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9714发布日期:2021-11-06 05:2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系统在各个领域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系统控制需求,需要匹配更先进或更完善的控制系统。然而,现有的先进控制系统虽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与各个领域的实际使用场所的具体控制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便需要将现有的控制系统改造成更适合实际应用的新系统。
3.例如,在发电领域中,火力发电超超临界百万机组100%国产化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系统)的改造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机组原dcs采用美国艾默生公司系统,根据实际需要,要将其改造成华能自主研发100%全国产华能睿渥dcs。
4.系统改造时,在机柜安装完毕后,施工方将组织接线工进行旧电缆在新机柜内的走线打把工作,由于机柜底部拆除,传统接线工一般先根据电缆套管的编号进行机柜正反面电缆的分线,再将电缆由机柜底部进入到机柜中进行固定绑扎。由于电缆绑扎采用单端固定的方式,容易导致电缆的交错,而通过识别套管电缆编号的方式容易因人为因素造成电缆错位,从而给后续拆把返线带来较大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解决了现有机柜内电缆容易错位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设置于机柜内,机柜包括呈方框状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打把结构包括呈环状的捆扎件以及均呈长杆状的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相对平行设置且两者均穿过所述捆扎件,所述支撑杆一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方且支撑杆一的两端抵靠在所述支架的上侧,所述支撑杆二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下方且支撑杆二的两端在所述捆扎件的限位下抵靠在所述支架的下侧。
8.本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在机柜的支架上下方分别设置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依靠方框状的支架上侧来对支撑杆一两端进行支撑,依靠捆扎件的限位作用配合支撑杆一与支架上侧的抵靠来使支撑杆二抵靠在支架的下侧,使得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捆扎件三者形成一稳定设置在支架上的两段式固定结构。在进行电缆打把时,自下而上拉伸电缆,将电缆抵靠在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的同一侧,形成两个支撑点的定位,可有效避免电缆无支撑而出现错位的情况,且方便了电缆的捋直。
9.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中,所述支撑杆一两端的下侧均具有向上凹入的插槽,所述支架上部伸入所述插槽内。
10.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中,所述支撑杆一的截面呈l型,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段和竖直设置的竖直段,所述插槽均开设于所述竖直段上,且所述插槽的底
面位置不低于所述水平段的下侧面位置,所述水平段的下侧面与所述支架的上侧相抵靠。
11.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中,所述支撑杆二为圆杆。
12.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中,所述支架上相对两侧的上侧均具有向上凸出的凸棱,所述凸棱对应插接在所述插槽内。
13.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中,所述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外侧分别连接有数个捆扎带。
14.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中,所述支架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具有凹入的卡口,所述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分别位于对应的卡口内。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在机柜支架上形成了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和捆扎件三者一体的固定结构,为电缆的固定提供两点的支撑,不仅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且有效避免电缆无支撑而出现错位的情况,方便了电缆的捋直。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安装在机柜中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支撑杆一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固定电缆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机柜;2、支架;3、捆扎件;4、支撑杆一;5、支撑杆二;6、水平段;7、竖直段;8、插槽;9、凸棱;10、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设置于机柜1内,机柜1包括外壳以及固定在外壳底部的水平设置呈方框状的支架2,支架2相对两侧的上侧均具有向上凸出的凸棱9,两个凸棱9均呈长条状。
