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线性马达音圈与软板胶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5779发布日期:2020-06-30 20:0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Z线性马达音圈与软板胶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马达自动化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z线性马达音圈与软板胶合机构。



背景技术:

手机z线性振动马达结构较为复杂,在装配过程中大多采用手工安装的方式,生产效率较低。也有部分厂家采用机械化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由于经常需要对零件或者半成品进行翻转操作,因此流水线上所用的载具一般包括两个工位,其中一个工位用于放置翻转后的零件或者半成品。因此两个工位是对称的。

图4为z线性振动马达的音圈41与软板42(即fpcb)位于载具中的结构示意图,音圈的同轴性要求较高,且难以夹取。现在的自动化设备中要进行音圈41和软板42的胶合需要更换载具,载具中的两个工位需要为平移关系。而更换载具则不利于流水线的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机z线性马达音圈与软板胶合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机z线性马达音圈与软板胶合机构,包括流水线轨道,在流水线轨道上设置有载具,在流水线轨道上设置有打胶机,打胶机对载具中的软板表面涂抹胶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翻转组件、吸笔组件以及下压组件,每个载具中设置两个工位,其中一个工位用于放置音圈,且与另一个工位对称设置,另一个工位用于放置软板;所述翻转组件包括一个转臂以及定位台,在转臂以及定位台上设置均一个定位槽用于放置软板,转臂由电机带动在竖直平面内翻转;转臂上的定位槽中还设置有负压吸孔用于吸附软板,且其上定位槽在翻转后可位于定位台的正上方;吸笔组件包括两个均可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移动的吸笔,其中一个吸笔将载具中的软板吸附并运载到转臂的定位槽中,另一个吸笔将翻转后落在定位台上的软板运载到载具中音圈表面;所述下压组件可用于压动已粘接的音圈和者软板使其胶合。

进一步的,所述转臂上还设置一个遮光块,在转臂对应位置设置一个传感器用于检测遮光板。

进一步的,所述吸笔组件还包括两个双向移动机械臂,其包括水平导向轴、水平气缸、竖直导向轴、竖直气缸、导向座以及固定座;水平导向轴和竖直导向轴分别水平和竖直穿过导向座;固定座设置在竖直导向轴底部,固定座用于安装在外部设备基座或者地面上;在竖直导向轴的顶部设置水平的固定板,该固定板用于安装竖直气缸,竖直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水平固定板连接导向座;所述水平气缸的一端设置竖直的固定板,水平气缸安装在该固定板上,水平气缸的活塞杆穿过该固定板连接导向座,水平导向轴的另一端设置安装板,安装板用于安装吸笔。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点:打胶后,利用翻转机构可以对将软板翻转180°,然后使两者重合,不需要单独更换载具便可以完成自动化胶合。保证了z线性振动马达这个装配线的连贯性。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吸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载具以及位于载具中的上机壳、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手机z线性马达音圈与软板胶合机构,包括流水线轨道,在流水线轨道上设置有载具4,载具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每个载具中设置两个工位,其中一个工位用于音圈,且与另一个工位对称设置,另一个工位用于放置软板。在流水线轨道还上设置有打胶机2,打胶机对载具中的软板表面涂抹胶水,打胶机为本领域中常用的打胶设备,在此不进行赘述。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翻转组件、吸笔组件以及下压组件1。所述翻转组件如图2和图2所示,其包括一个转臂32以及定位台33,在转臂32以及定位台33上设置均一个定位槽用于放置软板,转臂32由电机带动在竖直平面内翻转180°;转臂上的定位槽323中还设置有负压吸孔用于吸附软板,定位槽的周围还是设置一个限位块321用于定位软板尾部,转臂上定位槽在翻转后可位于定位台中定位槽331的正上方。转臂上还设置一个遮光块,在转臂对应位置设置一个传感器用于检测遮光板。

吸笔组件包括吸笔,其中一个吸笔将载具中的软板吸附并运载到转臂的定位槽中,另一个吸笔将翻转后落在定位台上的软板运载到载具中音圈表面;所述下压组件1下压粘接的音圈和者软板使其胶合,此外还可以在流水线轨道配置下压组件对胶合前的软板进行下压定位。

