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申请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2.移动电源是一种个人可随身携带,自身能储备电能,主要为手持式移动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例如无线电话、笔记本电脑)充电的便携充电器,特别应用在没有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用作电能存储的电池,稳定输出电压的电路(直流-直流转换器),绝大部分的行动电源带有充电器,用作为内置电池充电。
3.目前的大功率移动电源一般是用作一些需要到处跑不方便进行充电的环境进行使用,如房车旅行,这就导致了大功率移动电源往往面临着振动冲击的问题,振动冲击会造成移动电源的损坏,一些移动电源下侧架设弹簧进行缓冲减震,但弹簧的可变形性大,在需要相对稳定放置的时候移动电源也不能保持稳定的放置,影响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4.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功率移动电源一般是用作一些需要到处跑不方便进行充电的环境进行使用,如房车旅行,这就导致了大功率移动电源往往面临着振动冲击的问题,振动冲击会造成移动电源的损坏,一些移动电源下侧架设弹簧进行缓冲减震,但弹簧的可变形性大,在需要相对稳定放置的时候移动电源也不能保持稳定的放置,影响实际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移动电源。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多个电磁缓冲机构,多个所述电磁缓冲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电源本体;
7.所述电磁缓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端的支撑柱和位于支撑柱一侧的压电陶瓷,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外侧活动插套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电源本体的下端,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嵌设有电磁铁,所述连接筒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永磁铁,所述压电陶瓷和电磁铁之间通过导电线电性连接,所述底座和支撑柱之间开设有用于导电线穿过的过线通道。
8.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垫块。
9.优选的,所述电源本体的外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提拉把手。
10.优选的,所述电源本体对应充电接口的一侧下端转动连接有保护挡板,所述电源本体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多根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压接在保护挡板外侧的压接板。
11.优选的,所述电源本体的下端外侧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板,且两个卡板之间通过销轴与保护挡板的下端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保护挡板的下端设为圆弧结构。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块,所述连接筒的筒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与限位滑块匹配滑接的条形开口。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该移动电源,通过设有的底座、电源本体和电磁缓冲机构,平时静置的时候,连接筒压接在支撑柱的上端,两者之间没有相互的作用力,使得电源本体能够稳定放置,当电源本体处于振动移动环境中时,底座受到颠簸震动力,进而传递至压电陶瓷处,使得压电陶瓷产生电流,再通过导电线使得电流传输至电磁铁内,使得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进而使得电磁铁与永磁铁产生相互排斥的作用力,使得底座和电源本体之间具有一个隔空缓冲减震力,且震动越大,压电陶瓷的发电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电磁铁和永磁铁之间的排斥力越大,减震效果越好,使得电源具有自适应的减震功能,减震效果好,且在静止环境电源本体也能够稳定放置不影响使用,结构稳定性好。
15.而且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申请使得电源具有自适应的减震功能,减震效果好,且在静止环境电源本体也能够稳定放置不影响使用,结构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18.图中:1、底座;2、电源本体;3、支撑柱;4、压电陶瓷;5、连接筒;6、电磁铁;7、永磁铁;8、导电线;9、过线通道;10、缓冲橡胶垫块;11、提拉把手;12、保护挡板;13、固定轴;14、压接板;15、限位滑块;16、条形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21.参照图1-2,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多个电磁缓冲机构,多个电磁缓冲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电源本体2;
22.电磁缓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端的支撑柱3和位于支撑柱3一侧的压电陶瓷4,支撑柱3的上端外侧活动插套有连接筒5,连接筒5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电源本体2的下端,支撑柱3的上端固定嵌设有电磁铁6,连接筒5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永磁铁7,压电陶瓷4和电磁铁6之间通过导电线8电性连接,底座1和支撑柱3之间开设有用于导电线8穿过的过线通道9。
23.底座1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垫块10。
24.电源本体2的外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提拉把手11。
25.电源本体2对应充电接口的一侧下端转动连接有保护挡板12,电源本体2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多根固定轴13,固定轴13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压接在保护挡板12外侧的压接板14。
26.电源本体2的下端外侧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板,且两个卡板之间通过销轴与保护挡板12的下端侧壁转动连接,保护挡板12的下端设为圆弧结构。
27.支撑柱3的上端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块15,连接筒5 的筒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与限位滑块15匹配滑接的条形开口16。
28.本申请中,使用时,通过设有的底座1、电源本体2和电磁缓冲机构,平时静置的时候,连接筒5压接在支撑柱3的上端,两者之间没有相互的作用力,使得电源本体2能够稳定放置,当电源本体2处于振动移动环境中时,底座1受到颠簸震动力,进而传递至压电陶瓷 4处,使得压电陶瓷4产生电流,再通过导电线使8得电流传输至电磁铁6内,使得电磁铁6通电产生磁性,进而使得电磁铁6与永磁铁 7产生相互排斥的作用力,使得底座1和电源本体2之间具有一个隔空缓冲减震力,且震动越大,压电陶瓷4的发电越大,电磁铁6的磁性越强,电磁铁6和永磁铁7之间的排斥力越大,减震效果越好,使得电源具有自适应的减震功能,减震效果好,且在静止环境电源本体 2也能够稳定放置不影响使用,结构稳定性好。
29.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申请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多个电磁缓冲机构,多个所述电磁缓冲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电源本体(2);所述电磁缓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端的支撑柱(3)和位于支撑柱(3)一侧的压电陶瓷(4),所述支撑柱(3)的上端外侧活动插套有连接筒(5),所述连接筒(5)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电源本体(2)的下端,所述支撑柱(3)的上端固定嵌设有电磁铁(6),所述连接筒(5)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永磁铁(7),所述压电陶瓷(4)和电磁铁(6)之间通过导电线(8)电性连接,所述底座(1)和支撑柱(3)之间开设有用于导电线(8)穿过的过线通道(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垫块(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2)的外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提拉把手(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2)对应充电接口的一侧下端转动连接有保护挡板(12),所述电源本体(2)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多根固定轴(13),所述固定轴(13)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压接在保护挡板(12)外侧的压接板(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2)的下端外侧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板,且两个卡板之间通过销轴与保护挡板(12)的下端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保护挡板(12) 的下端设为圆弧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的上端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块(15),所述连接筒(5)的筒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与限位滑块(15)匹配滑接的条形开口(16)。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多个电磁缓冲机构,多个电磁缓冲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电源本体;电磁缓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端的支撑柱和位于支撑柱一侧的压电陶瓷,支撑柱的上端外侧活动插套有连接筒,连接筒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电源本体的下端,支撑柱的上端固定嵌设有电磁铁,连接筒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永磁铁,压电陶瓷和电磁铁之间通过导电线电性连接,底座和支撑柱之间开设有用于导电线穿过的过线通道。本申请使得电源具有自适应的减震功能,减震效果好,且在静止环境电源本体也能够稳定放置不影响使用,结构稳定性好。定性好。定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彭一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聚泉鑫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5
技术公布日:20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