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9295发布日期:2019-12-04 00:2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106059196b公开了一种散热快的电机,包括定子、套设于定子内的转子和穿设于转子上的转轴,还包括相互适配的套设于定子上的壳端面上开有通气孔的壳体和中心设有定位安装孔柱的底座,底座的外侧架设有电路板,转轴上位于壳端面的外侧固设有引流风扇,定子外上塑封有塑封体,塑封体朝向底座一侧的端面上一体连接地设有一圈贴靠于所述壳体侧壁面设置的塑封加强连接圈,电路板后端气流通过电路板以及底板上的通气孔送入电机内,同样电路板与底板之间的气流通过底板上的通气孔送入电机内,然后吸收电机内的热量,再经倾斜加强置孔槽壁的通气孔被快速导出电机,该专利虽然整个电机整体性强,结构紧凑,拆装方便,成本低,强度高,稳定性好,噪音低,但是通过气孔进行散热,散热效果不好。

现有的电机在长时间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对电机造成损坏,目前很多散热方式为风冷或者水冷对电机表面进行散热,但是水冷散热时冷媒流动性较小,散热效果差且电机工作还会剧烈震动,也会对电机造成损害,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包括电机主体、散热外壳和底座,所述电机主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水套,所述电机主体通过散热水套固定连接在散热外壳内部,所述电机主体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一端穿过散热外壳侧壁向外延伸,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一端穿过散热水套侧壁延伸至散热外壳内部,所述散热水套置于散热外壳内部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冷媒抽放组件,所述第二驱动轴置于散热外壳内部的杆壁上连接有往复机构,所述往复机构远离第二驱动轴的一端与冷媒抽放组件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轴远离电机主体的一端连接有散热组件,所述底座顶部连接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远离底座的一端与散热外壳外壁相连,所述散热外壳靠近底座的侧壁上活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散热外壳的一端通过滑块与底座顶部滑动相连,所述滑块远离推杆的一端连接有散气组件,所述散气组件通过抽气管与散热外壳侧壁相连。

优选的,所述冷媒抽放组件包括液体箱,所述液体箱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置于液体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板,所述液体箱侧壁上插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一端穿过散热水套侧壁延伸至散热水套内部。

优选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双向凸轮和滚球,所述双向凸轮连接在第二驱动轴置于散热外壳内部的外壁上,所述滚球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杆远离液体箱的一端上,所述双向凸轮与滚球相抵,所述第一滑杆位于滚球与支撑板侧壁之间的杆壁上套接有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扇叶,所述扇叶通过转杆活动连接在散热外壳内侧壁上,所述第二驱动轴外壁上套接有第一带轮,所述转杆外壁上套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支撑外壳,所述支撑外壳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部,所述支撑外壳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橡胶垫,所述减震橡胶垫与散热外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外壳底壁与减震橡胶垫底部之间连接有减震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减震支撑柱包括支撑筒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在支撑筒内部,所述支撑杆底部与支撑筒底部内壁之间连接有压力弹簧。

优选的,所述散气组件包括气箱,所述气箱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远离气箱的一端与滑块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置于气箱内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二滑杆位于气箱与滑块侧壁之间的杆壁上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气箱侧壁上插接有抽气管和出气管。

优选的,所述抽气管和出气管外壁上均连接有单向阀,且所述抽气管和出气管为软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轴置于散热水套内部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叶。

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电机降温减震机构,当电机主体工作时会带动第二驱动轴转动,第二驱动轴带动往复机构工作,往复机构则会通过冷媒抽放组件将散热水套内部的冷却液抽出再压回去,提高冷却液的热交换速率,第二驱动轴再带动散热组件对散热外壳内部进行散热,第二驱动轴还会带动搅拌叶对散热水套内部的冷却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液体流动速度,从而提高热交换速度,当电机主体工作产生振动时,会带动推杆向下压动而带动滑块移动,滑块则会带动散气组件将散热外壳内部的热气排出,进一步对电机主体进行散热,与散热外壳侧壁相连的缓冲组件会对电机主体提供一个缓冲力,避免电机主体受到损坏从而使电机主体在减震的同时还可以加快冷却液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2、该电机降温减震机构,第二驱动轴转动会对带动与其相连的双向凸轮转动,双向凸轮会带动与其相抵的滚球移动,滚球则会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滑杆移动,第一弹簧便于实现第一滑杆复位,从而使第一滑杆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活塞板来回移动,将散热水套内部的冷水也吸到液体箱内部再压回散热水套内部,从而加快冷却液的热交换效率,提高电机主体的散热效率。

3、该电机降温减震机构,第二驱动轴转动会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则会通过皮带带动第二带轮转动,第二带轮再带动转杆转动从而带动扇叶转动对散热外壳内部进行散热。

4、该电机主体降温减震机构,电机振动会下压减震橡胶垫,减震橡胶垫会挤压支撑杆,支撑杆会挤压压力弹簧,并会在压力弹簧的反作用力下回压支撑杆从而使电机主体上下小幅度的缓冲,避免电机振动过大而受损,推杆通过滑块挤压第二滑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使第二滑杆可以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二活塞板来回滑动,通过抽气管将散热外壳内部的热气抽出,通过出气管排出,从而进一步对电机主体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往复机构与冷媒抽放组件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散气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减震支撑柱内部示意图。

