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组件以及具备该电路板组件的电动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2590发布日期:2021-03-05 19:3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电路板组件以及具备该电路板组件的电动油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组件以及具备该电路板组件的电动油泵。


背景技术:

2.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电路板的逆变器部与电动泵一体化而形成的电动油泵。该电动油泵具有油泵部和逆变器部。逆变器部具有树脂制的逆变器壳体、收纳于逆变器壳体内的控制基板以及固定于逆变器壳体并覆盖控制基板的金属制的罩。
3.控制基板搭载有提供被卷绕于马达部的定子的绕组控制的电流的逆变器电路。逆变器壳体与罩之间安装有连接器端子,从而向搭载于控制基板的电子元件提供控制信号或电力。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921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8.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逆变器部中,供外部端子插入的连接器部突出地设置于比逆变器壳体的马达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端部。连接器部内设置有与控制基板电连接的连接器端子。因此,逆变器部因从逆变器壳体突出的连接器部而大型化。
9.另外,在将电动油泵固定于变速器的情况下,电动油泵设置于车辆的现有空间,因此在搭载方面的制约严格,从而要求小型化,以使得能够设置于各种搭载空间。尤其是,在逆变器部设置于电动油泵的情况下,要求进一步小型化。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将外部端子与控制基板连接的状态下能够实现逆变器部的小型化的电路板组件以及具备该电路板组件的电动油泵。
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2.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一实用新型为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组件具有:电路板;逆变器外壳,其具有收纳所述电路板的有底容器状的电路板收纳部;以及外部端子,其配置于所述电路板收纳部内,与所述电路板的宽度方向一侧端部连接,沿所述电路板收纳部的底面延伸,所述电路板具有供所述外部端子插入的连接孔部,所述连接孔部沿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逆变器外壳具有从所述电路板收纳部的所述底面朝向所述电路板的所述连接孔部这一侧突出的外部端子承受部,所述外部端子承受部具有贯通所述外部端子承受部的所述电路板这一侧的端部与所述逆变器外壳的底部之间的外部端子安装孔部,所述外部端子安装孔部具有:插入侧开口部,其在所述逆变器外壳的所述底部开口;以及突出侧开口部,其在所述外部端子承受部的所述电路板这一侧端部开口,所述突出侧开口部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连接孔部对置配置,所述外部端子从所述插入侧开口部插入所述外部端子安装孔部内,以所述外部端子的前端部从所述突出侧开口部突出并且插入所
述连接孔部的状态配置于所述外部端子安装孔部。
13.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二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动油泵,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油泵具有:上述的电路板组件;以及金属制的基板,其配置于所述逆变器外壳的所述底部,沿所述底部的底面扩展,该电动油泵设置有:马达部,其在相对于所述基板而与所述逆变器外壳这一侧相反的一侧具有以沿与所述基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以及泵部,其位于相对于所述马达部而与所述逆变器外壳这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轴向一侧,经由所述轴被所述马达部驱动从而排出油,所述马达部具有:转子,其固定于所述轴的轴向另一侧;定子,其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以及马达外壳,其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所述泵部具有:泵转子,其安装于从所述马达部向轴向一侧突出的所述轴;以及泵外壳,其具有收纳所述泵转子的收纳部,所述马达外壳为在所述逆变器外壳这一侧具有底部的有底筒状,所述马达外壳将所述逆变器外壳经由所述基板固定于所述逆变器外壳这一侧的所述底部。
14.实用新型效果
15.根据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一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在将外部端子与控制基板连接的状态下能够抑制逆变器部的大型化的电路板组件以及具备该电路板组件的电动油泵。
附图说明
16.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油泵的剖视图。
