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8687发布日期:2021-08-24 12:43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控制系统的应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均实现微电脑控制,这使得电动执行器得到迅速发展;电动执行器是指在控制系统中以电为能源的一种执行器,接受调节仪表等的电信号,根据信号的大小改变操纵量,使输入或输出控制对象的物料量或能量改变,达到自动调节目的。

公布号为cn207426911u公开了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通过设置水冷装置,对电动执行器电机水冷散热,散热效果好,使电动执行器电机的温度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通过扇叶,对电动执行器电机风冷散热,同时也加速了水冷装置的散热,两种散热方式相结合,电动执行器电机的散热更加的迅速有效。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在该领域中,现有的电动执行器在散热设计上主要包括有翅片、水冷和风扇散热方式,主要在在电动执行器工作中进行直接散热,而缺乏对应的热反馈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实现自动化控制,解决了电动执行器在工作中电机过热的问题,同时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包括装置体、调节装置、电动执行器及安装在装置体上的感应装置;在所述装置体的顶部设有调节装置,在所述调节装置的顶部设有转轮;所述调节装置的一侧设有电动执行器,在电动执行器的下方安装有感应装置;在所述装置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脚。

优选的,所述转轮上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设置在调节装置内部;所述电动执行器包括执行器外壳及设置在执行器外壳内的执行器内壳,在所述执行器外壳和执行器内壳之间设有螺旋板,所述螺旋板与执行器外壳及执行器内壳形成螺旋腔,所述螺旋腔的顶部设有回液口;所述执行器内壳的内部安装有执行电机,在执行电机的末端设有端盖;所述执行电机上连接有电机连杆,在所述电机连杆及转动杆上设有相互啮合的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设计为蜗轮蜗杆结构。

优选的,在所述装置体上设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感应装置外壳,在所述感应装置外壳内安装有压力计和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上还连接有连接管,并且连接管的一端与装置体内的腔体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螺旋腔连通。

优选的,在所述执行电机上还设有温度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压力计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执行电机、温度感应器、压力计和电磁阀均与外接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回液口与外界水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电动执行器采用螺旋形回液管路形式散热,并且将回液管道设置在壳体之间,提高了散热效果;在电动执行器电机上设有温度感应器,能够及时的对电机温度进行监控;在装置中利用工作液体进行散热处理,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电动执行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动执行器装置俯视图;

图3是电动执行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装置体10、支撑脚101、调节装置20、转轮201、转动杆202、转动结构203、电动执行器30、执行器外壳301、执行器内壳302、螺旋板303、螺旋腔304、执行电机305、端盖306、温度感应器307、电机连杆308、回液口309、感应装置40、感应装置外壳401、压力计402、连接管403、电磁阀4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成果的前提下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包括装置体10、调节装置20、电动执行器30及安装在装置体10上的感应装置40;在装置体10的顶部设有调节装置20,在调节装置20的顶部设有转轮201;调节装置20的一侧设有电动执行器30,在电动执行器30的下方安装有感应装置40;在装置体10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脚101。

优选的,转轮201上安装有转动杆202,转动杆202设置在调节装置20内部;电动执行器30包括执行器外壳301及设置在执行器外壳301内的执行器内壳302,在执行器外壳301和执行器内壳302之间设有螺旋板303,螺旋板303与执行器外壳301及执行器内壳302形成螺旋腔304,螺旋腔304的顶部设有回液口309;执行器内壳302的内部安装有执行电机305,在执行电机305的末端设有端盖306;执行电机305上连接有电机连杆308,在电机连杆308及转动杆202上设有相互啮合的转动结构203,通过执行电机305带动电机连杆308转动,通过转动结构203来工作,并且所述转动结构203设计为蜗轮蜗杆结构。

在装置体10上设有感应装置40,感应装置40包括感应装置外壳401,在感应装置外壳401内安装有压力计402和电磁阀404,连接管403上还连接有连接管403,并且连接管403的一端与装置体10内的腔体连通,连接管403的另一端与螺旋腔304连通。

在执行电机305上还设有温度感应器307,便于检测执行电机305的实际工作温度,并通过控制器调节电磁阀来调节螺旋腔304中水流的大小。

压力计402与连接管403的一端连接,在散热的过程中便于检测工作中的压力。

执行电机305、温度感应器307、压力计402和电磁阀404均与外接控制器电性连接,可以通过控制器对装置进行直接控制。

回液口309与外界水管连通,在工作中可以将回液口309与工作液管道连通,减少浪费。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设备与外界电源及控制器连接;打开设备,执行电机305工作带动电机连杆308转动,通过设计在电机连杆308上的转动结构203带动转动杆202转动进行工作。

在工作中,通过控制器对电磁阀404进行定压设置,将装置体10内的液体经过连接管403和电磁阀404进入螺旋腔304内,并且在螺旋腔304内进行螺旋流动,并最终经过回液口309流出;在此过程达到散热的目的。

设置在执行电机305上的温度感应器307对电机的温度进行监控,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器调节电磁阀404的定压值,加快螺旋腔304内的液体流动,加快散热。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思想的改进,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利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包括装置体(10)、调节装置(20)、电动执行器(30)及安装在装置体(10)上的感应装置(4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体(10)的顶部设有调节装置(20),在所述调节装置(20)的顶部设有转轮(201);所述调节装置(20)的一侧设有电动执行器(30),在电动执行器(30)的下方安装有感应装置(40);在所述装置体(10)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脚(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201)上安装有转动杆(202),所述转动杆(202)设置在调节装置(20)内部;所述电动执行器(30)包括执行器外壳(301)及设置在执行器外壳(301)内的执行器内壳(302),在所述执行器外壳(301)和执行器内壳(302)之间设有螺旋板(303),所述螺旋板(303)与执行器外壳(301)及执行器内壳(302)形成螺旋腔(304),所述螺旋腔(304)的顶部设有回液口(309);所述执行器内壳(302)的内部安装有执行电机(305),在执行电机(305)的末端设有端盖(306);所述执行电机(305)上连接有电机连杆(308),在所述电机连杆(308)及转动杆(202)上设有相互啮合的转动结构(203),所述转动结构(203)设计为蜗轮蜗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体(10)上设有感应装置(40),所述感应装置(40)包括感应装置外壳(401),在所述感应装置外壳(401)内安装有压力计(402)和电磁阀(404),所述电磁阀(404)上还连接有连接管(403),并且连接管(403)的一端与装置体(10)内的腔体连通,所述连接管(403)的另一端与螺旋腔(30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执行电机(305)上还设有温度感应器(30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计(402)与连接管(403)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执行电机(305)、温度感应器(307)、压力计(402)和电磁阀(404)均与外接控制器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口(309)与外界水管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散热的电动执行器,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体、调节装置、电动执行器及安装在装置体上的感应装置;在所述装置体的顶部设有调节装置,在所述调节装置的顶部设有转轮;所述调节装置的一侧设有电动执行器,在电动执行器的下方安装有感应装置;在所述装置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脚。该电动执行器采用螺旋形回液管路形式散热,并且将回液管道设置在壳体之间,提高了散热效果;在电动执行器电机上设有温度感应器,能够及时的对电机温度进行监控;在装置中利用工作液体进行散热处理,方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顾荣玉;梁军;丁少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海博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9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