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2667发布日期:2021-11-22 17:3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电子设备充电的充电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充电设备在对手机等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形态单一,难易满足用户对充电设备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
4.第一壳体组件;
5.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相背设置,且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
6.充电件,所述充电件承载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用于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以及
7.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且使得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可相较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摆动。
8.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充电设备,所述充电件承载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因此,所述充电设备可给待充电设备充电。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且使得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相较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摆动,从而使得所述充电设备具有较新颖的形态,满足用户对充电设备的多样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0.图1为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的示意图;
11.图2为图1中提供的充电设备立体示意图;
12.图3为图1中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13.图4为图2中所示的充电设备沿i

i线的剖面图;
14.图5为图1至图4中所示的充电设备中含第一壳体组件在内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15.图6为图5中的部分充电设备沿ii

ii线的剖视图;
16.图7为图1至图4中所示的充电设备中含第二壳体组件在内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17.图8为图7中第二壳体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18.图9为图7中所示的第二壳体组件沿iii

iii线的剖视图;
19.图10为图1

4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电路框图;
20.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电路框图;
21.图1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电路框图;
22.图1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1,所述充电设备1用于为待充电设备5充电。所述待充电设备5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电子书,以及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手表、项链、眼镜、耳机、投影仪、电动牙刷等具有电池80的设备。以下实施例以待充电设备5为手机,充电设备1为用于手机充电的无线充电器为例进行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26.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图1为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提供的充电设备立体示意图;
27.图3为图1中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2中所示的充电设备沿i

i线的剖面图。所述充电设备1包括第一壳体组件10、第二壳体组件20、充电件30以及连接件40。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相背设置,且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5。所述充电件30承载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用于为所述待充电设备5充电。所述连接件4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且使得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可相较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摆动。
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29.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为下壳组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为上壳组件为例进行说明。所谓下壳组件,通常是设置于承载物上的壳体,所述承载物可以桌面、车辆内的承载台等。所谓上壳组件,是和下壳组件相对的壳体。这里所述的“上壳组件”、“下壳组件”中的“上”、“下”通常是为了理解而做的说明,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充电设备1的限定。虽然前面提到下壳组件通常是设置于承载物上的壳体,但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将上壳组件及下壳组件一起设置于承载物上,或者将上壳组件设置于承载物上,只要满足所述充电设备1可给所述待充电设备5充电即可。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为上壳组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为下壳组件。
30.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的材质通常为绝缘材质,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的材质为绝缘的非电磁波屏蔽材质,比如,塑料、橡胶等。所述充电件30承载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因此,当所述充电件30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内时,所述充电件30产生的无线充电信号可穿透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给所述待充电设备5充电。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的体型可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的体型,或者,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的体型大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的体型,或者,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的体型等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的体型,本技术不做限定。
31.所述充电件3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件30,或者是具有有线充电功能的充电件30。所谓无线充电,是指所述充电件30不与待充电设备5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无线充电信号即可为待充电设备5进行充电的方式。所谓有线充电,是指所述充电件30与所述待充电设备5直接接触且电性连接以为待充电设备5进行充电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充电件30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件30为例进行示意。当所述充电件30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件30时,所述充电件3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无线线圈。
32.所述充电件30承载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所述充电件30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的表面,或者,所述充电件30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面对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的表面,或者,所述充电件30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件30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所述连接件4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柔性的尼龙绳、具有弹性的弹簧等。本技术对所述连接件40的材质不做限定,只要满足所述连接件40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且能够使得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相较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摆动即可。
33.由于所述连接件40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因此,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不会从第一壳体组件10上脱落下来。借助所述连接件40本身的弹力,可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中的至少一个时晃动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摆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至少一个晃动的场景可以为但不仅限于如下几种场景:当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设置于所述承载物上随着所述承载物的运动而运动;或者,当所述充电设备1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时,带动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晃动;或者,用户推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中的至少一个。
34.选取所述连接件40的材质、尺寸等参数,使得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相较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摆动时的摆动幅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度,使得所述待充电设备5充电时,不会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上甩下。换而言之,所述连接件40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使得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相较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微幅摆动。
3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40的数目为多个(大于或等于2个),即,所述充电设备1包括多个连接件40,以使得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可相较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摆动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各处的摆动幅度较为均匀。可以理解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连接件40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及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且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相较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摆
动时摆动得更加均匀。
36.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连接件40的数目为四个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本实施方式示意图中的连接件40的数目不构成本技术提供的充电件30的限定。
37.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充电设备1,所述充电件30承载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因此,所述充电设备1可给待充电设备5充电。所述连接件4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且使得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相较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摆动,从而使得所述充电设备1具有较新颖的形态,满足用户对充电设备1的多样化的需求。
38.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图5为图1至图4中所示的充电设备中含第一壳体组件在内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部分充电设备沿ii

ii线的剖视图。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10以及第一支架120,所述第一支架12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0;请一并参阅图7、图8及图9,图7为图1至图4中所示的充电设备中含第二壳体组件在内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中第二壳体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图7中所示的第二壳体组件沿iii