24.打把结构包括呈环状的捆扎件3以及均呈长杆状的支撑杆一4和支撑杆二5。其中,支撑杆一4和支撑杆二5均水平设置,支撑杆二5位于支撑杆一4的下方且两者平行设置。
25.支撑杆一4的截面呈l型,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段6和竖直设置的竖直段7,支撑杆一4两端的竖直段7下侧均具有向上凹入的插槽8,支撑杆一4设置于支架2上侧且支架2两侧的凸棱9对应插接在支撑杆一4的两个插槽8内,使得支撑杆一4可沿着与自身轴线垂直的方向水平移动而不能发生轴向窜动。在本实施例中,插槽8的底面位置不低于水平段6的下侧面位置,则插接后,水平段6的下侧面与支架2的上侧相抵靠。
26.支撑杆二5设置于支架2的下方,支撑杆一4和支撑杆二5均穿过捆扎件3,在捆扎件3的限位作用下,支撑杆二5不会远离支撑杆一4且支撑杆二5的两端抵靠在支架2的下侧。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二5为圆杆;捆扎件3呈绳状且能发生形变,一个支撑杆一4和支撑杆二5外侧套设有两个捆扎件3,两个捆扎件3靠近支撑杆一4的两端设置。
27.如图4所示,本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在进行电缆10打把时,自下而上拉伸电
缆10,将电缆10抵靠在支撑杆一4和支撑杆二5的同一侧,因支撑杆一4和支撑杆二5在捆扎带的限位作用下抵靠在支架2的上下两侧,与支架2之间形成的摩擦力致使两者不会轻易在支架2上发生位移,为电缆10形成了两个支撑点的定位,可有效避免电缆10无支撑而出现错位的情况。
28.为了进一步固定电缆10,支撑杆一4和支撑杆二5外侧还分别连接有数个用于捆扎电缆10的捆扎带,数个捆扎带分别沿着支撑杆一4和支撑杆二5的轴向分布。
29.实施例二
30.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支架2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具有数个凹入的卡口,支撑杆一4和支撑杆二5的两端能分别位于其中一个对应的卡口内。这里,可通过在支架2上侧和下侧开设卡口的方式来对支撑杆一4和支撑杆二5的水平位置作进一步限位,保证定位的稳定性。
3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设置于机柜(1)内,机柜(1)包括呈方框状的支架(2),其特征在于,打把结构包括呈环状的捆扎件(3)以及均呈长杆状的支撑杆一(4)和支撑杆二(5),所述支撑杆一(4)和支撑杆二(5)相对平行设置且两者均穿过所述捆扎件(3),所述支撑杆一(4)设置于所述支架(2)上方且支撑杆一(4)的两端抵靠在所述支架(2)的上侧,所述支撑杆二(5)设置于所述支架(2)的下方且支撑杆二(5)的两端在所述捆扎件(3)的限位下抵靠在所述支架(2)的下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一(4)两端的下侧均具有向上凹入的插槽(8),所述支架(2)上部伸入所述插槽(8)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一(4)的截面呈l型,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段(6)和竖直设置的竖直段(7),所述插槽(8)均开设于所述竖直段(7)上,且所述插槽(8)的底面位置不低于所述水平段(6)的下侧面位置,所述水平段(6)的下侧面与所述支架(2)的上侧相抵靠。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二(5)为圆杆。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上相对两侧的上侧均具有向上凸出的凸棱(9),所述凸棱(9)对应插接在所述插槽(8)内。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一(4)和支撑杆二(5)外侧分别连接有数个捆扎带。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具有凹入的卡口,所述支撑杆一(4)和支撑杆二(5)分别位于对应的卡口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机柜内电缆容易错位的问题。本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设置于机柜内,机柜包括呈方框状的支架,打把结构包括呈环状的捆扎件以及均呈长杆状的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相对平行设置且两者均穿过所述捆扎件,所述支撑杆一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方且支撑杆一的两端抵靠在所述支架的上侧,所述支撑杆二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下方且支撑杆二的两端在所述捆扎件的限位下抵靠在所述支架的下侧。本新型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具有方便操作的优点。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具有方便操作的优点。控制系统电缆打把结构具有方便操作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韦玉华 沈正华 李捍华 郑卫东 李晓燕 郭雷 陈金丹 刘哲 李海洋 李肖肖 潘津 梁海腾 杜璞 邵帅 周海敏 熊志成 许琳琳 潘瑞丰 柳备 高建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玉环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2
技术公布日:202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