图中:1、电机主体;101、第一驱动轴;102、第二驱动轴;2、底座;201、滑槽;3、散热水套;4、散热外壳;5、双向凸轮;6、滚球;7、第一滑杆;8、第一弹簧;9、支撑板;10、液体箱;1001、水管;11、第一活塞板;12、搅拌叶;13、第一带轮;14、第二带轮;15、皮带;16、转杆;17、扇叶;18、支撑外壳;19、减震橡胶垫;20、减震支撑柱;2001、支撑筒;2002、支撑杆;2003、压力弹簧;21、推杆;22、滑块;23、气箱;2301、抽气管;2302、出气管;24、第二滑杆;25、第二弹簧;26、第二活塞板;27、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包括电机主体1、散热外壳4和底座2,电机主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水套3,电机主体1通过散热水套3固定连接在散热外壳4内部,电机主体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轴101和第二驱动轴102,第一驱动轴101的一端穿过散热外壳4侧壁向外延伸,第二驱动轴102的一端穿过散热水套3侧壁延伸至散热外壳4内部,散热水套3置于散热外壳4内部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支撑板9,支撑板9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冷媒抽放组件,第二驱动轴102置于散热外壳4内部的杆壁上连接有往复机构,往复机构远离第二驱动轴102的一端与冷媒抽放组件相连,第二驱动轴102远离电机主体1的一端连接有散热组件,底座2顶部连接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远离底座2的一端与散热外壳4外壁相连,散热外壳4靠近底座2的侧壁上活动连接有推杆21,推杆21远离散热外壳4的一端通过滑块22与底座2顶部滑动相连,滑块22远离推杆21的一端连接有散气组件,散气组件通过抽气管2301与散热外壳4侧壁相连;

第二驱动轴102置于散热水套3内部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2;

当电机主体1工作时会带动第二驱动轴102转动,第二驱动轴102带动往复机构工作,往复机构则会通过冷媒抽放组件将散热水套3内部的冷却液抽出再压回去,提高冷却液的热交换速率,第二驱动轴102再带动散热组件对散热外壳4内部进行散热,第二驱动轴102还会带动搅拌叶12对散热水套3内部的冷却液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液体流动速度,从而提高热交换速度,当电机主体1工作产生振动时,会带动推杆21向下压动而带动滑块22移动,滑块22则会带动散气组件将散热外壳4内部的热气排出,进一步对电机主体1进行散热,与散热外壳4侧壁相连的缓冲组件会对电机主体1提供一个缓冲力,避免电机主体1受到损坏从而使电机主体1在减震的同时还可以加快冷却液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实施例2:

参照图4,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冷媒抽放组件包括液体箱10,液体箱10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7,第一滑杆7置于液体箱10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板11,液体箱10侧壁上插接有水管1001,水管1001的一端穿过散热水套3侧壁延伸至散热水套3内部;

往复机构包括双向凸轮5和滚球6,双向凸轮5连接在第二驱动轴102置于散热外壳4内部的外壁上,滚球6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杆7远离液体箱10的一端上,双向凸轮5与滚球6相抵,第一滑杆7位于滚球6与支撑板9侧壁之间的杆壁上套接有第一弹簧8;

第二驱动轴102转动会对带动与其相连的双向凸轮5转动,双向凸轮5会带动与其相抵的滚球6移动,滚球6则会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滑杆7移动,第一弹簧8便于实现第一滑杆7复位,从而使第一滑杆7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活塞板11来回移动,将散热水套3内部的冷水也吸到液体箱10内部再压回散热水套3内部,从而加快冷却液的热交换效率,提高电机主体1的散热效率。

实施例3:

参照图2-3,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散热组件包括扇叶17,扇叶17通过转杆16活动连接在散热外壳4内侧壁上,第二驱动轴102外壁上套接有第一带轮13,转杆16外壁上套接有第二带轮14,第一带轮13与第二带轮14之间通过皮带15传动连接;

第二驱动轴102转动会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带轮13转动,第一带轮13则会通过皮带15带动第二带轮14转动,第二带轮14再带动转杆16转动从而带动扇叶17转动对散热外壳4内部进行散热。

实施例4:

参照图5-6,一种电机降温减震机构,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缓冲组件包括支撑外壳18,支撑外壳18固定连接在底座2顶部,支撑外壳18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橡胶垫19,减震橡胶垫19与散热外壳4侧壁相连,支撑外壳18底壁与减震橡胶垫19底部之间连接有减震支撑柱20;

减震支撑柱20包括支撑筒2001和支撑杆2002,支撑杆2002滑动连接在支撑筒2001内部,支撑杆2002底部与支撑筒2001底部内壁之间连接有压力弹簧2003;

散气组件包括气箱23,气箱23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24,第二滑杆24远离气箱23的一端与滑块22侧壁固定连接,第二滑杆24置于气箱23内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活塞板26,第二滑杆24位于气箱23与滑块22侧壁之间的杆壁上套接有第二弹簧25,气箱23侧壁上插接有抽气管2301和出气管2302;

抽气管2301和出气管2302外壁上均连接有单向阀27,且抽气管2301和出气管2302为软管;

底座2顶部开设有滑槽201,滑块22滑动连接在滑槽201内部;

电机主体1振动会下压减震橡胶垫19,减震橡胶垫19会挤压支撑杆2002,支撑杆2002会挤压压力弹簧2003,并会在压力弹簧2003的反作用力下回压支撑杆2002从而使电机主体1上下小幅度的缓冲,避免电机主体1振动过大而受损,推杆21通过滑块22挤压第二滑杆24,在第二弹簧25的作用下使第二滑杆24可以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二活塞板26来回滑动,通过抽气管2301将散热外壳3内部的热气抽出,通过出气管2302排出,从而进一步对电机主体1进行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