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充电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6548发布日期:2019-06-11 22:3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充电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充电宝通常不带有充电线,使用者在使用时还需要另行寻找充电线。部分移动充电宝设有充电线,但是充电线只是简单的插接到移动充电宝上,受到外力容易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充电线且充电线连接牢靠的移动充电宝。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移动充电宝,包括下盖、上盖、柔软的充电线,充电线设有相对的两侧面,充电线的一侧面设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一凸起、第二凸起沿充电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设有第一间隙;充电线的另一侧面设有第三凸起;下盖包括下底板和沿下底板的四周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沿下底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缺口;下底板上设有凸台,凸台设有上平面,上平面上设有夹紧凸起,夹紧凸起设置在第一缺口的内侧;上盖包括上底板和沿上底板的四周设置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沿上底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缺口;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卡扣连接,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形成通孔;充电线穿过通孔,第一凸起的顶面和上平面抵接,第三凸起的顶面和上底板抵接,第一间隙的底面和夹紧凸起的顶面抵接,第二凸起的顶面和第一缺口的底面抵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充电线和下盖、上盖的连接结构称为夹紧连接结构;共设有至少两根所述充电线,所有充电线与下盖、上盖的连接均采用夹紧连接结构;任意相邻的两个夹紧凸起之间设有夹紧间隙,夹紧间隙内均设有中间筋板,所述中间筋板均固定设置在第二缺口上;第二缺口还设有第一筋板、第二筋板,第一筋板与最左侧的充电线的左侧抵接,第二筋板与最右侧的充电线的右侧抵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底板的外侧面设有若干个容纳凹槽,容纳凹槽的数量等于充电线的数量,充电线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容纳凹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容纳凹槽的侧壁设有卡紧筋板,充电线在卡紧筋板处与容纳凹槽过盈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夹紧凸起的顶面上设有第一凹腔,上平面上设有第二凹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电源按钮,电源按钮沿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弹性条、按钮块、第二弹性条,第一弹性条、第二弹性条、按钮块的长度方向均沿上下方向设置,第一弹性条、第二弹性条均设有两端,第一弹性条、第二弹性条均具有弹性;第一弹性条的上端与按钮块的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条的下端与按钮块的右侧的下端固定连接;上底板上设有按钮通孔,按钮块设置在按钮通孔内,按钮块的厚度方向和上底板的厚度方向相同;上底板上与下底板相对的顶面称为内顶面,第一弹性条的下端和内顶面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条的上端和内顶面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弹性条、第二弹性条、按钮块一体成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按钮块的下方还设有连接柱,连接柱沿按钮块的厚度方向延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按钮块的侧面设有沿横向延伸的限位挡片,限位挡片与内顶面抵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和下底板平行设置,第二电路板和下底板平行设置,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在厚度方向上设有间隙,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下底板上与上底板相远离的顶面称为外顶面,外顶面整体呈矩形;外顶面上设有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关于外顶面的中心呈中心对称;第一电路板设有两端,第一电路板的一端和第一导电片连接,第一电路板的另一端和第二导电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三凸起,上盖将充电线压向下盖而实现压紧,再通过第一间隙的作用,使得充电线能够卡接在上盖和下盖上,实现牢固地连接且拆装方便。本实用新型用于移动充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充电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上盖后);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下盖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正面);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盖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背面);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正面);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背面);

图6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充电宝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省略其他内部构件);

图7是图6中A-A位置的剖视图(旋转90度后);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源按钮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是图8中B-B位置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充电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上盖和下盖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10,这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充电宝的实施例,具体地:

