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配电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0425发布日期:2019-01-22 18:4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智能配电室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配电室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智能配电室。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配电室是电力系统控制核心点之一,属于电力控制中枢的末端,遍及每个城市各个角落,按新的电力配电国家标准,每半径500m范围就必须有一个配电室,几乎每一个小区都有一个配电室,数量众多,电力设施周围的空气湿度过大会降低空气绝缘,当湿度大到一定程度后会造成带电设备向邻近物体放电,造成电力事故,目前主要依靠值班人员巡视检修,但是人工感觉湿度不够准确,不能有效的调节配电室的湿度,缺少简单有效的散热除湿设备,不能实时监控,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智能调控配电室内温、湿度的一种新型智能配电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智能配电室,包括配电室主体,所述的配电室主体内层依次设有隔热层和屏蔽层,所述的配电室主体内的顶部设有人体感应灯和摄像头,所述的配电室主体侧壁上设有散热除湿组件,所述的散热除湿组件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设有散热管,所述的散热管的进气端连接设有通风扇一,所述的散热管的出气端连接设有气液分离器,所述的气液分离器为t形,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端连接设有通风扇二,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出水端连接设有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末端位于配电室主体底部外侧,所述的通风扇一和通风扇二均位于箱体内侧面上,所述的箱体外侧面上设有散热风扇,所述的配电室主体上远离排水管的侧壁上设有智能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的智能控制器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摄像头、人体感应灯和散热除湿组件,所述的湿度传感器上方还设有通风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隔热层有效阻隔外界热量进入,屏蔽层防止外界对配电室内电磁信号干扰,增加摄像头实时监控配电室内情况,采用人体感应灯,减少能量损耗,节约能源,散热除湿组件简单有效控制配电室内温、湿度,由智能控制器集中控制,配合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的实时监测来进行控制设备的启停,避免持续开启散热除湿设备,造成能源损耗。

作为改进,所述的隔热层为橡塑海绵,具有细致的独立气泡结构,无空气对流,完全闭孔结构,绝热效果持久良好,材料与水汽完全隔绝,也有效防止外界湿气渗透。

作为改进,所述的屏蔽层为紫铜网,防腐耐用,避免电磁信号干扰。

作为改进,所述的人体感应灯至少设有四个,均匀分布在配电室主体内的顶部,为配电室内不同的工作区域提供照明,节约能耗。

作为改进,所述的摄像头设有两个,对角放置在配电室主体顶部,最大化摄像头监控角度,两摄像头配合无死角监控。

作为改进,所述的排水管末端设有滤网,防止鼠、虫进入。

作为改进,所述的箱体的上、下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便于配合散热风扇进行通风散热。

作为改进,所述的散热管为螺旋状盘绕,增加湿热空气在散热管内的流通路径,便于分离空气中的湿气。

作为改进,所述的通风口内设有过滤网,有效隔离灰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新型智能配电室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新型智能配电室智能控制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配电室主体,2、隔热层,3、屏蔽层,4、人体感应灯,5、摄像头,6、箱体,7、散热管,8、通风扇一,9、气液分离器,10、通风扇二,11、排水管,12、散热风扇,13、智能控制器,14、温度传感器,15、湿度传感器,16、通风口,17、滤网,18、通风孔,19、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图1-3,一种新型智能配电室,包括配电室主体1,所述的配电室主体1内层依次设有隔热层2和屏蔽层3,所述的配电室主体1内的顶部设有人体感应灯4和摄像头5,所述的配电室主体1侧壁上设有散热除湿组件,所述的散热除湿组件包括箱体6,所述的箱体6内设有散热管7,所述的散热管7的进气端连接设有通风扇一8,所述的散热管7的出气端连接设有气液分离器9,所述的气液分离器9为t形,所述的气液分离器9的出气端连接设有通风扇二10,所述的气液分离器9的出水端连接设有排水管11,所述的排水管11末端位于配电室主体1底部外侧,所述的通风扇一8和通风扇二10均位于箱体6内侧面上,所述的箱体6外侧面上设有散热风扇12,所述的配电室主体1上远离排水管11的侧壁上设有智能控制器13、温度传感器14和湿度传感器15,所述的智能控制器13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14、湿度传感器15、摄像头5、人体感应灯4和散热除湿组件,所述的湿度传感器15上方还设有通风口16。

所述的隔热层2为橡塑海绵,所述的屏蔽层3为紫铜网,所述的人体感应灯4至少设有四个,均匀分布在配电室主体1内的顶部,所述的摄像头5设有两个,对角放置在配电室主体1顶部,所述的排水管11末端设有滤网17,所述的箱体6的上、下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18,所述的散热管7为螺旋状盘绕,所述的通风口16内设有过滤网19。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摄像头5实时监控配电室内情况,温度传感器14和湿度传感器15实时监测配电室内空气状况,并向智能控制器13实时传输数据,当温度或湿度过高时,智能控制器13接受到来自温度传感器14或湿度传感器15的信号传输,开启散热除湿组件,湿热空气在通风扇一8的作用下进入散热管7,之后经气液分离器9分离出湿热空气中的水分从排水管11排出,干燥的冷空气从通风扇二10再次进入配电室内,散热风扇12的启动一方面配合通风口16和箱体6上的通风孔18使得配电室内空气流通,另一方面有效带走散热管7的热量,促进气液分离,当温、湿度恢复正常时,停止散热除湿组件。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配电室,包括配电室主体,所述的配电室主体内层依次设有隔热层和屏蔽层,所述的配电室主体内的顶部设有人体感应灯和摄像头,所述的配电室主体侧壁上设有散热除湿组件,所述的散热除湿组件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设有散热管,所述的散热管的进气端连接设有通风扇一,所述的散热管的出气端连接设有气液分离器,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端连接设有通风扇二,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出水端连接设有排水管,所述的箱体外侧面上设有散热风扇,所述的配电室主体上远离排水管的侧壁上设有智能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合理,智能调控配电室温、湿度,减少能耗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包兴钗;叶庆泽;袁志卫;杨欢;陈宝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昌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17
技术公布日:2019.0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