吸笔组件如图3所示,包括两个水平导向轴55、一个水平气缸52、两个竖直导向轴54、一个竖直气缸51、导向座57以及固定座59;水平导向轴55和竖直导向轴54分别水平和竖直穿过导向座;固定座设置在竖直导向轴54底部,固定座用于安装在外部设备基座或者地面上,固定座将竖直导向轴固定住,在竖直导向轴54的顶部设置水平的固定板53,该固定板53用于安装竖直气缸51,竖直气缸51的活塞杆穿过水平固定板连接导向座。水平气缸55的一端设置竖直的固定板53,水平气缸安装在该固定板上,水平气缸的活塞杆穿过该固定板连接导向座57,水平导向轴的另一端设置安装板,吸笔511安装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上可以预留安装孔,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吸笔。

由于竖直气缸被固定在竖直导向轴的顶部不能移动,因此当其活塞杆移动时将带动导向座上下移动;由于竖直导向轴不能移动,当水平气缸的活塞杆移动时,导向座不能水平移动,因此活塞杆反推水平气缸移动从而带动水平导向轴移动,进而带动安装以及吸笔移动。因此,吸笔可以实现竖直以及水平移动,相比于丝杠模组,其所占体积较小,因此更适合在流水线上布置。

导向座朝向固定座的表面设置一个竖直限位柱58,朝向安装板的表面设置有一个水平限位柱510,分别用于限定导向座与底座之间以及导向座与安装板之间的距离。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以及安装板朝向导向座的一面均设置有设置传感器511用于检测限位柱。利用传感器检测限位柱位置可以判断导向轴是否发生倾斜,从而精准移动安装板上的吸笔。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机z线性马达音圈与软板胶合机构,包括流水线轨道,在流水线轨道上设置有载具,在流水线轨道上设置有打胶机,打胶机对载具中的软板表面涂抹胶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翻转组件、吸笔组件以及下压组件,每个载具中设置两个工位,其中一个工位用于放置音圈,且与另一个工位对称设置,另一个工位用于放置软板;所述翻转组件包括一个转臂以及定位台,在转臂以及定位台上设置均一个定位槽用于放置软板,转臂由电机带动在竖直平面内翻转;转臂上的定位槽中还设置有负压吸孔用于吸附软板,且其上定位槽在翻转后可位于定位台的正上方;吸笔组件包括两个均可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移动的吸笔,其中一个吸笔将载具中的软板吸附并运载到转臂的定位槽中,另一个吸笔将翻转后落在定位台上的软板运载到载具中音圈表面;所述下压组件可用于压动已粘接的音圈和者软板使其胶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z线性马达音圈与软板胶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上还设置一个遮光块,在转臂对应位置设置一个传感器用于检测遮光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手机z线性马达音圈与软板胶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笔组件还包括两个双向移动机械臂,其包括水平导向轴、水平气缸、竖直导向轴、竖直气缸、导向座以及固定座;水平导向轴和竖直导向轴分别水平和竖直穿过导向座;固定座设置在竖直导向轴底部,固定座用于安装在外部设备基座或者地面上;在竖直导向轴的顶部设置水平的固定板,该固定板用于安装竖直气缸,竖直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水平固定板连接导向座;所述水平气缸的一端设置竖直的固定板,水平气缸安装在该固定板上,水平气缸的活塞杆穿过该固定板连接导向座,水平导向轴的另一端设置安装板,安装板用于安装吸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Z线性马达音圈与软板胶合机构,在流水线轨道上设置有载具、打胶机、翻转组件、吸笔组件以及下压组件,每个载具中设置两个工位分别放置音圈和软板;翻转组件包括一个转臂以及定位台,在转臂以及定位台上设置均一个定位槽,转臂的定位槽在翻转后可位于定位台的正上方;吸笔组件包括两个吸笔,一个吸笔将载具中的软板吸附并运载到转臂的定位槽中,另一个吸笔将翻转后落在定位台上的软板运载到载具中音圈表面;所述下压组件可用于压动已粘接的音圈和者软板使其胶合。打胶后,利用翻转机构可以对将软板翻转180°,然后使两者重合,不需要单独更换载具便可以完成自动化胶合。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雄;童显宗;徐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博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