一种移动充电宝,包括下盖100、上盖200、柔软的充电线300,充电线300设有相对的两侧面,充电线300的一侧面设有第一凸起 311、第二凸起312,第一凸起311、第二凸起312沿充电线30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凸起311和第二凸起312之间设有第一间隙 321;充电线300的另一侧面设有第三凸起313;下盖100包括下底板110和沿下底板110的四周设置的第一侧壁120,第一侧壁120沿下底板110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侧壁120上设有第一缺口121;下底板110上设有凸台111,凸台111设有上平面122,上平面122上设有夹紧凸起112,夹紧凸起112设置在第一缺口121的内侧;上盖 200包括上底板210和沿上底板210的四周设置的第二侧壁220,第二侧壁220沿上底板210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二侧壁220上设有第二缺口221;第一侧壁120和第二侧壁220卡扣连接,第一缺口121和第二缺口221形成通孔;充电线300穿过通孔,第一凸起311的顶面和上平面122抵接,第三凸起313的顶面和上底板210抵接,第一间隙321的底面和夹紧凸起112的顶面抵接,第二凸起312的顶面和第一缺口121的底面抵接。上盖200和下盖100在卡扣连接时,上底板 210压住第三凸起313,从而压住充电线300;充电线300再通过第一凸起311压住凸台111,从而压住下盖100。夹紧凸起112设置在第一间隙321内,则充电线300被卡住,从而不会被往外拔脱。在该移动充电宝使用时,充电线300会经常受到摇摆,此时受力点转移到卡接处,则充电线更能经受多次摇摆而更耐用。若移动充电宝意外掉落,则瞬间冲力会作用在第一凸起311和第二凸起312,能更有效地保护移动充电宝。上述连接结构拆装方便,且连接牢靠,充电线300 及移动充电宝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充电线300和下盖100、上盖200 的连接结构称为夹紧连接结构;共设有至少两根所述充电线300,所有充电线300与下盖100、上盖200的连接均采用夹紧连接结构;任意相邻的两个夹紧凸起112之间设有夹紧间隙113,夹紧间隙113内均设有中间筋板222,所述中间筋板222均固定设置在第二缺口221 上;第二缺口221还设有第一筋板223、第二筋板224,第一筋板223 与最左侧的充电线300的左侧抵接,第二筋板224与最右侧的充电线的右侧抵接。通过增加充电线300的数量,可以方便多名使用者同时使用移动充电宝,或者不同的充电线300上设置不同的接口,可以适配更多地手机类型。通过设置中间筋板222、第一筋板223、第二筋板224,可以避免不同的充电线300之间的摩擦及粘连,也能很好的密封住充电线300之间的缝隙,防止异物进入充电宝内。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底板210的外侧面设有若干个容纳凹槽230,容纳凹槽230的数量等于充电线300的数量,充电线300 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容纳凹槽230内。在不使用充电线300时,则将充电线300放置在容纳凹槽230内,避免充电线300与外部物体发生缠绕而引起损伤,也能有效地减少移动充电宝整体占据的空间。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容纳凹槽230的侧壁设有卡紧筋板 231,充电线300在卡紧筋板231处与容纳凹槽230过盈配合。通过设置卡紧筋板231,充电线300能够有效地固定在容纳凹槽230内,避免充电线300掉到外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夹紧凸起112的顶面上设有第一凹腔118,上平面122上设有第二凹腔119。通过设置第一凹腔118、第二凹腔119,可减少下盖100使用的材料,减轻下盖100的重量,减少材料成本。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电源按钮400,电源按钮400 沿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弹性条410、按钮块430、第二弹性条420,第一弹性条410、第二弹性条420、按钮块430的长度方向均沿上下方向设置,第一弹性条410、第二弹性条420均设有两端,第一弹性条410、第二弹性条420均具有弹性;第一弹性条410的上端与按钮块430的左侧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条420的下端与按钮块430 的右侧的下端固定连接;上底板210上设有按钮通孔211,按钮块430 设置在按钮通孔211内,按钮块430的厚度方向和上底板210的厚度方向相同;上底板210上与下底板110相对的顶面称为内顶面,第一弹性条410的下端和内顶面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条420的上端和内顶面固定连接。现有的移动电源中,按钮通常是配合弹簧使用的,则按钮和弹簧占据的空间较大,不利于移动充电宝结构的精简。本实施例中,在按下按钮块430时,按钮块430带动第一弹性条410、第二弹性条420的末端向下移动,而第一弹性条410、第二弹性条420整体成条状因而末端下降最多。第一弹性条410、按钮块430、第二弹性条420并排设置,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电源按钮400占据的面积,同时高度上占据的空间也更小。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弹性条410、第二弹性条420、按钮块430一体成型。第一弹性条410、第二弹性条420、按钮块430 一体成型,可减去电源按钮400的装配环节,并有效降低电源按钮 400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按钮块430的下方还设有连接柱 431,连接柱431沿按钮块430的厚度方向延伸。当按钮块430距离电路板距离较远时,连接柱431可以减少该距离,使电源按钮400更好地实现接触的功能。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按钮块430的侧面设有沿横向延伸的限位挡片432,限位挡片432与内顶面抵接。通过设置限位挡片432,可避免按钮块430弹出到外侧。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电路板510、第二电路板520,第一电路板510和下底板110平行设置,第二电路板520和下底板110平行设置,第一电路板510和第二电路板520在厚度方向上设有间隙,第一电路板510和第二电路板520电性连接;下底板 110上与上底板210相远离的顶面称为外顶面,外顶面整体呈矩形;外顶面上设有第一导电片130和第二导电片140,第一导电片130和第二导电片140关于外顶面的中心呈中心对称;第一电路板510设有两端,第一电路板510的一端和第一导电片130连接,第一电路板 510的另一端和第二导电片140连接。通过设置双侧的第一电路板510 和第二电路板520的双层电路板结构,可有效减低单个电路板的复杂程度,并能够利用第一电路板510和第二电路板520之间的间隙提供更好的散热。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导电片130和第二导电片140可以让移动充电宝以头部或尾部进入充电装置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