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处理一体化线束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5686发布日期:2022-04-27 12:3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处理一体化线束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束防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后处理一体化线束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六的推行,现行新生产的车辆都按照国六排放标准进行,而国六排放理器上集成了一根一体化线束,末端用来连接处理器各种传感器,上游用来对接主机厂底盘线束,最终实现与ecm的通讯及供电;然而近期在售后市场识别环卫应用车型中,其后处理一体化线束与oem线束对接处进水的失效案例较多,排名第一,接插头进水将引起接插件锈蚀断裂,引发通讯故障,甚至导致车辆降扭、降速;此失效重点集中在环卫车型(洒水/雾炮/清扫等)应用上,整车使用环境恶劣加上后处理氮氧传感器部件的虹吸效应,综合作用导致后处理一体化线束接头与oem线束对接处进水,进而引发硬件故障。
3.基于上述,现在后处理初始线束接插器为自由甩出状态,oem对接后固定一致性较差,同时存在接插器裸露,线束活摆问题,大大影响了接插器防水可靠性能,同时识别氮氧化物传感器存在虹吸效应,一旦进水将导致水流在导线内部快速扩散,因此需要重新设计适用于环卫车型后处理一体化线束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处理一体化线束防水结构,以解决环卫车型后处理初始线束接插器为自由甩出状态,影响接插器防水性能,后处理一体化线束接头与oem线束对接处容易进水,进而引发硬件故障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后处理一体化线束防水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6.一种后处理一体化线束防水结构,包括后处理本体;
7.所述后处理本体上连接有线束,且线束的末端设有线束接插器,线束接插器固定在线束固定架上,线束固定架的底侧通过螺栓固定在后处理本体上。
8.进一步的,在所述线束中用于连接氮氧传感器的线束分支更改为防虹吸线体。
9.进一步的,所述线束固定架的上端为u型结构,且线束接插器穿过线束固定架置于u型结构内。
10.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1.1、针对环卫车型后处理线束布置,通过设计新的线束走向,通过增加线束固定架,利用线束固定架对线束接插器进行固定及遮挡,相比后处理初始线束接插器自由甩出状态,大大降低车辆运行中接插器部位接触水的风险(包含实车工作及洗车环节等)。
12.2、本实用新型将用于连接氮氧传感器的线束分支更改为防虹吸线体,避免因为虹吸效应导致水在导线内部快速扩散的问题,降低了后处理线束的风险,大大提升接插件防水的可靠性,经过市场检验,3pa失效率已接近于0,可降低失效风险及售后索赔。
附图说明
13.图1是现有后处理本体上线束接插器自由甩出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7.1、后处理本体;2、线束;201、线束接插器;3、线束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实施例:
22.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处理一体化线束防水结构,包括后处理本体1;
24.后处理本体1上连接有线束2,且线束2的末端设有线束接插器201,线束接插器201固定在线束固定架3上,线束固定架3的底侧通过螺栓固定在后处理本体1上。
25.其中,在线束2中用于连接氮氧传感器的线束分支更改为防虹吸线体,避免因为虹吸效应导致水在导线内部快速扩散的问题,降低了后处理线束的风险,大大提升接插件防水的可靠性,经过市场检验,3pa失效率已接近于0。
26.其中,线束固定架3的上端为u型结构,且线束接插器201穿过线束固定架3置于u型结构内,利用线束固定架3对线束接插器201进行固定及遮挡,相比后处理初始线束接插器 201自由甩出状态,大大降低车辆运行中接插器部位接触水的风险。
27.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28.本实用新型中,针对环卫车型后处理线束布置,通过设计新的线束走向,通过增加线束固定架3,利用线束固定架3对线束接插器201进行固定及遮挡,相比后处理初始线束接插器201自由甩出状态,大大降低车辆运行中接插器部位接触水的风险,将用于连接氮氧传感器的线束分支更改为防虹吸线体,避免因为虹吸效应导致水在导线内部快速扩散的问题,降低了后处理线束的风险,大大提升接插件防水的可靠性,经过市场检验,3pa失效率已
接近于0,可降低失效风险及售后索赔。
29.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3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后处理一体化线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处理本体(1);所述后处理本体(1)上连接有线束(2),所述线束(2)的末端设有线束接插器(201),线束接插器(201)固定在线束固定架(3)上,所述线束固定架(3)的底侧通过螺栓固定在后处理本体(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后处理一体化线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束(2)中用于连接氮氧传感器的线束分支更改为防虹吸线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后处理一体化线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架(3)的上端为u型结构,且线束接插器(201)穿过线束固定架(3)置于u型结构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处理一体化线束防水结构,涉及加工制造技术领域,环卫车型后处理初始线束接插器为自由甩出状态,影响接插器防水性能,后处理一体化线束接头与OEM线束对接处容易进水的问题,包括后处理本体;所述后处理本体上连接有线束,且线束的末端设有线束接插器,线束接插器固定在线束固定架上,线束固定架的底侧通过螺栓固定在后处理本体上。通过增加线束固定架,利用线束固定架对线束接插器进行固定及遮挡,降低车辆运行中接插器部位接触水的风险,将用于连接氮氧传感器的线束分支更改为防虹吸线体,避免因为虹吸效应导致水在导线内部快速扩散的问题,提升接插件防水的可靠性,经过市场检验,3PA失效率已接近于0。3PA失效率已接近于0。3PA失效率已接近于0。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华 李兰兰 李敏杰 殷均君 朱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康明斯排放处理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8
技术公布日:202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