iii线的剖视图。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包括第二壳体210以及第二支架220,所述第二支架220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10,且所述第二支架220相较于所述第一支架120邻近所述第一壳体110设置;所述连接件40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20及所述第二支架220。
39.所述第一支架12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12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方式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所述充电设备1的组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12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20可安装于第一壳体110及从所述第一壳体110拆卸下来。具体地,所述第一壳体110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支架120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支架120与所述第一壳体110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方式螺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壳体110上也可设置内螺纹,所述第一支架120上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一支架120与所述第一壳体110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方式螺接。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12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方式也可也为通过在所述第一壳体110及所述第一支架120上设置螺纹孔,再通过螺母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10及所述第一支架120的螺纹孔,以将所述第一壳体110及所述第一支架120固定。
40.所述第二支架220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10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220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10的方式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所述充电设备1的组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220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10的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20可安装于第二壳体210及从所述第二壳体210拆卸下来。具体地,所述第二壳体210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支架220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支架220与所述第二壳体210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方式螺接。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壳体210上也可设置内螺纹,所述第二支架220上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二支架220与所述第二壳体210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方式螺接。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220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10的方式也可也为通过在所述第二壳体210及所述第二支架220上设置螺纹孔,再通过螺母穿过所述第二壳体210及所述第二支架220的螺纹孔,以将所述第二壳体210及所述第二支架220固定。
41.由于所述第二支架220相较于所述第一支架120邻近所述第一壳体110设置;所述连接件40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20及所述第二支架220,因此,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受到重力
作用对所述连接件40产生向下的拉力。相应地,所述连接件40对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产生反方向的作用力,可拉住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使得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相较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
42.由此可见,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组件10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的结构可方便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之间的安装及拆卸。
43.具体地,请参阅图5及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10包括壳体本体111及支撑部121。请一并参阅图1

图4,所述支撑部1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111,所述第一支架120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21背离所述壳体本体111的一端。所述第二壳体210具有收容空间210a,且所述第二支架220具有连通所述收容空间210a的第一通孔221,所述支撑部121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221及所述收容空间210a中,且所述第一支架120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210a中。
44.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壳体本体111为所述第一壳体110中的主体部分,所述支撑部121为所述第一壳体110中支撑所述第一支架120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本体111与所述支撑部121为一体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壳体本体111与所述支撑部121为分体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121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111的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的端面,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121还可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111的其他端面,只要所述支撑部12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本体111的连接即可。
45.所述第二壳体210具有收容空间210a,所述第二支架220具有连通所述收容空间210a的第一通孔221,当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组装时,所述第一支架120及所述支撑部121的一端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21深入所述收容空间210a中。
46.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中由于所述支撑部121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221及所述收容空间210a中,且所述第一支架120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210a中,可使得所述第二壳体210对所述第一支架120、所述支撑部121的一部分进行遮挡及保护。此外,由于所述第一支架120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210a中,所述连接件40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20及所述第二支架220,因此,所述连接件40也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210a中,因此,所述第二壳体210还可对所述连接件40进行遮挡及保护。
47.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并一并参阅图7至图9,所述第二壳体210包括第一子壳体211以及第二子壳体212。所述第一子壳体211与所述第一壳体110相背设置,且所述第一子壳体211用于收容所述充电件30。所述第二子壳体212连接于所述第一子壳体211,所述第二子壳体212相较于所述第一子壳体211邻近所述壳体本体111设置,且所述第二子壳体212与所述壳体本体111设置所述支撑部121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子壳体212和所述第一子壳体211相互配合以形成所述收容空间210a,所述第二子壳体212与所述第二支架220连接。
48.所述第一子壳体211与所述第一壳体110相背设置,且所述第一子壳体211用于收容所述充电件30,因此,可使得所述充电设备1为所述待充电设备5进行充电时,所述充电件30距离所述待充电设备5较近,进而可提升所述充电件30为所述待充电设备5的充电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壳体211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10的表面为承载所述待充电设备5的承载面211a。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壳体211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10的表面的粗糙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壳体211其余部分的粗糙度。或者,所述第一子壳体211的粗糙度大于所
述第二子壳体212的粗糙度。当所述待充电设备5承载于所述第一子壳体211时,可避免所述待充电设备5从所述第一子壳体211上滑脱。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壳体21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橡胶、塑胶等。或者,所述第一子壳体211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10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可使得所述待充电设备5与所述第一子壳体211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避免所述待充电设备5从所述第一子壳体211上滑脱。可以理解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壳体211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10的表面的粗糙度和其他部分一致,而所述充电设备1中采用其他部件固定所述待充电设备5。
49.所述第二子壳体212连接所述第一子壳体211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通过粘结剂粘结,或者注塑等方式连接在一起。
50.所述第二子壳体212与所述壳体本体111设置所述支撑部121的端面之间有间隙,因此,所述第二子壳体212与所述壳体本体111之间间隔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子壳体212与所述壳体本体111之间产生相对悬浮的视觉效果。
51.请再次参阅图7至图9,所述第二子壳体212包括周侧壁2121以及安装部2122。所述周侧壁2121的外表面构成所述充电设备1的部分外观面。所述安装部2122与所述周侧壁2121弯折相连,且被所述周侧壁2121遮挡,所述安装部2122具有第二通孔212a,所述安装部2122与所述第二支架220连接,且所述安装部2122的第二通孔212a与所述第二支架220的第一通孔221连通,所述支撑部121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212a及所述第一通孔221中。
5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2122与所述周侧壁2121弯折相连,且被所述周侧壁2121遮挡,因此,所述安装部2122可被所述周侧壁2121保护,减小甚至避免所述安装部2122被损坏的概率。
5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壳体212为透明的。所述第二子壳体212为透明的,因此,所述第一子壳体211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之间会产生相对悬浮的视觉效果。
54.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吸附件50,所述吸附件50用于吸附所述待充电设备5。
5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吸附件50,所述吸附件50可吸附所述待充电设备5,可避免所述待充电设备5放置在所述充电设备1上时从所述充电设备1上摔下。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件50具有磁性,比如,永磁体、电致磁性件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件50还可以为其他吸附件50,比如为具有吸附作用的吸盘等。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件50承载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由于所述充电件30承载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用于为所述充电设备1充电。当所述待充电设备5充电时,通常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所述吸附件50承载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对所述充电设备1的吸附效果较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件50还可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及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甚至单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只要满足所述吸附件50可吸附所述待充电设备5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件50和所述充电件30为分体结构,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件50和所述充电件30集成为一体。当所述吸附件50和所述充电件30集成为一体时,若所述充电件30为无线线圈,所述吸附件50为磁性件时,所述吸附件50和所述充电件30集成为一体结构的磁吸线圈。
56.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及图10,图10为图1