17.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外壳的剖视图。
18.图3是从后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外壳的俯视图。
19.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板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20.图5是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外部端子承受部的逆变器外壳的立体图。
21.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外部端子承受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路板组件和电动油泵进行说明。电路板组件设置于电动油泵,因此在电动油泵的说明中对电路板组件进行说明。而且,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和数量等不同。
23.另外,在附图中,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设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设为与图1 所示的电动油泵的短边方向平行的方向、即图1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设为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
24.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记为“后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记为“前侧”。另外,后侧和前侧仅是用于说明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或方向。而且,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 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θ方向)简称为“周向”。
25.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除了包括严格地沿轴向(z轴方向)延伸的情况,也包括沿相对于轴向在小于45
°
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除了包括严格地沿径向、即与轴向(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也包括
沿相对于径向在小于45
°
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26.[第一实施方式]
[0027]
<整体结构>
[0028]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油泵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油泵1具有马达部10、泵部40以及电路板组件70。马达部10和泵部40沿轴向配置。马达部10具有沿在轴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配置的轴11。泵部40位于马达部10的轴向一侧(前侧),并经由轴11被马达部10驱动而排出油。电路板组件70位于马达部 10的轴向另一侧(后侧),并经由基板77固定于马达部10。以下,对每个结构部件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9]
<马达部10>
[0030]
如图1所示,马达部10具有马达外壳13、转子20、轴11以及定子22。
[0031]
马达部10例如是内转子型的马达,转子20固定于轴11的外周面,定子22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
[0032]
(马达外壳13)
[0033]
马达外壳13具有定子保持部13a、逆变器保持部13b以及泵体保持部13c。马达外壳13是金属制的。马达外壳13为在电路板组件70侧具有底部13d的有底筒状。
[0034]
(定子保持部13a)
[0035]
定子保持部13a沿轴向延伸并在内部具有贯通孔13a1。贯通孔13a1内配置有马达部10的轴11、转子20以及定子22。定子保持部13a的内侧面与定子22的外侧面、即后述的铁芯背部22a的外侧面嵌合。由此,定子保持部13a收纳有定子22。
[0036]
(逆变器保持部13b)
[0037]
逆变器保持部13b是与定子保持部13a的后侧端部13b1连接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保持部13b具有定子保持部13a的后侧端部13b1以及从后侧端部13b1 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圆板状的底部13d。底部13d的中央部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马达部侧贯通孔13d1。从电路板组件70的前侧底部突出地设置的线圈端插入部76插入该马达部侧贯通孔13d1。线圈端插入部76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逆变器部侧贯通孔76a。逆变器部侧贯通孔76a使马达部10内与电路板组件70内连通。线圈端插入部76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0038]
