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及直线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57351发布日期:2023-05-05 20:00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装置及直线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种散热机构,具体是涉及到一种散热装置及直线电机。


背景技术:

1、直线电机是直线电机车辆的动力核心,目前轨道交通牵引直线电机为三相直线感应电机,冷却方式为自然冷却,即利用行车过程中产生的走形风散热。一方面在直线电机周围存在遮挡部件,遮挡了电机动子铁芯上表面,降低了电机的有效散热面积,另一方面电机下表面距离动子感应片气隙较小,限制了气流的流动,影响了电机下部散热,因此实际运行时走形风冷的直线电机冷却效果较差,导致电机中部绕组温度长期偏高,造成该区域内绝缘加速老化,影响电机寿命。

2、公开号为cn201310451881.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模组的动子件,其通过在动力表面设置冷却部,并在冷却部内设置流道,通过向流道内通冷却水带走动子的热量。由于循环水了散热能力远高于空气,因此这种散热方式能够显著的降低电机的温升。但该方案需要在外部设置冷却水循环泵、水风换热器、阀门、温度控制器、水泵驱动器等构成一个完成的水冷系统,其系统所需部件多,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直线电机的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更均匀、散热效果好且结构精简的散热装置及直线电机。

2、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换热器和流动于散热器、换热器内的工质,所述散热器内设置有腔体一和腔体二,腔体一和腔体二之间通过亲液性多孔结构件隔开,所述腔体一上设置有进液口,进液口与换热器的回流口连通,且该回流口高于进液口,所述腔体二上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与换热器的进气口连通。

3、更进一步地,所述亲液性多孔结构件为板,由亲液性多孔材料制成。

4、更进一步地,所述亲液性多孔结构件包括分隔板和亲液性多孔材料,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亲液性多孔材料设置在通孔内。

5、更进一步地,所述通孔设置有两个以上,相邻的两两通孔边缘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通孔的直径或边长。

6、更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隔热层或所述分隔板为隔热材质。

7、更进一步地,所述腔体二内与亲液性多孔结构件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微槽结构。

8、更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内设置有集气室和集液室,集气室高于集液室,所述进气口与集气室连通,所述回流口与集液室连通,集气室与集液室之间通过两个以上的导流管连通。

9、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导热件。

10、更进一步地,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朝向导流管设置。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直线电机,包括如上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器设置在直线电机的动子上。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无需通过设计流道路径来满足液态工质流速要求,腔体二中能够覆盖的面积更大,带走热量的效果更好;采用相变冷却的工质的潜热换热,所需循环工质的量更少,有利于系统减重;采用的为无机械泵的自循环方式,可以降低系统复杂度,减少相应所需的部件,整体结构更精简,从而可降低成本,减少运行噪声和能耗,从而提高直线电机的运行可靠性。

13、(2)本发明中液态工质先流入腔体一中,再通过亲液性多孔材料滴落腔体二中,工质在腔体二底面形成的液膜更薄,蒸发效果更好,可有效提高腔体二底面的散热效率。并且单位时间内进入腔体二中液态工质量更少,腔体二中气体组分高,因此气体流动的阻碍更小,可便于气体的聚集和流动,从而利于整个循环的进行。在散热器中,液态工质主要集中在腔体一中,气态工质主要集中在腔体二中,因此可以大幅减小气、液态工质在同一腔体内的快速流动而对散热器造成的冲击,从而提高了散热器的寿命。

14、(3)可以保障掉落至腔体二底面的液态工质分布的均匀性,避免出现腔体二底面局部干烧的情况,从而保障散热的均匀性和散热的有效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散热器(1)、换热器(2)和流动于散热器(1)、换热器(2)内的工质,所述散热器(1)内设置有腔体一(11)和腔体二(12),腔体一(11)和腔体二(12)之间通过亲液性多孔结构件(13)隔开,所述腔体一(11)上设置有进液口(111),进液口(111)与换热器(2)的回流口(25)连通,且该回流口(25)高于进液口(111),所述腔体二(12)上设置有出气口(121),出气口(121)与换热器(2)的进气口(24)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亲液性多孔结构件(13)为板,由亲液性多孔材料(132)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亲液性多孔结构件(13)包括分隔板(131)和亲液性多孔材料(132),所述分隔板(131)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亲液性多孔材料(132)设置在通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孔设置有两个以上,相邻的两两通孔边缘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通孔的直径或边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隔板(131)上设置有隔热层或所述分隔板(131)为隔热材质。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腔体二(12)内与亲液性多孔结构件(13)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微槽结构。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2)内设置有集气室(21)和集液室(23),集气室(21)高于集液室(23),所述进气口(24)与集气室(21)连通,所述回流口(25)与集液室(23)连通,集气室(21)与集液室(23)之间通过两个以上的导流管(22)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流管(2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导热件(26)。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朝向导流管(22)设置。

10.一种直线电机,其特征是,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器(1)设置在直线电机的动子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一种散热机构,具体是涉及到一种散热装置及直线电机,该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换热器和流动于散热器、换热器内的工质,散热器内设置有腔体一和腔体二,腔体一和腔体二之间通过亲液性多孔结构件隔开,腔体一上设置有进液口,进液口与换热器的回流口连通,且该回流口高于进液口,腔体二上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与换热器的进气口连通;本发明用的为无机械泵的自循环方式,可以降低系统复杂度,整体结构更精简,从而可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直线电机的运行可靠性;同时可保障掉落至腔体二底面的液态工质分布的均匀性,避免出现腔体二底面局部干烧的情况,从而保障散热的均匀性和散热的有效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英露,李奎,彭俊,王禹,黄直峰,黄德聪,陈财,杨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