4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电路板60以及导电件70。所述电路板6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内,所述电
路板60用于接收第一电压并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所述导电件70电连接所述电路板60及所述充电件30,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压传输至所述充电件30,所述充电件30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待充电设备5充电。
5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为交流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为交流电压,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值不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为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为交流电压。所述导电件7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导电线缆、导电弹片等。所述导电件70连接所述电路板60及所述充电件30,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压传输给所述充电件30。当所述充电件30为无线线圈时,所述充电件30根据所述第二电压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并将所述电磁波信号辐射出去。所述待充电设备5包括接收件,所述接收件510也为无线线圈,所述接收件510接收所述充电件30辐射的电磁波信号,并将所述电磁波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并给所述待充电设备5的电池充电,或者直接供所述待充电设备5的电子元器件使用。
58.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充电接口940,所述充电接口94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usb接口。所述充电接口940与所述电路板60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940用于与电能提供设备电连接,以接收电能提供设备提供的第一电压。所述电能提供设备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电脑、插座、适配器等。
59.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电池80。所述电池80电连电路板60,所述电池80用于接收充电电压并存储电能,且所述电池80还用于将存储的电能转换为所述第一电压。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电路板60以及导电件70。所述电路板6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内,所述电路板60用于接收第一电压并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所述导电件70电连接所述电路板60及所述充电件30,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压传输至所述充电件30,所述充电件30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待充电设备5充电。
6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电池80,所述电池80接收充电电压并存储电能,从而在充电设备1没有与电能提供设备电连接时,仍然可以将存储的电能传输给所述电路板60,电路板60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所述充电件30根据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待充电设备5充电。
61.请继续参阅图12,所述待充电设备5包括接收件510,所述接收件510也为无线线圈,所述接收件510接收所述充电件30辐射的电磁波信号,并将所述电磁波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并给所述待充电设备5的电池80充电,或者直接供所述待充电设备5的电子元器件使用。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充电接口940,所述充电接口94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usb接口。所述充电接口940与所述电路板60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940用于与电能提供设备电连接,以接收电能提供设备提供的第一电压。所述电能提供设备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电脑、插座、适配器等。
62.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13,图1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电路框图。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检测器910以及控制器920。所述检测器910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是否承载有待充电设备5。所述控制器920电连接所述检测器910,若所述检测器910检测到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承载有待充电设备5,所述控制器920控制所述充电件30为所述待充电设备5充电。本实施方式中的充电设备1还包括检测器910及控制器920可结合到前面任
意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中,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检测器910及控制器920可结合到图9及其相关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中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充电设备1包括检测器910及控制器920时的限定。
63.当所述待充电设备5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上时,所述检测器910会产生检测信号,所述检测器91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920,因此,所述检测器910将所述检测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920。所述控制器920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判断所述第二壳体210上承载有待充电设备5,并控制所述充电件30为所述待充电设备5充电,因此,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可在所述待充电设备5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上时,自动为所述待充电设备5充电的效果。所述检测器91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重力检测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
64.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