马达外壳13的底部13d上载置有设置于电路板组件70的前侧端部的基板77,基板77焊接于底部13d。因此,电路板组件70固定于马达外壳13的底部13d。
[0039]
(泵体保持部13c)
[0040]
泵体保持部13c为前侧开口的筒状,并与定子保持部13a的前侧端连续地连接。泵体保持部13c内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孔部13c1。孔部13c1的内径具有稍大于后述的泵部40的泵体52的后侧的外径的尺寸。泵体52的后侧与孔部13c1的内侧面嵌合。
[0041]
泵体保持部13c的外侧面13c2具有沿径向突出的马达侧凸缘部13c3。马达侧凸缘部13c3与设置于后述的泵体52的泵侧凸缘部52a对置配置,并通过螺栓42a等固定部件42固定于泵侧凸缘部52a。由此,泵部40固定于马达外壳13。
[0042]
(转子20)
[0043]
转子20具有转子铁芯20a和转子磁铁20b。转子铁芯20a按照绕轴方向(θ方向) 包围轴11,并固定于轴11。转子磁铁20b固定于转子铁芯20a的沿着绕轴方向(θ方向)的外侧面。转子铁芯20a和转子磁铁20b与轴11一起旋转。另外,转子20也可以是在转子20的内部埋
入有永久磁铁的埋入磁铁型。与将永久磁铁设置于转子20 的表面的表面磁铁型相比,埋入磁铁型的转子20能够降低磁铁因离心力而剥离的可能性,另外,能够积极地利用磁阻扭矩。
[0044]
(定子22)
[0045]
定子22按照绕轴方向(θ方向)包围转子20,并使转子20绕中心轴线j旋转。定子22具有铁芯背部22a、齿部22c、线圈22b以及绝缘件(绕线架)22d。
[0046]
铁芯背部22a的形状是与轴11同心的圆筒状。齿部22c从铁芯背部22a的内侧面朝向轴11延伸。齿部22c设置有多个,并沿铁芯背部22a的内侧面的周向以均等的间隔配置。线圈22b设置于绝缘件(绕线架)22d的周围,通过卷绕导电线22e而形成。绝缘件(绕线架)19安装于各个齿部22c。
[0047]
(轴11)
[0048]
图1所示,轴11沿中心轴线j延伸并贯通马达部10。轴11的前侧(-z侧)从马达部10突出并向泵部40内延伸。轴11的后侧(+z侧)从转子20突出从而成为自由端。因此,转子20成为轴11的前侧被后述的滑动轴承45支承的悬臂支承的状态。
[0049]
(电路板组件70)
[0050]
电路板组件70具有逆变器外壳73和罩部90。
[0051]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外壳73的剖视图。图3是从后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逆变器外壳73的俯视图。逆变器外壳73是由树脂构成的一体成型品。如图2 和图3所示,逆变器外壳73是具有后侧开口并向前侧凹陷的电路板收纳部73a并向 x轴方向和y轴方向延伸的有底容器状。逆变器外壳73的电路板收纳部73a的前侧的端壁部73k设置有与中心轴线j同轴延伸的逆变器部侧贯通孔76a。该逆变器部侧贯通孔76a设置于从端壁部73k向轴向两侧延伸的筒状的壁部76b的内侧。壁部76b 的前侧比端壁部73k向前侧突出,并向设置于马达外壳13的底部13d的马达部侧贯通孔13d1内延伸。
[0052]
另一方面,壁部76b的后侧比端壁部73k向后侧延伸,并延伸至电路板收纳部 73a的轴向深度的大约一半的位置。而且,在壁部76b的后侧中的配置有汇流条保持架81的一侧的壁部76b设置有能够插入汇流条80的汇流条端子80a的切口部76b1。从马达部10延伸的线圈端22b1通过逆变器部侧贯通孔76a,并与汇流条端子80a连接。因此,线圈端22b1通过树脂制的壁部76b内,因此能够维持线圈端22b1的绝缘。
[0053]
汇流条保持架81和汇流条80是由树脂形成的一体成型品。如图3所示,在电路板收纳部73a内,汇流条保持架81相对于马达部10的轴11配置于与电路板75电连接的外部端子86侧的相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保持架81配置于比逆变器部侧贯通孔76a靠x轴方向左侧的位置。汇流条保持架81具有从后侧向前侧凹陷的凹状的保持架主体部81a以及从保持架主体部81a的一端侧端部比保持架主体部81a的两端宽度向外侧突出的固定部81b。保持架主体部81a以呈凹状凹陷的一侧的凹状端部81d朝向马达部10侧的方式配置于电路板收纳部73a内。
[0054]
如图2和图3所示,电路板收纳部73a的底部设置有向后侧突出的突出部95。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95在比逆变器部侧贯通孔76a靠x轴方向左侧的位置相对于中心轴线j设置于y轴方向一侧以及另一侧这两处。两个突出部95相对于中心轴线j在y轴方向正侧错开地配置。突出部95的后侧的前端部位于电路板收纳部73a 的轴向高度的大约一半的高度。突出部95设置有在前端部开口并向前侧延伸的内螺纹部95a。螺栓91a等固定部件91螺合于
该内螺纹部95a,从而紧固凸缘部81b2。
[0055]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板组件70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的逆变器外壳73的立体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逆变器外壳73具有从电路板收纳部73a的底面 73a1朝向电路板75的连接孔部75b侧突出的外部端子承受部73d。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收纳部73a的x轴方向右侧的底面73a1上设置有外部端子承受部73d。与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的后侧端部对置的电路板75设置有供外部端子86插入的连接孔部 75b。连接孔部75b沿电路板75的厚度方向(轴向)贯通。
