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冷电机存油液位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3858发布日期:2019-07-27 10:4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冷电机存油液位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学领域,尤其涉及电机,特别涉及油冷电机的冷却技术,具体的是一种油冷电机存油液位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电机产品的功率密度以及电机与变速箱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更多的电机采用油冷替代水冷的冷却方式。对于油冷电机来说,油液与电机的接触情况,直接关系到冷却系统的工作情况,从而直接影响电机性能。因此在产品的前期工作与实际运行中,壳体内存油液位的控制,对电机的整机运行寿命和可靠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电机壳体内存油液面高度的控制,通常通过在电机壳体内设置传感器及复杂的冷却油进油出油管道,使得系统复杂度和制造成本都增加不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从壳体结构上实现对存油液位的精确控制,增加了在量产产品上实现电机浸油冷却的可行性,降低了电机冷却对整体冷却油路系统稳定程度的依赖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油冷电机存油液位控制装置,包括电机壳体、端盖和冷却油路,所述的电机壳体上设置有进油通道,所述的冷却油路与所述的进油通道连通,其中,所述的电机壳体和所述的端盖连接并围成一个存油腔,端盖的轴向沿水平方向设置,电机壳体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溢油口,端盖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溢油口,所述的第一溢油口与第二溢油口均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开口,第一溢油口与第二溢油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中,第一溢油口和第二溢油口均与所述的存油腔连通。

进一步地, 存油腔内设置有一个电机转子,所述的电机转子包括有一个转子轴,所述的转子轴的一端通过轴承结构与电机壳体连接,转子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结构与端盖连接并从端盖中心的轴孔伸出。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却油路及电机壳体上的进油通道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了解,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现有电机端盖及壳体结构上设置溢油口,没有增加额外的电机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在不依赖具有出油回油流量精确控制能力的设备的条件下,实现对壳体内存油液面的精确控制,还可以在系统油路出现供油不足造成冷却失效时,短时间内通过壳体内存油防止电机温度迅速上升,从而降低造成不可逆性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油冷电机存油液位控制装置,包括电机壳体2、端盖1、电机转子及冷却油路,其中,所述端盖1中心设置轴孔3,所述电机转子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电机壳体2内侧,另一端从所述轴孔3伸出,所述电机壳体2和所述端盖1围成存油腔,所述电机转子位于存油腔内,所述冷却油路通过所述电机壳体2上的进油通道与所述存油腔连通,所述电机壳体2上设置第一溢油口4且第一溢油口4为水平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开口,第一溢油口在电机壳体上的高度即为冷却方案中所设计的存油液位面,冷却油路工作时,冷却油液首先在存油腔内蓄积,当冷却油液达到设计的存油液位(即第一溢油口4)时,冷却油液流出电机壳体2返回至电机壳体2外回收室所连接的冷却油路中,水平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开口可将超出设计的存油液位高度的冷却油快速流出,确保存油液位面高度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端盖1上设置第二溢油口5,且所述第二溢油口5与所述溢油口4处于同一水平面高度,进一步确保存油液位面高度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溢油口5为水平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开口,使得超出设计的存油液位高度的冷却油可从第二溢油口5快速流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