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电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水电泵电机自循环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潜水泵一般采用内外双冷却方式。潜水泵内腔充冷却液,定子铁芯、定子绕组、转子铁芯和转子绕组等均浸在冷却液中,直接由机内的冷却液冷却。电动机定子铁芯损耗、定子绕组的电阻损耗和端部绕组的部分电阻损耗所产生的热量直接传给定子铁芯,经机壳传给流经机壳表面的冷却液带走。转子绕组的电阻损耗和转子铁损耗所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经气隙直接传给定子,经定子传给电动机外的冷却水带走;另一部分传给上下内腔冷却液中。最后通过电动机壳和轴承座等零部件的表面传给外部液体。
其主要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论油浸式水泵电机还是水冷式水泵电机,内部温升引起冷却液膨胀,对密封性能要求高,压力过大时容易损坏电机的壳体和引出线,降低了电机使用寿命;2、电机局部温升,引起电机效率低、功率因数低,过载能力差,增加能耗;3、内部冷却液不能上下循环,不能充分利用整体机壳散热;4、遇到有淤泥环境,电机一部分插入淤泥,局部温升高,会引起电机烧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水电泵电机自循环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潜水电泵电机自循环散热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中部设置有转轴、及环绕转轴设置的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所述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外设有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所述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与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之间形成环形气隙,所述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将机壳内部分隔为内腔上部和内腔下部,所述内腔上部与内腔下部之间通过环形气隙相连通,所述转子铁芯内贯穿设置有数个导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数个导流孔在转子内采用螺旋走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孔开口处轴线与转轴轴线形成的夹角为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附加成本低、散热效果好,能有效保护电机在合适的环境下运行,实用性强,适合在本领域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潜水电泵电机自循环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子及导流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液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潜水电泵电机自循环散热装置,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内中部设置有转轴2、及环绕转轴2设置的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3,所述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3外设有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4,所述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3与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4之间形成环形气隙5,所述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3、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4将机壳内部分隔为内腔上部6和内腔下部7,所述内腔上部与内腔下部之间通过环形气隙5相连通,所述转子铁芯内贯穿设置有数个导流孔8,转轴带动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开始转动时,数个导流孔对电机内腔(包括内腔上部和内腔下部)内的冷却液形成涡流;因此冷却液通过导流孔及环形气隙,让冷却液在内腔上部、内腔下部形成循环,让电机内腔内的热量均匀分布,电机产生的热量再通过机壳及机壳外的液体,将热量散出,达到自冷却的作用;本专利可以有效利用潜水电泵所有金属外壳和外部的液体进行散热冷却,防止电机内部局部温升过快、过高,从而保护电机定子绕组不被烧毁,保证电机运行环境。
作为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式,为了让导流孔在随着转子转动时形成涡流,因此将数个导流孔在转子内采用螺旋走向设置;数个导流孔均是贯穿设置在转子上,即导流孔是连通内腔上部和内腔下部,为了让转子转动时,冷却液更好的循环流动,因此在设置导流孔时,将导流孔开口处轴线与转轴轴线形成的夹角为15°,即导流孔朝向内腔上部和内腔下部的开口处轴线转轴轴线形成的夹角为15°。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潜水电泵电机自循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中部设置有转轴、及环绕转轴设置的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所述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外设有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所述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与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之间形成环形气隙,所述转子铁芯及转子绕组、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将机壳内部分隔为内腔上部和内腔下部,所述内腔上部与内腔下部之间通过环形气隙相连通,所述转子铁芯内贯穿设置有数个导流孔;所述数个导流孔在转子内采用螺旋走向设置;所述导流孔开口处轴线与转轴轴线形成的夹角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