[0056]
外部端子承受部73d具有贯通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的电路板侧(后侧)的端部 73d1与逆变器外壳73的底部73i之间的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外部端子安装孔部 73d2具有在逆变器外壳73的底部73i开口的插入侧开口部73d3以及在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的电路板侧端部开口的突出侧开口部73d4。突出侧开口部73d4与电路板75 的连接孔部75b对置配置。
[0057]
外部端子86从插入侧开口部73d3插入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内,并以外部端子86的前端部从突出侧开口部73d4突出并且插入连接孔部75b的状态配置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外部端子86具有端子主体部86a,该端子主体部86a保持外部缆线87的端部,并且电连接从端部延伸的导电体。端子主体部86a在后侧具有插入连接孔部75b的棒状端部86a1、与棒状端部86a1的前侧端部连接并向前侧延伸从而连接导电体的导电体连接部86a2以及覆盖于外部缆线87的端部并具有弹性的盖体部 86a3(例如,橡胶)。
[0058]
端子主体部86a为长方体状,在端子主体部86a的x轴方向右侧的侧面设置有止挡部86b。止挡部86b与设置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内的阶梯部73d5接触,防止外部端子86脱落。止挡部86b和阶梯部73d5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0059]
盖体部86a3为筒状,并在内侧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86a4。外部缆线87通过贯通孔86a4。在插入有盖体部86a3的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的内表面设置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73d6。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73d6设置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的内表面的前侧。盖体部86a3的外侧面具有与突起部73d6嵌合的卡定凹部 86a5。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的内表面和盖体部86a3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具有凹部和凸部双方的凹凸部。在外部端子86的盖体部86a3插入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内的状态下,突起部73d6与卡定凹部86a5嵌合,从而外部端子86 配置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内。
[0060]
外部端子86具有止挡部86b,该止挡部86b设置于外部端子86的侧面,并随着向外部端子86与连接孔部75b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前进而向径向外侧倾斜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止挡部86b设置于端子主体部86a的x轴方向右侧的侧面。止挡部86b能够弹性变形。例如,止挡部86b是金属制的。
[0061]
突出地设置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的内表面的阶梯部73d5为立方体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阶梯部73d5设置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的轴向的中间位置。在阶梯部73d5中,在外部端子86插入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内的状态下,与阶梯部73d5 的径向内侧的前端部对置的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的内表面与阶梯部73d5的前端部之间的距离x大于外部端子(端子主体部86a)的厚度w(x轴方向的宽度),并且止挡部86b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与阶梯部73d5的突出侧开口部73d4侧(后侧)的面 73d7对置配置。因此,在将外部端子86插入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时,外部端子 86的端子主体部86a能够通过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中
的比阶梯部73d5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0062]
