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及永磁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53478发布日期:2021-09-15 08:1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子及永磁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特别是一种定子及永磁电机。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366068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永磁无刷电动机的十二槽定子,具体包括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机座,定子铁芯包括有多个硅钢片并由多个硅钢片轧制成一体,定子铁芯上均匀设置有12个绕组槽,绕组槽内缠绕有绕组线圈构成定子绕组,共设置有12槽定子绕组,定子绕组缠绕方式为aabbcc方式。其中绕组槽的截面构成等腰梯形,导致绕组槽的槽底面中点的位置到间隙的距离最小,而绕线柱的长度最大,在缠绕绕组的过程中,铜线在绕线柱的外端缠绕时容易受到绕组槽的槽底面阻碍而难以正确缠绕到绕线柱的最外端,特别是在绕线机上自动绕线时,容易使铜线与绕组槽的槽底面摩擦导致铜线表面的绝缘层受损,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定子,铜线不易与绕组槽的槽底面接触摩擦,有利于确保产品的合格率。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定子铁芯由多个硅钢片加工成一体,硅钢片上设有12个绕组槽,相邻两个绕组槽之间形成绕线柱,绕组槽的槽底面与硅钢片的外圆周之间为外环体,每个绕组槽自身为对称结构,绕组槽的对称线均位于硅钢片的径向上,外环体在绕组槽的对称线上的宽度为w1,硅钢片的外圆周半径为r1,绕组槽的槽底面为圆弧状且圆心o2相对硅钢片的中心o1偏移距离s,绕组槽的槽底面的半径为r2,圆心o2和中心o1位于绕组槽的对称线上,r2+s+w1=r1,使得绕组槽31的槽底面311从绕组槽31的对称线m向两侧由外向内延伸直到连接绕线柱。
5.进一步的,所述定子绕组的铜线直径为d,外环体位于绕组槽两侧部分的宽度为w2,w2

w1≥0.5d。
6.进一步的,所述硅钢片的外圆周设有一个对准凹槽。
7.进一步的,所述硅钢片的外圆周设有呈w形的定位槽,定位槽内形成截面呈三角状的定位筋,定位筋低于硅钢片的外圆周。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永磁电机,包括机壳,机壳内壁固定有上述的定子,定子内安装有转子。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将绕组槽的槽底面的中点位置相对硅钢片的中心向外移,铜线缠绕在绕线柱的外端的位置距离绕组槽的槽底面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缠绕铜线时,铜线不易与绕组槽的槽底面接触摩擦,确保铜线在缠绕过程中不会因此受损,有利于确保产品的合格率。绕组槽的槽底面设计成圆弧状,也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结构强度较好,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定子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硅钢片的示意图;
13.图3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14.图4为图2中ii处的放大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定子铁芯的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永磁电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实施例一: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子,如图1所示,包括定子铁芯1和定子绕组2,定子铁芯1由多个硅钢片3加工成一体,如图2和图3所示,硅钢片3上设有12个绕组槽31,相邻两个绕组槽31之间形成绕线柱32,绕组槽31的槽底面311与硅钢片3的外圆周之间为外环体33,每个绕组槽31自身为对称结构,绕组槽31的对称线m均位于硅钢片3的径向上,外环体33在绕组槽31的对称线上的宽度为w1,硅钢片3的外圆周半径为r1,绕组槽31的槽底面311为圆弧状且圆心o2相对硅钢片3的中心o1偏移距离s(图2中12个o2环绕在o1周围),绕组槽31的槽底面311的半径为r2,圆心o2和中心o1位于绕组槽31的对称线m上,r2+s+w1=r1,使得绕组槽31的槽底面311从绕组槽31的对称线m向两侧由外向内延伸直到连接绕线柱32。
19.本实用新型将绕组槽31的槽底面311的中点位置相对硅钢片3的中心向外移,图3中可以看到,铜线缠绕在绕线柱32的外端的位置距离绕组槽31的槽底面311还有一定的距离(虚线所示即铜线缠绕时所到达的最外侧范围),因此要缠绕铜线时,铜线不易与绕组槽31的槽底面311接触摩擦,确保铜线在缠绕过程中不会因此受损,有利于确保产品的合格率。绕组槽31的槽底面311设计成圆弧状,也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结构强度较好,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
20.定子绕组2的铜线直径为d,外环体33位于绕组槽31两侧部分的宽度为w2,作为比较优选的方案,可以根据d来确定,w2‑
w1≥0.5d,让绕组槽31内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来缠绕铜线。当然w2‑
w1也不宜过大,容易影响结构强度,可以控制2d范围内。
21.结合图2和图5看,为了在硅钢片3加工成一体时方便相互对齐,可以在硅钢片3的外圆周设有一个对准凹槽34。对准凹槽34有且仅有一个,对准凹槽34设在所有硅钢片3的同一位置,所有硅钢片3的对准凹槽34对齐后,硅钢片3的其它结构也就自然对齐了。
22.结合图2、图4和图5看,硅钢片3的外圆周设有呈w形的定位槽35,定位槽35内形成截面呈三角状的定位筋36,定位筋36低于硅钢片3的外圆周。本实施例将定位筋36设置成截面呈三角状的结构,在永磁电机的机壳配合时,相比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结构强度更好,而且定位可靠性更高。
23.实施例二:
24.一种永磁电机,如图6所示,包括机壳4,机壳4内壁固定有上述的定子5,定子5内安装有转子6。
25.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26.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定子铁芯由多个硅钢片加工成一体,硅钢片上设有12个绕组槽,相邻两个绕组槽之间形成绕线柱,绕组槽的槽底面与硅钢片的外圆周之间为外环体,每个绕组槽自身为对称结构,绕组槽的对称线均位于硅钢片的径向上,外环体在绕组槽的对称线上的宽度为w1,硅钢片的外圆周半径为r1,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槽的槽底面为圆弧状且圆心o2相对硅钢片的中心o1偏移距离s,绕组槽的槽底面的半径为r2,圆心o2和中心o1位于绕组槽的对称线上,r2+s+w1=r1,使得绕组槽31的槽底面311从绕组槽31的对称线m向两侧由外向内延伸直到连接绕线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的铜线直径为d,外环体位于绕组槽两侧部分的宽度为w2,w2‑
w1≥0.5d。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钢片的外圆周设有一个对准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钢片的外圆周设有呈w形的定位槽,定位槽内形成截面呈三角状的定位筋,定位筋低于硅钢片的外圆周。5.一种永磁电机,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壁固定有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定子,定子内安装有转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子,属于电机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铜线与绕组槽的槽底面容易摩擦导致铜线表面的绝缘层受损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每个绕组槽自身为对称结构,绕组槽的对称线均位于硅钢片的径向上,外环体在绕组槽的对称线上的宽度为W1,硅钢片的外圆周半径为R1,绕组槽的槽底面为圆弧状且圆心O2相对硅钢片的中心O1偏移距离S,绕组槽的槽底面的半径为R2,圆心O2和中心O1位于绕组槽的对称线上,R2+S+W1=R1,使得绕组槽31的槽底面311从绕组槽31的对称线M向两侧由外向内延伸直到连接绕线柱。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有效避免铜线与绕组槽的槽底面接触摩擦,有利于确保产品的合格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永磁电机,包括上述定子。包括上述定子。包括上述定子。


技术研发人员:林云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特达电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9
技术公布日:2021/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