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9406发布日期:2020-05-20 02:4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维修工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带电更换耐张塔b相引流线绝缘子时,可能会造成b相引流线支撑管摆动,对塔身安全距离不够引起放电,导致事故事件的发生。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一种专门针对耐张塔b相引流线绝缘子更换的工具成为了目前电网维修技术领域的急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拆卸绝缘子容易发生触电事故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包括:杆体部;夹持部,夹持部用于与地线横担相连接,沿杆体部的轴线方向夹持部与杆体部的第一端可移动地相连接;挂钩部,挂钩部与杆体部的第二端相连接,挂钩部与b相引流线支撑管可拆卸地相连接,移动夹持杆体部以带动夹持部和挂钩部沿杆体部的轴线方向相互远离或靠近。

进一步地,夹持部与杆体部的第一端通过丝杠组件相连接,操作丝杠组件以使杆体部相对夹持部移动。

进一步地,夹持部包括:固定基础,固定基础具有容纳空间,丝杠组件位于容纳空间内;夹持件,夹持件与固定基础通过螺栓可活动地相连接,夹持件与固定基础之间具有夹持地线横担的夹持空间。

进一步地,丝杠组件包括:螺母,螺母固定于容纳空间内;螺杆,螺杆可转动地与螺母配合连接,螺杆的第一端为操作端,螺杆的第二端与杆体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螺杆的第一端具有把手,把手的轴线与螺杆的轴线垂直。

进一步地,杆体部包括:第一杆体部,第一杆体部与螺杆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杆体部,第二杆体部与第一杆体部可拆卸地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杆体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多个第一连接孔沿第一杆体部的轴线间隔地设置,第二杆体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多个第二连接孔沿第二杆体部的轴线间隔地设置,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可选择地相连接。

进一步地,钩挂部与杆体部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夹持部固定于地线横担上,挂钩部挂在b相引流线支撑管上,通过移动杆体部使夹持部和挂钩部沿杆体部的轴线方向相分离,这样设置使得b相引流线支撑管与杆塔水平距离保持不变,避免了带电更换绝缘子时支撑管摆动的问题与并且确保了工人与杆塔的安全距离,提高了电力维修作业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的另一视角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杆体部;11、第一杆体部;12、第二杆体部;

20、夹持部;21、固定基础;22、夹持件;

30、挂钩部;

40、丝杠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包括:杆体部10、夹持部20和挂钩部30,夹持部20用于与地线横担相连接,沿杆体部10的轴线方向夹持部20与杆体部10的第一端可移动地相连接,挂钩部30与杆体部10的第二端相连接,挂钩部30与b相引流线支撑管可拆卸地相连接,移动夹持杆体部10以带动夹持部20和挂钩部30沿杆体部10的轴线方向相互远离或靠近。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夹持部固定于地线横担上,挂钩部挂在b相引流线支撑管上,通过移动杆体部使夹持部和挂钩部沿杆体部的轴线方向相分离,这样设置使得b相引流线支撑管与杆塔水平距离保持不变,避免了带电更换绝缘子时支撑管摆动的问题与并且确保了工人与杆塔的安全距离,提高了电力维修作业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夹持部20与杆体部10的第一端通过丝杠组件40相连接,操作丝杠组件40以使杆体部10相对夹持部20移动。通过操作丝杠组件以实现夹持部20和挂钩部30相对靠近移动,以使绝缘子不受b相引流线支撑管的重力的拉伸作用,并避免支撑管摆动,提高了更换绝缘子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20包括:固定基础21和夹持件22,固定基础21具有容纳空间,丝杠组件40位于容纳空间内,夹持件22与固定基础21通过螺栓可活动地相连接,夹持件22与固定基础21之间具有夹持地线横担的夹持空间。这样设置便于通过固定基础21和夹持件22将工装固定在地线横担上,防止工装晃动。

其中,丝杠组件40包括:螺母和螺杆,螺母固定于容纳空间内,螺杆可转动地与螺母配合连接,螺杆的第一端为操作端,螺杆的第二端与杆体部10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螺杆的第一端具有把手,把手的轴线与螺杆的轴线垂直。这样设置便于工人通过把手操作丝杠组件,降低了劳动量。