如图5所示,外部端子承受部73d在比阶梯部73d5靠突出侧开口部73d4侧的侧面具有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连通的切口部73d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x轴方向正侧朝向负侧观察时,切口部73d8为长方形状。切口部73d8的轴向长度具有从阶梯部73d5的后侧的面73d7到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的后侧的端部73d1为止的长度。而且,切口部73d8的y轴方向长度具有与阶梯部73d5的y轴方向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而且,在从突出侧开口部73d4侧朝向插入侧开口部73d3观察外部端子承受部 73d时,即从后侧朝向前侧观察外部端子承受部73d时,如图6所示,阶梯部73d5 配置于如下位置:在该位置,阶梯部73d5的突出侧开口部73d4侧的面73d7经由切口部73d8露出,并且该位置不与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的具有突出侧开口部73d4的电路板侧的端部73d1重叠。即,阶梯部73d5的x轴方向左侧的面与端部73d1的x轴方向右侧的面之间设置有间隙73d9。
[0063]
在将外部端子86从这样构成的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的插入侧开口部73d3插入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内时,如图4所示,在外部端子86的前端部从突出侧开口部 73d4突出并且插入连接孔部75b的状态下,外部端子86配置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 73d2。
[0064]
电路板75输出马达输出信号。如图1所示,电路板75配置于电路板收纳部73a 的后侧,并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75沿与轴向垂直的 x轴方向延伸。电路板75的前侧的侧面(前侧面75a)设置有未图示的印刷布线。而且,电路板75的前侧面75a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通过使用铜嵌体基板作为电路板75,能够经由罩部对由未图示的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0065]
如图1所示,逆变器外壳73在前侧具有基板77。基板77是金属制的,并沿逆变器外壳73的前侧的底面73e延伸。基板77具有大于逆变器外壳73的前侧的底面73e的相似形状,并覆盖底面73e。
[0066]
在相对于基板77而与逆变器外壳73侧相反的一侧(前侧)设置有马达部10,该马达部10具有以沿与基板77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11。而且,在相对于马达部10而与逆变器外壳73侧相反的一侧(前侧)设置有泵部40,该泵部40经由轴11被马达部10驱动而排出油。
[0067]
马达外壳13为在电路板组件70侧具有底部13d的有底筒状。马达外壳13将逆变器外壳73经由基板77固定在电路板组件70侧的底部13d。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焊接在马达外壳13的底部13d固定基板77,并经由螺栓74a等固定部件74将逆变器外壳73的底部13d固定于基板77。
[0068]
如图4所示,基板77在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的插入侧开口部73d3对置的位置具有连通孔部77d。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的插入侧开口部73d3侧具有通过连通孔部77d并向基板77的轴向一侧延伸的延长部73d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盖体部86a3插入延长部73d10,盖体部86a3的前侧从延长部73d10的前侧端部突出。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外部缆线87与马达外壳13的底部13d之间的距离,从而外部缆线87的绝缘性得到确保。
[0069]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逆变器外壳73的底部73i具有将底部73i固定于基板 77的金属制的固定部件74,固定部件74与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相邻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制的螺栓74a与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相邻地配置,螺栓74a贯通逆变器外壳73的底部13d并紧固于基板77。因此,能够经由螺栓74a将逆变器外壳73 牢固地固定于基板77。
[0070]
另外,基板77的设置有连通孔部77d的一侧的基板77的侧端部设置有支承部 77e,该支承部77e随着向轴向一侧前进而向径向外侧倾斜地延伸。支承部77e支承与外部端子86电连接的外部缆线87。外部缆线87例如沿支承部77e延伸,并通过绳、捆扎带等固定于支承部77e。而且,也可以在支承部77e设置孔部并将外部缆线 87卡挂于孔部。
[0071]
<泵部40>
[0072]
如图1所示,泵部40位于马达部10的轴向一侧,详细而言位于前侧(-z侧)。泵部40经由轴11被马达部10驱动。泵部40具有泵转子47和泵外壳51。泵外壳51 具有泵体52和泵罩57。以下,对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0073]
(泵体52)
[0074]
