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5765发布日期:2021-05-28 11:11阅读:50来源:国知局
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跨座式单轨车辆采用橡胶轮胎跨行于梁轨合一的轨道梁上,除行走轮外,在转向架两侧尚有导向轮和稳定轮,夹行于轨道梁两侧,保证车辆沿轨道安全平稳地运行。跨座式单轨具有建造运营成本低、路线灵活、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强、运行噪音小等特点,主要应用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的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要求车速不断提升,作为单轨车动力来源的驱动单元也朝着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将带来驱动单元电机热负荷增加的问题,影响安全稳定运行和使用寿命。

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的齿轮箱大部分被包裹在轮辋内,空气流通性较差,严重影响齿轮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的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包括电机主壳体与电机输出轴,电机与齿轮箱的连接形式采用共用端盖结构,即电机主壳体的一端端盖记为共用端盖同时作为齿轮箱的箱体端盖,电机输出轴与齿轮箱输入轴连接;在共用端盖和电机主壳体中设有连通的润滑油管道。

上述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电机与齿轮箱的散热共用一套水冷系统,所述水冷系统包括进水口、出水口、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第三水道设置在共用端盖中,包括水道连通入口和水道连通出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电机的非共用端盖的端面,进水口与设置在电机主壳体内的第一水道的一端连接,第一水道的另一端通过电机的共用端盖上开设的水道连通入口与第三水道的一端连接,第三水道的另一端通过电机的共用端盖上开设的水道连通出口与设置在电机主壳体内的第二水道的一端连接,第二水道的另一端与出水口连接。

上述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所述第一水道环绕电机主壳体一周设置,第二水道沿电机轴向直穿设置,第三水道环绕共用端盖一周设置。

上述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所述第一水道、第三水道均采用s型设计,第二水道采用直线型设计。

上述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所述电机输出轴为带内花键的空心轴,齿轮箱输入轴为带外花键的齿轮轴,齿轮箱输入轴穿插在电机输出轴内,通过内、外花键连接,将电机动力传递输出至齿轮箱的太阳轮-行星轮轮对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与齿轮箱的连接形式采用共用端盖结构,即电机主壳体的一端端盖记为共用端盖同时作为齿轮箱的箱体端盖,整体结构紧凑,且能够保证设备需求,充分体现各部件的组合效果。

2、本实用新型在共用端盖和电机主壳体中设有连通的润滑油管道,电机与齿轮箱的润滑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充分利用了齿轮箱润滑油来润滑电机轴承,使电机与齿轮箱整体结构简洁,也达到了体积减小、重量减轻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与齿轮箱的散热共用一套水冷系统,在解决电机散热问题的同时,改善了齿轮箱的散热条件,可延长齿轮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电机,2为非共用端盖,3为电机主壳体,4为电机输出轴,5为共用端盖,6为齿轮箱,7为齿轮箱输入轴,8为润滑油液面,9为润滑油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包括电机主壳体3与电机输出轴4,电机1与齿轮箱6的连接形式采用共用端盖结构,即电机主壳体3的一端端盖记为共用端盖5同时作为齿轮箱6的箱体端盖,电机输出轴4与齿轮箱输入轴7连接。

在共用端盖5和电机主壳体3中设有连通的润滑油管道9,使齿轮箱6的润滑油可以通过润滑油管道9流至电机1轴承的轴承室,从而达到轴承润滑的目的。

电机1与齿轮箱6的散热共用一套水冷系统,所述水冷系统包括进水口、出水口、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第三水道设置在共用端盖中,包括水道连通入口和水道连通出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电机1的非共用端盖2的端面,进水口与设置在电机主壳体3内的第一水道的一端连接,第一水道的另一端通过电机1的共用端盖5上开设的水道连通入口与第三水道的一端连接,第三水道的另一端通过电机1的共用端盖5上开设的水道连通出口与设置在电机主壳体3内的第二水道的一端连接,第二水道的另一端与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道环绕电机主壳体3一周设置,第二水道沿电机轴向直穿设置,第三水道环绕共用端盖5一周设置。循环水从进水口进入,然后通过第一水道沿电机主壳体3一周,再通过共用端盖5上的水道连通入口进入第三水道,通过第三水道一周,再通过共用端盖5上的水道连通出口进入第二水道,通过第二水道后,从出水口流出,经外部装置冷却后继续从进水口进入,从而循环冷却。

所述第一水道、第三水道均采用s型设计,使水道与热源接触面积增大,增加散热效果。

所述电机输出轴4为带内花键的空心轴,齿轮箱输入轴7为带外花键的齿轮轴,齿轮箱输入轴7穿插在电机输出轴4内,通过内、外花键连接,将电机1动力传递输出至齿轮箱6的太阳轮-行星轮轮对上。



技术特征:

1.一种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包括电机主壳体与电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电机与齿轮箱的连接形式采用共用端盖结构,即电机主壳体的一端端盖记为共用端盖同时作为齿轮箱的箱体端盖,电机输出轴与齿轮箱输入轴连接;在共用端盖和电机主壳体中设有连通的润滑油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机与齿轮箱的散热共用一套水冷系统,所述水冷系统包括进水口、出水口、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第三水道设置在共用端盖中,包括水道连通入口和水道连通出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电机的非共用端盖的端面,进水口与设置在电机主壳体内的第一水道的一端连接,第一水道的另一端通过电机的共用端盖上开设的水道连通入口与第三水道的一端连接,第三水道的另一端通过电机的共用端盖上开设的水道连通出口与设置在电机主壳体内的第二水道的一端连接,第二水道的另一端与出水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道环绕电机主壳体一周设置,第二水道沿电机轴向直穿设置,第三水道环绕共用端盖一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道、第三水道均采用s型设计,第二水道采用直线型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输出轴为带内花键的空心轴,齿轮箱输入轴为带外花键的齿轮轴,齿轮箱输入轴穿插在电机输出轴内,通过内、外花键连接,将电机动力传递输出至齿轮箱的太阳轮-行星轮轮对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座式单轨车的驱动单元用电机结构,包括电机主壳体与电机输出轴,电机与齿轮箱的连接形式采用共用端盖结构,即电机主壳体的一端端盖记为共用端盖同时作为齿轮箱的箱体端盖,电机输出轴与齿轮箱输入轴连接;在共用端盖和电机主壳体中设有连通的润滑油管道,电机与齿轮箱的散热共用一套水冷系统。本实用新型既解决了电机轴承润滑困难、热负荷大、系统散热条件不佳的问题,又使系统整体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保证了设备的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夏云清;何娟;刘小军;欧志豪;宁永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湘电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9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