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电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6377发布日期:2020-11-06 12:4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电机后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外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电机后盖。



背景技术:

电机(英文:electricmachinery,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

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机一般配合电机外壳使用,既可以保护电机,也方便对电机进行固定。

现有的电机后盖外圈固定位与电机碳刷架整体接触,同时现有的电机碳刷架通过电机后盖外圈固定位固定于电机后盖外圈上。根据现有电机的结构在电机运转一段时间后,碳粉可能会有机率堆积到电机碳刷架与电机后盖中间接触点,影响电机的运转。且电机后盖常常发生变形,使用寿命不高,因此需要一种高强度且不影响电机运转的电机后盖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高强度电机后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高强度电机后盖,包括后盖本体,后盖本体的中央设有供电机转轴通过的通孔,电机安装于后盖本体的反面,后盖本体的正面朝外,后盖本体为一体成型的后盖本体,后盖本体包括安装部,设置于后盖本体的中央;凸起部,向正面凸出,设置在安装部的两侧;加强筋部,设置于后盖本体的边缘,向正面凸出设置;过渡部,设于凸起部和加强筋部之间,呈环状设置;过渡部与安装部的背面凸出设置,安装部的中央设置有向正面凸出的保护部。保护部安装电机的转轴时可以进一步保护电机转轴不受磕碰,围绕在转轴轴承外,使其不裸露在,主要起到了保护作用。加强筋设置在后盖的边缘,可以特别加强电机在这边缘部分的强度,凹凸配合的结构相间,配合相应的尺寸结构可以防止后盖变形造成使用寿命短。

作为优选,凸起部包括依次相连形成封闭形状的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第三弧形段、第四弧形段;第一弧形段与第三弧形段左右对称设置,第二弧形段向内侧凹陷,第四弧形段包裹在凸起部的外边缘。

作为优选,加强筋部设置在后盖本体的边缘,加强筋部包括固定座、安装座,固定座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凹槽。

作为优选,安装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座上下对称设置,安装座为“u”形,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孔。

作为优选,安装座与第二弧形段相对,安装座对应的过渡部为向内凹陷的弧环状。

作为优选,凸起部的厚度与加强筋部的厚度相等,过渡部与安装部的厚度相等。

作为优选,凸起部的厚度与安装部的厚度相等或者凸起部的厚度大于安装部的厚度。达到了的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减少电机碳刷架与电机后盖的接触面,降低电机耐压不良机率,在电机运转的过程中避免了后盖与电机的碳刷的接触;通过凹凸结构的相互配合,使后盖的整体强度也大大增强,增加了电机后盖的使用寿命,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图1中a-a剖面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后盖本体、11—通孔、12—安装部、13—凸起部、14—加强筋部、15—过渡部、131—第一弧形段、132—第二弧形段、133—第三弧形段、134—第四弧形段、141—固定座、142—安装座、14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高强度电机后盖,如图1-3所示,包括后盖本体1,后盖本体1的中央设有供电机转轴通过的通孔11,电机安装于后盖本体1的反面,后盖本体1的正面朝外,后盖本体1为一体成型的后盖本体,后盖本体1包括安装部12,设置于后盖本体的中央;凸起部13,向正面凸出,设置在安装部12的两侧;加强筋部14,设置于后盖本体1的边缘,向正面凸出设置;过渡部15,设于凸起部13和加强筋部14之间,呈环状设置;过渡部15与安装部12的背面凸出设置,安装部12的中央设置有向正面凸出的保护部。

凸起部13包括依次相连形成封闭形状的第一弧形段131、第二弧形段132、第三弧形段133、第四弧形段134;第一弧形段131与第三弧形段133左右对称设置,第二弧形段132向内侧凹陷,第四弧形段134包裹在凸起部13的外边缘。

加强筋部14设置在后盖本体1的边缘,加强筋部14包括固定座141、安装座142,固定座141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凹槽。

安装座1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座142上下对称设置,安装座142为“u”形,安装座142上设置有安装孔143。

安装座142与第二弧形段132相对,安装座142对应的过渡部15为向内凹陷的弧环状。

凸起部13的厚度与加强筋部14的厚度相等,过渡部15与安装部12的厚度相等。

凸起部13的厚度与安装部12的厚度相等或者凸起部13的厚度大于安装部12的厚度。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电机后盖,包括后盖本体(1),后盖本体(1)的中央设有供电机转轴通过的通孔(11),电机安装于后盖本体(1)的反面,后盖本体(1)的正面朝外,其特征在于:后盖本体(1)为一体成型的后盖本体,后盖本体(1)包括安装部(12),设置于后盖本体的中央;凸起部(13),向正面凸出,设置在安装部(12)的两侧;加强筋部(14),设置于后盖本体(1)的边缘,向正面凸出设置;过渡部(15),设于凸起部(13)和加强筋部(14)之间,呈环状设置;过渡部(15)与安装部(12)的背面凸出设置,安装部(12)的中央设置有向正面凸出的保护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机后盖,其特征在于:凸起部(13)包括依次相连形成封闭形状的第一弧形段(131)、第二弧形段(132)、第三弧形段(133)、第四弧形段(134);第一弧形段(131)与第三弧形段(133)左右对称设置,第二弧形段(132)向内侧凹陷,第四弧形段(134)包裹在凸起部(13)的外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机后盖,其特征在于:加强筋部(14)设置在后盖本体(1)的边缘,加强筋部(14)包括固定座(141)、安装座(142),固定座(141)上设有用于固定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机后盖,其特征在于:安装座(1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座(142)上下对称设置,安装座(142)为“u”形,安装座(142)上设置有安装孔(14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机后盖,其特征在于:安装座(142)与第二弧形段(132)相对,安装座(142)对应的过渡部(15)为向内凹陷的弧环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机后盖,其特征在于:凸起部(13)的厚度与加强筋部(14)的厚度相等,过渡部(15)与安装部(12)的厚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机后盖,其特征在于:凸起部(13)的厚度与安装部(12)的厚度相等或者凸起部(13)的厚度大于安装部(12)的厚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外壳领域,公开一种高强度电机后盖,包括后盖本体(1),后盖本体(1)的中央设有供电机转轴通过的通孔(11),电机安装于后盖本体(1)的反面,后盖本体(1)的正面朝外,后盖本体(1)为一体成型的后盖本体,后盖本体(1)包括安装部(12),设置于后盖本体的中央;减少电机碳刷架与电机后盖的接触面,降低电机耐压不良机率,在电机运转的过程中避免了后盖与电机的碳刷的接触;通过凹凸结构的相互配合,使后盖的整体强度也大大增强,增加了电机后盖的使用寿命,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作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同岸机电配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30
技术公布日:2020.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