泵体52在马达部10的前侧(-z侧)固定于马达外壳13的前侧(-z侧)内。泵体52具有从后侧(+z侧)的面向前侧(-z侧)凹陷的凹部54。凹部54内收纳有密封部件59。泵体52具有收纳部53,该收纳部53收纳泵转子47并具有侧面和位于泵部40的后侧(+z侧)的底面。收纳部53向前侧(-z侧)开口,并向后侧(+z侧) 凹陷。收纳部53的从轴向观察的形状为圆形状。
[0075]
泵罩57从前侧(-z侧)覆盖泵体52,由此在与泵体52之间设置收纳部53。泵体52的后侧的外侧面52b设置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环状的凹部60。密封部件61(例如,o型环)插入该凹部60。
[0076]
泵体52具有沿中心轴线j贯通的贯通孔55。贯通孔55的轴向两端开口,并供轴11通过,后侧(+z侧)的开口在凹部54开口,前侧(-z侧)的开口在收纳部53 开口。贯通孔55作为将轴1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滑动轴承45发挥功能。
[0077]
泵体52的径向外侧端部设置有泵侧凸缘部52a。泵侧凸缘部52a沿周向具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0078]
(泵罩57)
[0079]
如图1所示,泵罩57具有安装于泵体52的前侧的泵罩主体部57a和从泵罩主体部57a的径向一侧端部朝向马达部10侧延伸的泵罩臂部57b。
[0080]
泵罩主体部57a的径向外侧端部设置有泵罩侧凸缘部57a1。泵罩侧凸缘部57a1 沿周向具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泵罩侧凸缘部57a1设置有能够供螺栓42a螺合的内螺纹。
[0081]
马达侧凸缘部13c3和泵侧凸缘部52a以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泵罩侧凸缘部57a1上,通过马达侧凸缘部13c3和泵侧凸缘部52a的螺栓42a紧固于设置于泵罩侧凸缘部 57a1的内螺纹,由此能够将马达部10固定于泵部40。
[0082]
泵罩臂部57b从泵罩主体部57a的径向一侧的外侧端部沿马达外壳13的外侧面 13e向马达部10的后侧延伸。泵罩臂部57b形成为长方体状,并且刚性被强化。泵罩臂部57b的后侧端部具有固定的泵固定部65。在本实施方式中,泵固定部65例如固定于变速器。泵固定部65为箱状,并具有沿y轴方向贯通的固定孔部65a。螺栓等固定部件插入该固定孔部65a,泵固定部65牢固地固定于变速器等固定对象物。
[008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收纳泵转子47的收纳部53设置于泵体52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收纳部53也可以设置于泵罩57。
[0084]
(泵转子47)
[0085]
泵转子47安装于轴11。更详细而言,泵转子47安装于轴11的前侧(-z侧)。泵转子47具有安装于轴11的内转子47a以及包围内转子47a的径向外侧的外转子47b。内转子47a为圆
环状。内转子47a是在径向外侧面具有齿的齿轮。
[0086]
内转子47a固定于轴11。更详细而言,轴11的前侧(-z侧)的端部压入内转子 47a的内侧。内转子47a与轴11一起绕轴(θ方向)旋转。外转子47b为包围内转子 47a的径向外侧的圆环状。外转子47b是在径向内侧面具有齿的齿轮。
[0087]
内转子47a与外转子47b彼此啮合,并通过内转子47a旋转而外转子47b旋转。即,泵转子47通过轴11的旋转而旋转。换句话说,马达部10与泵部40具有相同的旋转轴。由此,能够抑制电动油泵1在轴向上大型化。
[0088]
另外,通过内转子47a和外转子47b旋转,内转子47a与外转子47b的啮合部分之间的容积发生变化。容积减少的区域成为加压区域,容积增加的区域成为负压区域。泵转子47的负压区域的前侧(-z侧)配置有吸入端口。而且,泵转子47的加压区域ap的前侧(-z侧)配置有排出端口。在这里,从设置于泵罩57的吸入口57c吸入收纳部53内的油收纳于内转子47a与外转子47b之间的容积部分,并送至加压区域。然后,油通过排出端口并从设置于泵罩57的排出口57d排出。
[0089]
<电路板组件70和电动油泵1的作用/效果>
[0090]
接着,对电路板组件和电动油泵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动油泵1的马达部10驱动时,马达部10的轴11旋转,从而外转子47b也伴随着泵转子 47的内转子47a的旋转而旋转。泵转子47旋转时,从泵部40的吸入口57c抽吸的油在泵部40的收纳部53内移动,并通过排出端口从排出口57d排出。
[0091]
(1)在这里,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路板组件70的外部端子86从插入侧开口部73d3插入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内,以外部端子86的前端部从突出侧开口部73d4突出并且插入连接孔部75b的状态,配置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因此,仅通过将外部端子86插入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就能够将外部端子86与电路板 75电连接。因此,与将具有外部端子86的外部连接器和与电路板75电连接的内部连接器连接起来,而将外部端子86与电路板75电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和成本,另外,能够实现电路板组件70和电动油泵的小型化。
[0092]
