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宝塔头的汽车线束扎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8904发布日期:2020-06-23 22:3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宝塔头的汽车线束扎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扎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宝塔头的汽车线束扎带。



背景技术:

原有市场有很多尼龙扎带,这种尼龙扎带结构比较单一,虽然能够固定住线束,但是线束固定后的位置不能限定在某个特定地方,比如工作人员想将线束固定在汽车仪表台的内侧,此时利用传统扎带仅仅只能将线束扎在一起,而不能将线束固定在汽车仪表台的内侧,那么线束受到汽车使用过程中的震动,线束的位置会跑偏,在后期拆卸维修时,不便于工作人员理清线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宝塔头的汽车线束扎带,具备结构简单、固定牢固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宝塔头的汽车线束扎带,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装配部,所述本体底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动齿片,所述第二装配部上远离本体的侧面固定连接穿带,所述穿带的表面与活动齿片的表面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装配部呈宝塔头状。

优选的,所述本体与第一装配部连接处的周向固定连接有固定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利用呈宝塔头状的第一装配部与安装位置上预开设的孔连接,使得线束被扎带固定后,还可以固定在安装位置上,这样线束不会跑偏,方便后期维修时理清线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穿带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穿带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装配部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第一装配部、3-第二装配部、4-活动齿片、5-穿带、6-固定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宝塔头的汽车线束扎带,包括本体1,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装配部2,第一装配部2呈宝塔头状,利用呈宝塔头状的第一装配部2与预开设在安装位置的孔连接,实现线束被限制在特定的安装位置,不会跑偏,方便后期维修时理清线束;本体1与第一装配部2连接处的周向固定连接有固定罩6,第一装配部2与孔连接后,随着第一装配部2越伸入孔中,此时固定罩6与孔外侧相抵,进而使得第一装配部2与孔连接更牢固,不易脱离;本体1底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装配部3,第二装配部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动齿片4,第二装配部3上远离本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穿带5,穿带5的表面与活动齿片4的表面卡接,穿带5穿过第二装配部3内部并与活动齿片4卡接后,将线束固定住,再配合第一装配部2与孔连接的配合,使得线束被固定,为工作人员维修理清线束提供便利。

工作原理:该带宝塔头的汽车线束扎带使用时,首先在安装位置上预开设孔,接着将穿带5穿过第二装配部3内部并与活动齿片4卡接后,使得线束固定住,最后将呈宝塔头状的第一装配部2与预开设的孔卡接上,随着第一装配部2越伸入孔中,此时固定罩6与孔外侧相抵,进而使得第一装配部2与孔连接更牢固,不易脱离。上述穿带5固定线束和第一装配部2与孔连接的两个步骤顺序也可以调换。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带宝塔头的汽车线束扎带,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装配部(2),所述本体(1)底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装配部(3),所述第二装配部(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动齿片(4),所述第二装配部(3)上远离本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穿带(5),所述穿带(5)的表面与活动齿片(4)的表面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宝塔头的汽车线束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2)呈宝塔头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宝塔头的汽车线束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与第一装配部(2)连接处的周向固定连接有固定罩(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宝塔头的汽车线束扎带,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装配部,所述本体底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动齿片,所述第二装配部上远离本体的侧面固定连接穿带,所述穿带的表面与活动齿片的表面卡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呈宝塔头状的第一装配部与安装位置上预开设的孔连接,使得线束被扎带固定后,还可以固定在安装的位置上,这样线束不会跑偏,方便后期维修时理清线束。

技术研发人员:葛振丰;吴伟标;葛书亦;李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吉晋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0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