位于引出线锁紧螺母内的部分套装二级引出线密封线圈;引出线锁紧螺母的前端与电机定子外筒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引出线压装螺母的前端与引出线锁紧螺母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本发明实现了潜油永磁电机电缆引出线处的静密封,解决了因密封失效烧毁电机的难题。双重引出线静密封结构单独均能够承受25MPa液压无泄露。用1000V兆欧表检查定子线圈绝缘电阻均大于500MΩ。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涛;辛宏;周志平;甘庆明;李佰涛;张磊;魏韦;呼苏娟;刘天宇;刘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9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