(2)另外,在外部端子86插入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内的状态下,突起部73d6 与卡定凹部86a5嵌合,从而外部端子86配置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内。因此,能够在将外部端子86插入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内的状态下,将外部端子86配置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
[0093]
(3)另外,外部端子86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止挡部86b,止挡部86b随着向与连接孔部75b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前进而向径向外侧倾斜地延伸。因此,在将外部端子86插入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时,止挡部86b发生弹性变形而通过阶梯部73d5,从而外部端子86与电路板75连接。另一方面,止挡部86b通过阶梯部73d5后,止挡部86b返回原来的状态并成为打开的状态,止挡部86b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配置于与阶梯部73d5的突出侧开口部73d4侧的面73d7对置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外部端子86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拔出的危险。
[0094]
(4)另外,逆变器外壳73为由树脂构成的一体成型品,在从突出侧开口部73d4 侧朝向插入侧开口部73d3观察外部端子承受部73d时,阶梯部73d5配置于如下位置:在该位置,阶梯部73d5的突出侧开口部73d4侧的面73d7经由切口部73d8露出,并且该位置不与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的具有突出侧开口部73d4的电路板75侧的端部 73d1重叠。因此,在用于
一体成型的模具的一部分配置于阶梯部73d5的周边的情况下,如果阶梯部73d5位于与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的电路板75侧的端部73d1重叠的位置,则无法将模具的一部分配置于阶梯部73d5的周边,从而逆变器外壳73无法实现由树脂构成的一体成型。因此,通过阶梯部73d5配置于不与外部端子承受部73d 的电路板75侧的端部73d1重叠的位置,能够实现由树脂构成的逆变器外壳73的一体成型。
[0095]
(5)另外,逆变器外壳73经由金属制的基板77固定于马达部10的马达外壳 13。因此,在从马达部10等传递的振动经由基板77传播至逆变器外壳73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传播至逆变器外壳73的振动的增大。而且,外部端子86配置于设置于逆变器外壳73的外部端子承受部73d内,从而能够实现逆变器外壳73的小型化,因此也能够使具有逆变器外壳73的电动油泵1小型化。
[0096]
(6)另外,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的插入侧开口部73d3侧具有通过连通孔部77d 并向基板77的轴向一侧延伸的延长部73d10,因此能够防止外部缆线87与金属制的基板77接触的危险,从而能够维持外部缆线87的绝缘性。
[0097]
(7)另外,固定部件74与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相邻地配置。在将金属制的固定部件74配置于外部端子86附近时,在外部端子86和固定部件74之间的距离小于能够确保绝缘的绝缘距离的情况下,难以确保外部端子86的绝缘性。然而,外部端子承受部73d是树脂制的,外部端子86插入外部端子承受部73d,因此外部端子86的绝缘性得以保持。因此,即使将固定部件74与外部端子承受部73d相邻地配置,也能够确保外部端子86的绝缘性。因此,能够使逆变器外壳73的小型化变得容易。
[0098]
(8)另外,基板77的设置有连通孔部77d的一侧的侧端部设置有支承部77e,支承部77e支承与外部端子86电连接的外部缆线87。因此,能够通过支承部77e支承从安装于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2的外部端子86延伸的外部缆线87。
[0099]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和主旨,与此同时,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和其均等的范围内。
[0100]
本申请主张基于作为在2017年8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的日本特愿 2017-167986号的优先权,并引用该日本专利申请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0101]
标号说明
[0102]
1:电动油泵;10:马达部;11:轴;13:马达外壳;13d:底部;20:转子;22:定子;40:泵部;47:泵转子;51:泵外壳;70:逆变器部;73:逆变器外壳;73a:电路板收纳部;73a1:底面;73d:外部端子承受部;73d1:端部;73d2:外部端子安装孔部;73d3:插入侧开口部;73d4:突出侧开口部;73d5:阶梯部;73d6:突起部;73d7:面;73d8:切口部;74:固定部件;75:电路板;77:基板;77d:连通孔部;77e:支承部;86:外部端子;86a5:卡定凹部;86b:止挡部;j:中心轴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