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76636发布日期:2023-04-26 21:48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源,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1、传统普通的移动电源仅提供usb输出,并不支持ac交流电输出,这就限制了许多小型电器的续航与供电需求。而且现有的移动电源的充电方式一般仅仅限于直流充电,不支持其他充电方式,在野外使用不方便。大功率的移动电源在充电过程中,表面温度很高,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储能电源,可以进行ac交流电输出,具有多功能性。

2、对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多功能储能电源,其包括电池组、充电管理模块、bms保护模块、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逆变器模块、充电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电池组与bms保护模块连接,所述bms保护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bms保护模块电连接,所述逆变器模块与电池组、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温度检测模块与电池组电连接;所述充电输入接口与充电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输出接口包括ac输出接口和usb接口,所述ac输出接口与逆变器模块电连接,所述usb接口与bms保护模块电连接。

4、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逆变器模块与电池组连接,可以实现将所述锂电池组输出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从而输出给电器工作。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功能储能电源包括逆变器开关,所述逆变器开关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功能储能电源包括输出保护模块和主动散热模块,所述输出保护模块与逆变器模块、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主动散热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主动散热模块贴近电池组的表面;所述输出保护模块与ac输出接口连接。所述输出保护模块可以进行逆变器输出短路与过功率保护,使用更加安全。所述主动散热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当储能电源内部工作温度超过设定安全值时,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将反馈数据给到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将驱动主动散热模块进行散热降温。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散热模块包括散热风扇。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串并联组成。进一步的,所所述锂离子电池采用高能量密度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主体,可以支持ac交流电的输出,特别采用倍率更高(1c-3c)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主体,达到更高的放电与充电电流,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池组包括9节锂离子电池,每节电池的容量为2500mah/3.7v,9节锂离子电池采用3串3并的方式连接;或者所述电池组包括12节锂离子电池,每节电池的容量为2000mah,12节锂离子电池采用3串4并的方式连接;采用此技术方案,电源的功率可以达到80w,可以支持更大范围的小功率电器,而且容量低于100wh,可以带上飞机实现长远距离的续航需求。

9、采用高能量密度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主体,可以支持ac交流电的输出,特别采用倍率更高(1c-3c)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主体,达到更高的放电与充电电流,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功能储能电源包括usb qc3.0模块,所述控制模块、bms保护模块包括模块通过usb qc3.0模块与usb接口电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出接口包括点烟器输出接口,所述点烟器输出接口与bms保护模块电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接口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接口。这样,多功能储能电源可以连接太阳能板充电,以及支持适配器电源充电或车载点烟器充电。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多功能储能电源包括指示或警示模块,所述指示或警示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包括充电管理芯片u11,充电输入接口的一端与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8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z3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8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z2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z3的正极与三极管q1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8的发射极与场效应管q17的s1端、s2端和s3端连接,并与充电输入接口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8的集电极与二极管z2的正极、场效应管q17的g端连接;

15、充电输入接口的一端与二极管z6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z6的正极与电阻r3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连接,并通过电阻r36接地;

16、充电输入接口的一端分别通过电容c38、电容c31接地;

17、充电输入接口的一端与二极管z1的负极、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109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电容c45的一端、mos管q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ot5-8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ot5-8的负极与u11的chrg端连接,电阻r109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11接地,并与u11的mppt端连接,所述电阻r36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50接地,并与芯片u11的vcc端连接,所述电容c45的另一端与u11的vg端连接。mos管q12与u11的drv端连接,mos管通过电阻r93、电容c39的串联电路接地,mos管q12与电感l5的一端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14、r113的并联电路与芯片u11的bat端、fb端连接,电阻r114、r113的并联电路通过电容c4、电容c5、电容c43接地,并与电阻r18的一端、mos管q3的一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mos管q3连接,且通过电阻r34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mos管q3与mos管q10连接;

18、充电输入接口的一端与二极管z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电阻r45的一端连接,电阻r45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2接地,并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逆变器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池输入滤波电路、初级升压电路、整流电路、次级逆变整形电路,所述次级逆变整形电路采用h桥拓扑结构。输入滤波电路、初级升压电路、整流电路、次级逆变整形电路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电路。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功能储能电源包括led灯板,所述led灯板内设有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与bms管理模块连接。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除具备现有的储能功能外,还能提供ac交流电输出、usb输出等多种输出功能,而且还可以通过太阳能进行充电,方便野外使用;而且设置有主动散热模块,使储能电源的温度不高,特别是在充电过程中,具有更好的体验感。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池组、充电管理模块、bms保护模块、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逆变器模块、充电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电池组与bms保护模块连接,所述bms保护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bms保护模块电连接,所述逆变器模块与电池组、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温度检测模块与电池组电连接;所述充电输入接口与充电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输出接口包括ac输出接口和usb接口,所述ac输出接口与逆变器模块电连接,所述usb接口与bms保护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输出保护模块和主动散热模块,所述输出保护模块与逆变器模块、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主动散热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主动散热模块贴近电池组的表面;所述输出保护模块与ac输出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散热模块包括散热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串并联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usb qc3.0模块,所述控制模块、bms保护模块包括模块通过usb qc3.0模块与usb接口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口包括点烟器输出接口,所述点烟器输出接口与bms保护模块电连接;所述输入接口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输入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指示或警示模块,所述指示或警示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包括充电管理芯片u11,充电输入接口的一端与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8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z3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8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z2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z3的正极与三极管q1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8的发射极与场效应管q17的s1端、s2端和s3端连接,并与充电输入接口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8的集电极与二极管z2的正极、场效应管q17的g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池输入滤波电路、初级升压电路、整流电路、次级逆变整形电路,所述次级逆变整形电路采用h桥拓扑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led灯板,所述led灯板内设有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与bms管理模块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储能电源,其包括电池组、充电管理模块、BMS保护模块、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逆变器模块、充电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电池组与BMS保护模块连接,所述BMS保护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BMS保护模块电连接,所述逆变器模块与电池组、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温度检测模块与电池组电连接;所述充电输入接口与充电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输出接口包括AC输出接口和USB接口,所述AC输出接口与逆变器模块电连接,所述USB接口与BMS保护模块电连接。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除具备现有的储能功能外,还能提供多种输出功能,而且还方便野外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章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思倍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