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后端输出及独立电机腔的增程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2128发布日期:2022-03-23 12:1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后端输出及独立电机腔的增程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后端输出及独立电机腔的增程器结构。


背景技术:

2.节能和环保是汽车领域永恒的主题,众所周知纯电动汽车受目前动力电池比能量较小、价格高等因素的影响,续驶里程不能满足远距离出行,人民对纯电动汽车存在里程焦虑。增程器能有效解决纯电动汽车里程焦虑问题,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增程器一般由发动机+发电机组成。其中,发动机的曲轴通过一个电磁离合器与电机连接,就是采用电机直接通过扭减连接到发动机上,虽然扭减集成到转子组件中,但长度上依旧没有优势,并且增加了一个扭减的成本;其次,转子组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不足。
3.如公开号为cn20866497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集成式电动汽车用增程器,该结构作为上一代增程器技术,直接取消了飞轮,通过减少零件实现长度缩短,但也会带来弊端;可以看出,该增程器只能用于发电,不能直接输出机械驱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后端输出及独立电机腔的增程器结构,旨在解决增程器除发电以外还直接输出机械动力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后端输出及独立电机腔的增程器结构,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上设有曲轴;发电机,所述曲轴与发电机刚性固定连接;所述发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旋转变压器、轴承、后端盖、盖板、输出铜排、输出线缆、输出组件、启动齿圈和压板;所述电机壳体与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电机壳体内,所述转子组件同轴布置在定子组件内;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电机转子和转子支架,所述电机转子和转子支架通过压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子支架上还设有装配台,所述输出组件的一端与装配台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组件的中部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安装在后端盖上;所述定子组件与输出线缆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输出线缆穿出盖板与输出铜排电连接;所述启动齿圈与转子支架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变压器套装在曲轴上,所述发动机与电机壳体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曲轴与转子支架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壳体的外壁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撑脚。
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后端输出及独立电机腔的增程器结构,采用输出组件使得增程器可以输出机械动力,在满足发电的同时带动其他附件,相较于在侧面增加传动齿轮输出机械动力的方式,该结构可缩短宽度方向尺寸;盖板将电机壳体凸起部分划分为接线盒腔和发电机工作腔体,输出线缆套穿过盖板,可实现电机腔和接线盒腔隔离。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后端输出及独立电机腔的增程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发动机,2-曲轴,3-第一螺栓,4-电机壳体,41-支撑座,42-撑脚,5-旋转变压器,6-输出铜排,7-定子组件,8-转子组件,81-电机转子,82-转子支架,83-装配台,9-盖板,10-输出线缆,11-后端盖,12-输出组件,13-轴承,14-压板,15-第二螺栓,16-启动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带后端输出及独立电机腔的增程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发动机1,发动机1上设有曲轴2;发电机,曲轴2与发电机刚性固定连接用于传输动力;发电机包括:电机壳体4、定子组件7、转子组件8、旋转变压器5、轴承13、后端盖11、盖板9、输出铜排6、输出线缆10、输出组件12、启动齿圈16和压板14;电机壳体4与后端盖11固定连接,定子组件7固定布置在电机壳体4内,转子组件8同轴布置在定子组件7内;如图2所示,转子组件8包括电机转子81和转子支架82,电机转子81和转子支架82通过压板14固定连接,转子支架82是飞轮与支架的一体化集成结构,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与传输效率;转子支架82上还设有装配台83,输出组件12是一种轴结构,输出组件12的一端与装配台83固定连接,输出组件12的中部与轴承13的内圈固定连接,轴承13的外圈固定安装在后端盖11上;输出组件12使得增程器可以输出机械动力,在满足发电的同时带动其他附件,相较于在侧面增加传动齿轮输出机械动力的方式,该结构可缩短宽度方向尺寸;
16.盖板9用于将电机壳体4凸起部分划分为两个腔体,一个腔体作为接线盒腔,另一个腔体为发电机工作腔体,定子组件7的绕组与输出线缆10通过导线连接,输出线缆10套上橡胶套后穿出盖板9与输出铜排6电连接,可实现发电机工作腔体和接线盒腔隔离;
17.启动齿圈16与转子支架82传动连接,旋转变压器5套装在曲轴2上,发动机1与电机壳体4通过第一螺栓3固定连接,曲轴2与转子支架82通过第二螺栓15固定连接;通过以上结构连接,由发动机1的曲轴2输出动能,传递到与曲轴2刚性连接的转子组件8,转子组件8与定子组件7在电磁作用下进行发电,输出电能。
1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提升增程器的运行可靠性与稳定性,电机壳体4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提供支撑的支撑座41,支撑座41上设有撑脚42。
19.本说明书中针对“一些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等的参考指代的是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性质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短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等在整个说明书中各地方的出现并非必须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性质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合适方式组合。另外,本申请附图中的各个元素仅仅为了示意说明,并非按比例绘制。
20.由此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几个方面,可以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容易地进行各种改变、修改和改进。这种改变、修改和改进意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精
神和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后端输出及独立电机腔的增程器结构,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上设有曲轴;发电机,所述曲轴与发电机刚性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旋转变压器、轴承、后端盖、盖板、输出铜排、输出线缆、输出组件、启动齿圈和压板;所述电机壳体与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电机壳体内,所述转子组件同轴布置在定子组件内;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电机转子和转子支架,所述电机转子和转子支架通过压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子支架上还设有装配台,所述输出组件的一端与装配台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组件的中部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安装在后端盖上;所述定子组件与输出线缆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输出线缆穿出盖板与输出铜排电连接;所述启动齿圈与转子支架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变压器套装在曲轴上,所述发动机与电机壳体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曲轴与转子支架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后端输出及独立电机腔的增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壁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撑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后端输出及独立电机腔的增程器结构,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上设有曲轴;发电机,所述曲轴与发电机刚性固定连接;所述发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旋转变压器、轴承、后端盖、盖板、输出铜排、输出线缆、输出组件和压板;所述定子组件与输出线缆通过导线连接,所述输出线缆穿出盖板与输出铜排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后端输出及独立电机腔的增程器结构,采用输出组件使得增程器可以输出机械动力,在满足发电的同时带动其他附件;盖板将电机壳体凸起部分划分为接线盒腔和发电机工作腔体,输出线缆套穿过盖板,可实现电机腔和接线盒腔隔离。可实现电机腔和接线盒腔隔离。可实现电机腔和接线盒腔隔离。


技术研发人员:曾敏 毛正松 吴苾曜 陈涛 欧阳石坤 吴天华 司政勇 曾强 林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6
技术公布日:2022/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