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1、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同种类的机动车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摩托车因为其小巧灵活在一些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电机装置作为摩托车的动力源,通过燃烧等形式将燃油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机装置的机械能,从而驱动车辆行驶,电机装置的性能决定了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稳定性等。
2、随着新能源车辆越来越普及,电驱动系统作为新能源车辆的动力源,要求其具有功率密度大、负载变化大、过载能力强、性能高等特点。电驱动系统中的主要部件是电机定子组件、电机转子组件和减速器齿轴。车辆的电驱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因绕组电阻损耗、硅钢磁滞损耗、齿轮/轴承摩擦损耗等而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无法及时带走这些热量,电驱动系统的性能将严重受到制约甚至出现定子组件绕组烧蚀、转子组件永磁体永久退磁、轴承/齿轮烧蚀等危害,更可能危害车辆的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提供了一种能够从定子组件和绕组内与外部同时冷却的摩托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转向组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电机装置,电机装置为摩托车提供驱动力;电机装置还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上设置有绕组,转子组件上设置有电机轴;电机装置还包括用于冷却绕组的冷却组件,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路径和第二冷却路径,第一冷却路径包括定子油道,定子油道至少部分围绕绕组的外圈分布并连通至绕组;第二冷却路径包括转子油道,转子油道经过电机轴围绕绕组的内圈分布并连通至绕组。
4、进一步地,定子油道包括第一油道和环形油道,第一油道与环形油道联通,环形油道换设于定子组件的径向外侧。
5、进一步地,动力组件还包括集油环,集油环与第一油道联通,集油环环设于绕组的径向外侧,且集油环靠近绕组的径向内侧设置有喷油孔。
6、进一步地,第二冷却路径还包括第二油道,转子油道还包括端板油道和冷却油道,第二油道还包括电机轴油道,端板油道设置为连通冷却油道和电机轴油道。
7、进一步地,动力组件还包括端板,端板油道至少部分设置在端板上,端板油道和/或端板上设置有甩油孔。
8、进一步地,第二冷却路径还包括第一冷却油道和第二冷却油道,第一冷却油道上的端板油道设置在转子油道的一侧,第二冷却油道上的端板油道设置在转子油道的另一侧,第一转子油道和第二转子油道依次交替设置在转子组件上。
9、进一步地,冷却组件还包括散热器、油泵、油腔以及冷却液,第一冷却路径的一端与散热器连通,第一冷却路径的另一端与油腔连通;冷却液由散热器输入第一冷却路径后进入油腔,油泵进一步将油腔内的冷却液传输至散热器。
10、进一步地,电机装置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电机装置还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腔室中,第三轴承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三腔室中,第四轴承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腔室中;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至少部分设置在第四腔室中。
11、进一步地,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三冷却路径,第三冷却路径流经第一腔室和/或第二腔室,并对第一腔室和/或第二腔室内的轴承进行冷却。
12、进一步地,冷却组件还包括第四冷却路径,第四冷却路径流经第三腔室和/或第四腔室,对第三腔室和/或第四腔室内的轴承进行冷却。
13、本申请提供的电机装置及摩托车通过设置第一冷却路径和第二冷却路径,使冷却液能够从定子组件的内侧和外侧进行冷却,并使冷却液能够从绕组的内侧和外侧进行冷却,还使冷却液能够从转子组件的内部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液对绕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冷却性能,达到了提高绕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性能、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效果;同时本申请提供的电机装置及摩托车通过设置第三冷却路径和第四冷却路径,使传动组件中的轴承能够在正常温度下工作,达到了提高轴承性能、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效果。
1.一种摩托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油道包括第一油道和环形油道,所述第一油道与所述环形油道联通,所述环形油道环设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径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集油环,所述集油环与所述第一油道联通,所述集油环环设于所述绕组的径向外侧,且所述集油环靠近所述绕组的径向内侧设置有喷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路径还包括第二油道,所述转子油道还包括端板油道和冷却油道,所述第二油道还包括电机轴油道,所述端板油道设置为连通所述冷却油道和所述电机轴油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油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端板上,所述端板油道和/或所述端板上设置有甩油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路径还包括第一冷却油道和第二冷却油道,所述第一冷却油道上的端板油道设置在所述转子油道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却油道上的端板油道设置在所述转子油道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转子油道和所述第二转子油道依次交替设置在所述转子组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散热器、油泵、油腔以及冷却液,所述第一冷却路径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路径的另一端与所述油腔连通;所述冷却液由散热器输入所述第一冷却路径后进入所述油腔,所述油泵进一步将所述油腔内的所述冷却液传输至所述散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装置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所述电机装置还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第三轴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中,所述第四轴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中;所述第五轴承和所述第六轴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四腔室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三冷却路径,所述第三冷却路径流经所述第一腔室和/或第二腔室,并对所述第一腔室和/或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轴承进行冷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第四冷却路径,所述第四冷却路径流经所述第三腔室和/或所述第四腔室,对所述第三腔室和/或所述第四腔室内的轴承进行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