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架设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架设电缆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因此,电缆支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
3.每年我国都需要新架设大量的电线电缆以加快通信网络的连接,架设电缆需竖立电杆作为支撑,现有竖立电杆的方式多为大型起吊工程车牵引,吊车操作半径大,受场地大小限制,且对密集街道居民区无法适用,吊车不能到达的地方,用人工使用绳索进行扶立,费时费力危险性高,这就需要用到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解决了现有架设电缆竖立电杆过程中吊车操作半径大,受场地大小限制,适用范围有限,人工使用绳索进行扶立,费时费力危险性高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前端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底盘上表面一侧焊接有套柱,所述底盘上表面中部设有液压臂,所述液压臂底部一侧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臂顶端设有导轮,所述底盘上表面靠近液压臂一侧设有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顶部设有液压泵,所述底盘后端设有长方形孔槽,所述长方形孔槽内放置有配重块,所述长方形孔槽一侧的底盘上表面设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绕线轮上绕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一端设有夹持组件,所述底盘底部设有轮子,所述底盘底部四角设有抓地组件。
8.可选的,所述液压杆与液压臂和支撑座之间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9.可选的,所述液压泵与液压臂和液压杆之间通过输油管连接。
10.可选的,所述牵引线通过导轮进行导向。
11.可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一号弧形夹箍和二号弧形夹箍,所述一号弧形夹箍和二号弧形夹箍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一号弧形夹箍和二号弧形夹箍一侧均设有螺纹孔,所述一号弧形夹箍和二号弧形夹箍内侧均设有垫层,所述一号弧形夹箍和二号弧形夹箍之间开合一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固定。
12.可选的,所述轮子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轮子平均分布在底盘底部两侧,所述抓地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抓地组件分布在底盘底部四角。
13.可选的,所述抓地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中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底端设有棘爪。
14.运行过程:该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使用时,将在装置移动置所需竖立的电杆坑位旁,转动螺栓,放下棘爪插入地面,后端放置上配重块,从套杆上取下夹持组件,夹持在电杆中上位置,旋紧螺栓固定,开启液压泵和电机电源,液压臂升高,牵引绳收短,对电杆进行竖立牵引,电杆根部落入坑位内,牵引扶正即可。
15.相对于传统的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来说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该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通过弧形缺口的设置,能够抵住电杆根部便于竖立牵引,通过液压臂、绕线轮、电机、导轮、牵引绳、夹持组件的配合设置,能够对电杆杆体进行拉动且牵引,液压臂升高,延长力臂,从而更省时省力,操作便捷安全性高,通过抓地组件和配种块的配合设置,能够增大抓地力,使装置底盘更稳固,避免翘起侧翻,通过支撑座和液压杆的配合设置,能够对液压臂起到支撑固定作用,通过夹箍内侧设置垫层,能够增大与电杆表面的摩擦力,避免牵引时滑脱,通过以上配合设置能够使工人竖立电杆过程更便捷省力,提升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拆分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夹持组件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抓地组件意图。
22.图中:1、底盘;2、弧形缺口;3、套柱;4、液压臂;5、支撑座;6、液压杆;7、导轮;8、液压油箱;9、液压泵;10、长方形孔槽;11、配重块;12、绕线轮;13、电机;14、牵引线;15、夹持组件;1501、一号弧形夹箍;1502、二号弧形夹箍;1503、螺纹孔;1504、垫层;1505、螺栓;16、轮子;17、抓地组件;1701、固定板;1702、调节螺栓;1703、棘爪。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包括底盘1,底盘1前端设有弧形缺口2,底盘1上表面一侧焊接有套柱3,用于平时套接放置夹持组件15,底盘1上表面中部设有液压臂4,液压臂4底部一侧设有支撑座5,支撑座5顶部设有液压杆6,液压杆6与液压臂4和支撑座5之间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液压臂4顶端设有导轮7,底盘1上表面靠近液压臂4一侧设有液压油箱8,液压油箱8顶部设有液压泵9,液压泵9与液压臂4和液压杆6之间通过输油管连接,底盘1后端设有长方形孔槽10,长方形孔槽10内放置有配重块11,配种块11上铸接有钢筋吊环,便于拿取,长方形孔槽10一侧的底盘1上表面设有绕线轮12,绕线轮12一侧设有电机13,绕线轮12上绕有牵引线14,牵引线14通过导轮7进行导向,牵引线14一端设有夹持组件15,夹持组件15包括一号弧形夹箍1501和二号弧形夹箍1502,一号弧形夹箍1501和二号弧形夹箍1502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一号弧形夹