进一步地,杆体部10包括:第一杆体部11和第二杆体部12,第一杆体部11与螺杆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杆体部12与第一杆体部11可拆卸地相连接,以便于工人选择合适的杆体部10长度。

优选地,第一杆体部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多个第一连接孔沿第一杆体部11的轴线间隔地设置,第二杆体部1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多个第二连接孔沿第二杆体部12的轴线间隔地设置,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可选择地相连接。以使工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长度控制第一杆体部11和第二杆体部12组合形成的新长度,以使绝缘子不受b相引流线支撑管的重力的拉伸作用,并避免支撑管摆动,提高了更换绝缘子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钩挂部与杆体部10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接。这样设置便于挂钩可拥有多自由度与b相引流线支撑管相连接,提高了连接的便捷性。

需要带电更换输电线路耐张塔b相引流线绝缘子时,将此工具安装于地线横担上,夹持部将地线横担卡紧,挂钩部勾住b相引流线支撑管,收紧丝杠,带动挂钩部产生竖直向上的位移,使得绝缘子上挂点不受力的作用,更换新的绝缘子并安装,完成后放松丝杠使支撑管与新安装的绝缘子同时产生竖直向下的位移,当绝缘子上挂点受力到位后,拆除安装工具,即更换耐张塔b相引流线绝缘子工作结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体部(10);

夹持部(20),所述夹持部(20)用于与地线横担相连接,沿所述杆体部(10)的轴线方向所述夹持部(20)与所述杆体部(10)的第一端可移动地相连接;

挂钩部(30),所述挂钩部(30)与所述杆体部(10)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挂钩部(30)与b相引流线支撑管可拆卸地相连接,移动所述杆体部(10)以带动夹持部(20)和挂钩部(30)沿所述杆体部(10)的轴线方向相互远离或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0)与所述杆体部(10)的第一端通过丝杠组件(40)相连接,操作所述丝杠组件(40)以使所述杆体部(10)相对夹持部(20)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0)包括:

固定基础(21),所述固定基础(21)具有容纳空间,所述丝杠组件(4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夹持件(22),所述夹持件(22)与所述固定基础(21)通过螺栓可活动地相连接,所述夹持件(22)与所述固定基础(21)之间具有夹持所述地线横担的夹持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组件(40)包括:

螺母,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螺杆,所述螺杆可转动地与所述螺母配合连接,所述螺杆的第一端为操作端,所述螺杆的第二端与杆体部(10)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第一端具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轴线与所述螺杆的轴线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部(10)包括:

第一杆体部(11),所述第一杆体部(11)与所述螺杆的第二端相连接;

第二杆体部(12),所述第二杆体部(12)与所述第一杆体部(11)可拆卸地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部(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多个第一连接孔沿第一杆体部(11)的轴线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二杆体部(1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多个第二连接孔沿所述第二杆体部(12)的轴线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可选择地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部(30)与所述杆体部(10)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绝缘子拆卸更换装置,包括:杆体部、夹持部和挂钩部,夹持部用于与地线横担相连接,沿杆体部的轴线方向夹持部与杆体部的第一端可移动地相连接,挂钩部与杆体部的第二端相连接,挂钩部与B相引流线支撑管可拆卸地相连接,移动夹持杆体部以带动夹持部和挂钩部沿杆体部的轴线方向相互远离或靠近。通过将夹持部固定于地线横担上,挂钩部挂在B相引流线支撑管上,通过移动杆体部使夹持部和挂钩部沿杆体部的轴线方向相分离,这样设置使得B相引流线支撑管与杆塔水平距离保持不变,避免了带电更换绝缘子时支撑管摆动的问题与并且确保了工人与杆塔的安全距离,提高了电力维修作业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聂刚;李克明;陈友坤;侯永洪;庄红军;彭进;何阳健;陈杰;钟以平;刘峰海;聂晶;张坤;莫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30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