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7291发布日期:2022-02-23 19:52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上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串激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上支架。


背景技术:

2.在串激吸尘器电机领域,现有的电机可分为支架式和机壳式,其中支架式电机又细分为干式和干湿两用两种,两种支架式电机适应不同工装环境,支架式干湿两用电机一般由集风罩、冷却风扇、上支架、定子、转子、端盖、动叶轮、叶轮罩等组成,其中转子、定子的冷却风均由冷却风扇提供,由于冷却风扇与转子、定子之间存在一个上支架,而现有技术中的上支架体积较大,只有顶端能够设置冷却风道,冷却风道以外的结构阻挡了吹向转子、定子的冷却风,且风口距离转定子绕组的距离较远,使得转定子绕组不能得到有效的降温,导致电机温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冷却风道被阻挡、转定子绕组不能得到有效的降温,导致电机温升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设有多处冷却风道的上支架。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支架,包括:
5.上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设有第一冷却风道;
6.侧支撑部,所述侧支撑部与所述上支撑部连接,所述侧支撑部支撑所述上支撑部位于预定高度,所述侧支撑部设有第二冷却风道,所述第二冷却风道的流通方向与所述第一冷却风道的流通方向相同。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撑部包括侧支撑机构和连接单元,所述侧支撑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支撑部连接,所述侧支撑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风道位于所述侧支撑机构上。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撑机构相对所述上支撑部倾斜设置。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撑机构呈弧形设置。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撑机构包括两个侧支撑单元,所述侧支撑单元相互连接,所述侧支撑单元之间设有电刷孔。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撑单元之间还设有第三冷却风道。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撑单元之间设有加强筋。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二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所述连接单元与定子连接。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二端还设有定位件。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二端还设有盲槽。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支架,除了上支撑部设有冷却风道,侧支撑部同样设置冷却
风道,通过所述第二冷却风道,风口距离转定子绕组更近,使得冷却风扇的冷却风能够更好地吹向定子、转子,使得转定子绕组得到有效的降温。
附图说明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如图1所示上支架的另一侧视角的示意图。
21.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上支撑部;2、侧支撑部;21、侧支撑结构;211、侧支撑单元;212、电刷孔;22、连接单元;3、轴承室;4、第一冷却风道;5、第二冷却风道;6、第三冷却风道;7、加强筋;8、连接孔;9、定位件;10、盲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3.参照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支架,包括上支撑部1和侧支撑部2,所述上支撑部1包括轴承室3,所述轴承室3用于安装轴承,所述上支撑部1具有一定厚度,所述上支撑部1设有第一冷却风道4,所述第一冷却风道4围绕所述轴承室3设置,所述第一冷却风道4包括四个且相互不连通,从而使得整个结构的强度得到保证。
24.所述侧支撑部2与所述上支撑部1连接,所述侧支撑部2包括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上支撑部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上支撑部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所述侧支撑部设有第二冷却风道5。通过所述侧支撑部2,使所述上支撑部1能够位于预定高度。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撑部2包括侧支撑机构21和连接单元22,所述侧支撑机构21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支撑部1连接,所述侧支撑机构21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单元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单元22与定子连接。所述侧支撑机构21相对所述上支撑部1倾斜设置,相对现有技术中垂直支撑,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侧支撑机构21能够更便捷地设置所述第二冷却风道5,且流通方向与所述第一冷却风道4相同,从而提高冷却风的进入效率。
25.所述侧支撑机构21包括两个侧支撑单元211,所述侧支撑单元211相互连接,所述侧支撑单元211的连接端设有电刷孔212,每个所述侧支撑单元211上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冷却风道5,且所述第二冷却风道5距离转定子绕组更近,从而使得冷却风能够最大限度的吹向定子、转子,使得转定子绕组得到有效的降温。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撑单元211呈弧形设置,从而能够更好地给所述上支撑部1提供支撑力,且弧形设置能够使所述第二冷却风道5的开口更大,从而能够给使更多的冷却风进入转定子绕组。为了确保结构的强度,所述第二冷却风道5与第一冷却风道4之间不连通。
26.由于所述侧支撑单元211之间设有电刷孔212,因此,所述侧支撑单元211之间存在预定距离,从而能够形成第三冷却风道6,所述第三冷却风道6用于给电刷提供冷却风。由于所述第三冷却风道6的设置,容易导致整个结构不够稳定,因此所述侧支撑单元211之间设有加强筋7,通过加强筋7,提高结构的强度,以确保电刷孔212不变形。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刷孔212上同样设有加强筋7,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的强度。
27.所述连接单元22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单元22的第一端相对)设有连接孔8,所述连接孔8用于所述连接单元22与定子连接,通过所述连接孔8,可采用螺钉等将上支架与定子连接。所述连接单元22的第二端还设有定位件9和盲槽10,所述定位件9,用于使所述连接单元22与定子时,能够进行初步定位,确保连接位置的准确性,所述盲槽10用于减小结构内部的应力,提高结构的耐久度。
28.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上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设有第一冷却风道;侧支撑部,所述侧支撑部与所述上支撑部连接,所述侧支撑部支撑所述上支撑部位于预定高度,所述侧支撑部设有第二冷却风道,所述第二冷却风道的流通方向与所述第一冷却风道的流通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部包括侧支撑机构和连接单元,所述侧支撑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支撑部连接,所述侧支撑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风道位于所述侧支撑机构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机构相对所述上支撑部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机构呈弧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机构包括两个侧支撑单元,所述侧支撑单元相互连接,所述侧支撑单元之间设有电刷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单元之间还设有第三冷却风道。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单元之间设有加强筋。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二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所述连接单元与定子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二端还设有定位件。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的第二端还设有盲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支架,包括上支撑部和侧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设有第一冷却风道;所述侧支撑部与所述上支撑部连接,所述侧支撑部支撑所述上支撑部位于预定高度,所述侧支撑部设有第二冷却风道,所述第二冷却风道的流通方向与所述第一冷却风道的流通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支架,除了上支撑部设有冷却风道,侧支撑部同样设置冷却风道,通过所述第二冷却风道,风口距离转定子绕组更近,使得冷却风扇的冷却风能够更好地吹向定子、转子,使得转定子绕组得到有效的降温。转定子绕组得到有效的降温。转定子绕组得到有效的降温。


技术研发人员:韩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永捷电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7
技术公布日:2022/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