箍1501和二号弧形夹箍1502一侧均设有螺纹孔1503,一号弧形夹箍1501和二号弧形夹箍1502内侧均设有垫层1504,一号弧形夹箍1501和二号弧形夹箍1502之间开合一侧通过螺栓1505螺纹连接固定,底盘1底部设有轮子16,轮子16数量为四个,四个轮子16平均分布在底盘1底部两侧,底盘1底部四角设有抓地组件17,抓地组件17包括固定板1701,固定板1701中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702,调节螺栓1702底端设有棘爪1703,抓地组件1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抓地组件17分布在底盘1底部四角。
2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设置”等均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在不影响部件关系与技术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中间组件间接进行,也可以是一体连接或部分连接,如同此例的情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其中所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技术特征:1.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包括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前端设有弧形缺口(2),所述底盘(1)上表面一侧焊接有套柱(3),所述底盘(1)上表面中部设有液压臂(4),所述液压臂(4)底部一侧设有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顶部设有液压杆(6),所述液压臂(4)顶端设有导轮(7),所述底盘(1)上表面靠近液压臂(4)一侧设有液压油箱(8),所述液压油箱(8)顶部设有液压泵(9),所述底盘(1)后端设有长方形孔槽(10),所述长方形孔槽(10)内放置有配重块(11),所述长方形孔槽(10)一侧的底盘(1)上表面设有绕线轮(12),所述绕线轮(12)一侧设有电机(13),所述绕线轮(12)上绕有牵引线(14),所述牵引线(14)一端设有夹持组件(15),所述底盘(1)底部设有轮子(16),所述底盘(1)底部四角设有抓地组件(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6)与液压臂(4)和支撑座(5)之间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9)与液压臂(4)和液压杆(6)之间通过输油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14)通过导轮(7)进行导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15)包括一号弧形夹箍(1501)和二号弧形夹箍(1502),所述一号弧形夹箍(1501)和二号弧形夹箍(1502)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一号弧形夹箍(1501)和二号弧形夹箍(1502)一侧均设有螺纹孔(1503),所述一号弧形夹箍(1501)和二号弧形夹箍(1502)内侧均设有垫层(1504),所述一号弧形夹箍(1501)和二号弧形夹箍(1502)之间开合一侧通过螺栓(1505)螺纹连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16)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轮子(16)平均分布在底盘(1)底部两侧,所述抓地组件(17)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抓地组件(17)分布在底盘(1)底部四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地组件(17)包括固定板(1701),所述固定板(1701)中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702),所述调节螺栓(1702)底端设有棘爪(1703)。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架设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前端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底盘上表面一侧焊接有套柱,所述底盘上表面中部设有液压臂,所述液压臂底部一侧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臂顶端设有导轮,所述长方形孔槽内放置有配重块。该可移动的输电电力电缆架设装置,通过弧形缺口的设置,能够抵住电杆根部便于竖立牵引,通过液压臂、绕线轮、电机、导轮、牵引绳、夹持组件的配合设置,能够对电杆杆体进行拉动且牵引,液压臂升高,延长力臂,从而更省时省力,操作便捷安全性高,通过抓地组件和配种块的配合设置,能够增大抓地力,使装置底盘更稳固,避免翘起侧翻。翻。翻。
技术研发人员:刘煜 王军 朱一猛 姬凡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煜
技术研发日:2022.07.08
技术公布日:2022/11/24