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连接线的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现代人的生活已经无法离开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市面上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能耗较高,普遍存在续航时间短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用户通常需要配备移动电源,移动电源也叫充电宝、旅行充电器等,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一般由锂电芯作为储电单元,使用方便快捷。
3.目前移动电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发热现象,同时在使用移动电源时,会出现充电线杂乱的现象,不好整理,导致携带不方便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不同连接线的移动电源。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不同连接线的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本体,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的表面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和移动电源本体的表面粘接,所述固定板的内部两侧均设有排线钩,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固定板内部底面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端面均设有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和第一限位块端面、固定板内壁连接,且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以固定板中心线呈轴对称结构。
7.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部设有散热扇,且散热扇和散热口内部支架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内部两侧的排线钩错开排列,且固定板内部一侧的排线钩的投影面嵌于固定板另一侧的排线钩之间。
9.优选的,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的端部开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10.优选的,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的端面开设有第一充电口和第二充电口,且第一充电口和第二充电口位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排线钩,在使用移动电源本体时,通过充电线连接设备,充电线需要经过排线钩进行排线,可以防止充电线不会出现杂乱的现象,先将充电线连接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将充电线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形成的通孔,通孔会通过弹簧进行限位,会根据充电线的粗细改变通孔的大小,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
块对充电线进行夹持,在将充电线的端部夹持后,通过排线钩进行排线,排线以s型折弯排线,延长排线路径且便于限位,在通过排线钩排线之后,充电线的中部通过另一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充电线的排线,避免移动电源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充电线杂乱的现象,便于携带。
13.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散热扇,散热扇通过马达驱动,在移动电源本体使用时,马达也会自启动,驱动散热扇转动进行散热,避免热量过高使用,延长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避免隐患发生。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18.图例说明:
19.1、移动电源本体;2、第一限位块;3、第二限位块;4、弹簧;5、排线钩;6、固定板;7、第一接口;8、第一充电口;9、第二充电口;10、第二接口;11、散热扇;12、散热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22.具体实施例:
23.参照图1-4,一种适用于不同连接线的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本体1,移动电源本体1的表面安装有固定板6,且固定板6和移动电源本体1的表面粘接,固定板6的内部两侧均设有排线钩5,固定板6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3,第一限位块2、第二限位块3和固定板6内部底面滑动连接,固定板6内部两侧的排线钩5错开排列,且固定板6内部一侧的排线钩5的投影面嵌于固定板6另一侧的排线钩5之间,第一限位块2、第二限位块3的端面均设有弹簧4,且弹簧4的两端分别和第一限位块2端面、固定板6内壁连接,且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3以固定板6中心线呈轴对称结构。
24.采用排线钩5,在使用移动电源本体1时,通过充电线连接设备,充电线线需要经过排线钩5进行排线,可以防止充电线不会出现杂乱的现象,先将充电线连接第一接口7或第二接口10,将充电线通过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3之间形成的通孔,通孔会通过弹簧4进行限位,会根据充电线的粗细改变通孔的大小,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3对充电线进行夹持,在将充电线的端部夹持后,通过排线钩5进行排线,排线以s型折弯排线,延长排线路径且便于限位,在通过排线钩5排线之后,充电线的中部通过另一组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3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充电线的排线,避免移动电源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充电线杂乱的现象,便于携带。
25.移动电源本体1的端部开设有第一接口7和第二接口10,移动电源本体1的端面开设有第一充电口8和第二充电口9,且第一充电口8和第二充电口9位于第一接口7和第二接口10之间。
26.固定板6的中部开设有散热口12,散热口12内部设有散热扇11,且散热扇11和散热口12内部支架活动连接。
27.采用散热扇11,散热扇11通过马达驱动,在移动电源本体1使用时,马达也会自启动,驱动散热扇11转动进行散热,避免热量过高使用,延长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避免隐患发生。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1.一种适用于不同连接线的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的表面安装有固定板(6),且固定板(6)和移动电源本体(1)的表面粘接,所述固定板(6)的内部两侧均设有排线钩(5),所述固定板(6)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3),所述第一限位块(2)、第二限位块(3)和固定板(6)内部底面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不同连接线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2)、第二限位块(3)的端面均设有弹簧(4),且弹簧(4)的两端分别和第一限位块(2)端面、固定板(6)内壁连接,且第一限位块(2)和第二限位块(3)以固定板(6)中心线呈轴对称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不同连接线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的中部开设有散热口(12),所述散热口(12)内部设有散热扇(11),且散热扇(11)和散热口(12)内部支架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不同连接线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内部两侧的排线钩(5)错开排列,且固定板(6)内部一侧的排线钩(5)的投影面嵌于固定板(6)另一侧的排线钩(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不同连接线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的端部开设有第一接口(7)和第二接口(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不同连接线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1)的端面开设有第一充电口(8)和第二充电口(9),且第一充电口(8)和第二充电口(9)位于第一接口(7)和第二接口(10)之间。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不同连接线的移动电源,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包括移动电源本体,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的表面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和移动电源本体的表面粘接,所述固定板的内部两侧均设有排线钩,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固定板内部底面滑动连接。采用排线钩,将充电线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形成的通孔,通孔会通过弹簧进行限位,会根据充电线的粗细改变通孔的大小,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对充电线进行夹持,在将充电线的端部夹持后,通过排线钩进行排线,实现充电线的排线,避免移动电源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充电线杂乱的现象,便于携带。携带。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雷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建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1
技术公布日:202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