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源的电池更换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5868发布日期:2019-11-25 23:09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电源的电池更换载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更换的运输载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移动电源的电池更换载体,旨在解决移动电池模组的运输和充电问题。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源的供电系统中,电池组作为可移动、且需要更换的重要部件,电池更换后的运输和充电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做法是将需要充电的电池回收后,运输到可以充电的指定位置,再将电池组取下放置充电设备附近,完成充电。现有技术的做法需要将电池多次移动,存在不安全且运输费用较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的电池更换载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电源的电池更换载体,包括多个充电模块,所述多个充电模块放置在运输载体上,每个充电模块包括充电舱、电池舱,所述电池舱装载了多个需要充电的电池模组,所述每个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通讯快速连接公头、第一大电流快速连接器和第二大电流快速连接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分别与电池组、通讯快速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大电流快速连接器、第二大电流快速连接器分别与电池组的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不同的电池模组之间通过通讯快速接头进行通讯连接,所述第一大电流快速连接器、第二大电流快速连接器与充电舱连接,充电舱具有与外部充电桩连接的充电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运输载体为具有移动功能的运输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运输载体为配送船。

进一步的,所述运输载体为移动车。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固定于电池组顶部,所述通讯快速连接公头固定在电池组底部,所述第一大电流快速连接器和第二大电流快速连接器固定在电池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组包括:若干电池,所述电池与电池通过导电体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塑料支架,所述塑料支架将电池固定在支架内部,塑料支架与电池一一对应,塑料支架重叠堆放。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快速连接公头为4芯通讯快速连接公头。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长方体铝合金壳体,所述长方体铝合金壳体侧面为可拆卸端板,所述可拆卸端板与壳体的装配面采用防水硅胶密封,所述电池组通过螺栓固定在可拆卸端板上;所述长方体外壳底部还设有开口,用于讯通连接器、第一大电流连接器和第二大连接器与外部快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铝制拉手,所述铝制拉手通过螺栓装配在铝合金壳体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需要充电的电池模组统一回收于运输载体电池舱中,在运输载体中进行直接充电,省去了电池模组的的二次移动。实现了电池模组的快速充电、及时运输和配送。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舱包括本体,以及设于本体内的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所述一次回路包括专用充电座,所述专用充电座上电连接有正极充电线路和负极充电线路,正极充电线路和负极充电线路上均设有继电器;

所述二次回路包括bms控制板、显示屏和双供电源,所述bms控制板分别与显示屏、双供电源和各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电连接,且bms控制板连接有电压检测传感器和电流检测传感器且两者分别检测所述一次回路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所述bms控制板设有第一can端和第二can端且两者分别与专用充电座和待充电电池模组通信。

同时通过对充电舱的设计,解决了电池模组的充电问题,实现了利用公共充电设施也能为为非车载电池充电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电池更换载体的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电池更换载体的电池舱和电池模组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舱的本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移动电源的电池更换载体,包括多个充电模块,所述多个充电模块放置在运输载体上,图1中充电舱100和电池舱200组成一个充电模块,同理充电舱101和电池舱201、充电舱102和电池舱202、充电舱103和电池舱203、充电舱104和电池舱204分别组成一个充电模块,每个充电模块包括充电舱(100、101、102、103、104)、电池舱(200、201、202、203、204),所述电池舱装载了多个需要充电的电池模组,所述每个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3、电池管理系统2、通讯快速连接公头5、第一大电流快速连接器6和第二大电流快速连接器7,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分别与电池组3、通讯快速接头连接5,所述第一大电流快速连接器6、第二大电流快速连接器7分别与电池组的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不同的电池模组之间通过通讯快速接头5进行通讯连接,通讯快速连接器实现与其他模组的通讯连接和信息交换,所述第一大电流快速连接器6、第二大电流快速连接器7与充电舱连接,实现电流的输入输出,充电舱具有与外部充电桩连接的充电接口。上述方案只需要将待充电电池模组放置于电池舱中,然后将运输载体行驶到充电设施附近,通过充电桩即可实现为电池组充电。无需再将电池进行二次移动,省时,省力,解决了移动电池组多次搬运问题。

优选地,所述运输载体为配送船,或者为移动车。本方案一个关键点是实现待充电电池模组通过运输载体实现快速、方便充电。不仅是在陆地之上,而且在海上的充电电池,该方案的特点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海上采用配送船,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运输到可以充电的充电桩进行充电。

优选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固定于电池组顶部,所述通讯快速连接公头固定在电池组底部,所述第一大电流快速连接器和第二大电流快速连接器固定在电池组底部。上述结果实现了电池模组内部的合理空间布局。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包括:若干电池,所述电池与电池通过导电体串联。多个电池配合相应的导电体串联,将串联之后的电池组的正负极分别接至第一大电流快速连接器6和第二大电流快速连接器7,达到能量快速的要求。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塑料支架4,所述塑料支架4将电池固定在支架内部,塑料支架4与电池一一对应,塑料支架重叠堆放。塑料支架的材料采用防火等级达到v0的可拓展塑料支架。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长方体铝合金壳体1,所述长方体铝合金壳体1侧面为可拆卸端板,所述可拆卸端板与壳体的装配面采用防水硅胶密封,所述电池组通过螺栓固定在可拆卸端板上;所述长方体外壳底部还设有开口,用于讯通连接器、第一大电流连接器和第二大连接器与外部快速连接。其次,可以在长方体壳体设置铝制拉手,所述铝制拉手9通过螺栓装配在铝合金壳体顶部。该壳体的设置,可以将多个电池模组规则的放入到电池舱中,拉手的设置可以方便充电舱的提取。为了在运输过程中达到减震目的,所述壳体底部还设有橡胶垫8。

电池模组的实现原理:因为壳体底部设有开口的特定设计,通讯连接器和大电流连接器可以直接通过壳体底部的开口与外部进行连接。模组放置到设定位置时,模组的大电流连接器即与外部导体之间实现连接,通讯连接器与对应的母头实现连接,从而实现了模组与外部之间电气方面的快速连接,同时该电池模组能够通过铝合金壳体实现快速热传递。

优选地,充电舱的实现结构为:

充电舱包括如图4所示的本体,以及本体内的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一次回路主要是通过充电桩对对应电池舱中的电池模组进行充电,二次回路主要是通过对一次回路的各项运行数据、电池模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对一次回路的通断进行自动切换。所述一次回路包括专用充电座,所述专用充电座与公共设施中充电桩的充电枪插接连通以实现充电桩的物理连接,其属于现有的充电配件,专用充电座上电连接有正极充电线路和负极充电线路,正极充电线路和负极充电线路上分别设有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的状态切换即可实现待充电的电池模组与充电桩之间充电电路通断状态的切换,正极充电线路和负极充电线路分别与电池模组的第一大电流快速连接器6、第二大电流快速连接器7连接,以实现对电池模组充电。

所述二次回路包括bms控制板、显示屏和双供电源,所述bms控制板上装载有bms充电管理系统,本实施例可采用abms-ev03系列锂电池管理系统,bms充电管理系统为现有成熟的软件,此处不再赘述。bms控制板分别与显示屏、双供电源、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的控制端电连接,且bms控制板连接有电压检测传感器和电流检测传感器且两者分别检测所述一次回路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所述bms控制板设有第一can端和第二can端且两者分别与专用充电座和待充电的电池模组通信,专用充电座与充电桩的can端子连通,而电池模组也是预留有can端子的,can端子主要是用于对电池模组或充电桩进行数据通信的,确认双边均满足充电条件后,通过控制一次回路的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闭合,实现充电桩为待充电的电池模组进行充电。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